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付出的努力不是没有结果,而是在路上,值得一阅

一 以前常有人这样跟我说:你要拿得住架子,别看到信息就立马回,不要有什么就说什么,否则你会显得很"好说话",他们也不会把你当回事...... 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好说话"变成了一种贬义词,难道我为你开了方便之门,你反倒要回过头来嘲笑我? 难道善意的援助在别人眼里反倒会成为好欺负的标志? 我不认同他们的话,但有时不得不承认,生活中总有那么几个"不知好歹"的白眼狼,一边消费你的善意,一边还要嘲笑你的"无知"。 比如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人。 因为当过省编的关系,很多人会来咨询我一些投稿的问题,面对大家的询问,我能解答的都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但时间久了,那些求帮忙的人反倒肆无忌惮起来,刚开始还是客客气气地发给你一篇稿子希望你给他提点意见,到后来干脆连谢谢都没有,随便得好像两个人可以称兄道弟。 我并不是需要那一句"谢谢",也不是要求他们给我什么"好处",我只是希望,当我熬夜给你看稿子,把我知道的一五一十告诉你时,你要明白,不是所有人都闲得没事做才去帮你,那些在你求助时能及时回复你的人,只是将心比心。 我们都体会过求人的难处,我们也理解你的心境,所以我们毫无保留地给予你帮助,让你轻而易举地得到你渴求的答复。 但往往事与愿违,我的善意却被你当做家常便饭,我的帮助变成了理所当然。那么,抱歉。我对你的帮助我收回,以前是我太善良,现在我该用那些人常用的伎俩对你"狠"一点。 的确,当我不再那么热心时,那些求我帮忙的人反而开始珍惜我的每一次帮助,我额外的工作量少了,大家对我的态度反而好了许多。 但我知道,每一次当我话只说一半,其余一半留给他自己去悟时,你将又要多绕一个弯;当我不再理会微信里时不时冒出的消息时,我明白,又会有几个还在奋斗路上打拼的人失望。 很残酷,很无奈,但又很现实,有时候,你走的那条路是你自己铺就的,我们给你扫掉几块石头你不乐意,那好吧,剩下的留给你自己,没有人会去帮你。 越轻易得到就越不会珍惜,这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所以恋爱讲欲擒故纵,女孩不会轻易答应男孩的求爱;所以"前辈"们讲架子,摆出一副"贵人语迟"的样子。 有人责怪是对方太清高,可惜你忘了,每个人在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只不过是那些不懂得珍惜的人太多,我们才不愿意再做个一味付出的"傻子"。 如果你不珍惜轻而易举打开的方便之门,那么你有何理由埋怨自己阻碍重重?


你付出的努力不是没有结果,而是在路上,值得一阅


二 《伊索寓言》里讲,当初普罗米修斯奉宙斯之命造人时,特意在每个人身上挂了两个口袋———胸前一只装别人的缺点,背后一只装自己的缺点。 结果,人们一低头就能见到别人的不足,却很少回头找自己的毛病。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埋怨对方的不是,把对方钉到道德的十字架上,仿佛自己是天底下最大的苦主。为什么他有什么事都不愿意告诉我? 为什么一出去逛街她就躲着我?可能你忘了,每当那个人兴高采烈地跟你聊天时,你都在刷你的手机;每次出去玩你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 很多问题都是双方的,别人对你的态度,可能就是你自己当前的状态。反思一下自己,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都会有答案。 不过,也不能把所有棒子都打向自己。也许你珍惜身边每一个人,对大家的帮助心怀感激,但依旧有人对你熟视无睹。 不错,那些对你冷若冰霜、置若罔闻的人,未必都遭遇过心灵的"创伤",毕竟遇到"白眼狼"的几率有限,但人的秉性却是在无限延展。 记得我刚开始接触编辑是在大一,当初被老师派到校报编辑部也是歪打正着。 记得那时我是编辑部里惟一一个大一的学生,又不是科班出身,对编辑几乎是一无所知,我向学姐请教,她们也只是简简单单地说看看稿子,至于要如何看,侧重点在哪里,她们根本不告诉你。 