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了好幾遍孩子做作業,但他還是在看電視,你會不會打孩子?

好奇人生彭琪皓


叫了幾遍孩子做作業,孩子一直看電視,題主問會不會打孩子,我覺得不是會不會打孩子的問題,而是怎麼樣管教孩子的問題,今天我就如何教育引導孩子的問題和大家談談我的觀點,希望能對大家和正在為管好孩子而發愁的家長們有所幫助。孩子之所以能這樣不聽話:家長說家長的,自己該咋做還咋做,家長應該認真思考。

家長要下決心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叫了幾遍孩子,這裡的幾遍,我的理解不是一次兩次,為什麼不能在叫了一遍或者說兩遍的時候,孩子還繼續看電視,就去關掉電視呢?家長有什麼顧慮的嗎?我的觀點是,孩子今天的學習任務沒完成,到學習時間了,哪怕你不寫作業,也不能看電視。

家長要有壯士斷腕般的決心,堅決改掉孩子不好的學習習慣。家長要下不了決心,別人是沒辦法的。自己的孩子,責罰的輕重自己好把握,這個度別人真不好拿捏。

孩子為什麼不聽家長的話。主要有下列原因:

1.家長不堅持原則,總是漫不經心。什麼意思呢?家長給孩子提出建議或要求,孩子不願意遵從,不管合理不合理,家長就輕易放棄自己的意見,按孩子的來。一次兩次多次,家長都這樣了,家長在孩子面前說話就沒了威嚴。聽不聽無所謂呀,最後都按自己的意願來了。這種無原則,表面是尊重孩子,實質也是讓孩子沒規矩。不知自己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

2.家長失信於孩子。家長可能說話不注意,隨意答應孩子的要求,或者隨意給孩子許願,到時候又不能兌現自己的承諾。幾次下來,孩子對家長的話就不相信了。

想起了曾子殺豬的故事。曾子的妻子為了不讓孩子跟著自己去趕集,許諾孩子回來給他殺豬吃。孩子很聽她的話。趕集回來,她發現曾子要殺豬,趕緊勸阻,覺得當時只是為了哄孩子。曾子很嚴肅的告訴她,答應孩子就要做到。否則,就是欺騙孩子,讓孩子不相信家長了,也讓孩子沒了誠信。

給孩子答應的,不管怎樣,都要兌現。這就是家長的示範力量。

3.不合理的獎懲。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學習,會給孩子一些獎勵。這也沒啥不對的。但有時候,家長一味的去滿足孩子的願望,讓孩子覺得,學習就是為了家長,學習就是為了得到獎勵。對獎品要求越來越高,家長一旦不能滿足,孩子就不再聽從家長。

怎樣讓孩子按時寫作業。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做起:

1.告訴孩子,學習,寫作業是他必須要做的事情。和孩子溝通好,家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爸爸媽媽要上班,他要上學。回家來,家長要做飯,幹其它家務,他要完成家庭作業,也應幫忙幹一些家務。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每個人都要把自己該乾的事做好。

2.和孩子計劃好學習時間。特別是假期,制定學習計劃很有必要。什麼時候是學習時間,什麼時候是玩耍時間,要明確。

計劃制定出來,家長和孩子都要按要求做。家長不能想起一時是一時,這會子,我有時間了,想讓你做作業了,你就得寫作業,哪怕是玩耍時間,也得停止了做作業。這樣管教孩子是不行的;該寫作業了,孩子再不情願,也不能遷就。

3.孩子寫作業時間,不要影響孩子。孩子愛看電視,在孩子寫作業的時間,家長就不要看電視了。不要在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儘量不要大聲說話,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結束語: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主要在家庭教育。家長要注意細節,從點滴做起,幫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心月聊教育


