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呢?

西瓜子


對於我來說,旅行的意義在於自己能更有時間、更有心情地去拍照。而要拍出好照片,本身就得多瞭解當地的風土民情,就得細緻觀察周邊的點點滴滴,這反過來又會極大促進自己在旅行中的感受。

多談旅行的意義其實沒啥意義,有了感受,自然就有了意義!











朱恆影像


一千個人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以前我之所以喜歡旅行,是因為我比較喜歡看,人文風景類的紀錄片,像地球脈動。人與自然,相約未知的世界等等,那時候每次看到屏幕裡那些漂亮的風景,有意思的節日習俗等等,就特別的想去親身體會一下

一直到了出來工作後,幹不完的活,加不完的班,這個想法就慢慢的淡去了,每個週末除了不是在公司加班,就是在家裡睡覺,那時候別說旅遊,就是叫我去逛個公園我都懶得動只想睡覺,甚至連飯都不想吃,就想睡個夠,我清晰的記得,直到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在QQ上加了一個戶外群,平時就看著他們在群裡發著各種各樣的風景,分享者旅途中的趣聞,我覺得我的人生,不應該就這樣不停上班下班回家一直機械式的重複著,在13年的9月8號星期天,我就報名了群裡周邊一天遊的活動,當時去的是大南山,當時我還不懂,什麼難度三星四星這些事情,直到我爬到一半爬不動的時候,我才明白,原來三星這麼難,當時真的想死的心都有了。而且距離到山頂還有一半的路程,當時的狀況就是走兩步,就得要歇一歇,當時心裡唯一的想法就是我不能就這樣下撤,一定要完成,然後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的登山了山頂,一直到現在我都清晰記得,當我登上山頂的時候那種自豪,滿足,開心。隨之體力也奇蹟般的恢復了,之後的路程一直都跟在隊伍的第一梯隊裡邊。從此之後,就一發不可收拾了,每逢週末,節假日一旦有時間,我就會跟著他們去,周邊去玩,爬山,溯溪,海島露營等等。那時候真心覺得這樣才叫生活,而不是把自己限定在公司與家這個牢籠裡。後來我把工作辭了。去了一趟日思夜想已久的川西。

現在旅行對於我的意義就是,除了是一份職業以外。也想讓更多的人跟我一樣,主動去走出這個牢籠,去發現身邊,發現世界其實還有很多很多有意思的東西,不能只是為了賺錢工作。


一個戶外領隊的日常


我個人覺得旅行就是邊走邊玩,看到哪裡好了就多住幾天,哪怕是一個山溝溝裡,只要心情好就行。人總是在一個環境裡待久了會厭煩的,到了週六週日或者小長假,約上幾個夥伴,大家開著車,拉上裝備,邊走邊看,有時風景就在路上,遇到環境好的地方就安營紮寨,埋鍋造飯,大家一起動手,豐衣足食。去年我們自駕游到的連雲港,扎帳在海邊,早上起來去海鮮批發市場買的海鮮,回到營地自己加工,看看大海,吃著海鮮,覺得挺好的,旅行就一個目的–開心就好。

這是去年在連雲港海邊我們自己做的大蝦和螃蟹。






開心自駕


去年夏天的某個晚上,五月在西湖邊哭了一場。

為什麼哭了?因為她是個愛哭鬼。從小到大沒少哭過,小時候被哥哥欺負了會大哭,摔破皮了會大哭,考試考砸了會大哭。長大一點後,班賽打輸了會自責到蹲在球場哭,和爸媽打電話時會抬著頭捂著嘴偷偷哭,看部電影結局太美好了會哭太悲劇了會哭。再後來,會因為見到了想見的人而喜極而泣,也會因為離別而嚎啕大哭。關於西湖,五月沒有多美的風景記憶,只有一場記憶深刻的哭泣。

大半個夏天是在廈門度過的。廈門的夏天很熱,纏住一頭長髮的水在洗衣服的間隙就能被蒸發乾淨。在這個炎熱的夏天裡,五月還是和冬天一樣,晚上聽朋友抱著吉他唱一整晚的歌,然後一個人出去壓馬路,偶爾還會叫上一個好朋友一起拎著啤酒去海邊吹風聊天。這樣有大海有音樂有酒有三兩好友的生活讓五月覺得真的很快樂。離開廈門的動車開動那刻,她再沒以前離開廈門的捨不得,平靜的情緒隨著高溫去到了西湖邊。

