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塘區脫貧戶援建火神山醫院:“我必須得去!”

嶽塘新聞網2月14日訊“書記你放心,這裡不僅有專人檢測體溫,還照顧生活起居,我每天還堅持鍛鍊!”2月14日,湘潭市嶽塘區荷塘街道正江村村支部書記蔣勇軍收到了一條特殊的視頻短信。

視頻裡樂觀開朗的“90後”小夥是該村村民劉子豪。之前主動請纓去武漢參加火神山醫院建設工作,完工後,在湘潭定點隔離點進行隔離觀察。回憶起援建的那幾天,劉子豪感到溫暖又自豪。

2月3日,火神山醫院建設完成交付部隊,一則緊急調度水電工協助武漢火神山醫院水電安裝項目的信息在工友間傳開來。“我打算去!你去嗎?”面對邀約,劉子豪暗下決心:“我必須得去!”。

但家裡的情況讓他發愁。父親早逝,母親省吃儉用將他拉扯大,2014年母子二人搭上了“脫貧攻堅”的順風車,2015年順利脫貧,現在自己憑藉水電方面的手藝有一份還不錯的工作。日子一天天變好,在這個節骨眼上,要投身危險的戰役,恐怕得不到母親的支持。

回家後,劉子豪一直想跟母親談談援建的事情,但好幾次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眼看著距離出發的時間越來越近,終於還是說出了口,但話還沒說完,就遭到了母親的強烈反對:“身邊就只剩你了,你要是出事了,我怎麼過!”但劉子豪態度堅決:“報名了,確定了,今晚就統一出發。”

那天的晚餐母親做得特別早。吃飯時,劉子豪也說出了心裡話——爸爸走得早,家裡日子苦,這些年多虧了黨委、政府的幫助,享受了政策,得到了照顧,日子也越過越好,現在有個機會,讓他憑本事回報社會,想盡一份力......聽到這裡,母親鬆口了:“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上午決定,晚上出發。隨著援建的隊伍,大家帶著使命感和責任感出發駛向疫情最前沿。來到項目現場,經過體檢,馬不停蹄投入“戰鬥”。穿線管,安裝燈,開關插座,這些重複的工作,對於擁有十年水電工作經驗的劉子豪來說難度不大,但每天堅持十七個小時的工作,需要不斷提高警惕、對抗疲勞。

“除了吃飯和睡覺都是在工作。”劉子豪說,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疫情對抗,雖然重複的工作導致手磨出血,衣服汗透,眼球佈滿血絲,但仍充滿幹勁和力量,為了讓工作的時間更長,他們都以最快的速度吃飯,儘量少喝水,大家一刻都不敢放鬆,一心想著要為工程又好又快完工爭取時間,貢獻力量。

2月9日,火神山醫院順利交付使用,劉子豪看著身後的醫院,內心激動又自豪:“這個偉大的工程也我的一份功勞。”功成身退的他返回湘潭,黨委、政府為返鄉隔離做好了充分準備,現在正在隔離觀察的劉子豪,情況穩定正常,最大的心願就是早日回家和母親說說建設火神山醫院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