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媽媽是一個特別負面的人,可以從早上抱怨到晚上,你該咋辦?

鋁黃傑


一、問題



別急,咱們先看兩個“似曾相識”的故事:

  1. 我的故事

這一年,我17歲,高中生。媽媽全職在家照顧我的起居生活。

與其說是“照顧”,不如說是【打擾】:完美戳中我每一個“燃點”。

我和她的交流只能以“互相吼叫”貫穿全程。原因只有一個——她壓根“不懂”我在說什麼。

她的角度看我呢?我知道呀,天下第一不肖子孫本孫唄。

我現在讀寄宿制學校,“帶多少衣服去學校”這個話題:她能揪著我說倆小時你敢信?非得要我帶兩大包衣服…拜託,我那麼多書和作業,和兩大包衣服一起背去學校,背東西累壞了我學不進去可怎麼辦吶…這完全【是在增加不必要的負擔】不是嗎?

然後她開始抱怨我的態度、叛逆、學習……最後成功升級成為大吵一架…無語了。

她就一【愛抱怨】的人,除了挑刺還會點啥啊。

2. 媽媽的故事

孩子快成年了,這馬上高考。

我這人吧,沒讀過多少書。孩子學習幫不上忙,生活可不能給她拖後腿啊。

電視上說是最近要降溫,給她帶點厚衣裳免得著涼…這孩子【性子火急火燎】的,寫字把筆劃衣服上,我尋思備上兩件,弄髒了也有得換。

才給她裝上兩袋就給我往地上一扔…嚷嚷著什麼我不懂。

唉,我的確沒什麼文化。但她這一說,我心裡就一緊一緊地疼。當時也確實惱了,和她置了氣…說了幾句狠話。平時心裡一直擱著她學習的事兒也當氣話說出來。

這陣子想想挺後悔的,現在什麼時候,還讓孩子為我生氣傷神。要說吧,這孩子現在八成是處在【叛逆期】…

但…我想讓她注意保暖,真的錯了嗎?

二、答案


看完這兩個故事,是不是彷彿又被媽媽“抱怨”的緊箍咒念得頭疼?

別慌,咱們冷靜分析一下上面的故事,答案其實就在其中:

1.反思自己的判斷

聰明的朋友一定發現了,兩段故事中,【 】符號內,用的都是極具負面感情色彩的表達。

【打擾】/【增加不必要的負擔】/【愛抱怨】

【性子火急火燎】/【叛逆期】

問題中,

“媽媽是一個【特別負面】的人”

是不是異曲同工?

親密關係中,用簡單的負面詞彙去概括對方,會極大地威脅到雙方真實的感情交流。相反,更大程度上,我們是在和自己想象中那個負面詞彙爭吵。

反思一下:這個判斷產生的依據是?愛抱怨就一定負面嗎?可不可能是因為擔心的事情特別多?

2.儘可能 中立地 傾聽她的“抱怨”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暫時地擱置那個“負面判斷”,聽聽她抱怨的內容大概是什麼。心裡大概分個類記一下。

思考一下:沒有人的愛好是純粹地抱怨,這背後必定有她需要的東西:是我的學習嗎?對她的尊重嗎?或者只是單純地同我交流?


3.如果可以,和她溝通

對於和她直接就“尊重”、“學習”之類她所抱怨的話題交流,如果你並不牴觸。

摒棄“她特別負面”這個判斷。這不是辯論/吵架。媽媽也只是一個普通的,會心碎的女生。她和你一樣,希望被聽懂。

溝通一下:和她交流 吵架時你的感受、你為什麼生氣、你希望她怎樣做以及這背後的原因。

三、小結


預先設定好“壞人”的印象,只會讓媽媽和我們成為“物理上生活在同一固定空間”的陌生人。

喊停自己的好勝心和表達欲。

用心傾聽她那些“抱怨”背後的聲音。

一開始,改變可能有點難,總是會回到以前的“慣性”中去。

如果堅持下去,相信我,你的親密關係會大為改善,併為前進提供你能感受到的愛與支持。


嗨我二狗呀


很幸運,我媽媽是一個特別大度,體貼,寬容的人,在她的世界裡,再惡的人也有善良的一面。她從來不會跟我抱怨生活,除了抱怨我爸爸喝酒抽菸,別的如婆媳矛盾,妯娌,姑嫂矛盾等,在她那裡都不存在,,,,我這輩子都做不到她這樣子了,因為我的婆婆是一個跟我媽媽完全相反的人。

婆婆的嘴裡沒有一個人是好人,包括自己的子女,如果有違逆她意思的行為,那恨不得打死!每次去婆家,她都是喋喋不休地抱怨,老公的姑姑,叔叔,姐夫,親家,村裡的大爺大媽,都是她抱怨的對象,好像全世界的人都跟她不對付。我非常堅信,她一定也會在別人面前抱怨我的不是,所以當她在我面前抱怨不停的時候,我都笑笑或者當沒聽見,否則她會把我說的話添油加醋說給別人聽。有孩子後跟她生活了一年多,簡直生不如死,每天她還會打電話給老家的那些鄰居們,探聽八卦,繼續抱怨。無語啊!


