康熙駕崩留下58歲的宜妃,為何會遭雍正多次當眾羞辱?

張天承


《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由鄧婕飾演宜妃深入人心,每每康熙遇到困難時她都會主動站出來為皇帝分憂,甚至為保護皇帝犧牲自己,這些都是電視劇中的情景,那真是的宜妃又是怎樣的呢?

宜妃,郭絡羅氏,是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並且有一個妹妹為貴人,她自己在康熙十六年為宜嬪,尚未生子就在首次大封后宮中被封為七嬪之一,在七嬪的排位中位列第六,成為康熙朝皇后、貴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後宮主位,可見她是有多受康熙帝喜愛。

不久,康熙十八年就為康熙皇帝生下皇五子胤祺。於是,康熙二十年就晉封為宜妃,可以說在當時的四妃中位居第二,僅次於最有名氣的惠妃。並在之後的四年中,又相繼生下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就這樣就為康熙生下三子的宜妃成為了當時康熙的寵妃。

康熙時期,入住翊坤宮時間最長的妃子就是宜妃,而宜妃深得康熙皇帝喜愛,康熙每次出征在外時,都會命人向翊坤宮書信報平安,並還會捎回來當地的特產;在康熙出巡盛京時,曾經兩次居住在其父的邸宅暫住,這是在康熙后妃中的獨一份,在後來宜妃的父親去世之後,康熙皇帝讓狀元韓菼為其立碑以表示褒獎,並讓宜妃的親屬繼承他父親的職位,在當時來說都是絕無僅有之事啊!

但是,就在皇位爭奪戰中,皇五子胤祺並未參加其中,而且皇五子胤祺與雍正的關係還是很好的,但是皇九子胤禟卻始終與皇四子胤禛(雍正帝)作對,最終在雍正皇帝登基後,皇九子胤禟被排擠,最終派往西寧駐紮,後來因事被雍正帝革除宗籍,改名為塞斯黑(滿語中最討厭的人),之後被賜死。

而這些並不是最令雍正皇帝最討厭的,最討厭的事情是,在康熙皇帝去世後,雍正登基,宜妃因病無法行走,但是她執意前去奔喪,最終命人用軟塌抬著前去奔喪,這本身就是大不敬,再加上當時宜妃竟然跪在雍正親生母親(德妃)前面,在當時已經德妃已經是皇太后了,可以說當時宜妃的行為,惹怒了雍正,於是雍正在眾人面前狠狠訓斥了宜妃一頓。

在這之後,宜妃就住進了自己兒子胤祺的府邸,可以說因為雍正對待胤祺還是很好的,於是並沒有過分追究宜妃,但是雍正十年胤祺去世之後,僅僅一年宜妃就去世了,具體怎麼死的沒人清楚,但是在雍正尊封先朝嬪妃為太妃時,宜妃被排除在外的,也是在乾隆登基之後才將宜妃葬入到景陵妃園中,但是也沒有尊封她為太妃。

可以說,宜妃雖然知書達禮,在康熙時期很是得寵,但是終因自己一時之錯,惹怒雍正,加之兒子參與皇位之爭,更是令雍正厭惡,所以才得雍正當眾羞辱啊!


歷史文武君


古人講“母以子貴”,可到了宜妃這裡,卻成了“母以子卑”!

康熙愛妃,入住翊坤宮時間最長

宜妃郭絡羅氏,曾經多次出現在電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中,由鄧婕飾演的這個角色美麗多姿、風情萬種,是康熙外出私訪時必帶的人物之一。

歷史上也確實如此,宜妃深受康熙寵愛,每次康熙出征,都會命人向她書信報平安,還把當地土特產送回來賜給她,雖然不是獨一份,卻也不多見。

宜妃的生父名叫“三官保”,為駐防大清故都盛京的佐領,掌管盛京內務府關防印。這個官職雖然屬於正四品武官,不算太高,但卻屬皇宮直屬,同軍中其他普通佐領不可同日而語。

當年康熙皇帝出巡盛京,有兩次就駐蹕在宜妃父親的家中,這份殊榮在後宮所有妃子中絕無僅有。

宜妃為康熙生下三個兒子,即五子胤琪、九子胤禟、十一子胤禌,由此也可以看出,宜妃多次侍寢,足見其和康熙的恩愛關係。

故宮裡有一個庭院名叫翊坤宮,清朝時期住在這裡的都是歷代皇帝最受寵的妃子,比如雍正的年妃、為乾隆生下十公主的惇妃、與儲秀宮打通後住在這裡的慈禧太后、光緒皇后葉赫那拉靜芬、溥儀時期的婉容等。

在所有人中,住在翊坤宮時間最長的是康熙的宜妃郭絡羅氏,自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有近半個世紀之久。

