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領導總覺得加班是工作態度好而不是工作效率低下?

木眼



現在加班是一種企業文化。我舉幾個例子來反應加班問題,加班好還是壞?仁者見仁吧。

小王是外地來京的大學生,每天最後一個走。一年也見不到幾次的董事長,對他有印象,發獎金的時候,他比工作十多年的還多些。他在京沒有親人。大家下班後,他可以免費使用長途電話。在經理下發的同一個任務上,他並不比別人快,並不比別人好。但是,全辦公室都知道他家庭不富裕。都知道他是黨員。他越過了經理,直達董事長。結局,這個小王去了央企,年薪30+。依然順風順水。

某電商公司,加班成風。真的有那麼多工作嗎?答案是有,但是資源配置不合理,有的部門人員配置的不夠用,有的富富有餘。當然,企業都養得起。有的人下班之後去餐廳吃飯,然後去健身區域健身,到了時間,可以打車回家,公司報銷。把開銷都在公司支出了。回家就睡覺。作為這些員工的經理,一般等著員工走了才走,再往上的總監,也是著名集團跳過來的,想辦法折磨經理以立威。因為根基不夠厚,自信不夠。所以整個企業都加班。當然,工資也給到位了。

某私營單位,因為工作增加,加班整整一週,問人事經理,經理說沒有加班費,加了就是奉獻了。慢慢的也就不加了,能跑就跑,公司也不強力要求,因為工資也給不到位。總經理身邊圍繞著會說的,不幹活的。

最開始的時候,也很委屈,也想不明白,我工作效率高不應該表揚我嗎?怎麼反而成為給我增加工作的理由了,但後來,自己就想明白了,領導之所以會更喜歡每天加班的同事,有如下原因:

一、工作量難以非常明確的量化

即使是我們的上級領導,也並不是時刻都知道我們在做什麼,除了一些領導分配的工作,還有很多日常正常處理和臨時產生的工作,所以,從領導的角度來說,是否加班似乎成為了評估你工作量多少的一個標準,如果你每天都在加班,領導會覺得給你的工作量是否過大了,如果你每天正常上下班,領導會覺得:你都能正常下班,那你的工作量就是恰好飽和或者還有增加的可能的。

在這種情況下,領導當然是更喜歡加班的同事,加班的同事表現了自己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犧牲自己很多額外的時間來保證自己的工作能正常完成,非常敬業。尤其是加班的同事還不提交加班申請,不要加班工資的時候,領導對他的印象會更好。

二、準時下班,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你的工作態度

有一種說法是,準點下班的人都是工作量不飽和的人。這種說法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原因如下:

能準點下班,那代表你之前提前五到十分鐘就已經在準備下班了,那不就代表你工作量不飽和?

所以,每天準時下班,在領導看來,你不肯為工作耽誤一點點時間。到下班時間,你總會有一項工作還沒做完的時候,但你選擇先放下,第二天再繼續做,所以,在領導看來,你非常注重自己的下班時間,相比較,能為工作犧牲一些自己空閒時間的同事是不是更敬業?

職場中,我們遇到這種情況,都會覺得委屈、生氣,但我們確實應該改變自己的想法,何必在乎領導的看法,工作效率高才是能評價你工作的重要指標,並不是加班的多少。長遠來看,工作效率低,必然會出現領導交代一些有明確時限、且要求比較急的工作給同事,他是無法正常完成的。

到時,自然能證明你的工作能力,領導自然會改變想法。

即使領導不能改變想法,並不是所有領導都喜歡加班多的人,你也並不是一直只是這個領導、一直在這家公司,工作效率高、工作能力強你想找更好的工作未嘗不可?


海南學哥說車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有些人,穿上了龍袍,也不像太子。

美國著名管理學專家彼得·聖吉在他的名著《第五項修煉》中提出:企業要打造學習型組織,同時,讓員工和企業一起共同成長。

五項修煉中的前兩項分別是『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彼得·聖吉說正是因為"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企業組織才需要持續學習、保持精進。

這一點對於職場人來說,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企業組織要不斷創新迭代、適應時代發展,而職場人士也需要持續學習、進行自我管理的變革。

這種自我管理的變革就是"自我超越",需要變革的就是你的"心智模式",也就是你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所持有的立場。

就樓主提出的某些領導的問題來舉例:

從基層員工到領導幹部,本來是發生了職場身份的轉變,這就要求這些領導幹部們從上位開始,就要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能再用普通員工的思維模式。

