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處機讓成吉思汗節慾、戒殺,成吉思汗為何信任他?支持他?

許多人聽說丘處機,是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小說中,丘處機被描述成一位武學名家,還是民族英雄。而歷史上真實的丘處機,雖然不會飛簷走壁,但卻熟知醫理;雖然沒有手持刀槍保家衛國,卻憑一張嘴皮子,讓成吉思汗“止殺愛民”,同樣造福了蒼生。

丘處機(1148—1227),字通密,道號長春子,登州棲霞(現山東棲霞)人,道教主流全真道掌教、思想家。他在73歲高齡時,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止殺,他以此愛民而聞名世界。

2015年12月7日下午,中國首位獲得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的科學家屠呦呦女士,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發表演講,介紹了青蒿素的發現過程,其中提到,當她面臨研究困境時,正是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所記載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給了她靈感,從而發現了青蒿素。

葛洪並不簡單,他是中國道教史上的一個承前啟後的人物,建立了一套道教長生成仙的理論體系。在他之後,道教代有才人出,到了蒙元時期,最引人矚目的就是丘處機了。


丘處機讓成吉思汗節慾、戒殺,成吉思汗為何信任他?支持他?

一,拜師王重陽

丘處機出生於登州棲霞縣(現山東棲霞),從小父母雙亡,遍嘗人間辛苦。他隻身棲身於村北的公山,靠親戚接濟,過著飢寒交迫的生活。

丘處機年紀雖小,生活雖苦,對自己要求卻很高,據說他為了磨練自己的意志,竟然將身上為數不多的銅錢一次次從山崖上扔下來,然後再去尋找,直到找到為止。後來,他向別人回憶童年,就把這段時光神仙化了,說自己兒時是“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

1166年,年僅19歲的丘處機入道於寧海昆嵛山(位於現山東牟平東南)煙霞洞,用一年時間在洞中苦修。

一天,他聽說全真教的創立人王重陽(1112—1170)來到了寧海,就趕去拜王重陽為師。

王重陽當時已經焚燒其在終南山的居處“活死人墓”,到山東傳教,先後收馬鈺、譚處端、劉處玄、王處一、丘處機、郝大通和馬鈺之妻孫不二七人為徒,世稱“全真七子”。


丘處機讓成吉思汗節慾、戒殺,成吉思汗為何信任他?支持他?

王重陽給丘處機取名處機,讓他從此以丘處機之名行走於江湖。丘處機入王重陽門下,可謂是魚兒入了大海,如飢似渴地學習各種知識。王重陽見他不識字,就教他認字、讀書,讓他負責一些文書工作,迫使他提高文化修養。丘處機記憶力極強,過目不忘,很快就學會了作詩,這成為他此後與人交往、傳播教法的重要手段。

1170年,王重陽病死,丘處機等幾位弟子扶靈柩回王重陽老家陝西終南縣安葬,隨後便到各地傳法。在“全真七子”的帶領下,全真教迅速發展起來。

例如玉陽子王處一,他修行採取的是一種極端的方法:曾於懸崖突起之上,面對深淵,一足獨立而神情自若,任憑大風吹起他的衣襟獵獵作響。觀看的人無不瞠目結舌,以為神仙,所以人們又稱王處一為“鐵腳仙”。

二,創立全真教龍門派

全真教信眾日多,加之當時山東一帶已經成為金、南宋、蒙古等多股勢力的交戰之地,人們怨聲載道,希望尋找心靈寄託。於是,全真教在山東、河北、山西等地有了巨大發展。

丘處機則到了磻溪(位於現陝西寶雞境內),隱居苦修6年,“日乞一食,行則一蓑,雖簞瓢不置也”,人稱“蓑衣先生”。

1180年,33歲的丘處機又遷居龍門山(現山西河津西北)繼續苦修,並在那裡創立了全真教龍門派。

1188年,丘處機受金世宗召赴燕京(現北京),奉旨雕刻王重陽像,還奉旨主持了金世宗的誕辰“萬春節”醮事,對金世宗作出了“持盈守成”的告誡,從此丘處機在金朝名聲大振。

1203年,全真教第四任掌教劉處玄去世,由丘處機接任新掌教。


丘處機讓成吉思汗節慾、戒殺,成吉思汗為何信任他?支持他?

三,拒絕金朝與南宋

1214年,“紅襖軍”楊安兒等人在山東起義,統治者派軍鎮壓無功而返,無奈求助於丘處機。據說丘處機一到,起義者紛紛“投戈拜命,二州(登州、寧海)遂定”,可見丘處機和全真的號召力,也引起了金和南宋統治者的注意,主動來籠絡丘處機。

但是,丘處機也不是一般人物,他善於審時度勢,有自己的考慮。1216年,他拒絕了金朝的邀請,理由是:“我遵循天理而行,若天讓我去則不敢不去”。

1219年,他拒絕了南宋的邀請,理由是:“我的行動取決於天,不是你們這樣的人(指南宋使臣)能夠知道的。到了留不下來的時候,我就去了。”

丘處機看似把一切責任歸之於虛無縹緲的“天”,但實際上,他也時時刻刻關注著戰局,早已看出金和南宋敗局已定。

此時,遠在萬里之外的成吉思汗也得知丘處機的大名,他的近臣劉仲祿曾舉薦丘處機,說此人已有300多歲,有保養長生之術。

被疾病折磨並垂垂老矣的成吉思汗一聽此話,大喜,趕緊讓輔臣耶律楚材起草一封“邀請函”,極盡謙虛之能事,希望丘處機“暫屈仙步”,西行去見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派來的使者劉仲祿也很精明,說話是綿裡藏針:“真人名揚四海,皇帝特下詔書,讓我來請真人,說無論多久,必須要完成這個任務。”還說他們一路走來,有的地方將領要帶成千上萬的軍隊來迎接丘處機,被劉仲祿一一回絕了,最後只是帶了20個人來迎接丘處機。這話明顯帶有威脅的意味,丘處機一看沒有退路,就決定西行會見成吉思汗。