我是兩個孩子的寶媽。我告訴您,我打過老大,現在老二我不會因為這個事情動手了。老話講,第一個孩子照書養,第二個孩子當豬養。話糙理不糙。給您講幾個小故事。

第一個,我女兒小時候和爸爸玩,爸爸總是給孩子講道理,大人聽著感覺很有道理,很有家教,但我感覺很可笑,孩子根本不懂。孩子不回應,他還生氣,各種發脾氣。最可笑是陪孩子玩遊戲,孩子也想設計遊戲,可是每次都被爸爸批評各種不合理,沒法玩,還會和孩子吵架,最後不歡而散。本來孩子很喜歡他,特別愛他,現在搞得能離開爸爸多遠就儘量遠。孩子不會一直可笑,過了那個年紀,現在她的遊戲大人根本搞不懂,不是你不帶她玩,而是她都不喜歡帶著你玩了!我們當爸媽的,常常很喜歡擎現成的,覺得孩子什麼都應。

該天生懂得,沒有習得的過程。等你懂了這個道理,已經把孩子傷害完了,再想和解,就等著孩子也當爹媽的時候,再理解你吧。

第二個故事。老大小時候不是我親自帶的,我們兩個在外地工作,孩子在家和姥姥留守。我回家看孩子,去玩具店買玩具。看到孔明鎖。覺得這個玩具可以開發孩子智利,而且顏色鮮豔,孩子一定會喜歡。放到孩子眼前,她很快把鎖拆了,然後看著這一堆棍子,完全不喜歡。當時我很生氣覺得孩子沒出息,很失望。過後就把這個玩具放在了我們不長住的房子裡。我想當時的感覺就是放棄了,幾乎等同於扔了這個玩具。然而今年老大十三了,我們來這個房子過寒假,趕上疫情不能出門。就給老二找玩具玩,無意中發現了這個玩具。老二的確多點創意,也是我們多了耐心和欣賞力了。老二把這些棍子當多米諾骨牌玩,還當保齡球玩。老大看到了,覺得很好玩,第一天沒拼上,第二天拼了一大天,終於拼上了,很開心。沒人逼著她,她很用心的做完了這件事。看完這個故事懂了嗎,孩子多大就會做多大的事情。

第三個故事,老大五年級開始不敢管,不喜歡聽我們的。前期陪她少,現在都得還回來。六年級叛逆的厲害。氣的我每天要蹲在衛生間哭一陣。七年級我意識到這樣管她,我倆最後只能成為仇人。我和她長談了一下,我不會主動管她,除非她向我求助,我要做自己的事情了。她一直沒補課,課程都由我管理。然後,我真的不主動問她了,她會在我有空的時候和我聊天,從同學,課堂到她的各種事情。我只聽,很少說。偶爾也想朋友一樣和她一起笑,一起批判一些儘管我覺得對的事情。我開始準備考試。她還會時不時問我複習的怎麼樣,有把握沒有。我考試她還給我加油。從我複習開始,她也給自己定目標了,能看出她的進步。期末考試因為語文沒仔細背,所以拉低了總分差不多十分。別的成績我還是滿意的。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不要指望她像電視劇裡講的一下子有什麼事給刺激了。就完全變好了。如果電視劇有續集,你相信我。也絕對是孩子過幾天又死灰復燃。沒關係,你一直努力,他看見你努力的樣子,就是她最好的前進的方向。你要給自己爭取話語權。家裡也絕對是有理不在聲高。

養老二的時候,我們脾氣都變好了。生活艱辛,我們就從孩子身上尋找純真,找到樂趣和動力。孩子教會了我們很多。我們不要逆著人性做事情。我們做好自己,孩子才能做好孩子。

加油!爸爸媽媽們!孩子真的打不好,小的時候可以適當動一下手,給她立規矩,大了真的不要這樣。真的動手,你不見得打得過他!