因子得禍,康熙死後被雍正斥責

前面說了,宜妃生了三個兒子,其中五子胤祺被康熙封為恆親王,也足以見證康熙對這位愛妃的寵愛。

但同時她還生了一個九子胤禟,看過《雍正王朝》的人,一定會對苗海忠飾演的九阿哥印象深刻,口蜜腹劍,笑裡藏刀,活脫脫一副奸人形象。

歷史上胤禟到底是不是這樣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毋庸置疑,他是八爺黨死忠的核心成員,卻又是四爺黨的死對頭,堅定反對者。

四爺黨即胤禛一派,後來胤禛接了皇位,成為雍正皇帝,清理政敵,胤禟自然無處可逃。

正所謂勝者王侯敗者寇,這段歷史是由胤禛書寫的,所以我們看到的、聽到的自然也都是胤禟的種種不堪。

一朝皇帝一朝臣,康熙死了,兒子的政敵接位,宜妃對胤禛又沒有什麼大恩,你說她的命運還能好到哪裡去?

報復很快就來了。

康熙出喪期間,正值宜妃病重,於是她便讓人抬著坐在軟榻上去奔喪,其實這已經是違制,不過因為她是先皇妃子,屬於現任皇帝的母輩,從情理上講,現皇是不會過分挑剔的。

可誰讓她是九阿哥的生母,雍正毫不客氣,當場對她進行斥責,說她全然不知國體,如果今後不改,一定要按照國法治她的罪。

這還算是留了面子,只是斥責,沒有治罪!

關於宜妃的僭越,二月河在《雍正王朝》中也有描寫,那是康熙剛剛晏駕之時,一眾太妃下跪,這宜妃竟然跪到了雍正生母烏雅氏前面,當時就惹得雍正心中十分不悅。

此時的宜妃心裡既苦又怒,可今非昔比,正所謂人走茶涼,只不過走的是康熙,涼的是自己。

(上圖:胤禟畫像)

宜妃的兒子裡,老五是親王,怎奈生性純良卻懦弱,老九是貝子,怎奈生性聰明卻狡詐,母以子貴,這兩人卻都沒能讓自己的生母換來尊榮。

當然,罪魁禍首還是老九胤禟,他與胤禛處處作對,恨屋及烏,雍正不待見他的生母自然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幸有五子,宜妃得以善終

宜妃的兒子中,皇五子胤祺在康熙四十八年三月的時候,同三哥胤祉、四哥胤禛一起被封賜為親王,康熙老皇帝對這個五兒子很喜歡,一是因為他乃寵妃所生,二是因為這個兒子心性甚善,為人敦厚。

康熙年間九王奪嫡的腥風血雨中,胤祺保持中立,從不參與,所以胤禛即位後,對這個五弟弟雖然談不上親厚,卻也沒有難為他。

當時,宜妃住在宮中已經成了雍正的心病,他擔心外面的九阿哥會通過宮中的生母打探皇宮秘密,便安排密探監視宜妃及她身邊的侍從。

時間長了也不是辦法,於是登基不久,雍正便讓宜妃遷出皇宮,到她兒子胤祺那裡居住。

老皇帝死後,留下的妃子們如果宮外有獨自開牙建府的兒子,是可以遷居的,所以,雍正這麼做雖然有私心,但也是有例可循。

實際上,遷出皇宮對宜妃來說,又何嘗不是一件幸事,她肯定也不願意在皇宮過被人監視居住的日子。

出宮後的第十一個年頭,也就是1733年,宜妃病亡,她的生年無考,但根據她的履歷看,享年應在七十歲左右。

這算得上是長壽了。

不過,宜妃雖得以善終,其實內心也是很苦的,雍正四年,九子胤禟被圈禁而死,雍正十年,五子胤祺病薨,兩個存活的兒子都死在了自己前頭。

而她本人雖是康熙寵妃,卻在康熙死後,沒被雍正封為太妃,後來到了乾隆那裡,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她又一次被排除在外。

這一切,都源於她有一個被改名為塞思黑的兒子——胤禟!


