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海洋霸主-魚龍,迅速爆發又迅速衰落,最終滅亡


曾經的海洋霸主-魚龍,迅速爆發又迅速衰落,最終滅亡

魚龍在其演化的早期迅速演化出多種形式和大小,但在三疊紀末期出現瓶頸之後,顯示出慢得多的演化速度和更少的品種。圖片:本·穆恩博士和湯姆·斯塔布斯博士

布里斯托大學地球科學學院的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一組著名的已滅絕海洋爬行動物的多樣性和進化過程在進化的早期就爆發了,但長期未能適應可能導致他們的滅絕。

魚龍是像魚一樣的爬行動物,大約在2.5億年前就出現了,並且迅速地發展成為高能力的游泳者,在中生代早期的海洋中充滿了各種各樣大小和形態的魚龍。然而,這種快速的步伐並沒有持續多久,在2億年前進化遇到了瓶頸,只有一個魚龍的血統活了下來,導致之後在魚龍漫長曆史中的緩慢演化。

負責這項研究的本·穆恩博士(Dr. Ben Moon)發表在《通訊生物學》雜誌上的文章說:“魚龍是一種令人著迷的動物,因為它們迅速進化出了許多適應水的特徵:魚狀身體和尾巴、鰭,胎生而不是卵生,還有許多不同的餵養方式。

“因此,我們預計在魚龍首次出現後的早期會出現快速發展,但是我們對這種早期爆發的規模和相對短的時間感到震驚。”

在中生代時期,2.5億年前到9000萬年前出現的魚龍超過100種,當時臭名昭著的恐龍正統治著陸地,海洋中充斥著海洋爬行動物,就像海豚、逆戟鯨和鯊在現代海洋中那樣。

曾經的海洋霸主-魚龍,迅速爆發又迅速衰落,最終滅亡

來自德國的侏羅紀早期Suevoleviathan魚龍的非常完整的標本。從這一時期開始,許多保存完好的魚龍化石就為人所知。來自萊姆裡吉斯(Lyme Regis)的瑪麗·安寧(Mary Anning)與化石的收集有著密切的聯繫,並於1810年發現了第一批被認可的魚龍化石。圖片:本·穆恩博士和湯姆·斯塔布斯博士

該研究使用了最新的計算方法,研究了兩種類型的數據,一種涵蓋顱骨大小,另一種涵蓋魚龍骨架的許多特徵。所有的方法都表明魚龍的進化是“早期爆發”型的,在該類出現後很快就發生了迅速的變化,後來變化又迅速消失了。

合著者湯姆·斯圖布斯博士說:“魚龍確實在三疊紀早期占主導地位(2.52-2.01億年前),在地球上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滅絕後不久,在幾乎沒有捕食者的海洋中迅速發展。但是,海洋很快變得更加擁擠和更具競爭力,魚龍在侏羅紀(201–1.45億年前)中失去了其領導地位,移居到其他海洋爬行動物(如蛇頸龍和上龍類)之後。

“很可能是魚龍的進化速度下降,這使得它們的適應能力降低,因此多樣性和競爭性降低,從而使其他海洋爬行動物成為最主要的捕食者。”

儘管進化速度較慢並且在三疊紀末期經歷了瓶頸,魚龍仍然是一個常見群體,但它們之間的變異較小。這些也許是為什麼最著名的魚龍的化石在許多不同的地方都有發現的原因。

曾經的海洋霸主-魚龍,迅速爆發又迅速衰落,最終滅亡

來自德國侏羅紀的巨大的泰曼魚龍(ichthyosaur temnodontosaurus)。該標本長約7 m,其他魚龍甚至長至21 m。圖片:本·穆恩博士和湯姆·斯塔布斯博士

本·穆恩博士補充說:“即使魚龍在過去的1億年中進化速度較慢,但仍比許多物種做得好,但它們之間的差異較小。

“也許我們會發現更多的魚龍使得這種趨勢不存在,但是似乎這種多樣性的缺乏最終導致了它們的滅絕,這是因為大約9000萬年前全球條件變得對它們不太有利。魚龍根本無法適應。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