可在現實中,你會見到很多領導,他們的意識根本沒有發生改變。

他們的職位雖然是領導了,可骨子裡卻還住著個"普通員工",用古語來說就是"穿上龍袍也不像太子"。

這些人的升職,可能是因為業務能力還不錯,也可能是論資排輩熬出了頭,更有可能是"矮子裡面拔將軍",沒有別人可用,他才上了位。

他也可能很努力地學習各種管理方法和管理技能,可他的內心卻根本沒有變過。

他還在用當普通員工的想法做領導,多數時候仍希望"多拿工資少做事",把團隊當成工具使用,想的都是自己怎麼多得些好處。

還有就像樓主提到的:他根本就想不到效率這回事。

在他那種"普通員工"的思維裡,就認為:他做基層員工時是不喜歡加班的,所以遇到能加班還不抱怨的員工,他也根本不會思考這個員工是不是工作效率不高,只會覺得這是個好員工,這是和他自己比較得出來的。

所以,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一種普遍現象是:真正的大企業領導都很謙遜低調、甚至和藹可親,反而是那些不上不下的中層管理者洋洋自得、不知所謂。

領導層的水平,和企業的文化氛圍、價值使命息息相關,沒有持續打造共同文化、共同理念、共同使命的企業,領導的水平都高不到哪裡去。

這也給我們每個職場人敲響了警鐘,在考慮是否要加入一家公司時,除了薪資水平等物質條件,一定要多考慮企業的文化氛圍和價值理念。

只有在一個持續變革的學習型組織裡,我們才能獲得最大成長,在企業不斷精進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會獲得巨大成功。


關注:自我提升小技巧,精彩有趣小故事!人生、職場,與你共同成長!


善用網文


“工作態度”,不僅僅指的是工作,更多的是“態度”,即“對領導作出全面擁護的表現”。

至於“工作效率”,領導只管“(自己治下的)所有人”的工作效率。

至於哪個單個員工的工作效率,他並沒有別人想象中的那麼關心。

.

相比效率,“態度”對於領導更重要一些

領導之所以成為領導,是因為有人讓他“統領”,他才成為領導。

當然,這“有人”指的不是那些愛搗蛋的、不聽話的、不服他的、對他有威脅的,而是指那些“真心擁護領導的人”。

“真心擁護領導的人”的人越多,領導的權威就越穩固,位置也就越穩固,工作也就更好開展。當然,領導的“成就感”也是越發的爆棚,幸福指數直線上升。

所以,對於一個經常加班的下屬,單純一點的領導會覺得這人“不管能力如何,最起碼他是在認真工作,是個不錯的傢伙”;老謀深算一點的領導,會覺得“嗯,這人行,有眼色”。

總之,不管什麼樣的領導,看見這種“完全擁護我”的員工,都是很高興的。

至於那“加班員工”心裡在想什麼,或者工作效率如何,那都是次要的了。他只要把領導最需要的“態度”擺出來就行。

而那些“一下班就走”,甚至“還沒下班就消失”的員工,領導覺得“他們並沒有把我放在眼裡”。

如果這領導正好處於威信墊底的時期,那他會更敏感,更生氣。

.

工作效率,對個人來說挺重要,但在“全局”來看並沒多重要

單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就是他再努力、再能幹,產值也是有限——所以,單位招了許多人。

單位的整體產值,則是所有人的總和,包括“效率高”的,和“效率低”的。

而領導,因為站在“統管全局”的地方,所以他也只看“總和”,而不會去特意觀察某個人的產值——如果這人“態度”足夠好,他有可能關注一下;如果不是,那就算了。

這也是為什麼總有許多人覺得“自己挺能幹、也幹了許多,但領導就是看不見”,那是因為“對於全局來說,你的貢獻並沒多大”,以及“你的能力行,但態度不行(致命)”。

.

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看待事物

關於“加班”這件事:

  • 在“效率高,所以不加班”的人看來,會認為“我已經做完了,我當然要按時回家”;
  • 在“效率低,所以加班”的人看來,加班是正常的,因為事沒做完;
  • 對“向領導表忠”的人來說,加班是最好的“領導,你好!”
  • 對領導來說,“加班的那個”,看來應該是好員工,也“對其他人作出了很好的表率”。

以上的每個人,想法裡都沒有“工作效率”這個詞。大家都是從自己的角度、自己的位置、自己的立場出發,去看待“加班”這個事。

.

