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70歲還在講臺上,中小學教師到了50歲就幹不動了,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平凡人生觀察


首先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大學教授的退休年齡是男65週歲,女60週歲,而其他老師和工作人員的退休年齡則與中小學教師一樣;中小學教師的退休年齡是男60週歲,女55週歲,其中女教師如果具有高級職稱的,原則上也要到60週歲退休(可以申請55週歲退休)。這樣比較起來,兩者的退休年齡可以看作是相差5年。

問題中所說的“大學老師70歲還在講臺”的說法,應該是大學裡還會聘請那些有教學科研能力的、身體也相對還不錯的老師繼續來給學生上課;問題中所說的“中小學教師到了50歲就幹不動了”可能指的是一部分老師,不可能是全部。

對此,我的看法是這些情況確實有一定的客觀存在,但決不是普遍的情況,同時,兩者之間的工作性質也有一定的區別。

中小學教師的工作與大學教師的工作表面上看都是教書育人,但是本質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相對而言,大學教師的工作更偏向於理論,而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更偏向於實踐;從工作的對象來看,大學教師面對是準成年人,中小學教師面對是未成年人。

在現時的社會中,要想成為一名大學教師,至少具備博士學歷,即使是不用上理論課的大學老師,也需要具備碩士學歷才行。這些老師的教學工作,更強調的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他們面對的是二十歲左右的年青人,他們工作的重點是把理論知識講清楚,引導這些大學生在理解基本理論的基礎之上,再通過實驗進行一些探討和研究。

現在的中小學教師中普通是本科水平,隨著近年來國家對中小學教育事業的重視,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碩士研究生加入到中小學教師的隊伍中來了,甚至也有博士研究生參與進來了。但是,中小學教師的工作方式仍然是通過講解、傳授的方式向中小學生傳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除了課堂上的講解與傳授之外,還有大量的課後的練習與訂正。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在中小學,尤其是理科方面,除了課堂教學之外,課後的作業批改與訂正、輔導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因為中小學生由於年齡、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原因,他們在學習上還有不少的困難,需要老師在課後進行幫助和指導,這項工作耗時費力。批改一套作文需要四個小時左右,批改一套數學作業可能只要四十分鐘左右,但是訂正一個班的數學作業的時間就不一定了,遇到班上有一兩個熊孩子的,可能時間就不由老師控制了。因此,到了一定年齡的人,確實難以勝任。

在大學裡,那些具有教授職稱的老師,他們經過多年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專業能力在國內甚至世界範圍內都有一定的影響力,讓他們在大學教師的工作崗位上多做一些貢獻,就是多為國家和人民創造精神財富。當然,這仍然需要與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相適應。對一部分有較高的專業水平、身體素質尚好的老教師,他們退休之後再返聘他們走上講臺為學子造福,也是他們自己願意做的事情。

在中小學,現在也有一部分已經退休的老教師因工作需要常常到學校來,回到講臺,為學生傳道授業,或者回到教師培訓崗位,為青年教師的發展做著有意義的培訓工作。

當然,也有不少老師在達到退休年齡之後就選擇了退休,回家安享晚年,這也是很正常的,這在中小學和大學同樣正常地存在著。

我們不排除一些學校裡有一些還沒有達到退休年齡,就因身體原因不能再擔任主要學科的教學工作的老師,對這些人,如果確實是身體條件不允許,我們應當表示理解,在可能的條件下給予一定的照顧。這樣的情況,在大學裡也同樣存在。

如果有個別老師以身體為藉口,想方設法脫離一線教學崗位,好逸惡勞,這些人是會受到大家的鄙視的。


跟著江老師學數學


我沒上過正規大學,但聽過教授們講課(年齡不小),很多是坐在那裡念講義,最後有問題的就簡答幾句。中小學老師行嗎,站在那裡一節課,一會講,一會寫,一會擦黑板,還要照管著學生,別說教學方面了,體力上也付出太多了。所以我覺得二者無可比性,這問題沒有深入討論的必要!


長金老者


很巧我上大學時我們系就有兩位70左右的教授,首先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學不學全靠自覺,老師教授不會維持課堂紀律,正規全日制大學學生上課還是很自覺不會有交頭接耳大聲說話的事情發生,自然老師教授不會分心費心去維持課堂紀律,第二大學課程不會像初中高中排的那麼滿,一個老師一週也上不了幾堂課自然不會費心力體力了。


行走的柯南


關鍵是自身。

我教過小學丶初中、高中,也代過大學課程。主要教小學14年,教高中29年。

從50歲到60歲的十年期間,教兩個年級代三個班;或一邊教課一邊管理電腦教室;或把高三文、理兩個班同時兼管;……。

既沒死人,也沒耽擱工作。

我年輕時,老教師們也沒喊幹不了了。

我今年75歲了,還帶幾個學生。

每個行業都不同於其他行業。

如果以此為理由,40歲退休也有道理。

公道自在人心!編制就要取消啦。

享受編制內一切福利!

強調業內特殊性,恨不得儘量少幹幾年!

居然也說得出口!


老頑童焦原78483771


大學老師有70歲還在講臺的,但他們一般是教授、副教授,雖然上課,但課是很少的,基本上是帶研究生,一週上那麼節把課,其餘時間基本上是搞研究、做項目。他們的收入、補貼肯定是相當不錯的。

而中小學教師,國家規定女55歲、男60歲退休(到目前是這樣的),他們中確實有不少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的,他們若不退休,那不可能一週只上節把課,與年青人大體是一樣的,搞了幾十年,早就厭倦了,有幾個還願搞?何況政策是這樣的!


無限唱聊


中小學老師課務多,雜事也多,勞心又勞累,中小學生又為未成年人,自律性不強,身心發育,還不健全,世界觀還未形成,智力也還在發展,再加上班級人數又多,成績和升學壓力,安全的不確定性,導致大多數老師身心處於健康狀態,每天都處在疲憊應付狀態,這要引起教育界和社會高度重視,要實行小班化教學,減少教師課務,減輕教師的升學壓力,卸去教師的非教學的,與教學無關的事和任務


LFP709


大學老師和小學老師工作強度不同。大學老師一個星期可能是上一節到兩節。而且不用管學生的紀律,可能也不用改學生的作用。而小學老師就不同了,一般的小學老師一個星期都有20來節課。還不包括早晚讀時間。如果遇到玩皮的學生連下可10分鐘都還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或者紀律教育,有教兩科的老師也得在課間10分鐘改作業。人到了50歲以上,精力難免會下降,對於繁重的教學任務,是有點吃不消的感覺。所以小學一線老師是比較辛苦的!


發揚7


工作強度大不同!

小學老師的工作多在於日常管理學生的集體學習、生活輔助、團隊活動、個體輔導、家校聯繫,比如小學老師一週16-22節課時量就很說明問題。而早讀、午餐、午休、大課間、自修課等管理時間根本在課表上看不到,但是必須到崗。這就是小學教師必須實行坐班制的道理

大學老師除了一週3-5節大課,其他時間都是在到處講課,帶研究生,做課題,爭取科研經費,不用坐班。


2006第一場雪


有一種累叫心累。大學老師上完課就走,義務教育老師傳道授業解惑,管安全,管行為,管外表,管內心,還要和家長打交道,能一樣嗎?就像醫院裡手術醫生和衛材科照單發材料的,能一樣嗎?發放一天衛材沒事,做一天手術可夠嗆。


麻辣魔女


大哥,你認為一輛駕駛里程10萬公里的、一直去四S店保養的奧迪A8和一輛跑了50萬公里、從來沒時間保養的奧拓有沒有區別?[捂臉]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4324185185932244"}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