好看歷史


相信不少朋友都應該看過張國立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訪記》,其中鄧婕所飾演的那位陪伴在康熙身邊一同微服私訪的妃子,正是宜妃。

這位宜妃,原名郭絡羅氏,滿洲鑲黃旗人。她在康熙十六年進宮時,一眼就讓康熙一見傾心。所以她在沒有生孩子的情況下,就被康熙封她為七嬪之一,並位列七嬪中第六位,成為康熙朝皇后、貴妃以下最早受封的後宮主位。

兩年後,宜妃生下皇五子胤祺,康熙就正式晉封她為宜妃,位居四妃第二位,僅次於惠妃。其後不久,宜妃又被康熙安排住進翊坤宮。

所謂“翊”,解釋為輔佐,皇后的寢宮為坤寧宮,翊坤即輔佐皇后管理六宮之意。換句話說,翊坤宮可以說是後宮中僅次於坤寧宮的宮殿。



等到康熙晚年的時候,這位宜妃更是成為他最寵愛的妃子,沒有之一。康熙親征噶爾丹時,遠在前線的他還會經常寫書信給留在宮裡的宜妃報平安,偶爾還會派人拿一些當地的特產給宜妃,這恩寵簡直逆天,也讓其它嬪妃紅了眼。

後來,康熙幾次下江南,身邊陪同的也都是宜妃,甚至有兩回,他特地繞路去宜妃的孃家,給了宜妃和宜妃的家族莫大的榮耀,如果不是清朝祖制規定皇后必須出自太后一系的家族,宜妃恐怕早就就被康熙立為皇后。

所以終康熙一朝,宜妃所享受到的恩寵,那真可謂是冠絕後宮。不過,雍正帝繼位後,宜妃的好日子也算是走到盡頭。

最初,在康熙的葬禮上,因為宜妃正在生病中,所以她來參加康熙的葬禮時,就直接坐著轎子過來,當時別的嬪妃, 還有年紀更大的,都不敢坐轎子,都是走路過來,宜妃卻偏偏這麼幹,這讓雍正很是惱火。

接著,宜妃在出席葬禮時,又沒有注意禮節,竟然站在雍正生母德妃的前面。雖然從後宮的排名上來說,宜妃的地位要高於德妃,所以她站在德妃的前面,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但問題是,現在德妃的兒子雍正已經登基為皇帝,所以德妃從法理上來說,已經是大清的皇太后,其身份和地位,後宮已經無人能與之相比,宜妃跑去站在皇太后面前,這是想幹嘛?是對這位皇太后不滿,還是對雍正這位皇帝不服啊?



也正因為此,雍正就非常生氣,所以事後他就以干擾國法禮法的罪名,將宜妃手下的幾個太監給整治了一番,不過對於宜妃本人,雍正並沒有說什麼,畢竟她好歹是康熙最寵愛的妃子,現在康熙才剛剛入土,如果自己就對宜妃下手,這未免會讓人說三道四,也顯得自己不孝。

然而,僅僅只過去16天,雍正就正式頒佈聖旨公開指責宜妃,硬生生地安了三條罪名:第一條,宜妃看到皇太后沒有行禮;第二條,宜妃竟然站在皇太后的面前;第三條,宜妃不尊重我這個皇帝。

在詔書的末尾,雍正還特意警告宜妃:我頒發了詔書之後,如果你還是不改的話,我將會按國法來處置你!自此,宜妃的好日子正式結束,她開始變得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翊坤宮,再也不復昔日的榮耀。

接著,雍正又開始對她的兒子出手。當時,宜妃和康熙共生有三個兒子,分別是五阿哥,九阿哥和十一阿哥,十一阿哥很小就夭折,只有五阿哥和九阿哥長大成人。

但是,五阿哥和宜妃的關係,就像雍正和德妃一樣,都是因為沒在生母身邊長大,導致母子關係比較疏遠,所以宜妃最喜歡的兒子就是九阿哥。但後來在九子奪嫡的時候,九阿哥選擇全力支持八阿哥,併成為八阿哥集團的錢袋子。

因此,雍正心中對九阿哥特別痛恨,所以在他繼位後不久,就找藉口將九阿哥調離京城,接著又將其革除宗籍,改名為塞斯黑(滿語,討厭的人)後賜死。等到處置完宜妃的兒子後,雍正就要求宜妃搬離皇宮,到自己兒子家居住。

宜妃不想和自己不親近的五阿哥住在一起,但又沒有其他地方可去,所以就拒絕搬離皇宮,這下更是惹怒了雍正,在下旨一頓痛斥後,強行讓五阿哥接走了宜妃。並且,按照舊制,新君繼位後,先帝的妃嬪都應進為太妃,但雍正偏偏沒有封宜妃為太妃。

此後,宜妃和她兒子的一舉一動,都受到雍正的監視,日子過得是提心吊膽。等到雍正十年,隨著五阿哥的病逝,宜妃變得更加鬱鬱寡歡,不到一年也跟著去世!


我是趙帥鍋


康熙有四大妃——惠宜榮德,而這“宜”就是今天的主角——宜妃!

在《康熙微服私訪記》裡,這個女人很風光,康熙出巡天天帶著她,就算是到某一部她已經為救康熙犧牲了,但編劇還是“捨不得”她,又將其復活。

那麼,這個女人到底有何“高招”呢?