茜茜說


我媽媽就是個非常善良勇敢的家庭婦女,從小到大聽她教誨和嘮叨的那些話,想想這些年都沒怎麼變過,小時候她說為什麼我學習成績沒別人好,長大她問我為什麼工作沒別人好,為什麼別人家那麼有錢。。。我也很無奈啊,我爭吵過,辯論過,但是結果都是一樣的,我們不在同一個思想上,在她面前我只能認輸。

我想最好的方式是適當的遠離,你要把你的時間精力發揮在工作或賺錢上,只留少的時間和她溝通,當然這個溝通你最好還是以傾聽為主,聽過蚱蜢是三季人的故事嗎?不是我們不孝順,不是我們不聽話,而是我們長大了,不見得父母也會共同成長,我們長大了,父母也老了,就像老小孩一樣

我們除了努力賺錢,切身陪伴,哄著她還能怎樣呢,這就是親情嘛


慢盈


針對這個觀點,我來分享一下我的經歷和看法:

學會忍受

如果我媽媽是一個特別負面的人,能從早上抱怨到晚上,那也沒有什麼辦法,誰讓我是她的女兒呢?要學會忍受。

而且,儘量不要在她抱怨的時候和她正面發生衝突,不要說,你怎麼這麼煩?

這不僅會讓她不高興,而且還會讓她更加不停的嘮叨,甚至你們還可能發生爭吵。

因為改變別人是很難的,畢竟他們已經這樣過了幾十年。

你要做的就是管好自己,管好自己的情緒,儘量不要受她影響。

讓自己靜下心來,告訴自己說就說吧,也沒什麼大不了。

然後讓自己儘快地去做自己比較喜歡的事情,投入進去,進入“心流”狀態,就顧不上聽她在那嘮叨了。

幫她寬心

現實生活中我的媽媽也是有一點負面的,遇到一些事情也是不停地抱怨。

在我保證自己心情平靜的前提下,會在心裡想一想怎麼勸她,開導她。

畢竟抱怨沒有用,而且傷身體。

比如昨天上午我們家的煙囪堵了,掏的時候不知道把哪給弄壞了,然後我媽就不停的在那兒說。

我就說,光說也沒有用啊,咱得想辦法解決事。

咱們先自己看看是不是哪接觸不良,如果沒有問題,咱們給安爐子的那家工人打電話詢問一下這是什麼情況。

不要光說這說那的,沒有用,實在不行,咱就買個新的嘛,犯不著著急上火生氣的。

每天為一些小事讓自己不開心,多犯不著啊,咱得儘量讓自己開心,每天樂呵呵的!

陪她做些有趣的事

你每天的生活其實很單調的,每天發生的事已經重複無數次,尤其是上了年齡的人。

比如說做飯洗衣,這些事他們都幹了五六十年了,到現在每天還是自己在幹。

換成誰都有抱怨的權利,我們要理解他們。

我們要傾聽他們抱怨什麼,看看可不可以主動幫她分擔一些事情。

可以和她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接觸一下現在的新事物,培養一些新興趣。

有條件的情況下,可以帶她出去旅旅遊,散散心,不要一直悶在家裡。

努力讓她高興,心裡感到幸福,她慢慢的就會更加熱愛生活,抱怨的也就少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我的情感表達地


我想如果媽媽是負面情緒高,有可能是缺少安全感,或多或少和早期的生活有很大關係。我們這個時候要做的是聽她說。然後開導她。讓她在愛裡面找到對生活的期待和樂趣。

當然,如果有時間多帶她看看外面的世界,見識廣了,情緒高了,自然負面情緒就不存在了。

作為兒女,還是要多瞭解下媽媽負面情緒的源泉在哪,多給她一些耐性。多陪伴,多開導,多帶著出去看世界。


微風涼1234


帶媽媽做一些事情,佔滿她嘮叨的時間。老人的嘮叨不管是正面還是負面都是他們的不放心,經營好我們自己的生活,推薦媽媽看書,練瑜伽等等,當然這個過程會有困難,但是想想她是怎樣一天天把我們養大的,這期間她必定經歷過很多困難,所以拿出我們的耐心吧,她老了,到了我們反哺的時候了。也許媽媽跟不上時代的思想和步伐了,但是此生我們畢竟只有一個媽媽。


貪婪的小倔強


我媽就是,幹活嘮叨,不幹活也嘮叨,主要是不講理啊,能氣死,歲數大了,不讓她幹活了,嘮叨,讓她忙起來吧,又說當孩子的不孝順,總之,她眼裡發現不了生活的美,苦惱的我不行不行的


我是你的姐姐呀


從題中我估計你媽媽自己退休,不然不會沒事幹,整天負面情緒,嘮叨到晚,帶她出去走走,短途旅行,中途旅遊,看看大好河山,心情就會好一點,人家要多關心一下她,或者給她找個事情做,充實起來,就沒空嘮叨了,可能是擔心你還是單身狗吧。




唐向華哥


分析媽媽所擔憂的點,為什麼會有的負面情緒呢?從根本上慢慢的減輕媽媽的顧慮,帶媽媽出去轉轉多看看美好的事物,多與積極樂觀的人交流,多做做可以提升自我價值!


Simplepleasure756


看看原因,世上還是做惡的要比負面的來得多,當你能看到原因,就明白了,至於明白什麼了,自己去發現,如果你媽媽是這樣的,奇怪你的下意識去哪了?你是去咖啡廳付費的那個嗎?嘿,如果是你領導呢?你可能會說才不會呢!領導橫著呢!不可能從早抱怨到晚的,那也難說,高層不太會中層就未必,你怎麼做怎麼想?重點:你是誰,這個角色你拎得清,恭喜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