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階層如何理財?

肥貓的幸福生活


工薪階層如何理財

工薪階層大部分都是精打細算的攢錢,有沒有合適大家的理財產品?要安全保本的。

 

你好,以前我也是工薪階層,對你說的問題深有同感,而且目前社會上大部分是工薪階層,靠的是時間和技術掙錢,不過恭喜你,已經有了理財意識。

中國有句古話,叫你不理財,財不理你。單靠勞動力掙錢,很快會到極限,只有靠錢賺錢才會逐步實現財務自由。就是所謂的躺賺。我就是從開始有理財意識到實現財務自由大概用了9年的時間,所以我的經歷也許對你有所參考。

一、股票

07年在廣東剛參加工作,身邊很多人炒股,就連在百貨的售貨員都給我說,自己炒了兩年的股票了,賺了50萬!我於是買了炒股的書,回去研究,然後開戶,放進去了一部份錢,當然錢不多,畢竟剛工作,然後就是每天盼望者賺錢。後來發現的並沒有自己想象那麼好掙,也就放棄了。還好,08年就開始了經濟危機,我沒有陷進去,現在才明白,當一些從不可能進入股市的人讓你炒股的時候,基本進去就是被割了。這是經濟規律,大概每8到10年一個週期,投資要掌握這個週期。但這也算是第一次參與理財的經歷。後來遇到了師父,15年跟著重新進入股市,賺了一筆,但是16年急功近利基本賺的全部虧了回去。股市的經驗是:1、長線投資,做股東,選好經營穩定的、管理優秀的、國家骨幹行業,會降低很多風險,這種適合沒有時間時時盯盤的工薪階層;2、短線投資,掌握經濟規律,該撤出的立馬撤出不要戀戰,不適合工薪階層。

二、基金

其實,無論如何股市的風險都是比較大的,而且中國的股市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投機氛圍過濃,相對於股市,工薪階層最好選擇基金,基金就是委託別人幫你投資,基本能夠保本保息,一般年化8%左右是有的,可以往這個方向研究。

三、房產

商品房從90年代開始逐步賦予了金融屬性,到了16年達到了頂峰。我的資產其實大部分是從房產投資上來的,但隨著18年國家開始以“房住不炒”來定義房產,高熱狀態很對消失。但這並不代表完全喪失了金融屬性,隨著原材料的漲價,房價穩步上漲國家是允許的,但是不要期望大撈一筆,保值、穩步增值也是可以達到的,但這裡面有學問,什麼區位、什麼性質、年限等需要好好研究,說來話長,以後我們可以在今日頭條上具體探討。

四、家庭理財分配原則

一般家庭資產分成四個部分:

1、  日常要花的錢:10%(銀行活期)

2、  用作槓桿的錢,也是關鍵時候保命的錢:20%(保障型保險)

3、  投資的錢,錢生錢,有風險,虧了不心疼:30%(股票、房產、基金)

4、  保本升值的錢,一定要保本:40%(保險的養老教育年金、債券、信託等)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具體的方法,咱們可以在今日頭條上進行互動。謝謝!






財經金睛


給你說點實際的

支付寶買基金,可以定投,比如每週投資500,

你就買前20名的,跟著大機構走不會吃虧



信用卡達人小強


可以選擇購買基金、或短期債卷

第一點:首先你得留夠生活備用資金。

第二點:理財方面,當然是越早越好。

下來我們來談一下,工薪階層如何理財。

1、比如你每個月工資收入5000左右,而且整年下來很穩定,那你可以根據你每個月消費,然後看你一個月下來可以剩餘多少金額,最後在來採取應該拿出多少來理財,這一點得提前搞清楚。

2、比如你每個月消費2000塊錢,那麼你可以用2500來理財,留500備用。每個月這樣堅持不懈,時間一久,你就會有很大的收穫。因為堅持就是最好的答案。

3、理財產品,是個多元化投資,無論是風險、還是收益,他們都是成正比的。所以這個你也得提前搞清楚。

4、我個人建議,以每月2500的理財,你可以分開投資三個領域基金,每月定投:科技1000、醫療600、穩健型900,這樣省事,也不廢時間,但收益低。或者用我的方式不定投,還是這樣買入,但廢時間,每天14:50分要看你的基金漲幅情況,當你遇到大跌2.5以上時,在補倉進去同樣的金額,切記一定要在大跌2.5以上在補倉,平時的小跌不要管。這樣也相當省事一些,比之前那個賺的多一點。還有就是買基金,儘量買規模在5-50億元的、還有就是買老基金,有些年代的,儘量買2017年以前的,不要買新出的基金,最後還有一點,在購買之前,應該先了解這方面的知識,多看、多分析,然後參考買入。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因為我也在玩基金,希望我的意見,能夠幫助到您,祝君好運[微笑][微笑]