宜妃,郭絡羅氏,為滿洲鑲黃旗人,當年入宮時頗得康熙帝的喜歡,“聖祖甚愛之”,這是康熙對她最大的“表白”。

從她的晉升和生孩子上,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小女人不簡單,這一生總共為康熙生下了三個皇子,分別是: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

在那個年代,手握三個皇子,長得又是康熙帝的菜,那真正是這個女人最得寵的見證。

不過,得寵一時,不可能一世,在康熙死後,她的悲慘命運來了,尤其是剛登基的雍正皇帝,更是用了“一些藉口”將這位母妃給狠狠羞辱。

“宜妃的羞辱”

據記載,在康熙駕崩後的葬禮上,宜妃犯錯了:

首先,她帶病參加,但卻是坐著四人軟轎來的;

其次,走在了皇太后的前面。

再者,和雍正說話時飛揚跋扈,宛如自己就是皇太后一般。

最後,態度傲慢,絲毫不把新任太后放在眼裡。

不管雍正皇帝有多少說的是真話,反正這位宜妃是被狠狠地說了一通。

葬禮上的羞辱如果還是小事的話,那接下來的就是“奇恥大辱”了,

首先是自己被“趕出了宮”來到兒子胤祺的府邸居住。

其次,自己的兒子胤禟因在九子奪嫡中站錯了隊被雍正折磨致死,還被革除宗籍,改名塞思黑(討厭之人)。

最後,雍正和乾隆在尊封先朝妃嬪為太妃時,宜妃都被排除在外。

雍正十年,兒子胤祺病死,第二年,這位康熙朝最風光的妃子宜妃也跟著走了,誰也不知道她到底是因為什麼撒手而去。


宮殿君


簡單來說,是因為宜妃的兒子曾與雍正奪位。

宜妃出身郭絡羅氏,是滿洲鑲黃旗人,佐領三官保之女。佐領是中下級武官,原為牛錄章京,是滿族早期兵民一體時的軍隊編制,每300人為1牛錄,指揮官稱為牛錄額真,後改稱牛錄章京,入關後改為漢稱佐領,為正四品武官。

這樣的出身並不算太高貴,在後宮中也不可能靠地位橫行,事實上,宜妃笑傲後宮的原因是皇帝的寵愛,康熙很是寵愛這個妃子,在康熙十六年第一次大封后宮時就封其為宜嬪,此時她尚未生子,卻被封為七嬪之一,位列第六。

康熙十八年生下皇五子胤祺後,宜嬪於康熙二十年晉封宜妃,位居四妃第二位,僅次於惠妃,居住在西六宮之一的翊坤宮。之後宜妃又誕下兩個子嗣,其中幼子早夭,《永憲錄》記載:“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顧最深”。

康熙寵愛宜妃的時間很長,長達四十餘年,這期間,康熙有出征、有巡行,都不在皇宮,但他常常會命人向翊坤宮書信報平安,還會捎回當地特產,雖然這不是宜妃專屬,但獲得者也不多,宜妃是康熙最為寵愛的妃子之一。

女兒得寵,三官保也官運亨通,被調防盛京(清朝舊都,今瀋陽),升任正三品武職,康熙還親自承認他是戚屬,出巡盛京時兩次在三官保家中逗留。

所有的榮耀都來源於皇帝,當皇帝換人,榮耀的延續性就成了謎題,新皇帝會怎麼對待先帝的妃子呢?不過在宜妃這裡,壓根就不是謎題,因為雍正肯定不會對她很好。

雍正跟宜妃沒什麼交集,卻跟宜妃的兒子、他的兄弟交手多次,所為的,當然就是那唯一的位子,這就是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

參與奪嫡的有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十三阿哥胤祥和十四阿哥胤禵,九阿哥就是宜妃之子。

九阿哥是八爺黨,先後支持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反正就是跟四阿哥雍正為敵,這也導致雍正繼位後不可能對他有好臉色,連帶著宜妃也被雍正厭惡。

九阿哥的最終結局是被革除宗籍,改名塞思黑,在獄中被折磨至死。而他的母親宜妃,早在雍正剛繼位時就受到冷遇。

《清史稿》記載:“宜妃,郭絡羅氏。當聖祖崩時,妃方病,以四人舁軟榻詣喪所,出太后前,世宗見之,又傲,世宗為詰責宮監。”

