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華沙起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蘭家鄉軍反抗德國佔領軍的戰役。這場戰役是在1944年8月1日開始的。波蘭地下軍的目的是想在蘇聯紅軍到達華沙前解放德國的佔領,以避免受到蘇聯的控制。50,000波蘭地下軍採用了游擊戰對抗25,000德軍,整個起義持續了63日,直到1944年10月2日,波蘭軍隊方才向德軍投降。在波蘭方面有大約18,000名軍人和超過250,000名平民死亡,另有大約25,000人受傷。德軍方面有大約17,000人死亡和9,000人受傷。

雖然華沙起義和華沙猶太人起義經常被人混淆,但是這兩個事件是沒有關係的。華沙猶太人居住區起義是在1943年4月19日爆發,比華沙起義早一年。而且,這兩個事件的目的也是不同的。華沙的猶太人的目的是寧願死在華沙,而不去集中營,所以他們在還有能力時抵抗納粹德國。一般認為,在整個華沙起義,波蘭地下軍沒有得到蘇軍的任何援助。雖然蘇聯紅軍早在1944年7月29日就已經達到維斯瓦河的東岸,但因為先前的攻擊已經使部隊疲勞不堪,在繼續進攻造成了更多傷亡後不得不暫停。

波蘭地下軍投降後,希特勒命令德軍將華沙夷為平地。結果85%的地方都被毀壞。直到1945年1月17日蘇軍才進入華沙。


⑴、不屈的城 Robinson warszawski (1950)

《不屈的城》由波蘭電影製片廠於1950年出品。該片由扎爾則司基執導,克恩·柯維茲、姆羅索司卡、司米艾羅司基、雷柯維司基、賽賓司基等領銜主演。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海報

1944年,蘇聯紅軍經過一番浴血奮戰終於把德國法西斯從本國領土上趕走,並繼續向西挺進,沿途解放了歐洲數個仍被納粹鐵蹄踐踏的國家。在受納粹迫害最嚴重的波蘭,蘇聯紅軍密切協助當地軍隊一起為解放波蘭而戰鬥著。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劇照


  1944年的10月,飽受法西斯迫害的波蘭人民終於忍無可忍,在首都華沙舉行了一次為時兩個多月的反法西斯武裝起義,這次鬥爭艱苦異常,犧牲了將近25萬波蘭戰士。雖然由於叛徒的出賣,起義最終失敗了,但是這次鬥爭使自以為是的希特勒看到了自己的末日。他們深感恐慌,在戰爭上更瘋狂、更殘忍地毀滅華沙,企圖用製造恐怖來嚇倒波蘭人民。但是波蘭人民絕沒那麼軟弱,他們為了波蘭的自由,華沙的解放,堅決與法西斯鬥爭到底。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劇照


  波蘭游擊隊員安德魯接受組織的命令,把自己的隊伍撤到了維斯杜拉河對岸,併入了波蘭軍正規部隊。而他本人則帶領了兩位戰友強尼和裘力仍舊留在危險重重的華沙執行更艱鉅的任務。經歷了一番艱難險阻之後,安德魯終於和前線指揮部派來的電報員費雅卡取得了聯繫,並在猶太區的一座破樓裡秘密地建立了電臺。他們的情報給蘇聯紅軍和波蘭軍在解放華沙的戰鬥上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但天有不測風雲,蘇聯電報員費雅卡不幸被敵人發現了,在向蘇聯紅軍指揮部發出了最後的情報後,這位大無畏的紅軍戰士為了波蘭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的年輕的生命。
  費雅卡犧牲後,安德魯等人的鬥爭形勢更加艱苦了,他們決定馬上轉移到維斯杜拉河對岸求助於自己的隊伍。在河邊,他們意外地發現敵人正要渡河偷襲,就在這危急的時刻,他們急中生智,用手榴彈炸裂了敵人安放在河邊的汽油桶,河岸頓時燃起熊熊大火。對岸自己的隊伍看見火光,及時反攻,粉碎了敵人進攻的企圖。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劇照


  在第二次渡河時,裘力不幸中彈犧牲。不久以後,蘇聯紅軍的火力已威脅著華沙城內的敵人,德國納粹倉皇撤退,安德魯在強尼的掩護下渡過了維斯杜拉河,最終回到了自己的隊伍。
  1945年,波蘭軍在由斯大林領導的蘇聯紅軍的幫助下,順利攻破了維斯杜拉防線,給納粹以沉重的打擊,解放了華沙。
  為了世界人民的自由和和平,安德魯所在的波蘭軍隊決定跟隨蘇聯紅軍繼續向柏林挺進,為徹底消滅法西斯而戰!