那時杭州在G20期間,巡邏很嚴。五月一個人坐在西湖邊上發呆,還被一個路過的巡邏叔叔提醒不要坐那麼外面。她看著黑漆漆的沒有絲毫波瀾的湖面,思緒卻像廈門的海浪,不停地翻滾,不願離開美麗的海灘,而想念就像海浪聲一樣無限循環著,快要將她吞沒。她按停了手機裡的音樂,卻看到朋友發來的想念。現在五月想起那天都會忍不住笑,那時的自己一定狼狽極了,一邊看著手機屏幕一邊猛擦眼淚和鼻涕的樣子肯定很醜。

“現在都要離開這裡了我都沒什麼真實感。”阿杜坐在火車站對面的奶茶店喝著一杯咖啡對五月說。

“你會捨不得這裡嗎?”

“會啊,我不喜歡離別的感覺。”阿杜望著玻璃窗外人來人往的街道說。

“哎呀,我也不喜歡,但在路上就是這樣的吧,我早就習慣了離別。”五月晃著手中紙杯裡的奶茶笑著說。

“我不像你這麼灑脫啊,我不喜歡離別,就算是還會再見的朋友,也特別不喜歡,更不用說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再見的了。”阿杜認真的說。

“嗯吧,可是有離別,才會有重逢的喜悅啊。下次有緣再見吧。”五月望向火車站。

“是啊。”

“時間差不多啦,我們去候車吧。”五月起身背起揹包。

深夜在火車上,五月望著一片漆黑的窗外毫無睡意,耳機裡的音樂也越來越寂寞。她看了看微信,有人發了這樣一條動態:“如果你不來,我不去,我們可能就不再見了。這真是個悲傷的句子。”

五月在下面留:“如果你不來,我不去,那我們在彼此的人生裡便是死了。而這無情的生離比死別更讓人唏噓吧。

發動態的人是一個很愛笑的女孩,蜀國是她的家,她有一個很溫暖的名字,小熊。

她給五月回覆了一個大哭的表情。

車窗上映著大家安靜睡覺的樣子,車窗外是無盡的黑夜,火車伴隨著鐵軌的聲音越來越往南。五月拿起那本還未看完的《夢裡花落知多少》,把手機裡的音樂開高了兩格。這樣深冬的夜晚,《成都》的調子最適合不過。因為此刻想念的人,就來自那裡。

“哈嚏!哈嚏!哈嚏!”五月連打了三個噴嚏。

“哎呀你趕緊去看一下醫生啦。”小熊皺著眉頭認真的說。

“嘿嘿,不用不用。”五月擺擺手笑著說。

小熊皺著眉頭一臉無奈,又不知道要怎麼說服眼前這個不聽勸的人。

“好啦,吃飯吧。”五月拿起手機拍了一桌子的菜,這一桌子的菜都是小熊做的,這也是他們圍坐在一起吃的最後一頓飯。因為吃完這頓飯,五月就要離開這座小城。

吃飯的時候,大家都沒怎麼說話,只有音樂在悠悠的放著。五月拿起手機,在音樂軟件搜索那一欄打下“成都”,然後音響就響起了這首歌的前奏。她知道小熊喜歡聽民謠,這首歌就是送給她的,即使她的音樂列表裡沒有這首歌,即使她可能覺得這只是五月的音樂列表裡隨意切換到的一首歌。五月還是照常吃飯,小熊還是照常聽歌。

“我有事要出去一趟啊。”吃完飯小熊和大家說她要先出去,說完揹著後面的人揮揮手就出了門。

“再見啦,擁抱就留到下次見面吧。”五月盯著小熊最後的背影,在心裡默默的對她說。

看完《夢裡花落知多少》的最後一頁,夜已經很深了。書中有一篇文章叫《隨風而去》,寫的是三毛馬上就要離開她人生的第二個家西班牙,此生再也不回來了。她和她親密的朋友鄰居一一道別,把所有重要的東西全部都留在了那裡,就連對她而言重要的書和信也忍痛沒有帶走。她對他們說:“就當我死了吧。這次別離,就算死一場。”

五月深呼吸了一下,輕輕地把書合上,閉上了雙眼。

“我早就習慣了離別,就算有多難過有多不捨,也習慣了在離別後與熟悉的失落感相擁而眠。如果我離開了你,也就當我死一場了吧。”