康熙帝去世時,宜妃也患病,再加上常年居住於後宮,想讓她走著去康熙帝的靈位前祭悼,還真不太現實,她只好坐著四人抬的軟榻前往。

要命的是,宜妃還沉浸在康熙時期的風光中,行禮前後走在了德妃前面。按排位,德妃是在宜妃後面,可今時不同往日,德妃之子現在成了皇帝,她也成了皇太后,論地位自然是在宜妃之上,走在她前面可是僭越,尤其是在雍正眼中。

恰好,這一幕就被雍正看到了,他氣得當眾斥責宜妃的隨從太監、宮女,這其實就是在打宜妃的臉了,比較宜妃是母妃,雍正沒辦法直接斥責,只能指桑罵槐,發洩不滿。

雍正回去想想,覺得還是不解氣,這對母子太過分,跟我奪嫡多年,不滅威風不行!於是他頒佈聖旨公開指責宜妃,可以說是當眾羞辱了。

此次事件之後,宜妃的地位跟康熙年間相比,可謂雲泥之別,她不僅沒有被封為太妃,還被趕出皇宮,遷居到長子五阿哥胤祺家中,度過淒涼晚年,眼睜睜地看著九阿哥一步步被新皇帝整死。


平沙趣說歷史


曾幾何時,清宮劇《康熙微服私訪記》,火遍了大江南北。劇中的宜妃個性灑脫,敢愛敢恨,因此宜妃備受康熙皇帝寵愛,康熙每次微服私訪,都會帶上這位美麗可愛的妃子。可惜的是,宜妃最後替康熙擋下了致命一箭,香銷玉殞。



歷史上的宜妃,同樣也得到了康熙的寵愛,結局也不怎麼好。特別是雍正皇帝上臺後,宜妃可說是晚景淒涼。雍正不止羞辱宜妃,還奪走了宜妃之子胤禟性命,宜妃痛失愛子,這種感覺,比羞辱更痛苦。我們來看看其中的曲折。

在康熙初年的後宮中,有四位妃子康熙頗為看重,這便是康熙的”惠宜德榮“四妃。四妃之中, 宜妃排行第二,這也足以說明,宜妃在康熙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康熙為何如此看重宜妃呢?大致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宜妃的出身不錯。郭絡羅氏屬於正宗的滿八旗血統,是滿族一大姓氏。而且宜妃的父親三官保是正三品的朝廷大員,在盛京擔任佐領一職。有這樣的出身,是宜妃受寵的基礎。

其次,母以子貴,宜妃生育子嗣也是頗多的。宜妃相繼為康熙誕下了三位皇子: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能為皇帝誕下龍子,功莫大焉,宜妃得寵,那是自然。

第三,宜妃的秉性大合康熙的心境。郭絡羅氏在妙齡階段入宮,康熙十六年進為宜嬪,康熙二十年,晉為宜妃。想必宜妃的性格也是極好的,否則康熙是不會寵幸她的,她也不會在三年之內就位列四妃之一了。

康熙寵愛宜妃,有時會帶上她出遊巡幸,帶她領略旖旎風光。康熙出征在外,會鴻豔傳書,會帶回特產給宜妃,以寄相思。康熙出巡盛京之時,又下榻宜妃父親宅邸。所有的這些殊榮,都是康熙對宜妃真情的表達。也可以說,宜妃在康熙年間,得到了一份帝王無私的愛。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龍馭上賓,歸天而去。那份愛也就永遠失去了。隨之而來的,只有痛苦與煎熬。

由於宜妃之子胤禟結交八阿哥胤禩,形成了八爺黨,他們積極參與奪嫡之爭,朝中因而烏煙瘴氣,黨派林立。雍正早就對八爺黨心存不滿,欲除之而後快。宜妃作為胤禟的母親,也受到了牽連。


雍正為了打擊八爺黨,在其繼位後便將胤禟派往西北,而宜妃也被雍正秘密監視起來。這天,正值大行皇帝康熙葬禮之日,宜妃卻病勢沉重,不能自主前往,只能命人抬著,乘軟榻奔喪。

這情形當然是有違禮法的,雍正皇帝見了,自然很不高興,雍正借題發揮,大大羞辱了宜妃一番。

“皇考未登梓宮前,倉促之際,宜妃母妃見朕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國體”


宜妃沒辦法,她也只能逆來順受,委屈求全。雍正四年,宜妃之子胤禟終於沒能躲過雍正皇帝的制裁,胤禟被改名“塞思黑”,削藉奪爵,死於禁所。宜妃默默的忍受這一切,與長子胤祺相依為命。雍正十年,胤祺也因病而亡。兩度白髮人送黑髮人,宜妃再也支持不住。第二年,這位康熙皇帝“眷顧最深”的妃子,便追尋聖祖康熙而去了。


風雪夢不逝


我是大史官,我來告訴你“康熙帝死後,宜妃為何會遭到雍正帝多次當眾羞辱?”