⑵、下水道 Kanał (1957)

本片獲1957年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是導演安傑依·瓦伊達(Andrzej Wajda)戰爭三部曲的第二部。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海報


1944年9月底,悲劇性的華沙起義已接近尾聲,一支波蘭“國家軍”在中尉查德拉(Wienczyslaw Glinski 飾)帶領下駐防一棟破敗的建築。華沙市內被德軍分塊切斷,與家人失散的作曲家米考只好在這支30人小隊中棲身。懸殊的軍事差距讓戰士們心灰意懶,米考的鋼琴聲有些怪異的飄蕩在廢墟上空。德軍的小型攻勢很快讓隊伍無法招架,全員進入下水道轉移陣地。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劇照


  波蘭戰士們在沒有飲食的下水道中茫然前行,德軍不時投放毒氣,有一些戰士瘋掉了,但更多人死在了下水道中。查德拉的隊伍很快迷失了方向,戰士們也分別迷失在暗無天日的下水道中……

⑶、英雄 Eroica (1958)

波蘭導演安德烈·蒙克(Andrzej Munk)的經典電影“英雄(Eroica)”就是其中一種藝術品,其中從喜劇的角度對待戰爭。他的影片盡其所能,通過兩幅速寫來給大家帶來歡笑,這兩幅速寫描繪了納粹德國襲擊波蘭時被困在戰爭中的波蘭人。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海報

在第一個草圖“ Scherzo Alla Polacca”中,一個無辜的軍人完全避免了英雄主義,他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生活。這集很有趣,因為它顯示了一個普通的人如何準備付出任何代價以維持生計,包括赦免與陸軍將軍有染的妻子。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劇照


第二個草圖“ Ostinato Lugubre”沒有任何幽默的幽默,但是通過描繪一群被俘的波蘭陸軍軍官的有趣滑稽動作,他們不斷地渴望著香菸和食物,從而引起了一些笑聲。由於描述了兩次死亡,因此該事件在本質上更為嚴重。但是,有些觀眾可能在沒有任何東西的情況下會為這些官員為獲得榮耀而付出的徒勞努力大笑。埃羅伊卡(Eroica)似乎暗示,英雄主義可能是許多人的美德,但許多人 不想白白追求生活,使自己的生活一團糟。但是,危險是沒有聽到這種沉默的多數的聲音。希望觀眾觀看“ Eroica”後,能改變他們對這種沉默寡言的看法。

⑷、石頭天空 Kamienne niebo (1959)

一部心理劇,展現了五名慘案的悲劇,他們埋葬在華沙起義期間炸燬的一間房屋的地下室中。面對死亡威脅,受譴責的人要經受最艱苦的性格測試。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海報


華沙起義,五個人被埋葬在德國人炸燬的一幢大公寓樓的地下室裡:看守,郊區的小偷Maniuś,一個年輕的伊娃女孩,有一個女兒的母親和一個病重的老教授。他們的努力失敗了。兩天後,馬紐紐斯開始鍛造這堵牆。。。母親只考慮拯救孩子。一個進取的看門人崩潰了,並感到神經震驚。老教授盲目。伊娃(Ewa)和麥尼烏西亞(Maniusia)將分享真實的感覺。。。Maniusi設法突破了牆,但只突破了相鄰的地下室。傳輸的信號仍未應答。燈熄滅。。。

⑸、下午五點整 Godzina 'W' (1980)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主要描寫了華沙起義的一天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劇照


⑹、鷹冠戒指 Pierścionek z orłem w koronie (1992)

安德烈·瓦傑達(Andrzej Wajda)是波蘭電影的真正天才,他製作了許多偉大而巨大的電影,這些電影將永遠存在於波蘭歷史上。他拍攝了多部關於1944年華沙起義的電影,而這是1992年的作品。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海報

戴著鷹冠的小天鵝講述了一個年輕的波蘭男子抵抗戰士的陰沉,悲傷,緩慢且非常悲慘的故事,他在1944年的納粹恐怖中倖存下來,但無法接受共產黨的新政權,成為可怕的職業遊戲中的棋子-蘇聯秘密警察,因此逮捕了所有親西方起義的領導人。這是一部非常現實,令人傷心和悲傷的電影。隨著新暴君的到來,並接all了所有poor繩,以統治貧窮的波蘭,英勇的墮落英雄似乎徒勞無功。出色的攝影作品,遠景拍攝和激進的對話確實造成了真正的懸念,結局的確令人發洩,悲劇和令人心碎。真正的英雄將永遠存在,他們不會被忽略。這是消息。很棒但很暗的電影

⑺、華沙起義 Uprising (2001)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海報


根據真實歷史事件改編。1943年,在忍受了四年滅絕人性的摧殘、殺戮之後,有血性的華沙猶太兒女終於揭竿而起,武裝對抗德國納粹的殘暴統治……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劇照


由於沒走出猶太人隔離區,勢單力薄兼武器短缺,起義終遭殘酷鎮壓。其間一群支持並追隨各自所愛男子為“捍衛猶太民族的榮譽”而戰的猶太女子的勇敢、頑強尤其令人肅然起敬。二戰猶太人題材電視電影經典片。美國導演喬恩·阿維奈(Jon Avnet)代表作。

⑻、死亡之舞 Taniec Smierci (2012)

這部片中的主角並非傳統英雄,格洛瓦奇表示,導演想通過非主流式的英雄人物來講述戰爭,比起一般打打殺殺中立下戰功的英雄,這次選擇了他厭戰的一面。片中男主角在洗澡前選擇跳舞,場面鬆弛歡快,導演解釋說:“英雄並非必須在危險中激進的、悲壯的一面,配以歡快輕鬆的音樂,在強烈的對比中反而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海報

1944年,二戰即將結束,在華沙起義的背景下,年輕的詩人馬瑞克想要穿過敵佔區前往解放區。途中他遇到了伊萊娜,一個正在尋找當童子軍的兒子的女人。兩人相互幫助,結伴而行。在德軍轟炸後的一片廢墟中,兩人伴著留聲機的音樂翩翩起舞,馬瑞克漸漸愛上了這個女人。可是,她究竟是敵是友?

