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今年三歲,比較調皮動不動就發脾氣和哭鬧,應該怎麼處理?

jcamel


我家的娃也是,有時候發脾氣,問他就不說,我也不知道怎麼辦[捂臉]


莫利思雪


三歲了有點懂事的了,現在的小孩很聰明的,所以你要想辦法整他才行,我兒子快三歲了,很聰明他爸爸很老實的,老是欺負他爸,被我整的服服帖帖的,吃飯喝水穿褲子和鞋子都是他自己做的,有時候我在做手工,還叫他幫我打水給我喝,而且都是叫他幫我打一半熱的一半冷的,他奶奶說我老是叫他做事還那麼小,我說再大點讀一年級的話我就要教他煮飯菜,要不然以後長大了什麼都不會做,那個女人嫁給他就倒黴了,像我老公什麼都不會做,我其實是一個孩子的媽,反而要帶兩個孩子,要照顧我兒子還要照顧我家婆的兒子,太難了[捂臉]


hu調皮的搗蛋


3歲孩子自主意識開始萌發,一有不如意就愛發脾氣。即使父母再有耐心,總會被熊孩子的無理要求消磨殆盡,最後粗暴拒絕,最後以孩子哇哇大哭告終。

不知道你這裡所謂孩子發脾氣到底是怎麼個發脾氣法。

如果僅僅是“哼”之類的口頭語小表情,有可能就是模仿而已。要麼跟大人學的,要麼跟新同學新老師學的,不用管他就是。

如果是真的不高興,亂髮脾氣,我有這些經驗可以分享:

接納孩子的情緒

大部分女人對所謂的經前綜合症應該有所瞭解,無緣無故就是很容易不爽。我發現孩子也會,早晨起床有起床氣,肚子餓了也是動哪裡哪裡不對,吃飽了也會有莫名其妙的不爽,甚至前一秒還哈哈大笑,下一秒就嚎啕大哭了。俗語說“六月天,孩子臉”,這說明這種變化無常對孩子來說是常態。

做父母的,遇到了是很頭疼,但是也只能接納。

題主家3歲孩子,又是剛上幼兒園,或者因為不適應,或者因為逆反,或者就是情緒來了,也可能是具體的事情讓孩子不高興了,都有可能。多哄哄,讓他知道你愛他,總是沒錯的。

ps,類似的問題大概會有是不是太寵他了的疑問。我個人界定嬌寵的界限在於是不是無條件的滿足要求,但任何時候都會要求自己不吝於擁抱、安慰,效果還不錯。(但我自己也還不能總是做到)


不忘初心07030912


對於寶寶3歲調皮,愛生氣哭鬧,要考慮是否體內內熱重的問題!如果平時飲食胃口很大,吃得過多,引起體內積食,日久化熱,導致胃強脾弱!內熱另一方面也會引動肝風,寶寶愛動調皮,又脾氣大!

寶媽可以適當給寶寶吃些保和顆粒或小兒七星茶顆粒配合蟬蛻5g煮水喝3-5次,其次要注意日常飲食,清淡為主



迦一醫苑


首先,感謝系統推薦以及兩位頭條朋友@jcamet/@小可愛麻麻170101/提出問題及邀請回答。

其次,想說,在育兒方面沒有什麼經驗可談,前一期(暫且算是第一期吧)回答也是借鑑了他人經驗以及對自己觀察所悟所感而胡言亂語,沒有針對性。

其實,現實中在教育幼兒方面的確有很多正反兩方面的案例,值得學習和借鑑。在這裡請允許我講一個我身邊的故事。在我家樓下平房裡住著一對年輕夫妻有一個孩子,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幾乎沒有看到有其他老人幫他們照看小孩兒,大部分時間都是妻子在家照看著。家裡的事情很多,妻子很忙,但從沒有見到過這個年輕的妻子發過脾氣,尤其是對離不開身兒、撒不開手的幼兒,既看不到她的煩惱,也看不到她的幽怨,總是耐心地呵護著。有時我也會小心的問她:“你就不煩嗎?怎麼總是那麼心平氣和的樣子呢?”她笑著平淡地說:“煩有用嗎?既然沒有人能幫上忙,可不就得靠自己唄。開心點總比愁眉苦臉強吧,讓自己開心點總能讓自己心情好一點。”的確如此。我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大家,想說明一點,就是在教育幼兒上一定要有耐心,要平和,要對等。

建議兩位頭條朋友,對待孩子千萬不要簡單、粗暴,當面發火也不合適,畢竟孩子年幼無知,一定做到耐心,講方法,否則會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傷害,不可彌補。同時把我第一期做的回答轉發給二位,看可否有借鑑,如若回答沒有道理或者錯誤,請棄之,或刪除。

下面是第一期回答內容:第一,學會“順從”。就是大人要先學會順從孩子。孩子年幼無知,來在世上首先見到的是他的親人,成長過程中也是在親人呵護的環境中,他無時無刻不在學著身邊人的言行,因此有著自己模式的對生活的理解和要求。孩子離開他生活的環境到了另一個環境中,即使是自己的父母家中,相對熟悉的原來生活的地方,他並認為有多好或者適合自己,他還沒有適應這新的環境,這時父母就要先學會順從孩子,讓他一點一點,逐漸學會適應這個新的環境,一點一點修正孩子在新的環境的生活規則。

第二,學會“適應”。不光孩子要學會適應家長,父母也要學會適應孩子。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孩子成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他已經習慣了一定生活方式,到了新的環境中需要改變,也需要時間,也需要心理調整,這時家長不能要求孩子一蹴而就,對孩子的一些習慣也要學會適應,用自己正確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習慣影響孩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好的生活習慣。

第三,學會“表達”。生活中的孩子不是不聽話,和父母之間只是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生活規範、生活標準不同,孩子適應了原來生活環境,習慣了那裡人的表達方式,什麼該做,怎麼做,什麼不該做,如何表達自己的訴求,並在新的環境中還是這樣要求自己。在父母看來,孩子任性不好管理。其實,父母這時應學會表達,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和說話的方式,與孩子交流和溝通,給孩子一個他想知道的父母想要的孩子是什麼樣子的輪廓,給孩子一個消化和理解的過程,讓他自覺糾正自己。

第四,學會“要求”。就是父母要學會表達自己的要求,告訴孩子父母的想法和對他的標準,不是簡單的禁止孩子做這個,不許孩子做那個,讓孩子覺得無所適從,不知道應該怎麼做是符合父母要求的,才是對的。

“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檢身心於平日,不可無憂勤惕厲工夫。”教導晚輩要從幼年時開始,便培養他們凡事應有正直、寬大、無所隱藏的氣概;在日常生活中要時時反省自己的行為思想,不能沒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礪的修養。總之,父母要有耐心,要有一個正確的教育方式,還要自己做的夠好。父母是孩子的影子,你沒有做出樣子,他就不會有形。


貳零貳零111



糊塗一次挺好


多誇獎,多帶去大自然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97f9108b6e8419b9d8b98711419fce5\

翔森


多些耐心和關心,你你的愛去改變他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3c00082b09bc54b31d\

vv敏敏vv


不能太寵愛慣著他了 這是在害他


蘇北阿生


我家兒子兩週歲了也是,求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