后来有人跟我讲,编辑部只有大三学生才能进,你初出茅庐就被老师调到这来,自然有人会嫉妒。 说实话,当时有种盲人瞎马的感觉,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现在想想却不觉可笑。 那些因怕被超越,而拒绝施以援手的人,实际上是一种对自我的怀疑(yiQIg.cOm)。 你担心被人超越,说明你自己本身就有漏洞,你并非别人眼中那么完美。如果你在进步,曾经那点被你视若珍宝的"经验"还算什么? 你在乎的,往往能反映出你的水平。为什么层次越是高的人,反而计较的越少?不是说他有多宽容,而是有些事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你可能还在抱怨公交车上谁踩了你一脚,而他可能想的是下半年的工作计划该怎么安排。这叫气度、叫眼界、叫高度。 时至今日,我已经可以在省刊做责任编辑,而当初那些编辑部的学姐,依旧还是在校报里徘徊。 其实你根本不必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别人轻易得去。你可以成为第一个掌握某项能力的人一定有你的原因,受教者故多,但青出于蓝者毕竟在少数。 前几天,我get到一个制图技巧,我一直熬到凌晨三点才成功。之后很多人向我请教。 说实在的,自己辛辛苦苦熬到两眼发黑得出的成果,这样让他人轻易得去的确挺心痛,但你要明白,你告诉他的只是一个结果,但在摸索这项技能时,你的分析能力,你的思维方式,你的知识结构都是他们得不到的。 这个世界不缺技能,缺的是获取技能的方法,也就是思维框架。 我研究出某个Bug,我可以把它教给其他人,表面上我们获得了相同的能力;实际上,我还拥有了解决诸如此类问题的思维和手段,当我再遇到类似问题,我依旧可以调用上一次的思维模式,但他们却未必。 所以,你根本没必要斤斤计较那点小"经验",你所拥有的,是那些窃取"劳动成果"的人永远无法比拟的。

三 你的眼界放在哪,你的层次就定在哪。 记得和F先生去看《28岁未成年》,片中茅亮向一位卖猪肉的大叔买回原属于自己的ipad,但由于没带够钱,茅亮恳求对方便宜点,对方琢磨了一会儿答应了,最后却在ipad上砍了一刀,说这回值这个价了。 当时F先生小声对我说:"这个人一辈子也只能买猪肉。"我想,这应该是眼界与地位最好的诠释吧。计较眼前的蝇头小利的人不会有大成就,我也相信,没有人愿意去跟一个"葛朗台"打交道。 我们都是在奋斗路上努力奔跑的人,都渴望能得到他人的一臂之力,但没有人愿意给"白眼狼"作嫁衣。 当你遇到一个愿意无偿帮助你的人,请珍惜;但如果一开始,那个人根本没搭理你,也不要在意,可能他想守着自己的"宝贝"过一辈子,而你,有机会去获得更好的。 愿我们不是那个不知珍惜的"白眼狼",也不是那些斤斤计较的"葛朗台"。有些事值得我们去重视,而有些大可忽略。 我们的路或许阻碍重重,但希望造成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永远不是自己。 珍惜所拥有的,你的路会顺畅许多。 2.中国的刘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英国的培根说"对青年人来说,旅游是教育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旅游是阅历的一部分",就连河南省的某老师也辞职说道"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可见,没有一个人不爱旅游,谁不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都迫于各种压力无法真正做到,而身于学生的我,就是迫于家长和经济的压力。 在这个高中生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暑假中,父母忙于工作没太多时间,我便只能随着他们去一趟香港。但多半都是在购物,并没有什么可说的,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那里的天气。由于选的时间不怎么好,天气都阴阴的,本来很开心没有什么太阳,可天空却不争气地下起了细雨。汗湿的衣服贴着后背,细雨不急不慢地落在汗湿的我上,并没有然后感到有凉爽多少,只是徒填了几分燥热。