康熙61年,康熙帝病死於暢春園,享年68歲,而康熙帝最珍愛的宜妃是在11年後才隨之而去。在這11年裡,從康熙帝病死開始,宜妃就陷入了無邊的苦痛之中,備受新君雍正帝的為難和羞辱。雍正帝為何會如此對待宜妃呢?

宜妃是康熙晚年時期最得寵的妃子,幾次下江南,陪同在康熙身邊的都是宜妃,並且有二次,康熙帝還專門繞路到宜妃的孃家去,這無形中就給了宜妃以及宜妃孃家帶來了莫大的榮耀。要不是康熙帝太迷信了,宜妃就被康熙帝封為皇后啦,可惜的是康熙帝並沒有這麼做,這也造成了宜妃的晚年過的非常淒涼。

在康熙暴斃、雍正即位後,宜妃正在生病,身體非常虛弱,因為要參加康熙的葬禮,所以就做著轎子去了,本來這也沒什麼,但重要的是轎子卻走在了雍正的的生母德妃的前面去了,這讓雍正帝非常地惱火。在葬禮上,宜妃見了雍正後還很傲慢,以皇太后的身份自居,這讓雍正帝更加生氣。於是,雍正帝就以干擾國法、禮法的罪名,懲治了給宜妃抬轎子的手下和太監宮女們。但在歷史上並沒有記載有關雍正帝當面羞辱宜妃的事。

還有一件是讓雍正帝不爽,那就是宜妃的二兒子九阿哥胤禟。因為九阿哥非常會做生意,所以有錢袋子之稱,八阿哥在和雍正帝爭奪皇位的過程中,所有的花消都是由九阿哥給提供的。因此,雍正帝非常痛恨九阿哥,在登基後不久,便將九阿哥調離了京城。也因此,雍正帝才對宜妃看不順眼,好找她麻煩。

在雍正帝繼位後,宜妃也被迫搬出“翊坤宮”,只能生活在長子五阿哥胤祺的府上。宜妃的晚年可以說是非常的痛苦,不僅沒有太妃的封號,反而還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


大史官


宜妃乃康熙帝最愛的妃子,沒有之一。如《永憲錄》記載:“宜妃生皇五子、九子,眷顧最深”。而影視劇《康熙微服私訪記》的副線也講述了他們的愛情故事。據說當年康熙曾想立宜妃為皇后,但因不敢違背皇后必須出自母族一脈的祖制而放棄。至於雍正帝多次當眾羞辱宜妃一事,確有跡可循,也使宜妃顏面掃盡,但實際上並不是羞辱,而是懲罰。那雍正帝到底做了什麼呢?

起初他當著眾人面怒斥宜妃的太監、宮女,接著他又下旨定宜妃不尊不敬之罪,然後將宜妃的次子革除宗籍、折磨致死,最後又不封宜妃為太妃並將其強制趕出宮。

這聽上去雍正還挺過分,畢竟宜妃當時已是58歲的暮年老人,況且她還是康熙最寵愛的妃子。那雍正為何要這麼做呢?筆者以為其中緣由有二:一是宜妃自作自受,二是雍正愛恨分明。

首先宜妃的自作自受主要體現在她時局變換的感知力不夠,而這種缺陷在於她逃避現實、活在過去。《清史稿》記載:“宜妃,郭絡羅氏。當聖祖崩時,妃方病,以四人舁軟榻詣喪所,出太后前,世宗見之,又傲,世宗為詰責宮監。”也就是說,宜妃於康熙駕崩後坐轎子參加國喪,國喪期間又站在皇太后(原德妃)前面,且見到雍正還沒有行禮。

或許她的這些行為在外人看來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但對她而言已很難從康熙的恩寵中抽離出來。她已習慣特權,已習慣所有事都以她為主,已習慣看不起他人。有些人總是活在過去,不肯面對現實,總以曾經來標榜自已,殊不知這將自取滅亡。面對宜妃的不尊不敬,雍正起初只是怒斥她的奴才,但回去後越想越來氣,就下旨批評了她,此後接連下達一系列的懲罰。

其次雍正的愛恨分明是奪嫡成功的示威。康熙晚年,九子奪嫡十分激烈。長期以來雍正被八爺黨打壓得喘不過氣,而宜妃的次子九阿哥就是八爺黨中的重要成員。這個九阿哥十分擅長經商,他通過做生意賺了不少錢,八爺黨上下打點的銀兩基本上源自他。實際上雍正早就想除掉他了,但奈於當時不得志。而現今雍正登基,大權在握,必須將八爺黨連根拔起。他先命九阿哥出京,接著又革他宗籍、關他入牢,最後還派人在獄中將他折磨至死。宜妃身為九阿哥的生母,平日沒少幫他在宮中打點,所以雍正定然不會放過她。

