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榮:當災難把你推向痛苦與恐慌的泥潭,你需要儘快學會這件事

20世紀末,人們提出“身心安頓”的概念。

有趣的是,進入21世紀以後,很多人給它加了一個字,叫做

“身心靈的安頓”

“身”就是身體,這個很容易瞭解。

兩個人一接觸,你身體怎麼樣、大概幾歲、做什麼樣的工作,很快就可以瞭解。

“心”就是內在的心智,人類作為萬物之靈可以學習,可以思考,可以跟別人互動。

如果你只問“身、心”兩個字,身體很容易就衰老,接近死亡了;

心智有時候還比不上身體,明明還活著,已經健忘了,已經不能思考了。

西方的研究顯示,對人類最具普遍性的威脅,竟然是老年痴呆症。這樣一來,我們就要問:

人生到底該怎麼去理解呢?

1 我們需要心靈重建

如果只有“身”與“心”,我們是無法理解人生的。

無法理解人生,就不可能去安排這一生到底要如何發展。

也就是說,你很難分辨什麼是必要的,什麼是需要的,什麼是重要的。

人在世界上面臨的真正困難,並不是活著,而是瞭解為什麼活著。

一個人的一生,會碰到許多挑戰,包括痛苦、罪惡,以及死亡的威脅。

這些挑戰與壓力自古就有,我們的祖先所經歷的苦難,要比今天更多。

現在,我們正經受一場嚴峻的考驗,每個中國人都感受到它的壓力。

要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集中地面對這種壓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們需要更用心、更快地學會一件事,就是心靈重建。

2 “靈”是生命的最高層次

怎樣理解“靈”這個概念呢?

以我們傳統的儒家、道家為例。

為什麼孔子說“殺身成仁”,孟子說“捨生取義”?

這兩句話聽起來都很可怕啊,但是為什麼儒家認為這種犧牲不是犧牲,反而是完成,反而是獲得?

再看道家,為什麼莊子說要讓身體像枯槁的木頭,讓心靈像不能復燃的死灰?

那我活著到底是幹什麼呢?

原因我們暫時不做詳解,但是從中我們可以明白一點:

儒家、道家講這樣的話,就代表他們相信,人的生命除了身和心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層次,那個層次叫做“靈”。


傅佩榮:當災難把你推向痛苦與恐慌的泥潭,你需要儘快學會這件事

3 “靈”的兩層含義

想了解“靈”這個字,有一個簡單的方法。

從翻譯的角度來看,比如英文,我們講到“靈”,通常翻譯成soul(靈魂),或者spirit(精神)。

第一層含義講靈魂,比較接近宗教的意識。

比如,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也會追問:

我們的祖先以前在哪裡?現在到哪裡去了?

如果你說完全虛無、已經沒有了,這個恐怕很少中國人能接受。

中國人自古有祭祀祖先的傳統,他總要以某種方式相信祖先繼續存在。

相信祖先繼續存在,才會祭祀祖先,才會珍惜祖先留下來的教訓。

中國人勸人做好事,常常講一句話:“無忝爾所生”

這個“忝”就是羞恥的意思,一個人只要知道不要讓祖先感到羞恥,他就不敢放肆。

同樣,你也不要讓子孫為難嘛。

孟子曾經舉周朝的幽王和厲王為例,他說,就算子孫幾百代通通做好人也沒有用,因為改變不了祖先被認為幽跟厲。

第二層含義,偏向精神。

古人講“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這個“不朽”,就是精神的力量。

今天很多人推崇孔子,就因為他樹立了人格典範,讓你感覺到高山仰止。

孔子跟我們一樣都是人,他為什麼可以這麼偉大呢?

說到“偉大”,我提醒大家不要從那種社會普遍推崇、歌頌的角度來看;

你純粹從平常心出發,不要有任何成見,你就會覺得的確啊,他是人,我也是人,他做到的,我可以向他學習。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真的去實踐孔子所做到的,你就會體會到他的偉大,讚歎他在精神上的成就。

所以,人除了在現實生活裡面達到他的目標,人還有一種力量,就是發展他精神上的成就。

我們把這種靈魂上的、精神上的含義合起來,稱作“靈”。


傅佩榮:當災難把你推向痛苦與恐慌的泥潭,你需要儘快學會這件事

4 尋求生命的希望

有了“靈”的概念,你會覺得,我的生命始終有一個更高的目標可以追求。

這就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或是世界上各種宗教修行也好,所追求的層次。

這種追求對人生有什麼意義?

意義就在於兩個字:希望。

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沒有任何東西,但不能沒有希望。

14世紀西方有一位名作家叫但丁,他寫了一部名著,叫《神曲》。

他在裡面寫到地獄的時候說,進入此門者,放下你的希望。

可見,在西方傳統裡面,什麼叫地獄?

地獄,就是沒有希望的地方。

所以,當我們面對眼下的災難,感覺身心都陷入困境時,一定要問自己:

假如你覺得生活沒有希望,那跟身處地獄有什麼差別?

但是,你不要等別人救你,要自己救自己。

自己主動去調整,尋求重建心靈的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必能燃起生命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