我们是去位于太平山顶的蜡像馆,进去是还是毛毛细雨,出来时只有厚厚的云层压着天空了。然而在等车时,前一分钟还是清晰可见的天空,后一分钟变被浓厚的雾遮住了。雾是无声无息飘进来的,毒气是四面八方全方位散发,而它却像是一只魔爪,先探进洞来,伸得足够深了,再散开充溢整个候车处。雾很浓,虽然没有到头看不到脚的浓,但起码三米外的物体已经模糊了。上一次也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雾,还是五六年前去上学的早晨,刚一下楼就看到了浓浓的雾,像是仙境,那时候得我,只是感觉到大自然的神奇。弟妹惊喜地跑到外面,心情和那时候的我无一例外,父母在身后叫着别乱跑,可年幼的好奇于顽皮谁阻止得了呢,连我都不太愿意去做""乖乖站好这件事。我站在雾中,观赏这一大景观。它只是一些小水滴而已,轻到连感觉都没有,于是眼盲的人又失去了一大眼福。这雾来的快去的也快,不到五分钟,魔爪又缩了回去,仿佛刚才什么也没发生似的。除此之外,真没有什么可记之处了(yiQIg.cOM)。 对于我个人而言,真正有趣的就是高考后和同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游,去山东登长白山,去内蒙古看草原,去成都品美食,去云南住寨子……忽忆起曾经看过的一段话,有的人抱怨孩子年轻时急着赚钱,到中年那颗自由的心还没有平定下来,过年不肯回家非要在外面玩,连陪父母的时间都没有,也提倡我们"趁年轻多出去走走,中年就会安定下来可以多陪陪父母了"。的确,当你中年父母都已经腿脚不灵活了,这时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带着父母去旅行,而父母,想出去走走却怕孩子的拒绝,不耐烦,便支支吾吾不肯开口。两辈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孩子只有等到父母不在身边了,才去后悔当时的不懂事。 其实,对于父母来说,就算是去相邻的城市玩个一两天,也算是和孩子的""旅游了。然而要解决当今的""父母没人陪,孩子不肯回的现状,还是得靠年轻人自己改变他们的时间利用观。 3.央金拉姆在她的书《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写到:"家,就是一个女人的道场。"央金拉姆在书中写道。她认为,家是一个女人待的时间最久的地方,也是女人散发爱的能量的地方。一直以来,她通过做家务的过程来清修,通过丢东西练习放下,身心感到非常轻松。"人堆积太多不需要的东西,就会变成烦恼,愤怒,这些都会积在身体里。" 在家里找到让自己安住的空间 现代人的身心都被忙、恐惧、烦恼绑架了,先好好爱和体贴一下自己。体贴不是跑到外面去逛或购物,而是在自己的家里创造一个适合自己静心的小环境,一个给自己能量的充电站。 我们一回到家就很忙,总是有很多的家务琐碎事情,让自己忙个不停。虽然是在自己家里,但我们通常没有一处能让自己一下子就安住下来的空间。其实,这个安住的空间是可以创造的,不是随便给自己摆张桌子就完了,你要用内心去感觉,哪里感觉起来很舒适。 你需要一个坐下来就不想动的地方,不是多么豪华,也不是多大的空间,那是一个让自己心灵休息的安静角落。去感觉家里有什么地方适合自己。要具有安全感,不会被打扰,是一个很放松安静、温暖舒服的小空间。 心静下来,慢慢就会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放一个小垫子,或者是舒服的矮沙发。让身心能静下来,观看自己的心,这样效果比较好。你可以在这个小地方培养一个能量的磁场,一坐下来马上就能静下来,缓解疲劳,能量就会集中起来,变成你随时恢复能量的小站。 家是你心的显现 首先安静下来,保持觉性,将自己放在当下的感觉里。单独地坐下来,单纯而专注地看看整个屋子,把心放在屋子里面,从看看每一个细节开始……你自然就知道,这个屋子应该怎么布置。 心在当下的时候,正确的答案会从心里出来。一开始,心最有可能会告诉你,屋子里面东西太多、太乱了。这其实就是心在告诉你,你的身体在这么满的地方感到很堵塞。如果你听从内心的声音,做清理之后,身体马上会感到轻松和舒适。这就是禅宗的"借境练心"。通过清理外境,自然清理你的内心。 如果持续做清理屋子的功课,你慢慢会体悟到房子就是你内心世界的显现。我和先生搬过很多次家,因此做清理房子的功课已经持续十年以上。所以我们居住的家,就是我们练习清理头脑和顺畅脉络的道场。 