每個人都有盲點

再聰明的人,也有許多他想不透、看不清的地方,更何況領導其實只是普通人一個。

甚至他也許還沒你能幹。他只是因為各種你不知道的原因,坐上了領導的位置而已。

所以,如果領導覺得“加班的那個工作態度更好”,那不要生氣,首先要充分地理解他:

  • 理解他只是凡人,不能看透一切;理解他坐在那個位置,更需要“群眾的支持,其中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 更要理解他作為領導的不易,理解他的緊張和壓力。

理解了,許多疙瘩,也就不化自解了。

.

必要的時候,不防加加班

生活在群體之中,有時候不得不做出一些配合,來贏得群體對自己的接納、配合。

如果你總是不配合群體,那你會莫名遭遇許多“人性的弱點”,讓你一步一坑。

所以,有機會的時候,不防加加班:

  • 上班時間沒幹完的,可以下班後接著幹;
  • 可以回想,把最近的工作總結一下;
  • 可以冥想,反思最近的言行舉止;
  • 可以設想,一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樣;
  • 可以暢想,如果自己變成億萬富翁要怎麼花錢(比如把現在的單位買下來,讓“加班領導”整天加班)。

總之,雖然偶爾的加班只是為了“配合群體”、“緩解領導的緊張情緒”,但如果可以藉此總結自己、精進自己,其實也是不錯的收穫。

.

總之,如果站在領導的角度看待這個問題,就不難解開“加班就是態度好”這一世紀謎題。

如果遇到的領導就是這個覺悟,而自己暫時還需要這個單位,那不防偶爾加班:藉此精進自己。

這一切,都是為實現更高的目標而做的努力。


也許雜談


您好,我從兩方面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領導的觀念和態度問題

在很多領導的心裡,是很喜歡自己的員工加班的,因為加班有時候確實會給單位帶來效益或效率,當天事情當天做完,這也是做員工的基本要求,我認為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有些領導可不會這麼想,有事沒事你在幹活領導就高興,而不管你在幹什麼?是不是因為白天瞎忙,不講效率,而才導致加班的?反正就喜歡看見你加班的身影,一個是從心理上得到了滿足,另一個也好向更大的領導或老闆交差,是不是,忙都忙不贏,說明了工作的重要性。這屬於領導的喜好問題了。

第二、單位內部確實需要加班

有些單位,效果好,人手少,加班當然是常態了,不過現在很多單位都有加班費,作為員工,如果自己承受的了,該加班的就應該加班,要為單位著想,只有自己單位效益好了,自己才會更好,工作也會更穩當,如果自己受不了就沒辦法,只有另找出路了。





秦風如雲


加班要付加班費,所以企業要相應的增加成本。如果是民營企業,不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是不會輕易要求職工去加班的。而國有企事業單位就不一定了,這樣的單位也要求提高工作效率,但政績和態度往往比效率更重要。下面的領導要向上級領導表示自己的決心和態度會要求職工去加班,員工也是為了表示對自己領導的支持去加班,也是表示一種態度,但不一定是工作態度、而是對領導支持的態度,效率自然是第二位的。


退休老王


領導認為加班就在為公司做事,都在為公司幹活,公司給員工發工資就是想體現員工的價值,加班正好讓領導認為是給公司創造價值,最差也覺得是在整理資料以便於明天有個更好的開始,領導看到了還能宣導誰誰誰加班了,以後要向誰誰誰學習,正好督促效率低的幹完活,效率高的多幹活。



biubiubiuduang


很多領導都會覺得,員工加班就是好員工,時不時還會發個朋友圈讚揚一下,但是我是不太認同這種方法的,如果是事情很緊急,那加班很正常,但是你要給員工足夠的福利,比如加班費,打車報銷等,這樣別人加班才會心甘情願,另外不是很緊急的事情,儘量就不要強迫員工加班,我始終覺得生活不應該只有工作,有適當的娛樂反而會更好,當然有些是工作狂就另當別論。


數學通


可能是工作效率不高只能拿時間來湊


初八哥


這個問題得分什麼工作單位如果是公司或工廠當然是了,工作任務沒完成,客戶的產品沒生產出來,就得加班這當然越加班老闆認為工作態度好因為帶來了利潤,比如你是事業單位加班領導會感覺你工作態度好,不會考慮效率低下,心裡會有形式主義,


有為青年年


領導是想知道你聽聽他的安排,看看你聽指揮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