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考生去高等教育薄弱省份上大學後悔了嗎?

饕餮視聽


填志願。在我填報志願的時候對國內的大學、專業的瞭解是很淺的,現在看來這是個很可悲的事情。就這樣我帶著這份無知填報了大學志願,當時還是估分制度,也就是高考完後先估分,然後再填報志願,之後才會出高考成績,這與現在的知道分數後再填報志願是完全不同的,這樣的估分制度有很多弊端;我當時給自己估計的分數只有510分,當時學校估計的二本分數是500分,估計的一本分數是535分好像,所以在填報志願的時候我是根據這些估分進行填報志願的。

我給自己的二本志願填報的基本上是陝西省的高校,一本志願只填報了兩所分數較低的高校分別是廣西大學、海南大學。專業的的話主要是涉及計算機的專業。


超常發揮。後來高考成績出來了以後我都驚呆了,居然考了545分的高分,比我估計的的分數多了35分,這估分制度也太不靠譜了。這個時候在我開心之餘還是有些後悔的,因為如果早知道自己的真實分數的話可以填報一所更好的呀。就這樣我被廣西大學錄取了。

深入瞭解。到了廣西以後我才開始慢慢了解全國高校的情況,對比了一下廣西高校、陝西高校,我才發現二者之間的巨大差距;廣西只有一所211廣西大學,陝西則是有3所985、8所211。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個時候其實我是有些後悔填報外省高校的,早知當初我就乖乖的聽家裡的話一本志願也填陝西省的了。


饕餮視聽


這個要看你選擇學校的目的了。


我認識一個人,他是江蘇蘇州人,高考時考到了長沙,長沙理工大學。我們都覺得奇怪,因為長三角地區的學校非常多,他的成績在本地也可以上一個不錯的本科,何必要跑那麼遠的地方去上學?過了四年後,我們就明白了。長沙理工原來屬於電力部的學校,國家電網特別願意招聘原先電力部下屬的高校學生。他家有親戚在國家電網,告訴了他這個竅門。四年後,他順利進入長三角的電網系統,因為一是專業對口,二是他高分進入大學,進去之後特別優秀,是優秀畢業生。電網裡面還有熟人,所以,沒幾年他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升遷。到現在,他的那些同學們基本都比不上他,雖然當年高考分比他高,去的學校比他好。

這種選擇學校是有備而去,根據今後的就業規劃,選擇合適的專業和學校,地點一點都不考慮。


對於一般的考生來說,上學需要考慮地點、專業和學校。對於不同考生,這三者的權重不太一樣。


對於常規情況,把專業放第一位。像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郵電科技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一些非211大學的醫科大學的分都非常高,有的甚至比985分還高,就是因為專業好。西電出來的學生月薪超2萬元很輕鬆,而一些985大學的理科專業,很難就業,也很難獲得高薪。因此,專業非常重要。

對於天賦出眾的人來說,學校第一位。好學校的平臺特別好,他能見到很多優秀的人,最新的知識和思潮,能開闊他的視野,激發他的潛能,去追求更高遠的目標。


考慮了專業和學校外,也必須要要重視上學地點,有時候地點可以是第一位的。

<strong>

我認識一位陝西考生,他家是知識分子家庭,想把整個家搬到南方來,所以他家裡給他填的學校都是南方的學校。如果他在陝西省,他可以上西交大,但為了到南方,他就上了差一點的985大學。

對於普通考生來說,地段非常重要,應該儘量在就業的地方上大學。不過很多考生不懂,認為學校比地段重要。想著211的名頭比較好聽,或者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水平很高,就去上那個學校,比如跑到了邊境省份的211大學,去了之後就後悔。第一,學校水平不怎麼樣,空有211的名頭,而且在陝西還不認那學校,還不如本地的一所普通本科認可度高;第二,如果要回本地就業的話,非常麻煩,因為這種學校不太可能有大量的陝西企業去招聘,只能跑回陝西去找工作,又費時間又費錢,效果也不好。如果在本地上學,可以提早找實習單位,招聘的話,參加考試也非常方便。想當年,我也是不懂的。想著如果考不上清華,我就上吉大吧,幸虧清華錄取了,萬幸啊。

對於題主來說,現在已經在其他省份上學了,後悔也沒有用,只能補救。我想,現在上學的學校肯定比陝西的高校要好一些,那麼應該好好學,爭取考研,考到將來準備要就業的城市。這是最容易操作的一件事。或者,如果要找工作的話,索性目光更寬一些,不要侷限於在陝西就業,陝西省的經濟發展活力不夠,西安也沒有太多吸引力。你恰巧可以趁機到南方去闖蕩一下,我覺得這也是個思路。


祝福!大家覺得呢?


五道口的顏學姐


那是必須的。

首先,從名氣大小角度,名氣比不上:

西安音樂大學,代表人物藥家鑫;

西安科技大學,代表人物葛萬銀;

西安西北大學,代表人物張曉;

西安交通大學,代表人物李連生;

和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代表人物安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