因此,我对空间的布置自然就体验出一套心法。每到一个地方,我就自然能布置出适合那个环境的空间。 其实空间自然会告诉你它适合怎么布置。但是,你首先要有一个和空间默契沟通的能力,要对当下的空间有尊重的心,不要急着把你自己的主观经验放进去。 通过丢东西练习放下 这十几年下来,我的修行生活在不停地行走中,我也不停地搬家。我搬家并不是从这里搬到那里,而是大老远来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以面临要大量丢东西的状况。这个时候,我便看到自己对钟爱家具的留恋和执着,就慢慢从这里下手。是我的贪念,还是我真的需要它,结果其实大部分都是自己用不到的东西。我就学习送人和丢东西。 时间久了,我就训练出分辨自己真的要什么、不要什么,再也不给自己找麻烦、买过多的东西了。多年的功课做下来,房子的东西变得少了,身心感到非常轻松。 多余的东西最好是送给需要的人,如果舍不得就拿到旧货市场处理掉;如果还是舍不得,那就宁可暂时租地方放起来,也不要堆在家里。 在生活中修行 女性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里,修行,就是要落实在生活中。 我们不可能出家做个圣人,事实上大部分人并不适合出家。出家人在寺院或修道院里过着非常简单朴素的生活,但他们也通过在寺院里做杂事来修炼心。 我在寺院里住过,出家也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是寺院里的环境比起世间还是比较单纯,有点像在学校里生活。我们在家里也可以创造这种安静朴素的生活,如果你在自己家里找不到这种安静和安住的力量,那在寺院里面时间久了,你也是住不习惯的。 我们也不可能搬到大自然里住。自己的心里不平静,就是搬到大自然里,过几天你还是会嫌鸟叫声太吵。 我们也不可能丢下自己的家,因为还有一大堆的牵挂,那么还是从自己的家下手最容易。怎么过好自己的日子,还是心里的问题。 从慢慢清理自己的屋子开始,你就会不经意开发出内心的空间和快乐。 女人生气时要拖地 生气只是一种能量,只是能量被卡住了而已。身体的能量无法流动就会产生烦恼。尤其是身体能量低的时候,更无法保持觉性,容易被烦恼包围。气脉就容易堵塞,就像水沟塞住了一样。 这时,我们可以通过身体活动把它打开。有个简单又不用花钱的方法就是拖地,拖地可以消除烦恼,又能找回快乐,效果就像清干净自己的心一样。房子就像是我们的身体,因为拖地太简单,你不必用脑去思考,你的心就可以放松和休息,又不花钱,你也不用急着赶时间。通过拖地,身体里的能量就可以流动、开展;通过拖地,就把身体里堆积的废气排出去了;通过拖地,全身的毛孔都张开了。全身出了大汗,脏东西都排出去了,整个房子都会变得很干净、很清净,那么,你一定会有身体轻松、心情愉快的感觉,就像是清空了你心里的堆积一样,你的心也会随着轻松、喜悦起来。 厨房一定要干净整洁 厨房是家人一日三餐的地方,保持干净非常重要。厨房不干净,日积月累,会吃下去很多不干净的东西,除了影响身体,也会影响心。 所以,请经常清理厨房,即使是不容易看到的角落里面都要清理干净,冰箱更是要经常性地清理一下。最重要的是,各种调味料和调味瓶的瓶盖上很容易堆积污垢,千万不可小看,要彻底清理干净。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小细节干净了,心自然会变细,也就更容易静下来。我们可以借着清理外境,来擦干净我们擦不到的内心。 做饭是制造美丽心情 我在美国的家很大,一位老师把我的家当成接待弟子的中心,每天都会有很多人来吃饭。刚开始进厨房的时候,很有压力,但是我练习带着觉性做每一件小事,慢慢找到一种踏实的感觉,手底下不忙乱了。 在凌乱的厨房环境里面,因为心安静下来、专注在当下的细节时,每个环节就变得很有条理、具有节奏了。我做菜的时候喜欢放轻松的音乐,听着音乐,心情就会很好,做菜变成了一个制造美丽心情的过程。 洗菜、切菜、炒菜整个过程里面,菜和我之间有一种很好的关系,周围的东西和我之间也都有一种很好的关系,它们都变成了我的小助手一样。虽然我的饭菜都很简单,不华丽也不复杂,但是做饭的过程我很享受。 这让我想起从小就跟着阿妈在厨房做事,阿妈把她在厨房里做事的一些规矩教授给我。我的身高还够不到碗柜,于是踩着凳子摆放碗,根据大小花纹把各种碗归类,碗架摆得非常漂亮整齐。阿妈称赞我,说:"你这样做很用心,把自己的思绪都整理清楚了。" 