堅持就是最好的答案


對於理財,工薪階層應該學會理性投資,畢竟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保守點的是把錢放在銀行裡吃利息,一年下來也沒有多少錢,但是安全。

現在人們的思路開闊了,有買基金的,有買分紅保險的,這些都是比較好的理財方式。可是要想有較高的收益,我覺的應當把資金分為三部分:40%存入銀行,30%購買基金,30%可以買入股票。

2020年股市行情應該是牛市起點,買股票選業績好的優質股票,兩三年必有豐厚回報!這是我的觀點,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點幫肋,謝謝!




至達交易


假設你家月收入10000吧。我說的是實用的方法

1.一般來說一部分資金,大約4萬零錢放到餘額寶,可以和愛人一人一部分。既可以理財也可以隨時家用。

2.其餘的如果可以零存整取去銀行,然後積累到20或者30萬,可以銀行存大額存單,利益比較高。

3.可以買一套主城區,或者省會的房子,房子當前的升值還是最好保障的。這樣每月還了貸款,也不用理財了,餘額寶留著用即可。房子可以出租,租金彌補部分貸款。

4.最好不要買股票,那個需要花時間,也需要交學費的。

5.如果資金充裕了,可以考慮多買一套學區房,孩子用得上,轉手升值也方便,出租也可以。


快消品解讀曹慶兵


第一,我們先分析下銀行存款和貨幣資金,從去年數據來看,最新銀行存款基準利率活期存款利率僅為0.35%,三年期的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也僅為2.75%。而目前市場上的貨幣基金,七日年化利率基本維持在2.5%—3%左右,因此我們可以存1/5資金進去,作為平時流動資金,並且這是有收益的流動資金。

第二,我們最為關注的一個產品——保險。目前,市場上最火爆的保險產品就是4.025%預定利率的年金險。那為何要購買保險,因為假如遇到一場大病就可能讓我們掏空家底,忽略保險很有可能導致辛苦一輩子最後白忙活一場。因此最好把資金也配1/5進去。

第三,開始尋求高回報的產品了,當然伴隨著就是高風險,那麼是什麼了?毫無疑問股票基金就是首選。那麼對於我們普通投資者而言,是不建議做股票的,畢竟我們能力有限,假如買錯一隻股票,就會讓自己陷入兩難狀態,因此還是做基金,那麼如何做基金呢?最簡單就是定投,定投的標的最好是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等指數型基金,據過往歷史來看,收益也是非常可觀的,再者把一部分資金投放於權益性基金,找好的基金經理或基金公司來投,譬如易方達、全興等等,這些平臺的基金都不錯的。這裡建議2/5資金放基金。

最後,就是黃金了,很多人覺得目前黃金的價格很高了,但面對目前不穩定的局勢,黃金還是個十分值得投資的產品,未來2-3年還是十分看好黃金,可把剩下的資金買黃金ETF.

小結

過去40年,在中國持有現金,讓錢躺在家裡睡大覺,是對財富的極大傷害。未來亦是如此。比起投資有風險,不做投資似乎風險更大。生活中,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但是在嚴峻的經濟環境下,每個家庭都應未雨綢繆,通過合理規劃資產,提高抗通脹和抗風險能力。否則,生活質量下降、養老危機出現將是必然現象。


怪蜀黍論財經


本人工薪階層一枚,談理財有點臉紅,因為俗話說,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所以一直沒有正兒八經理過財,導致卡里存款不多。但想想這次疫情,如沒有積蓄,家庭抗風險能力還是小的。所以僅拋個人粗淺觀點如下:

第一,多掙少花。有錢才是王道,有錢才能理財,否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儘可能多掙,無論是銷售貨物還是提供服務,提高業務水平,才可能擴大交易,才能多掙。少花即開源節流,不要亂消費,個人要有個人計劃,家庭要有家庭方案。而且應該是按月、季、年計劃,更好。