四,勸說成吉思汗

1220年正月,丘處機以73歲高齡,率尹志平、李志常等18弟子,由萊州(現山東蓬萊)出發至燕京,出居庸關,北上至克魯倫河畔,一路向西,到了鎮海城(位於現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境內),這座城是當時連接中亞和蒙古高原的草原絲綢之路上的重要據點。

在這裡稍事休息後,師徒一行人又向西南越過阿爾泰山,至賽里木湖東岸,又向西穿越中亞到達興都庫什山西北坡之八魯灣行宮(位於現阿富汗境內)。

1222年四月初五,在走過了大約3.5萬里路後,丘處機總算在八魯灣行宮,見到了成吉思汗。


丘處機讓成吉思汗節慾、戒殺,成吉思汗為何信任他?支持他?

成吉思汗與丘處機初次見面的對話很有意思。

成吉思汗說:“其他國家邀請您,您都沒去,現在您不遠萬里而來,我表示嘉許。”

丘處機也很會說話:“我乃是山野之人,奉詔而赴,這都是天意呀!”

成吉思汗很高興,賜坐,設宴款待丘處機一行人,直截了當地問丘處機:“您遠道而來,有沒有帶來長生之藥給我?”丘處機回答:“我只有養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

道家以煉丹為要,歷代皇帝都想長生不老,以永享其福,所以很多方士也迎合了皇帝的這一心態,不斷號稱自己有長生不老之藥,秦皇漢武都被他們愚弄過。所以,當丘處機說自己沒有長生不老之藥時,體現了不諂媚的本性,並抱著必死之心。

丘處機這樣恰恰符合成吉思汗崇尚誠實的性格,也是蒙古人的風俗習慣,蒙古社會“說謊者死,故莫敢詐偽”。所以成吉思汗對丘處機的回答不但不以為忤,反而“嘉其誠實”。

此後,丘處機多次向成吉思汗論道,重要的有3次,即農曆九月十五夜、十九夜、二十三夜。

對於丘處機的論道,成吉思汗很滿意,命令左右之人不要說出去。

丘處機論道的重點主要有3點,即節慾保身、好生惡殺和敬天愛民。丘處機的養生之道八字以蔽之,即“去奢屏欲,固精守身”。

丘處機對成吉思汗說:“陛下修行之法無他,當外修陰德,內固精神耳”。所謂“外修陰德”,就是要好生惡殺,“恤民保眾,使天下懷安”;“內固精神”則要節慾,“省欲保神”。

丘處機看到了成吉思汗妻妾成群的狀況,便提醒他應該有所節制:“雖不能全戒,但能節慾,則幾於道矣!”


丘處機讓成吉思汗節慾、戒殺,成吉思汗為何信任他?支持他?

除了告訴成吉思汗修身養命之方,丘處機還費盡口舌講述“治國保民之術”。當時成吉思汗正在征伐花剌子模國(現烏茲別克斯坦一帶),幾乎每天都有戰鬥。丘處機就經常勸他說:“若想得到天下,關鍵在於不要嗜殺。”成吉思汗進一步問統治的妙方,丘處機說要以敬天愛民為本。

對於丘處機的這些建議,成吉思汗非常慎重,讓左右記錄成書,以備隨時翻看,並用以訓諸子孫。

成吉思汗尊稱丘處機為“神仙”,採納了他的很多建議,比如要蒙古民眾孝敬父母,成吉思汗採納並遍諭全國。

有一次打獵,成吉思汗馬失前蹄,跌倒於下,但是野豬卻沒有向他進攻,丘處機就趁機勸成吉思汗好生惡殺,為此成吉思汗說:“但神仙勸我語,以後都依也。”自此之後兩月不出獵。

成吉思汗曾對大臣們說:“漢人尊重神仙,猶如我們敬天。我現在愈發相信真人乃天人也。”

在短暫的接觸中,丘處機和成吉思汗結下了深厚的友誼。但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丘處機完成了此行的心願,一再辭行,成吉思汗雖不捨,但最後還是允准了。臨走之前,他免去丘處機及其弟子一切差役賦稅,頒發聖旨,諭令全國。

1223年2月,丘處機啟程東返,於當年8月回到宣德(現河北宣化)朝元觀。

1224年2月,丘處機定居燕京太極宮(後更名長春宮,現北京白雲觀),並在此得到了成吉思汗的聖旨:“詔天下出家人皆隸焉,且賜以金牌,道家事一仰神仙處置。”這實際上是封丘處機總管天下道教,

之後,成吉思汗又屢次傳旨,表達眷念之情,諸如“朕常念神仙,神仙勿忘朕”等。正是在成吉思汗的大力支持下,全真教迅猛地發展起來。


丘處機讓成吉思汗節慾、戒殺,成吉思汗為何信任他?支持他?

丘處機的弟子李志常在跟隨他西行回來後,寫成了《長春真人西遊記》,詳細記載了丘處機的這段旅程。對沿途的山川地貌、風俗習慣、宗教信仰,多有記錄,為後世研究提供了豐富史料。

1227年7月,丘處機在長春宮去世, 享年80歲。同年同月,成吉思汗也駕鶴西去。

丘處機一生的志向是以天下蒼生為念,最終目的是“欲罷干戈致太平”。

丘處機的思想也是務實的、開放的,他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曾說:“儒釋道源三教祖,由來千聖古今同。”

丘處機積極洞察時勢,走出了一條由“無為”到“有為”的傳教濟世之路,成為中國道教發展史上的標誌性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