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考生去高等教育薄弱省份上大学后悔了吗?

饕餮视听


填志愿。在我填报志愿的时候对国内的大学、专业的了解是很浅的,现在看来这是个很可悲的事情。就这样我带着这份无知填报了大学志愿,当时还是估分制度,也就是高考完后先估分,然后再填报志愿,之后才会出高考成绩,这与现在的知道分数后再填报志愿是完全不同的,这样的估分制度有很多弊端;我当时给自己估计的分数只有510分,当时学校估计的二本分数是500分,估计的一本分数是535分好像,所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是根据这些估分进行填报志愿的。

我给自己的二本志愿填报的基本上是陕西省的高校,一本志愿只填报了两所分数较低的高校分别是广西大学、海南大学。专业的的话主要是涉及计算机的专业。


超常发挥。后来高考成绩出来了以后我都惊呆了,居然考了545分的高分,比我估计的的分数多了35分,这估分制度也太不靠谱了。这个时候在我开心之余还是有些后悔的,因为如果早知道自己的真实分数的话可以填报一所更好的呀。就这样我被广西大学录取了。

深入了解。到了广西以后我才开始慢慢了解全国高校的情况,对比了一下广西高校、陕西高校,我才发现二者之间的巨大差距;广西只有一所211广西大学,陕西则是有3所985、8所211。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个时候其实我是有些后悔填报外省高校的,早知当初我就乖乖的听家里的话一本志愿也填陕西省的了。


饕餮视听


这个要看你选择学校的目的了。


我认识一个人,他是江苏苏州人,高考时考到了长沙,长沙理工大学。我们都觉得奇怪,因为长三角地区的学校非常多,他的成绩在本地也可以上一个不错的本科,何必要跑那么远的地方去上学?过了四年后,我们就明白了。长沙理工原来属于电力部的学校,国家电网特别愿意招聘原先电力部下属的高校学生。他家有亲戚在国家电网,告诉了他这个窍门。四年后,他顺利进入长三角的电网系统,因为一是专业对口,二是他高分进入大学,进去之后特别优秀,是优秀毕业生。电网里面还有熟人,所以,没几年他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升迁。到现在,他的那些同学们基本都比不上他,虽然当年高考分比他高,去的学校比他好。

这种选择学校是有备而去,根据今后的就业规划,选择合适的专业和学校,地点一点都不考虑。


对于一般的考生来说,上学需要考虑地点、专业和学校。对于不同考生,这三者的权重不太一样。


对于常规情况,把专业放第一位。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科技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一些非211大学的医科大学的分都非常高,有的甚至比985分还高,就是因为专业好。西电出来的学生月薪超2万元很轻松,而一些985大学的理科专业,很难就业,也很难获得高薪。因此,专业非常重要。

对于天赋出众的人来说,学校第一位。好学校的平台特别好,他能见到很多优秀的人,最新的知识和思潮,能开阔他的视野,激发他的潜能,去追求更高远的目标。


考虑了专业和学校外,也必须要要重视上学地点,有时候地点可以是第一位的。

<strong>

我认识一位陕西考生,他家是知识分子家庭,想把整个家搬到南方来,所以他家里给他填的学校都是南方的学校。如果他在陕西省,他可以上西交大,但为了到南方,他就上了差一点的985大学。

对于普通考生来说,地段非常重要,应该尽量在就业的地方上大学。不过很多考生不懂,认为学校比地段重要。想着211的名头比较好听,或者某个学校的某个专业水平很高,就去上那个学校,比如跑到了边境省份的211大学,去了之后就后悔。第一,学校水平不怎么样,空有211的名头,而且在陕西还不认那学校,还不如本地的一所普通本科认可度高;第二,如果要回本地就业的话,非常麻烦,因为这种学校不太可能有大量的陕西企业去招聘,只能跑回陕西去找工作,又费时间又费钱,效果也不好。如果在本地上学,可以提早找实习单位,招聘的话,参加考试也非常方便。想当年,我也是不懂的。想着如果考不上清华,我就上吉大吧,幸亏清华录取了,万幸啊。

对于题主来说,现在已经在其他省份上学了,后悔也没有用,只能补救。我想,现在上学的学校肯定比陕西的高校要好一些,那么应该好好学,争取考研,考到将来准备要就业的城市。这是最容易操作的一件事。或者,如果要找工作的话,索性目光更宽一些,不要局限于在陕西就业,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活力不够,西安也没有太多吸引力。你恰巧可以趁机到南方去闯荡一下,我觉得这也是个思路。


祝福!大家觉得呢?


五道口的颜学姐


那是必须的。

首先,从名气大小角度,名气比不上:

西安音乐大学,代表人物药家鑫;

西安科技大学,代表人物葛万银;

西安西北大学,代表人物张晓;

西安交通大学,代表人物李连生;

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代表人物安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