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當下疫情,學校停學不停課,家長如何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喜歡靜靜的聽雨


其實這正是培養孩子自學能力的好時機,也是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最佳時機。家長也要擺好位置,讓孩子懂得更多的興趣知識。其根本在於家長以什麼樣的行動來引導孩子了。


勇敢而堅強的使者


己亥末庚子初,荊楚大疫,舉國抗疫。醫者逆行滅疾疫,校園不聞朗朗聲……

庚子年學生的寒假極有可能成為孩子們記憶中最不喜歡的長假,沒有之一!而各位家長在家裡一天二十四小時的陪伴,已經反覆進行了超過二十天。如果說孩子聽話,能夠自己靜心看書學習還好,可是別人家的孩子畢竟是稀有動物,大多數孩子在家悶了幾天之後讀書靜不下心,網課聽不進去,一覺睡到大中午,家長心中的火氣蹭蹭地往上躥。這種日子對家長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家長來說簡直是煉獄,很多家長早就盼著把家裡的神獸們還給老師還給校園,可是開學的日子還沒有個確數!這個時候家長才發現自己掉下煉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這煉獄還分十八層!

那麼孩子們在家,家長通過這一段時間的直接管理已經發現,現在的孩子和當年的我們已經不是同一類人,無論是想法還是情緒都不像當年的我們那樣容易控制。很多家長終於意識到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很重要。那麼為什麼自主學習能力這麼好,因為沒有這東西假期一長家長真的會氣斷腸。你讓孩子自己看書吧,半小時過去了還是那一頁;你讓孩子聽網課吧,他跟同學們互動倒很充分就是不搭理老師;你讓孩子寫點作業吧,他說老師沒佈置為什麼要寫;家長終於鼓起勇氣全副武裝跑去外面書店搶購到幾本練習冊,孩子還不領情……怎一句“一言難盡”可以描述!

暴風雨過後是平靜,家長的情緒風暴平息之後也會思考: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很多家長會想起老師們開家長會時說的話語,甚至翻開了當時記的筆記;有的家長會求助於孩子的老師,也會拜託老師在特殊時期多一些電話家訪網絡視頻家訪。一線教師對家長現在面對的局面是早有心理準備的甚至是預期之中的。這兩年每次開學前不都在網上流行一個段子嗎——為什麼要開學,因為再不開學家長要瘋了!哪知道這次寒假的一再充值真的要逼瘋家長了。一語成讖吶!

剛剛前面其實已經聊到了一些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求助老師的確是很有效的一種,因為老師們就是吃這碗飯的,在孩子們心目中老師尤其是班主任那威信可不是一般大,老師叮囑一句話家裡總能安穩三五天。從心裡學上來說,培養一種習慣要三個月的時間,有了習慣才能生成能力。老師們的威信也是在長久的陪伴和教育過程中實現的,老師們也是通過時間的付出生成了育人的能力和教育的威信。

家長要做的第一步,靜心陪伴,不要過多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太多,作為家長你自己也會分不清你是想表達情緒還是想表達要求。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多看,少動少講話,家長的話多了就會讓孩子面對選擇,三五個選擇還好辦!但十三五個選擇呢?三五十個選擇呢?無法選擇的時候就不選擇不回應不表態,親子的對抗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這種靜心陪伴需要持續至少三個月,好消息是不是從早到晚,只需要每天你認為最重要的兩三個小時就行了,後期陪伴時間還可以逐步縮短!

有家長會說了,看孩子懶散的樣子實在受不了,根本忍不住。那是因為你根本不能體驗絮絮叨叨的話語有多大的殺傷力,所以媽媽們和青春期孩子的衝突往往更普遍更激烈。建議家長們尤其是媽媽們體驗一下自己語言的反向作用力吧!抽一兩天陪伴孩子,一邊陪著一邊錄音。當你回放錄音的時候你會發現,你交待給孩子的要求是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往往是第一個要求還沒說完第二句要求就來了,然後是一連串的要求夾雜著各種批評和擬聲詞,說得興起了還喜歡翻舊賬,翻完舊賬就拉出別人家的孩子。聊到別人家的孩子這一步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家庭戰爭就開始了,父親也被拉進了戰爭,然後就是很流行的男女混合雙打!雞飛狗跳,天天上演,不得安寧啊!戰爭從哪裡緣起就應該從哪裡結束,所以做一位安靜的媽媽,做一位安靜的家長,這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基本素養與前提條件。

大多數孩子都會有一個興趣空間,這可以是課程也可以是教課程的人。孩子喜歡歷史就鼓勵他多看歷史書籍,只要坐的下來靜心就算成功了一半。興趣是可以轉移和拓展的。喜歡歷史人物,這可以寫入到語文作文裡吧,喜歡歷史可以研究三國地圖結合地理課的學習吧!只要有心就會尋找到拓展興趣的方法。有時候很走運,孩子會特別喜歡某一位或幾位老師。由喜歡老師的教學風格個性魅力到喜歡老師的課程這是一種進步的捷徑,家長要適時引導告訴孩子喜歡這位老師的課就一定要把這門課學好學精!

自主學習能力還有最重要的提升環節——制定學習計劃與目標。假期裡可以先和孩子們聊一聊他想做什麼,給它留出一定的時間,再讓孩子說說學習上應該做的底線、中線和上限分別是什麼,把這些內容都安排進假期生活計劃與目標。每天晚上用幾分鐘時間評判一下。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的執行力到位的話要適時肯定。在最初的日子裡家長也要辛苦一點陪著孩子一起執行計劃一兩週時間,很多事情做著做著就成習慣了,習慣成自然。

習慣對於普通素養的孩子來說永遠是核心,之後才能談方法或者其他。家長陪伴孩子的黃金時期也就十多年時間,多點耐心,多學點方法,心有所念,必有迴響!






一多醬


如果是非畢業班的學生,起點低一點,每天在各門功課中爭取能夠獲得一點實質性收穫,就應該說明是很OK了,也能給孩子信心,不要一上來孩子還沒適應網上學習,就已經要求123了。如果是畢業班的話,我相信大部分孩子還是相對自覺一點的了,這個時候是網上學習還是自己自學其實都差不多了。個人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