那时候我还小,身心和做事情有什么关系还不是很清楚。只是那一刻,我看着自己摆过的碗架一片美丽,感到无限的开心。 驱除烦恼三法则 第一,不要让烦恼利用。当烦恼升起,不管是愤怒、忧伤、嫉妒等情绪,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能解决。举例来说,如果你感觉自己又开始忧伤了,在你还没有被它包围之前,请你马上开始警告自己:我不要忧伤,请忧伤马上离开,我是快乐的天使!我就是光明! 第二,只要看见烦恼就好。请你找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静静看着烦恼。不要分析它,也不要跟随它。比如说因为某某原因,所以,我才会变成这样。所有这些头脑里面出来的理由,都是自己的小我在利用你和控制你,所以,请你千万要小心,不要跟随头脑的故事走。你只是做一件事情,放松自己,让烦恼呈现,你看着它就够了。 第三,成为烦恼本身。当你有看到烦恼的能力之后,与烦恼兼容,成为烦恼本身,你才有机会经验到烦恼后面的故事,也就自然化掉了烦恼,疗愈了自己。 在烦琐的家务事中觉醒 女人和家务琐事是分不开的,不论已婚还是单身都一样,有家庭和孩子的女人更应该在日常的琐碎事务中练习觉醒的能力,利用生活中琐碎的事情来借境练心,心不受影响,活在当下。不然我们照样花时间在家务事上,却没有学习到觉醒的方法,实在太可惜了。 首先要练习保持觉性。保持孩子般单纯的状态,因为我们已经被教育,非要不断考虑事情才行。于是头脑不停地创造妄念和恐惧,不是过去就是未来的事情,我们要从这样的思维模式里出来。要练习事情再多不要烦,放轻松,在放松的状态下才有办法理清楚杂事。 第二,事有轻重缓急。先把今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大概在脑子里想一遍。家务事可以在处理重要的事情空隙中完成,尤其是杂物清理等小事。一起感悟人生比如,你需要处理邮件、电脑或电话等事务,处理完之后,你也可以到厨房洗洗碗盘什么的。这样通过在生活中交替做事情,训练当下的能力,既可以让大脑得到休息,又可以做完家事,一举两得。 第三,你在家里走来走去,顺手就可以清理和整理手下的杂事,练习当下。做起来非常容易又轻松,慢慢地,做家事就成为了享受,让你的大脑在休息的过程中,顺便整理思绪。在做家事的同时,当下若有新的好点子就会自然跑出来。 所以,只要你保持当下的觉性,一切行为都会变成禅修,智慧自然就会慢慢升起。 衣服代表你的心 女人的通病,就是衣柜里的衣服永远少一件,因此遇到需要的场合,就又去买衣服,穿了一次就再也不想穿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是因为我们不清楚自己的身材和气质适合穿什么衣服,还有就是把穿衣服限制在穿名牌里。如果我们掉在这样的游戏里,那就苦了。如果我们每年都要赶流行,那你的衣服就会面临过时的问题。 其实流行和牌子,只是商业世界的游戏,你如果踏进了这场游戏中,就会花掉很多时间和金钱。关键是即使这样,也不一定能找到真正适合你的衣服。 我记得很多年前,我在台湾参加一个宴会,女士们都穿得非常讲究。突然有位太太开始夸奖我的裙子,她说非常好看。接着她问我在哪里买的,我说是自己做的。她非常惊讶。其实那件裙子非常非常便宜,就只是一块布而已。但是,那是我最喜欢的颜色。那条裙子我穿了很久很久,很多场合都适合,为什么?就是因为适合我的身材、气质、感觉,又很方便贴身。你的身体自然会散发出自然、舒服、自信的能量,看到的人一定也会感受到这样的感觉。 所以,我建议女性不要放弃自己内心的判断,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感觉身体的舒服。内在的声音会告诉你,你适合穿什么样的衣服,不要被外面的流行和广告洗了脑。 静下来,感觉自己到底适合穿什么衣服,你只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画面自然就出来了,那就是最适合你的。 客厅:看电视练心 电视是我们获取许多外在讯息的空间。不管你是否喜欢看电视,你家里的其他人都会看。先生喜欢的、孩子喜欢的或老人们喜欢的都不同。作为家里的女主人,这也是你学习的功课。每次经过客厅,听到电视嘈杂的声音,不要让吵闹的声音进入你的头脑去影响你。不要经过头脑来评判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你只是保持觉性,听到就好。