在五月還是個高中生的時候,就喜歡在QQ空間發一些很文藝的句子。沒有離開過市區的她卻很想搞明白旅行的意義是什麼,又總是寫道:“去一座陌生的城,看陌生的景,遇陌生的人,聽不同的故事”。長大後她開始旅行,開始尋找和思考人們口中旅行的意義。去過很多座陌生的城,看過很多陌生的景,遇過很多陌生的人,也聽過很多不同的故事,這些也是五月聽到別人說的旅行的意義。

年少的時候聽陳綺貞唱過一首《旅行的意義》,這首歌最後一句歌詞是:“你離開我,就是旅行的意義”。

很多年後才明白,懂得離別才是最後的答案


一半旅行


其實我不太講旅行或旅遊,我常常用的一個字是“出走”。人在一個環境太久了、太熟悉了,就失去他的敏銳度,也失去了創作力的激發,所以需要出走。

我70年代在歐洲讀書,那時候我寫關於文藝復興的藝術史,老師問我:“你有沒有去過意大利?”我說:“還沒有。”他說:“你沒有在米開朗基羅的雕像前熱淚盈眶,你怎麼敢寫他?”

後來我在意大利跑了一個月。身上就是一個揹包,兩件襯衫。我也曾經睡火車站,那時候坎城的火車站是一片年輕人睡在裡面。

他們問我:“你怎麼沒帶報紙?要鋪報紙的。”他們就分給我。早上五點,警察帶了一大桶的咖啡,當,當,當,敲著桶子,叫醒大家,請大家喝完咖啡離開,火車站要營運了。

不要問該準備什麼?先問你愛什麼?

歐洲有種青年出走的文化。我在翡冷翠(意大利佛羅倫薩)認識十四歲的蘇格蘭小孩,帶個氈呢帽,打掃廁所一個學期存的錢,就到歐洲來旅行。

花完了,一點也不害怕,就去街上吹蘇格蘭風笛,再繼續下一段的旅行。

我那時候感觸很深,不同的文化,年輕人可以這麼不一樣。他們將來長大以後,擔當的事情也絕對不一樣。

我們宋朝詩人柳永說:“今宵酒醒何處?”中國文化裡面本來有這個東西。可是這個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年輕人的生命力沒有了,生命力消失了。

我希望“壯遊”,帶動的是年輕人走出去,打出一片天。如果今天不能打出一片天,將來一輩子也不會有出息。

很多人要去歐洲,都會覺得我在歐洲很久,就會來問我:“我要去歐洲,要準備什麼?”我就會反問他:“你覺得你要去做什麼?”

當你自己很清楚要做什麼、意志力很強的時候,所有困難可以一層層克服。

我們今天小孩的準備,他們的信用卡、語文,絕對比當年拿著商品樣本在歐洲闖的臺灣商人好,但是他們就是走不出去,因為他們沒安全感。甚至有人好幾年都在問,但最後就是走不出去。

其實壯遊有一部分,是先走出去再說。

我常常跟朋友說:“《西遊記》孫悟空那麼厲害,他一翻筋斗就是十萬八千里,那他去取經不是很容易嗎?為什麼是唐三藏取經?”

因為孫悟空沒有動機,而唐三藏有動機,雖然沒有取經的能力。

但是動機是比能力重要的。沒有動機,根本就沒有出發點,連起跑點都沒有。只要有動機,就很棒。最怕的是無所愛。

如果年輕人想要走出去,我會問他:“你愛什麼?”如果喜歡搖滾,要去玩重金屬,想要跟樂團,我都覺得很好。

此外,“壯遊”的“壯”字,不只是炫耀。壯這個字,包含了一個深刻的、跟當地文化沒有偏見的對話關係。

旅遊是很大的反省,是用異文化去檢查自身文化很多應該反省的東西。比較裡面,才瞭解文化的不同,沒有優劣。

就像寫《裨海紀遊》的鬱永河,他看到原住民被抓來拖牛車,下雨他們就在淋雨。

他就問:“為什麼不讓他們在屋簷下躲雨?”翻譯官就告訴他:“他們其實跟動物差不多,他們是不怕淋雨的。”鬱永河就嘆了一口氣說:“亦人也。”