除此雍正懲罰宜妃也是為了孝敬其生母德妃。長期以來,德妃一直不受康熙寵愛,凡事都要看宜妃臉色,日子過得很不順暢。所以雍正讓宜妃難看也算為德妃出了口氣,盡了他做兒子的孝道。不過畢竟是康熙生前的寵妃,雍正不好太過分,最終也只是沒封她為太妃,並將她趕到其長子府中居住。


鄧海春


當眾羞辱太妃?以雍正剛繼位時的態度,恐怕不可能。

宜妃是康熙帝早期寵愛的妃子之一,在康熙四大寵妃裡排名第二,是八爺黨奪嫡核心成員九阿哥允禟的生母。

八阿哥奪嫡失敗以後,九阿哥允禟曾經攛掇十四阿哥,入宮去解救被康熙拘禁的八阿哥允禩,結果十四阿哥出言頂撞了康熙,康熙幾乎要拔刀殺十四阿哥,在一旁的五允祺冒死阻攔了康熙帝。

五阿哥允祺跟九阿哥允禟是一母所生。但是五阿哥並非八爺黨。反而跟雍正走得很近。

宜妃在歷史上,有不良的記載,就是康熙葬禮上,她參加葬禮,竟然讓人抬著來的。別的太妃也有年老的,得病的,都不敢坐轎,不敢讓人抬,宜妃卻這麼幹了。這讓雍正很惱火。

宜妃在葬禮上,見了雍正也很傲慢,以皇太后的姿態面對雍正,讓雍正更加惱火。

於是雍正以干擾國法禮法的罪名,申飭懲治了宜妃手下的太監們。歷史上並沒有雍正當面羞辱宜妃本人的記載。

反而八爺黨到處製造謠言,說雍正跟康熙的後宮有染,致使雍正在自己所寫的《大義覺迷錄》裡,還就此事闢謠。

雍正說自己除了重大典禮見到過康熙的後宮,那些老太妃們,其他時間根本就沒見過她們。怎麼當面羞辱?

什麼雍正當面羞辱宜妃,恐怕是八爺黨製造的另一個謠言而已,然後這種謠言,流傳到後世,有些人不辨真偽,不去求證,信以為真,甚至故意把這些謠言野史誇張誇大,譁眾取寵。目的嘛,無非是想標新立異,吸引讀者網友。

雍正雖然跟八爺黨有仇,對八爺黨的人不放心,處處提防,但是八爺黨本身不乾淨,又曾經是奪嫡的勢力集團,雍正防著他們是理所當然的。

九阿哥允禟在雍正繼位初期,有很多把柄落在雍正手裡,這怪不得雍正,是他自作孽而已。

比如,宮裡有一位太妃去世,舉喪期間,八爺黨的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竟然聚集在一起,大吃大喝,花天酒地。這本身就有悖當時的國法禮法。遭到雍正帝的批評。

雍正還拿出康熙當年批評九阿哥喜歡大吃大喝,奢侈浪費的事,站在道德制高點。雍正也沒什麼錯。

九阿哥的母親宜妃,一個普通的太妃,在大行皇帝的葬禮上,對新君本來已經如此傲慢了,九阿哥又在另一位太妃去世期間,大吃大喝,這母子二人安的什麼心,明眼人都能看出來。

說好聽點是不把新君放在眼裡,說難聽點,有不臣之心嘛。

但是,不管怎麼說,雍正也沒有當面羞辱宜妃,畢竟宜妃是長輩,雍正還叫她母妃宜妃呢。


西堤君


以前看《康熙微服私訪記》的時候,除了張國立老師飾演的康熙令人看起來十分有趣,就是劇中鄧婕飾演的這個宜妃,看起來也是落落大方,不僅長得美麗,而且很明事理,是觀眾十分喜愛的一個角色。

但是在真實歷史中若是沒有點手段,怎麼能在偌大的後宮中出人頭地,得到皇帝的寵愛。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宜妃這號人物。

康熙的妃子,宜妃是怎樣一步步上位的?