这样的听到和看到电视,就变成你禅修的一部分。 每天走向电视时,提醒自己,观察自己看电视的动机,是想知道一些外面的新闻、特别节目,还是只是习惯?或者是对电视里某个故事迷恋的反应? 开始看电视时,感觉一下,此刻"在看电视"的感觉。你知道自己在看电视,一面看,一面保护这个"觉知在看"的感受。在看连续剧时,觉知"我在看影片",觉知看电视后面的自己,是很微妙的一种感觉。在这"觉知"的感受中,有一个你在看,同时有一个知道自己在看的感觉。 保护这种感觉,你的视野会扩大,会感觉剧情后面的更多东西。这个觉知着看电视的自己的观察者,这个观察者经验到的东西,会超越故事里的东西。你在看电视时保持觉性的状态,就是一种禅修。。 忘了你现在的年龄 每个人都有一个真实的年龄,你知道这个秘密吗?其实真实的年龄是自己可以创造的,因为你心里有个最喜欢的年龄,但是你却没有发现。 请你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你最向往的年龄是多少?你就一定要相信这个年龄,你开始真的活在这个年龄中,想这个年龄的事情,做这个年龄的事情。你只要这样开始,就会有变化,你心里的世界会慢慢变得真实,你的打扮也会跟着变,你的身体也会有一些变化。不要担心和怀疑自己的知觉,也不要为不了解的人讲述你的想法,只要你坚定相信自己的内心就够了。慢慢地,你心里的岁数就会成真。最好要忘了你现在的年龄,因为那也只是一个数字而已。 家,是一个人的道场,是他散发爱和能量的地方,是他提升自己和修心的地方。我们与其到寺院寻求自己内心的宁静,不如在家里创造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朴素生活。给自己一点时间修行,每天留一点时间让自己静一静非常重要。我们的心,时时刻刻受外境影响,眼睛一打开,很容易就看出别人的短处,如同镜子很清楚容易的,就照出别人的美丑,而本身却不容易看到蒙尘其间的灰尘!在这种情况之下,看到好的,我们的心就起了贪爱,设法想去占有它!看到不好的,也会起嫌恶之心。我们的心如同一杯掺有杂质的水,每天随外境变化而动荡不已!杂质无法沉淀,水如何能清呢?想把这杂质沉淀,唯有把杯子放在静处,时间久了,杂质自然会沉淀下来。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唯有透过静坐,透过禅修,才能把心静下来。 最好的修行,其实是从家开始! 4.生活像万花筒,有很多面,光彩的固然好看,但也有黑暗一面,爱生活的美就要有勇气接受生活中黑暗的一面。 学会接受生活的真相吧! 很多时候,我们都喜欢假设,假设自己非常漂亮身材又好、假设当初能再坚持一下、假设我嫁给了爱我的人而不是我爱的人、假设第一次创业没有失败等等,如果这些假设都能够成立,那么这个世界一定会变得非常完美,至少是我们认为的圆满。 遗憾的是,人生不过是一张单程车票,所有走过的、经历过的都成为不可更改的事实和历史。如果这些事实是幸运的,带着祝福,带着快乐,我们自然愿意欢欢喜喜地接受。如果是不幸的,带着伤害,带着眼泪,我们的心就会排斥,不愿接受,就会掉进各种假设的陷阱,悔恨、懊恼、失望、自责,直至身心俱疲。无论你愿意接受还是不愿意接受,这就是生活的真相,且无法更改一丝一毫。 有个成语叫"木已成舟",听到这个词,就会觉得人生有很多无奈,但有些事情是我们不能把握和控制的。既然已经既成事实,我们就不要再为成舟前的那块木头做各种假设,也许在能工巧匠的手下,它可能变成一张典雅而高贵的梳妆台,或者经过不同程序的加工会变成一张张洁白的纸,总之在没有变成舟之前,它的命运有很多种。可是,既已成舟,意味着"放弃"了其他所有可能的命运,只能以舟的形式存在着,就算不喜欢,甚至厌恶,也不能改变。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经常面临着"木已成舟"的事实吗?比如,我们没有生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高考的时候遭遇了变革,大学所读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毕业后又碰上几百几千人为抢一个饭碗挤破脑袋的局面……也许这都是时代的错,比这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我们的身体天生就不完美。