第二,小投資可以有,但不是炒股。如讓僅有的現金流投點基金、朝盈之類,可能一月下來,有幾元到幾百不等。舉例,我在某行有個朝盈,從春節前至今,開始投入10000元,因取用現在還有7000元,剛剛看,已盈利14元。才二十天,就小收穫了。

第三,大投資也可以,但並非只有買房。買房是把錢存成了實體,看似增值,你財富增加,但未變現,並非有財富。試問一下,你辛苦買的房子,為顯示你賺了,有幾人敢去賣了房擁有現金的。所以我感覺,大投資是看準行業,投資生意,投資建設,投資股權。不一定賺,但可試一試。



胡小匠


工薪階層理財,財導有以下建議:

1.541模式,每個月收入的50%用來變成能給你下金蛋的鵝,這部分的錢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動,比如,你每個月5000元,拿出來2500元買基金或銀行理財產品,另外2000元用於夢想基金,比如你的夢想是出國做交換生,你的夢想是買一臺蘋果電腦等等,你就那個月為實現夢想攢錢,另外500元用於開支,不過每個城市消費水準不一樣,視情況可酌情增加。

2.不要用信用卡和花唄,這些會透支你未來的收入,很不明智。

3.堅持記賬,每天花了哪些錢都要做記錄 每筆錢都要問自己這個錢有必要花嗎?沒必要的就不要花。

掙錢不易 每分錢攢下來才屬於自己的!


捕財社


工薪階層大部分確實都是精打細算的在攢錢,工資收入是大部分人的收入來源。理財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善於運用會對我們的生活品質帶來很大的提高,但資產配置絕非照本宣科,千篇一律的。

不同的家庭,決定了不一樣的資產配置,也決定了個人和家庭的風險承受能力。作為專業理財顧問,要明確的告知,理財的資金來源一定要是家庭必需開支和備用金以外的閒散資金;也就是家庭理財一定要考慮家庭保障,兒女成長基金,以及強制儲蓄規劃和投資理財。

從題主的問題可瞭解到,對高風險理財產品沒有興趣或是家庭風險能力偏低,想通過尋找安全低風險的理財產品實現投資升值。家庭保障和兒女成長基金,是家庭必需開支,強制儲蓄是為了應對突發事件,也就是備用金;作為工薪階層去除掉上述資金,每月可用於理財的資金大概會在1000-3000元左右(普通工薪層)。

理財傾向於安全低風險的可將理財的資金分為幾份進行打理,80%購買貨幣基金或債券,年化收益可以做到2個點以上,20%可嘗試定投股票指數基金或是分批購買高股息率的股票,如銀行股,國有五大行的股息率都超過銀行一年期存款利率。通過二八法則將風險將低,同時獲得相對較高的收益。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將資產分為四部分來規劃,分別為要花的錢,保命的錢,保本升值的錢,和生錢的錢。具體的比例當然不是約定俗成的,應根據個人和家庭情況進行相應的資產配置。


宏看財經


你好!

個人覺得你提出這個問題開始一定在開始注重投資理財這一個領域了,我就用我的經歷幫你解答:

①投資指數基金:一般的工薪階層工資為5000~8000左右,那如何從這筆錢中抽出一部分錢呢?

我的答案是:每月強制性定投工資的10%~15%,在基金市場,那為什麼要定投呢,降低你的風險,攤平你的成本價,提高收益。

拿我舉例,目前我每禮拜定投150~200左右,一個月定投約450~800(基金裡面的智能定投),已經堅持了四年,因中間有交易,目前持有收益在2800元,你別看收益小,但我的投資金額是一筆一筆慢慢積累起來的,從零開始。

那我為什麼選擇定投呢?定投在什麼時候都可以開始,投機概率較少;

②給自己和家人買一份保險:為什麼呢?

因為工薪階段對於保險可能覺得是浪費,我怎麼可能會生病(一般情況下),萬事就怕一個萬一,很多家庭因為一場大病沒錢醫治而支離破散。作為家庭的頂樑柱一定要更加小心;目前支付寶裡的百萬醫療還可以,我一個月才14.9元,我也加了30萬的互相寶,用來保障自己;

以上我的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有不懂可以私信我,感謝![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