媽媽的陪娃共學課


當然會。因為我媽就是這麼教育我的…現在我已經有兩個碩士學位了…

不過,打也是要講究方法的,作為一個不算失敗的典型,我來分享一下我的心路歷程吧:

1.我不學習,我媽打我,我狂哭,我媽繼續打,她說你什麼時候不哭,我什麼時候不打你。

2.識時務者為俊傑的我,委屈求全,心裡想著你等我長大的,我讓你後悔,並停止哭泣。

3.我媽繼續精神上折磨我,問我知不知道錯了,如不回話或她認為我思想不端,她會重複以上兩步,直到我說我錯了,這個時候我神奇的已經並不憤怒而是希望這件事快點結束,心裡想著招惹她幹嘛,她讓我學習就學唄,現在挨頓打還得認錯,我是不是缺心眼。

4.這個時候她開始思想教育我,即學習到底是給誰學的,作為學霸的她思路清晰論證充分得出結論,學習是自己的事,即學習是我的事,那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幹,自己不幹,麻煩她來叫我好幾次我都沒去學習,說明確實是我錯了。這是個總-分-總模式:我提出我錯了,她論證,結論我錯了。邏輯閉環,完美。

5.最後昇華主旨,媽媽愛你,打你,媽媽心痛,可是媽媽不能看著你一錯再錯,所以只能痛下殺手,媽媽不應該打你,但媽媽是愛之深責之切。到此,我的負隅頑抗被徹底摧毀,一邊留下悔恨的淚水,一邊說媽媽我錯了,都是我的錯,我太不孝了,我這就好好學習。

我媽完勝[笑哭]





YesmeLady


叫了好幾遍孩子做作業。他還在看電視,你會不會打他?我的回答是不會的。我永遠不會打他。我首先和他講道理,推心置腹,心平氣和,在尊重人格的前提下,和他交流溝通。從責任,擔當和一個人如何珍惜時光與美好未來的辯證關係等角度和他交流。如果還不能發揮作用,我會變換一種方法,讓他親身實踐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其次,在說服,講道理沒有作用的前提下,沒有效果的前提下,我會帶他從事相當艱苦的勞動和工作。

我弟弟的兩個孩子當年也是如此。他的女兒和兒子每禮拜天都趴在電視機前看電視,把頭都想塞進電視機裡去,就是不做作業,任憑他的奶奶,爸爸和媽媽怎樣嘟囔,督促都無濟於事。我也經常去教育他們開導他們,給他們進行心理疏導。可是當他們看到我來的時候,就趕緊跑到各自的房間去做作業,我一走,又依如我故。都跑去偷著看電視了。

有一天我去的時候,他們兩個正在看電視,看到我來了,趕緊快速的跑到各自的房間,又做作業了。我便讓我弟弟和弟媳婦帶著他們兩個到玉米地裡去施肥。

當時正值七月,正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兩個孩子在熾熱的陽光下曬了四天,玉米葉子刷的滿身都是口子,加上汗水,火辣辣的蜇疼蜇疼的。那女兒倒是堅強,和母親一人拎著一擔籠化肥,那化肥一籠大概就有二三十斤重,貓著腰整天扒在如蒸籠般的玉米地裡,汗水早已浸透衣背,胳膊被籠把手勒得深紅深紅的血印。

兒子和父親拉了四天的人拉犁,早已曬成瞭如同非洲黑人了。他找到我,讓我告訴他父親,讓他別再拉人拉犁了,他實在招架不住了。我嚴肅的說;"你的父親和你的母親就這樣生活在人生的最低層,就這樣用艱辛,用汗水來換取你們姊妹兩個讀書的每一分錢的費用;用血汗來換取你們吃的每一粒糧食;來血汗換取你們穿的每一絲線。你們兩個如果不讀書,你們的人生也將是如此的殘酷和辛勞。"

我又告訴兩個孩子,你們的父母只是只是為了生存,還談不上生活。因為生存僅僅是掙扎著苟延殘喘,生活才是講究品味和質量的。

兩個孩子都哭了,都說;"伯伯,我們知道了。"

從此後,這姊妹兩個都發奮讀書,用生命拼搏自己的尊嚴和人格,用血汗成就自己的未來和人生。男孩從全級的前800名,在三個月的時間裡拼搏到了前50名,到了當年的中考,從全級1200名的學生中脫穎而出,以第5名的成績考入了當地的重點高中。現在這個男孩早已經從蘭州理工大學的碩士研究生畢業,進入中船重工工作,成為一名非常出色的工程師,享受國家的特殊待遇。



