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糧價這麼低,以後農民的出路在哪裡?

劉廣彬8


政府一直給予糧農大量補貼,現在開始種植有機環保健康無公害糧食,價格要比普通高很多,以後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會繼續提高,我國是人口大國,糧食問題必須有我們自己主導。


韓先生1985


一直以來,縱使物價集體上升,糧食的收購價卻依然低迷,沒有一點上漲的趨勢。

所以農戶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大打折扣!

那麼,農民不種糧食,以後的出路到底在哪了?

我的建議是,把地承包出去,做一名農民工

為什麼?

1.農民工的收入高

現在,農民工雖然吃的苦多一點,一天要準時準點的上班,但農民工的收入卻一點也不低,甚至有點小高。

如果夫妻兩個人一起去打工,不說幹技術活,就是那種最苦最累的活,比如說共廠工人,一個人算上加班的話,每月拿到手的工資肯定不低於五千。

這樣算下來,兩口子一個月的工資一萬。因為共廠管吃管住,這樣兩個人一個月存9000沒問題,一年打工十個月,一年就存了九萬,這些錢要比一個只種地的普通農民的年收入要好多了。

2.農民工沒有支出

農民在種地的時候,他們總會有一些支出。買種子要錢,買化肥要錢,澆水要水費和電費,待在家裡也要開銷費用,這樣下來,每年因為種莊稼他們的花費就很大。

而對於在外打工的農民工來說,除了每天要累死累活的幹活,他們的工資就是他們的純收入,沒有額外多餘的支出。

這樣算下來,農民在莊稼價格好的時候,方能小賺一筆。一旦價格低,他們就正好收支平衡,而過低,則會讓他們做賠本買賣。

不管是做農民還是農民工,農民都要能吃苦,吃得起苦。

莊稼地地裡出了懶漢,就算糧價再高,他也無糧可賣。但他如果勤勞,莊稼的畝產量高,再低的利潤只要數量上去照樣可以賺到錢。

農民工也是如此,他能吃苦,老闆就會一直把他用下去,但他若知道偷奸耍滑,老闆開除他就是一句話的事。

總之,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不論我們幹什麼事,打鐵還需自身硬,所以,我們做啥事都要從一而終,努力最到最好。


星琴軒


未來的發展是農業,我現在這樣說可能很多人不同意,現在糧食價格那麼低,農產品那麼低,做農民能有什麼出路?

民以食為天,農業是一個國家的基礎,沒有飯吃還談什麼理想?我們國家之前的農產品很多都依賴於進口,所以國內的農產品依然不需要那麼多,依然造成了產量過剩,價格不高。但是隨著地球環境的日益惡劣,糧食危機隨時都可能爆發!就像今年的東非蝗災,把非洲,印度,巴基斯坦都折騰的夠嗆了。他們國家的糧食都不夠吃,又怎麼能出口呢?現在蝗蟲還不知道會遷移到哪裡呢?所以說國家的糧食也不可能還完全依賴進口啊!自己生產足夠的糧食很有必要!國家現在也很重視農村的發展,所以說未來農民還是很吃香的。

不過未來的農業肯定不是像現在這樣的,而是規範化管理,科學種養,這樣既保證了農民的利益又能高產糧食!


獨特158498578


曾幾何時農民必須種地才能謀生,因為農民沒技術,沒知識文化,就是出賣勞力都缺乏市場。而今時代已經轉變,農民的出路也多種多樣,即便不種地,在經濟繁榮的今天也能夠找到一份自己能夠謀生的出路,最不濟的說,即便在城市中撿拾礦泉水瓶也不會餓肚子,更何況大多數人來說還能夠通過勞動打工掙錢。

而今對種地而言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種地投資成本越來越高,而在物價普遍上漲的今天,偏偏糧價下跌,於是讓不少人發出農民朋友是否還要種糧的感嘆。科學興農認為,種糧也真的不是農民唯一出路。從種植收益角度來說,如果做不到種植大戶的情況下,真的不如打工掙錢多。而今後的農業發展方向也自然是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的種植路線,就市場走向來說已經不再是小農經濟了,這種小農經濟體被市場淘汰是必然的節奏。

首先,就當前情況看糧食價位逐漸走低,這是大家都看在眼裡的事實。糧價下跌的根源在於我國糧價比國際糧價高出20%還要多,這樣的狀況不會一直持續的,用上層的話說就是讓我國糧價同國際市場接軌,否則的話,我國經濟永遠處在同世界脫軌的情況下。這種糧價逐漸走低而我國農資逐漸上升的情況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種植投資成本過高,種地收益下滑。規模化集約化路線來降低投資成本。

其次,小農經濟體無法大規模機械化種植。這是小農經濟體制的一大弊端,也是我國曆史遺留的問題。如果說封建社會的地主性土地建制不適合社會發展的話,在改革開放之時實施土地承包所有制,確實是與當時社會發展生產力所相匹配的。然而社會發展之迅速短短四十年時間過去,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逐步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了,規模化種植難以應用。土地被割裂為一家一戶的田地,大型機械根本無法施展。這樣的局面恐怕是當時大家也都沒有預料到的。