一起感悟人生面对这些,有的人学会了抱怨,抱怨自己没有生在一个更好的时代,抱怨上天对自己是多么的不公平。可是,抱怨的结果又能怎样呢?也只能徒增悲伤和烦恼,或者把自己推向另一个看不到希望的人生沼泽地。 既然木已成舟,再多的抱怨也无济于事,我们就只能接受,接受遭遇的不公,接受生活的真相。就像我们打扑克的时候,无论抓到的是一手好牌还是烂牌,都要想办法,发挥出最高的水平去赢下来。勇于接受生活真相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接受事实,要改变事情先改变心情 我们永远无法控制每一件事情,比如生老病死、挫折失败、股市的涨跌、海啸地震,以及各种不幸的降临等等,但是我们永远可以选择自己的心情。 我们常常以为是一件事情引发了我们的某种情绪,但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是我们内心的想法或者说心态决定了我们的情绪。所以,不要把你的一切情绪都归于现在的事件、现在的人、现在的关系。表面上是这些因素决定了你的爱恨情仇以及种种情绪,事实上,导致你负面情绪的罪魁祸首是你内心对事情的想法和观点,而这是完全可以用积极的心态去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完全有能力左右自己的心情。 如果你因为失败而灰心丧气,其实那是成功女神对你毅力的一次考验;总结经验和教训,重拾勇气和自信也一定会垫起你未来成功的高度。郁闷的心情只会让你更加失败,而坦然的心情则能让你接近成功。 如果你因为失去而黯然神伤,那是因为你一直习惯拥有、害怕失去,拥有的越多就会越快乐,而失去就会痛苦不堪。的确,失去会带来疼痛,但更多的时候,正是因为失去,才让你得到更多。而有所得必有所失,同样有所失也必有所得,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生本无所谓得失,你心情的好与坏,全在于你自己内心的想法。 如果你因为过去的灾难而痛苦万分,这本无可厚非,问题在于即便你痛苦到老,昨天的事情也无法改变。事情既然已经过去,就让痛苦的心情也一起随同事情埋葬在过去吧。不要浪费过多的时间和心情在过去那些令你郁闷的事情上,因为生活还要继续! 如果你因为遭遇不公而郁闷,你不得不承认生活本身就存在着不公平。有人说:"人生如打牌,而不似下棋。"下棋是公平的,棋子一样多,棋盘共同用,条件相同,起跑线一致,机会均等,就看谁的棋艺高。而打牌是不公平的,除了抓牌的数量一样,牌的好坏却有着千差万别。人生也是这样,我们不能控制自己的牌好还是坏,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打牌时的心情。好心情会让你的牌技发挥得更好,结果也许是你拿了一手烂牌却赢了这一局!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让我们做自己心情的主人吧。很多事情的发生是不受人控制的,事情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面对事情的心情,让心情去适应事情,以让事情因为好的心情而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人生短暂,时间总是不经意间从我们指间溜走,我们的事情好像总是不如意、总也做不完,暂且停下忙碌的脚步吧,整理一下心情,相信我们会处理好更多的事情。 5.忙了好几个月的论文总算告一段落,在将电子稿发给老师之后,突然感觉心里是那么轻松,真的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 也许这是我大学里做的唯一一件没有什么遗憾的事情,从最开始第一个跟老师联系,然后糊里糊涂的当了我们这个组的组长,再到之后的帮我们组几个组员下论文,交稿子,包括改格式,开会,各种各样的事情,直到最后把电子稿交上,突然觉得自己好累,做了太多,也耗费了太多心力。 事情结束之后,突然想起一些事情来。日前朋友告诉我,何必为了别人做这么多呢,他们的论文是自己的事情,最后就算自己过不了也是他们自己不努力,跟你有什么关系呢?而且也没人让你去做,而且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领情,又何必自找没趣? 