這個女孩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華北理工大學的前身河北理工大學。現在已經在海南的海關,從事相關的領導工作。

通過這個實例,就足以說明,要讓孩子親身的體驗到感受到生活的艱辛,要比你講任何空洞的道理,強1000倍1萬倍。


金牌高考志願填報專家


我的回答是不會。

首先,我平時很少打孩子,但在日常的作業輔導上,我也是經常要發火,發完火我就會後悔,因為我知道這樣的方式是不對的,然後進行自我反省中。

其次,遇到這種情況,我會走到他/她旁邊,再說一次讓其把電視關了,不關的話就由我把電視關了,並且沒收遙控器。

最後,我會找個合適的時間,比如說大人小孩情緒都不錯的時候,跟他們說說這樣做是不對的,這個時候小孩多少能聽進去其中的道理。





八零後的大美


這個因人而異,不過有些父母脾氣急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說不定那個孩子就會被揍一頓了。因為父母一而再再而三的叫,還是沒有乖乖去做作業,父母也會急,脾氣膨的就起來了。自然而然就動手了。雖然說動手解決不了問題,但是有時候還是需要這樣做,不然小孩會以為父母只是說說而已。

我有一個朋友,他的小孩就是有點頑皮,雖然只有三歲,但是卻非常的喜歡和大人作對。有時候你好好和他說,他就是不聽,非得逼你動手揍他,他就老實了。有好幾次都是這樣,叫他好好吃飯,他就在那裡看電視,一動不動的。等你失去耐心,把他揍了一頓他就乖乖聽話了。



一、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要動手打孩子。

不管孩子再怎麼不聽話,都要好好教育他,而不是動手打他。因為一旦動手之後,雖然把他制止住了,但是在他的內心深處還是非常的不舒服的。甚至會因為你打了他,從而對你懷恨在心。

所以我覺得教育孩子,不能單靠暴力。因為暴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只有那些沒有文化的父母才會覺得使用暴力可以解決問題。對於孩子我們要教導他們如何坐是對的,如何做是不可取的。



二、小時候打孩子,等他叛逆期的時候,你就永遠都教不好了。

作為父母都覺得孩子在叛逆期的時候最難教了,因為這個時候他們也有十三四歲了。對於父母的話他們會覺得非常的嘮叨,從而覺得父母很煩。什麼都要管他們,讓他們覺得一點自由都沒有。

如果父母還想用小時候那套來教育他,得到的效果不但沒有一點作用,反而會讓他更加的叛逆。這個時候你還打他,他已經不在懼怕你了。小的時候可能還好,現在只要你還敢打他,有可能他都會還手。



三、凡事好商量,暴力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不管你的性格有多暴躁,也不管你的脾氣有多大,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得心平氣和的。不要使用暴力,不然一定教不敢。小時候他可能懼怕你,長大後可能就會揍你了。

所以我認為不管孩子處在什麼年紀,都要和他講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動不動就動手打他,不然他會記恨你的。作為父母如果讓孩子記恨自己就不好了。



總結:儘管孩子不做作業,但是也不能動手打他。而要言傳身教,用實際行動告訴他,不好好讀書,長大後就會很吃虧。我相信只要好好跟他說,孩子也會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我是“辛勤的工程師”專注於教育領域,善於解決教育問題。如果你也有關於教育問題,請關注我並邀請我來為你解答。

辛勤的工程師


孩子做錯了,需要受到懲罰,但這個懲罰不應該包括“打孩子”。

叫孩子做作業,幾遍還不聽的話,這樣的習慣應該不是一天養成的。

有些家長在對待孩子方面,全憑心情。心情好了,孩子幹什麼都可以,有錯誤了,也是一笑了之,不去糾正。家長心情不好了,那麼看孩子哪哪都是錯,動輒就是非打即罵。這樣是無法教育好孩子的。