宜妃出身不俗,屬於滿洲大姓郭絡羅氏,鑲黃旗,她的父親也是清朝的官員,官至佐領三官保。郭絡羅氏一進宮,就很受康熙帝的寵愛,直接被封為“宜嬪”,成為了最早受封的幾位妃子之一,與其他人相比,宜嬪這個可是一下子就贏在了起跑線上。

對於宜嬪的相貌,雖然史料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是大家可以想象,能讓見多識廣的康熙皇帝都十分喜愛的女人,無論是樣貌、才華或是性格都應該是非常出眾。

據史料所記載,康熙帝在外出徵時,還會特意命人向翊坤宮報信,還會為她帶回去一點當地的特產,也是很有心了。康熙帝出巡時,還曾兩次駕臨宜妃的孃家,這在當時可是獨一份的恩寵。

康熙二十年,宜嬪進封為宜妃,住翊坤宮,是四妃中的第二位,僅次於生下了皇長子的惠妃那拉氏。

後宮中人,安身立命之本就是子嗣,宜妃在這一點上就十分佔有優勢。在她進宮之後,就接連為康熙帝生下來了三個孩子,皇五子胤祺、皇九子胤禟、皇十一子胤禌。

本來宜妃的前景一片大好,但是兒孫都是債,宜妃這幾個兒子不僅自己的的下場卻都不怎麼好,死的死亡的亡,甚至還連累了自己的母親屢遭羞辱。

康熙死後,宜妃為何會遭雍正當眾羞辱?

康熙帝去世之後,用腳趾頭想都能想到宜妃的日子不會好過了,當時宜妃大病一場十分嚴重,但她強撐病體去參加康熙帝的葬禮,由於身體不適,就命人抬著她去。

在路上遇見了雍正帝的母親德妃,清朝時期是有很多規矩的,宜妃的地位比德妃要高一些,因此按照規矩應該走在德妃的前面,但是問題就出在,雍正已經登基,按照清朝慣例,雍正的目前德妃就是皇太后。

不管怎麼說,宜妃還是犯了別人的忌諱,你比德妃地位尊貴那是在康熙朝,現在是雍正朝了,就應該按照雍正朝的禮儀來對待。

這種“逾矩”的行為恰恰被雍正看見,那還能忍了,雖然當面指責宜妃,卻當場大發雷霆,將矛頭指向宜妃,

後來雍正帝更是明發聖旨,斥責宜妃乘坐軟榻轎輦出席康熙帝葬禮的行為,不遵國禮、不識大體。

隨後又列出了她的三條罪狀:不敬太后、未向太后行禮、不敬新帝,以此為由狠狠的羞辱了宜妃一頓,令宜妃顏面盡失。

不久雍正帝又將宜妃趕出了宮中,讓她去和自己的兒子胤祺一起住。但是胤祺自小養在別的妃子手下,與這個親生母親沒有什麼感情,所以也並不親近。

宜妃住在胤祺的家中也是不大痛快,後來宜妃病重,九阿哥胤禟想要見一見自己母親,但是卻不被雍正允許,最終宜妃抑鬱而終,連自己最喜歡的兒子都沒見到,也是怪可憐的。

雍正帝為何要針對自己的庶母呢?

雍正帝的做法其實也是情有可原,他這個皇帝當得實在是太難了,即使在今天,對雍正即位的合法性還存在質疑。

康熙帝晚年時期,幾個兒子為了爭這個繼承人的位置鬥得十分厲害,史稱為“九子奪嫡”,宜妃的兒子九阿哥胤禟也卷在了這場鬥爭中,他跟隨了八爺站在了雍正帝胤禛的對立面。

在當時,八爺黨與四爺黨爭得不可開交,恨不得置對方於死地。

當然最終八爺棋差一招,與皇位失之交臂。四爺胤禛則成為了最大的贏家,而當時給予了八爺很大的經濟幫助的胤禟自然也討不了什麼好。

雍正帝即位之後,立馬就將礙眼的九阿哥胤禟打發去了西寧,僅僅過了三年,就將他削官奪爵,連宗籍都被消除了,還將其改名為“塞斯黑”,囚禁於獄中,被折磨而死。還有一說法是被毒死的。可見雍正帝是多麼討厭他了,所以連他的母親宜妃也不放過。

不僅如此,康熙帝在世時,宜妃恩寵甚隆,連史書都記載她“聖祖甚愛之”,後宮中的女人,都是互相傾軋的,宜妃仗著自己的恩寵,對雍正的母親德妃也進行了不少的打壓。再說九子奪嫡如此激烈,後宮之中,又怎麼能不伸手呢!

而宜妃肯定是和自己最喜歡的兒子站在一個陣營,那麼雍正對他們有敵意也就不足為奇了。所以雍正斥責羞辱宜妃,不僅僅是為了幫助自己的母親對昔日仇敵進行報復,也是為了給自己出一口惡氣。

不得不說。雍正帝雖然是個明君,但是看他一系列的行為,這個人可真是夠記仇的了。人們都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是看看雍正帝這小心眼的樣子,跟這句話還真是相差甚遠啊。

宜妃半生顯貴,到最後卻落得了一個這樣的下場,也是怪她自己做人還不夠謹慎和低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