是的,我也这么想过,其实挺有道理的,本就不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事情,没有回报,甚至别人不领情,而且第一次查重的时候只有自己没过,为别人付出太多的精力,当时我也在想,万一第二次不过怎么办,我何必做那么多呢?但是后来还是继续去做了,总觉得自己应该去做的,虽然没有回报,也没必要一定去做,但是很多事并不是与你无关就不去做的。 但是,我也依旧相信,就算我不去做也是合情合理的,就像有些老师一样,论文的事情自己不去抓,告诉你们要求,最后做出来的东西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我觉得也并没有错,没有人非要为了你做什么,别人为你做了,应该心存感激。所以我对身边的很多人都心存感激,没有人有义务为你做什么,很多事他们根本没有必要为你去做,也无需做,但是他们做了,帮你了,虽然我很讨厌人情这个词,这个词虽然给了我们很多,但是也束缚了太多。 我也在想,这件事我是不是真的已经看懂了呢,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身边的其他事情是不是也是如此呢?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太多太多,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原则,自己的做事方式,我们都逐渐成长,也都明白了越来越多的道理,但是我们依旧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很多时候也时常去想自己做的是对是错。有些事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不同的,我们每个人都倾向着某件事情的一面。我们都自己以为理解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只看到了一角。 突然想起来很多事情也都是如此,每次听到身边的人抱怨,似乎每个人都说的有道理。记得前几天有个朋友像我诉苦,她的好朋友老是拆她台,虽然是很好的朋友,但是每次都让她很难堪。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也许在她朋友眼里其实只是在开无关痛痒的玩笑,而在她的世界里每次都会让她很难堪。我只能选择安静的听着,因为就算是让你受伤,但是有些事也并不是你想象的样子。 也许就算我们了解了这个世上所有的道理,也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在每个人眼里的道理都只是自己眼里的世界,而且,随着我们知道的越多,就越来越相信自己眼里的世界是正确的,而且,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我们用各种各样的道理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对于自己不想接受的,选择用一个结论选择无视。 多年前的自己自以为聪明,每次失败都会为自己找理由,虽然我找的理由能让身边大多数人相信,而且他们也是那么想的,但是那又如何呢?你还是你,不会因为这些而改变,败了就是败了,还要沉迷于自己的世界无法自拔么?这个世界上有偶然事件,也许你会发挥失常,但是发挥失常这本身就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如果你真的有把握,又何必去紧张什么。也许现在的自己有时候也会如此,但是现在开始学着不再找理由去推脱,虽然这个世界对我而言很多时候都毫无意义,仅仅是黑白两色。但是我依然会学着去认识这个世界,努力的不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yiQIg.cOm)。 未来的路不知道走向何方,但是,我不会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思考身边的事情,既然懂得了太多的道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但是我选择一直前行。 1.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