在孩子因為看電視而不寫作業這個問題上,家長需要表現得強勢一些,叫一遍不聽,就直接關電視機。如果家長要叫幾遍,孩子才去寫作業,那就是孩子認為,家長認可自己這樣做。這也是家長給孩子傳遞了錯誤的信息所導致的。但是,家長強勢的前提是,孩子到了寫作業的時間,而不僅僅是家長看著孩子沒事做,才讓寫作業的。

實際上,在寫作業這個問題上,家長是不需要也不能夠參與過多的。無論從哪個階段的學習,培養孩子自覺學習能力都是放在首位。

督促孩子制定作息時間表,明確寫作業和其它學習時間,才是正確的方法。這樣做有助於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家長在管教孩子學習上也有的放矢。也避免了家長、孩子在學習方面產生矛盾。

關心孩子學習、生活,是每個家長的義務,履行好這個義務,讓孩子愉快地學習和生活,是家長的職責所在。發現問題,尋找原因,才會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學習問題。


再學二十年


如果是我叫孩子好幾遍,孩子仍然在看電視,不去寫作業,我不會去吵吵孩子,甚至打他。 一、首先我會和孩子溝通,讓他明白,應該先把作業寫完,把重要的事做完之後,如果時間允許可以適當看會電視,但是不能把電視當作主業,一天到晚看不停。

二、如果孩子作業寫得比較好,或者完成得比較好,我會給孩子一部分獎勵。比如允許他看完電視、玩玩遊戲或者給他一些物質上的獎勵。這樣如果下次再讓他寫作業的話,他就會很樂意去寫,而且完成的也比較認真。

最後,如果長此以往這樣堅持的話,我想孩子越來越好教育,越來越好管理。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家長一定要掌握好方法,這樣會事半功倍。





惠老師在線


您好:我不會打孩子,也不會頻繁的說教孩子。事物都有剎車效應,教育孩子也一樣。如果孩子已經上學了,不要講太多道理,道理孩子們都懂,只是自制力差而已。不停的說教只能讓親子關係緊張,孩子會不自覺地敵對你,更不要說主動愉快的學習了。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要冷靜不能心急,用平和的語氣徵求孩子的意見,讓孩子自己定時間或者提出兩個時間讓孩子選擇,和孩子商定好後,家長一定要按時提醒孩子自己關電視,如果孩子沒能主動關電視,我們就直接關上。但不能發脾氣,而是告訴孩子,這次媽媽先幫你關上,下次看電視你要主動關,媽媽可以獎勵你多看五分鐘。現在媽媽關上電視,你可以做自己的事啦!

事後媽媽要總結一下,要讓孩子形成看電視前徵求媽媽意見的習慣。媽媽同意了要看的內容和時間才能看。媽媽可以陪著孩子一起電視的節目,和孩子搞好親子關係。

現在疫情的原因給了我們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的機會,好好珍惜,我們要理智的運用智慧和我們寶貝們的“鬥智鬥勇”。願我們的孩子們早日意識到知識的力量,主動自覺的學習。


我是靜心育兒媽媽育兒育己讓我們共同成長


靜心育兒mm


不會打,打了肯定要後悔。

說到底這是一個習慣問題,如果給孩子從小養成先做作業再做其他事情的習慣,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了。那麼問題的關鍵就變成了如何再培養這個習慣,孩子喜歡看電視就跟大人喜歡玩手機一樣,是可以理解的,我們做孩子的時候也喜歡看電視。

首先,從小在家庭環境中要減少電視的播放頻率,如果家長都一直在看電視,也沒法要求孩子不許看,需要家長以身作則。其次,對孩子看的電視節目有所篩選,引導孩子去看一些短的科教類節目,不要使其沉溺冗長的綜藝節目或電視劇等。最後,如果當下實在無法讓孩子先做作業,也不用太焦慮,慢慢減少孩子的看電視時間,這不是說禁止就禁止得了的,如果家長過於焦慮,會影響情緒和對事物的判斷,把關係鬧僵了之後再想做什麼引導就更困難了。也許每個月可以給一次先玩後做作業的機會,讓孩子心態放鬆,也沒太大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