KZ影視


當今出現一個新名詞“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代那些今後專職以新農業思想技術思路經營指導農業生產或者從事農業經營活動並以此作為謀生手段的農民。國家當前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培訓並且還有相應的補貼,也是為了應對將來農民向城鎮轉移讓農村土地能夠發揮出更大的社會經濟價值。因此來說,在當今這樣一個社會,指望說單純的經營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發家致富已經不現實了,甚至說保障家庭溫飽可能都成問題。


草原一匹寶馬


糧價低迷勢必會影響農民的種糧積極性,讓本已有所拋荒的土地更加嚴重,種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生活的需求對任何人都是平等,農民的選擇也是如此,對土地的熱愛抵不過生活的選擇。

對於土地的熱愛是農民的天性,但是生活的壓力讓其背井離鄉,打工漂泊,有了更好的收入才能更好地保障生活,簡單的選擇題答案也很簡單。

糧食價格低迷,為了維持一家人生計,作為家裡的主要勞動力,只有選擇外出務工才能讓生活有所保障,如果土地種植可以獲得一定的收益,自然這種情況也會得到解決!





莊戶老李


現在農民自己種地的確不掙錢。一畝地的收入,還不如打幾天工。糧食價格低,生產資料價格高。地真沒法種了。不過現在時興土地流轉,我們可以流轉出去,專心打工上班掙錢就行了。社會的各行各業是應該分工明確了,種地的就專業種地,上班的專業上班。這樣才能各負其責,不用因有不同的工作而分心,各自的經濟收入也會穩定提高。這是社會的大勢所趨。





小忽雷炮


大家好,說起現在的糧價,我們老百姓真是有點頭痛。我記得剛下學做豆腐賣時,玉米在二角七分錢一斤,到現在三十餘年了,價格才翻了三翻,賣八角多錢,你再看房價翻了多少倍了。相交其它的物價,糧價長的也很是可憐,雖然現在國家政策在向農業傾斜,目前看來力度還達不到,比如有的地方的承包大戶也跑了,真正能堅持下來的也不多,除非那些有頭腦的,搞出特色的還勉強湊合。

往長遠看,國家還得應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提高糧補,制定政策,擴大規模,搞種植養殖與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全面推廣機械化。多方面培養現代農人,提升糧食的附加值。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國的農業有一個大的跨越,讓種糧的農民不再失望。


王玉俊4891415636245


根據國家統計部門的數據,目前,我國仍在從事農業生活活動的人口達到了3.6億,隨著時間的脫衣,未來我國農村地區人口將逐漸減少,簡單來說就是今後農民人數會越來越少。

種地越來越難,農民將越來越少!

不管大家承認與否,今後我國的農民人口將會越來越低,這其中自然有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的影響,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由於目前我國的農業種植現狀決定了我國的農業生產面臨著鉅變,農民的種植收益越來越低,很多農民迫不得已必須面臨一定的抉擇。

我國目前糧食價格日漸走低,但是農業種植成本日漸提高的情況下,農民在進行農業種植過程中的利潤被壓榨的越來越低了,如果還是想憑藉幾畝薄田,再加上自己的辛勤付出就想獲得像幾十年前一樣的相對豐碩的回報,可能性幾乎為零。

以前,一家一戶種植良田幾畝可以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努力一點或許能夠留有一定結餘,日積月累,有所積蓄不是難事。

而現在,一家一戶種植良田幾畝,收益相對而言很低,剔除成本以後,有且只能足夠基本開銷而已,溫飽都成了問題,何談發家致富?

未來,我國農民面臨兩個選擇!

那麼,這些農民今後面臨怎樣的選擇呢?

對於我國目前數億農村人口來說,今後或者有兩條路可以選,

第一,改變思想提高自我,通過學習等方式來成為一個新時代的農民,繼續從事農業生產活動。

第二,徹底告別耕地,遠離家鄉進城工作或者定居,不再以農民自居,成為新型城鎮人口。

下面,筆者就來說說,要想做到以上兩點,大家都需要做什麼。

變農民身份為職業。

要想成為一名新時代的農民,我覺得儘可能提升自己整體水平是一個必然條件,而且還要轉變一個思路。

那就是今後我國的農民或者不再是一個身份的象徵,和城裡人相對立,而是僅僅是一個職業而已,和工人,教師一樣,需要掌握必備的技能方可進行相關活動,但是在整體收入以及社會地位上,較此前的農民身份有天翻地覆的變化。

告別土地,擁抱城市。

雖然這句話說起來有些傷感,但是它確實為我國很多地區的農民未來發展謀劃了一個藍圖和前景,實現由農村到城市的跨越是很多農村居民今後要面對的抉擇。

忽然有些人眷戀著故鄉的每一寸土地,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他們不得不背井離鄉,甚至紮根在外,這符合時代發展的規律和潮流,也具有很明顯的現實意義。

人往高處走,農民也有追求更高生活水平和條件的權利,他們可以努力尋求自己的幸福。



三關小鵬


現在的糧價是定價制。我們還是小規模種植效率低成本高。到手沒錢了。相比大規模種植機械化還是差了一大截。大規模種植還有國家補貼。所以。現在空地越來越多。種地以後沒有出路了。這裡的細賬我就不算咯。還是要做打算。城市化還是以後有的路線。老早出來的窮人都有錢了。佔據了一定的位置。貧富差距太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