所有好的旅遊書,都會有這個觀點。

著有《真臘風土記》、出使吳哥城的周達觀是元朝的北方人,所以他南下的時候,受不了天氣。他不瞭解當地人怎麼每天洗好多次澡。一年之後,他變了。

當初他帶著大國心態,當時元朝那麼偉大,但他後來說,真臘(柬埔寨吳哥窟),一個小小的東南亞國家,可是禮儀這麼嚴整,“不可輕視也。”

我覺得,人不可能沒有主觀,可是慢慢在旅遊裡面,修正自己的偏見跟主觀,才是好的旅遊。

不只向外觀察,而是向內反省。

即使只是參加旅行團,也可以有不一樣的體驗跟視野。現在信息真的很發達,在出發以前,可做一些準備的工作。第二個,到現場之後,儘量檢討自己的主觀。

我帶朋友去吳哥窟,我會說,“我現在帶你們去柬埔寨人的家。”他們下車都會嚇一跳,真的什麼都沒有。

我們叫做“家徒四壁”,他們連壁都沒有。我在臺灣,老覺得我還缺什麼。到那裡,我第一次想:“我在臺北家有什麼?”

我以為我比他們富有。可是後來我看到他們男男女女從田裡回來,脫光光地在河裡、蓮花當中,彼此潑水、唱歌,我覺得他們比我富裕太多了。

我一生當中都沒有這樣的經驗。我覺得這就是個很大的收穫。

所以我覺得任何一個旅遊都值得,因為只要一對比,你都會回來檢討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

旅遊不只是看,更是找到自己內在最美的東西。外在的風景,其實是你自己的心情。所以壯遊絕對不只是向外的觀察,而是向內的反省。

在一個環境久了,不但爆腦漿、爆肝,還會變得“僵化”與“麻木不仁”。

出走當然是一個很棒的選擇,若短期無法成行,閱讀、手作、聊天、學習、陪伴、分享、運動、散心、唱歌、畫畫……也是很不錯的方法。

只要能讓你的生活比重產生變化,自然也會改變你的生活質量,避免腦子僵化、心靈麻木了。

有多久沒抬頭看看天、看看路邊的小花小草、聽聽在行道樹上吱喳的小鳥?

就從這個簡單的改變開始吧!






酒窩帶你看風景


我不知道旅行對別人有什麼意義,說說旅行對於我的意義吧。在城市裡一天到晚兩點一線,生活麻木,城市的燈紅酒綠也有疲倦的一天。這時候只要有時間,我就喜歡開著車帶著家人一起逃離城市,走進村鎮、走進風景優美的景色裡去,在這時候我忘記了工作的瑣碎,生活的壓力,城市的喧囂,只有我和家人,我感覺躺在鬱鬱蔥蔥的草地上的時候,我已經和大自然合而為一了。感受那帶著青草香味的氣息,疲倦的身體開始慢慢地放鬆了,看著家人同樣享受著大自然饋贈的樣子,我多了一絲欣慰。選擇自駕遊不光是享受自然,還是為了挑戰自然,有時候我會開到山區裡,走一走山間小道,感受一下挑戰自我的感覺。











lvanismy


說旅行的意義是什麼,不如先來說說旅行能帶給人們什麼,或者說人們為什麼要去旅行。

不同的人對待旅行都有自己的觀點和自己的理解種感悟,接下來我說說個人的一些看法。

有人說我辭職了,我失戀了,我工作遇到壓力了,我要去旅行,我要去到自己其它地方,看美景,吃好吃的美食,住好的酒店等等。希望暫時忘掉煩惱和不開心,然後以一個全新的自己和狀態迴歸工作,去戀愛,去生活,可能有效,也可能一點用沒有對現狀,甚至糟糕過之前都有可能,就算你解決了一些問題,但是說不定你卻遇到了其它的麻煩。還有人說,我畢業了,我結婚了,公司搞團建了,我們要出去旅行,我們要昇華這份友誼,昇華愛情,也是一樣用美景,美食等等。更有的人說我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我差點過不了這個坎,是旅行給了自己重生的希望和力量,也是在旅行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想讓自己走出了黑暗,迎來了光明。