⑼、浴血華沙 Miasto 44 (2014)

這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令人耳目一新,它來自非美國的電影。視覺效果是驚人的,我認為這並不能消除真實故事的情感。
我懷疑華沙的悲慘歷史曾經如此殘酷而現實地描繪過。那裡是最好的第二次世界大戰電影之一。它已經找到了在使用冷酷,血腥的視覺效果和慢動作效果之間取得平衡的方法,但又不能使它成為頂級動作電影。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海報

在華沙起義爆發前不久,一群當地的年輕人加入了地下組織,不僅是為了履行愛國 義務,同時也開啟了一段青春冒險,可以跟同齡人吹噓還可以吸引女孩子。在地下組織培訓時,他們邊調情、炫耀,邊制訂計劃,殊不知接下來的那個夏天將是他們生命的考驗,而歷史已經為他們做好了計劃。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劇照


他們成為華沙起義戰鬥中最為勇敢的組織之一,共同見證了犧牲精神和英雄氣概,也看見了殘忍、背叛與謀殺;他們懂得了愛,也體會了什麼叫仇恨。儘管他們不情願,歷史還是在他們成熟的過程中,給他們上了血腥殘酷的一課……

⑽、堡壘堅石 Kamienie na szaniec (2014)

本片根據波蘭著名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二戰華沙被納粹德國軍隊佔領期間,波蘭童子軍的年輕人與德國佔領者進行英勇鬥爭。原型來源真實歷史事件——1939年9月1日,納粹出動大軍突襲波蘭,波蘭在短時間內被納粹侵佔。9月27日,在波蘭地下抵抗組織支持下,波蘭地下組織成立了著名的“灰色等級”童子軍。“灰色等級”童子軍成員按年齡分工:年齡較小的負責宣傳活動,比如在街頭張貼反納粹標語,而17歲及以上成員則組成組織中最出名的部隊——“童子攻擊隊”。這支童子軍部隊曾從蓋世太保的運囚車隊中救出抵抗軍領導人,並參與暗殺惡貫滿盈的納粹軍官的行動。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海報


  1943年3月26日,“童子攻擊隊”第一次取得重大戰果——從蓋世太保 (德國秘密警察)手中救出被俘的抵抗組織領導人。 當日,當蓋世太保的一支運囚車隊從帕維克集中營駛往蓋世太保指揮部時,29名埋伏在半道上的“童子攻擊隊”成員發動突襲,順利救出波蘭抵抗組織高層人物波特納以及另外24名波蘭愛國人士。但被救出的波特納因先前遭納粹酷刑折磨而奄奄一息,最終於30日不幸死亡。 “童子攻擊隊”成員後來找到並殺死了折磨過波特納的數名蓋世太保成員。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劇照


  1944年2月2日,“童子攻擊隊”迎來了他們最輝煌的一刻——除掉了以無情、冷酷、野蠻以及不擇手段而出名的黨衛隊少將、納粹駐華沙警察總頭目庫特西拉。
  庫特西拉到華沙後,命令德軍在大庭廣眾之下公開處決波蘭抵抗人士,並將大批波蘭無辜平民抓為人質。一旦有德軍受波蘭抵抗組織襲擊,庫特西拉就會殺掉人質作為報復。庫特西拉的殘暴讓波蘭抵抗組織下決心幹掉他,而“童子攻擊隊”成員就是暗殺庫特西拉小組的骨幹。


「影視題材」十部1944華沙起義題材的二戰影片

劇照


  2月2日清晨,12名配備司登輕機槍、魯格手槍及大量手榴彈的暗殺小組成員埋伏在庫特西拉家門口附近。上午9時,庫特西拉出了家門。就在庫特西拉鑽進專車後不久,一名暗殺小組成員就突然駕車堵住了庫特西拉的前進道路。埋伏在街道兩旁的暗殺成員衝上前,近距離猛射車內的庫特西拉,當場將其射成了馬蜂窩。


  除了暗殺像庫特西拉這樣的納粹高官之外,那些平日裡在波蘭橫行霸道的納粹軍官也是“童子攻擊隊”目標。 1943年9月7日,數名“童子攻擊隊”成員成功突襲了秘密警察兼黨衛隊二級小隊長布呂克。在行動中,“童子攻擊隊”僅用了90秒就幹掉了布呂克以及其他7名德國警察。事後納粹處決了20名波蘭人作為報復。在1944年的華沙起義中,“灰色等級”童子軍因遭納粹血腥鎮壓而元氣大傷,但他們依然堅持抵抗至1945年1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