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当灾难把你推向痛苦与恐慌的泥潭,你需要尽快学会这件事

20世纪末,人们提出“身心安顿”的概念。

有趣的是,进入21世纪以后,很多人给它加了一个字,叫做

“身心灵的安顿”

“身”就是身体,这个很容易了解。

两个人一接触,你身体怎么样、大概几岁、做什么样的工作,很快就可以了解。

“心”就是内在的心智,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可以学习,可以思考,可以跟别人互动。

如果你只问“身、心”两个字,身体很容易就衰老,接近死亡了;

心智有时候还比不上身体,明明还活着,已经健忘了,已经不能思考了。

西方的研究显示,对人类最具普遍性的威胁,竟然是老年痴呆症。这样一来,我们就要问:

人生到底该怎么去理解呢?

1 我们需要心灵重建

如果只有“身”与“心”,我们是无法理解人生的。

无法理解人生,就不可能去安排这一生到底要如何发展。

也就是说,你很难分辨什么是必要的,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重要的。

人在世界上面临的真正困难,并不是活着,而是了解为什么活着。

一个人的一生,会碰到许多挑战,包括痛苦、罪恶,以及死亡的威胁。

这些挑战与压力自古就有,我们的祖先所经历的苦难,要比今天更多。

现在,我们正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每个中国人都感受到它的压力。

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中地面对这种压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我们需要更用心、更快地学会一件事,就是心灵重建。

2 “灵”是生命的最高层次

怎样理解“灵”这个概念呢?

以我们传统的儒家、道家为例。

为什么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

这两句话听起来都很可怕啊,但是为什么儒家认为这种牺牲不是牺牲,反而是完成,反而是获得?

再看道家,为什么庄子说要让身体像枯槁的木头,让心灵像不能复燃的死灰?

那我活着到底是干什么呢?

原因我们暂时不做详解,但是从中我们可以明白一点:

儒家、道家讲这样的话,就代表他们相信,人的生命除了身和心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层次,那个层次叫做“灵”。


傅佩荣:当灾难把你推向痛苦与恐慌的泥潭,你需要尽快学会这件事

3 “灵”的两层含义

想了解“灵”这个字,有一个简单的方法。

从翻译的角度来看,比如英文,我们讲到“灵”,通常翻译成soul(灵魂),或者spirit(精神)。

第一层含义讲灵魂,比较接近宗教的意识。

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会追问:

我们的祖先以前在哪里?现在到哪里去了?

如果你说完全虚无、已经没有了,这个恐怕很少中国人能接受。

中国人自古有祭祀祖先的传统,他总要以某种方式相信祖先继续存在。

相信祖先继续存在,才会祭祀祖先,才会珍惜祖先留下来的教训。

中国人劝人做好事,常常讲一句话:“无忝尔所生”

这个“忝”就是羞耻的意思,一个人只要知道不要让祖先感到羞耻,他就不敢放肆。

同样,你也不要让子孙为难嘛。

孟子曾经举周朝的幽王和厉王为例,他说,就算子孙几百代通通做好人也没有用,因为改变不了祖先被认为幽跟厉。

第二层含义,偏向精神。

古人讲“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这个“不朽”,就是精神的力量。

今天很多人推崇孔子,就因为他树立了人格典范,让你感觉到高山仰止。

孔子跟我们一样都是人,他为什么可以这么伟大呢?

说到“伟大”,我提醒大家不要从那种社会普遍推崇、歌颂的角度来看;

你纯粹从平常心出发,不要有任何成见,你就会觉得的确啊,他是人,我也是人,他做到的,我可以向他学习。

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真的去实践孔子所做到的,你就会体会到他的伟大,赞叹他在精神上的成就。

所以,人除了在现实生活里面达到他的目标,人还有一种力量,就是发展他精神上的成就。

我们把这种灵魂上的、精神上的含义合起来,称作“灵”。


傅佩荣:当灾难把你推向痛苦与恐慌的泥潭,你需要尽快学会这件事

4 寻求生命的希望

有了“灵”的概念,你会觉得,我的生命始终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可以追求。

这就是儒家也好,道家也好,或是世界上各种宗教修行也好,所追求的层次。

这种追求对人生有什么意义?

意义就在于两个字:希望。

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任何东西,但不能没有希望。

14世纪西方有一位名作家叫但丁,他写了一部名著,叫《神曲》。

他在里面写到地狱的时候说,进入此门者,放下你的希望。

可见,在西方传统里面,什么叫地狱?

地狱,就是没有希望的地方。

所以,当我们面对眼下的灾难,感觉身心都陷入困境时,一定要问自己:

假如你觉得生活没有希望,那跟身处地狱有什么差别?

但是,你不要等别人救你,要自己救自己。

自己主动去调整,寻求重建心灵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必能燃起生命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