說了這麼多關於旅行,其實旅行就是一個找尋的過程。我們從旅行途中所經歷的一切,都是我們的經歷,我們從中吸取自己認為好的,有價值的養料,形成自己能量所謂的的人生觀,價值觀,來與這個世界相處。有人說,旅行是一個過程,我們不要在乎結局,而是要欣賞沿途的風景。人生是場旅行,旅行即是人生。我們也要好好享受這個過程,去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養份,可能運氣好一下就找到了,也有可能這一找就是一輩子。但願我們都能在人生旅途中找到自己,退一萬步來講,就算不好彩,你搭上一世也未找到,也沒什麼,起碼你擁有並學會享受了整個過程。

最後,我突然想到了在初三即將畢業的課堂上,政治老師送給我們的一句話,(不知道是哪個名人說的名言警句,但卻是那時候第一次從他口中得知,至今仍記憶猶新,彷彿就在昨天)我想拿來作為結尾——雖然未在天空中留下任何痕跡,但我已經飛過。











找尋我們的八零九零


我一般是和家人小孩一起旅行。很多的時候我都與他們的飲食習慣和他們的興趣為主和儘量去照顧好他們,所以自己沒有辦法盡情放鬆享受旅行的樂趣。但上年一個人和同學回中國旅行回來以後,我覺的其實久不久也應該自己和知己朋友一起去旅行一下。旅行的意義就是去放鬆自己,享受旅行樂趣和試吃外地的不同美食。

我是又要上班又要照顧家庭的上班族,有時這樣的生活也是挺累的。上年第一次自己和朋友回中國旅行,我不用照顧小孩和理會家庭細務,還有想著工作,整個人放鬆起來。當然我會每天想念和打電話給我的家人和小孩。但其實那段時間也是對他們的一個磨練。上次旅行回家以後,小孩和家人更覺得大家重要,他們也學會一齊分享家務。

在那段時間,我和朋友選擇去了湖南彬州東江湖三天二夜之旅和廣州二天遊。在湖南這個行程,我們每天都要行很多的山路,看了莽山將軍石和爬了七百多的石級看猴古山瀑布群,還有早上霧漫小東江和遊東江湖。雖然整個行程很辛苦,但美景當前也就忘記了。廣州的二天遊主要是想輕鬆下,試吃廣州美食,夜遊珠江河,住白天鵝賓館和吃白天鵝聞名的早餐。下午還有本地同學帶去吃名廚主理的私家菜。

這次旅行帶來了我很多不同以往的旅行感受和意義。當然我還是主要和家人小孩一起旅行,但有時候也應該自己和朋友一起去下享受不同的樂趣。大家認同嗎?





妙妙在北加


我喜歡旅行,本就是一個不安分的人。所以我18歲就選擇了去部隊,一邊想著鍛鍊自己也可以認識五湖四海的戰友,還可以到處跑跑。結果還好我分在藏羌回漢四個民族的地方服役,真的是很舒服。到了季節路上到處都是櫻桃,梨子,蘋果......很多水果。也見識了山川湖泊草地,五年退役以後也很喜歡旅行,基本上跑了大半個中國。其實旅行的意義就是開拓視野,一個人的閱歷,全部寫在眼睛裡。











叮咚丁鼕


旅行的意義是走出去。

歐洲有種青年出走的文化。我在翡冷翠(意大利佛羅倫薩)認識十四歲的蘇格蘭小孩,帶個氈呢帽,打掃廁所一個學期存的錢,就到歐洲來旅行。

花完了,一點也不害怕,就去街上吹蘇格蘭風笛,再繼續下一段的旅行。

我那時候感觸很深,不同的文化,年輕人可以這麼不一樣。他們將來長大以後,擔當的事情也絕對不一樣。

我們宋朝詩人柳永說:“今宵酒醒何處?”中國文化裡面本來有這個東西。可是這個文化老了,失去了走出去的勇敢,年輕人的生命力沒有了,生命力消失了。

我希望“壯遊”,帶動的是年輕人走出去,打出一片天。如果今天不能打出一片天,將來一輩子也不會有出息。

很多人要去歐洲,都會覺得我在歐洲很久,就會來問我:“我要去歐洲,要準備什麼?”我就會反問他:“你覺得你要去做什麼?”

當你自己很清楚要做什麼、意志力很強的時候,所有困難可以一層層克服。

我們今天小孩的準備,他們的信用卡、語文,絕對比當年拿著商品樣本在歐洲闖的臺灣商人好,但是他們就是走不出去,因為他們沒安全感。甚至有人好幾年都在問,但最後就是走不出去。

其實壯遊有一部分,是先走出去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