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古董攤閒逛,意外撿漏獲國寶級文物,現保守估值1個億

喜歡看歷史劇的朋友,相信都在電視上看到過這樣的場景。大將軍出征之前,皇帝都要賜予他信物,使將軍可以調動軍隊。其實,在真實歷史上,確實有這樣的東西,可以供皇帝調兵遣將,這樣的物件叫做虎符。


郭沫若古董攤閒逛,意外撿漏獲國寶級文物,現保守估值1個億

廣州南越文王墓出土的南越國時期的錯金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虎符通常是由青銅或者黃金做成老虎形狀,多數虎符都是呈兩塊,一塊由皇帝本人親自掌管,另一半則是交給皇帝信賴的將軍,只有兩個虎符同時使用,才能進行調兵遣將。相傳,虎符最早是由姜子牙發明,在唐朝以前,都是製成老虎形狀。但到唐朝時,因為唐朝的祖先中有名為李虎之人,為了避開先人之諱,將老虎改成魚行或者是兔行,宋朝之後又改成虎符,但無論是什麼形狀,作用都是一樣的。


郭沫若古董攤閒逛,意外撿漏獲國寶級文物,現保守估值1個億

秦杜虎符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歷朝歷代的虎符對於現代人來說都是珍貴的文物。1967年,在西安的一處郊外,就曾經出土過秦杜虎符。考古學家考證,這枚虎符是秦惠文君時期的文物,也是目前中國出土最早的虎符。大多虎符上面都會刻有銘文,比如秦杜虎符上面就嵌有40字的銘文,上面寫道:

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事,雖毋會符,行。

郭沫若古董攤閒逛,意外撿漏獲國寶級文物,現保守估值1個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段話的意思是,只要需要調動50人以上的軍隊,就需要採用驗明虎符,如果是烽火臺傳遞出的、代表著最為緊急的軍情,可以不受虎符的限制,將軍可以便宜行事。


郭沫若古董攤閒逛,意外撿漏獲國寶級文物,現保守估值1個億

郭沫若


關於虎符還有一個小故事。那就是我們都非常熟悉的歷史學家郭沫若,曾經對文物有著很深厚的研究。他曾經在20世紀40年代在重慶長時間居住。據說有一次他曾在重慶逛古玩地攤,在地攤上看到了一個造型古樸的金黃色老虎。掃了一眼的郭沫若,知道能造成虎型,肯定不是凡物。郭沫若停了下來,將小老虎拿到手中準備細細研究,沒想到拿起老虎之後,老虎居然分成了兩半。


郭沫若古董攤閒逛,意外撿漏獲國寶級文物,現保守估值1個億

郭沫若古董攤閒逛,意外撿漏獲國寶級文物,現保守估值1個億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虎符”。這兩個字在郭沫若腦中閃現了一下。當然,此時還不能確定到底是不是虎符。但郭沫若已經不能按捺心中的激動。在同地攤主一番討價還價之後,郭沫若聽出地攤主確實不是一個識貨的人。於是就匆忙付了錢,懷揣虎符快步的回到了住所。

回去仔細研究之後,果然在小老虎身上刻有銘文,上面寫著“甲兵之符 右在皇帝左在陽陵”。經過對史書的對比研究,郭沫若最終確定這就是鼎鼎大名的“秦陽陵虎符”。


郭沫若古董攤閒逛,意外撿漏獲國寶級文物,現保守估值1個億

秦陽陵虎符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這真是撿了大漏。要知道,現在能流傳下來的虎符,個個都是國家一級文物。而這枚秦陽陵虎符有專家以現在的市值來看,至少值1億以上。

而郭沫若正是在1942年重慶居住期間,寫出了膾炙人口的歷史劇《虎符》,而這檯曆史劇也是以信陵君竊符救趙為藍本,這部歷史劇的成功,相信一定和其撿漏有很大的關係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