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彈響髖?彈響髖是怎麼產生的?

健康皮皮


簡單來說,你在走路或運動時,大腿髖關節附近是否會發出“喀啦喀啦”或剝的聲響………………若有以上的現象表示你有可能有所謂的“彈響髖症候群”(snappinghipsyndrome)。

髖關節彈響的大致原因:

從力學角度來說,既然關節是骨頭與骨頭的交接處,不論接面是關節軟骨、肌腱還是關節囊,在動作當中自然多多少少會因摩擦而產生聲音。生理正常機制下會有關節滑液分泌幫助緩衝,加上那是發生在關節內部的事,大多時候聲音小到聽不到。
  1. 有時候,也許是因為久沒有活動,滑液分泌較少,使得關節面接觸摩擦變得較大,所以聲音比較明顯。
  2. 多數人可能都有過這種經驗:久坐突然站起,髖關節就“喀”一聲;運動前開始暖身時,髖關節的聲音特別多,這都可能就是因為還沒“開機”的緣故。對於一些瑜伽者來說,在暖身時若髖關節沒發出一點聲音還覺得卡卡的,感覺身體沒有鬆開。其實暖身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刺激關節滑液分泌,幫助後續關節順暢活動,增進緩衝受力的能力來保護關節。
  3. 另一個造成關節聲響的原因,與使用磨損造成關節面粗糙有關。可以想像,當接觸面越不順滑,摩擦的聲音也會較為明顯。在瑜伽中因為大量使用髖關節與下肢動作,長用髖者,髖關節有聲音的比例好像也相對較高。(當然年紀越大的,因為關節用得比較久所以磨損較多,也會比較有聲音。)
在無痛且不影響動作的狀況下,髖關節發出聲音通常不是太嚴重的事,但值得去注意聲響產生的位置和誘發聲響的動作,以調整身體使用習慣。如果有不舒服或疼痛發生,或者出現腫脹,當然最好趕快尋求專業協助,瞭解問題發生的原因。

髖彈響類型

通常彈響髖分的類型為,外部型,內部型,和關節內型,但只這種類型分法過為抽象,為了大家能更準確的確定自己髖彈響的類型,下面分享一個依據聲音來大概判斷類型的方法。

髖關節彈響可以根據聲音的類型分成三類:比較低沉有迴音感的(Thethunk)、比較清脆像開瓶聲一樣的“波”聲(Thepop),還有音頻較高較細的“霹聲”(Theclick)。

一.低沉有迴音感的(Thethunk)

會發出這種聲音大多可能因為髂腰肌肌腱(iliopsoastendon)滑過髖關節前側的骨骼結構(像是髂恥粗隆、股骨頭、恥骨緣)。

解剖原因可能包括:髖關節太緊、因為過度使用造成髂腰肌緊繃(或已經受過傷造成肌肉增厚)、或者是動作位置有偏差造成滑動不順。

什麼時候比較會聽到這種聲音呢?髖外轉在走路時、髖屈曲超過90度然後伸直時(如腿前後擺盪、膝蓋到胸口位置再伸直或是從坐姿站起來)。

大部份時候,這些動作應該不會讓你感到疼痛,因為包在股骨頭外面的滑液囊理應能夠消減肌腱滑過時的張力。

二.清脆像開瓶聲一樣的波聲(Thepop)

如果你聽到的聲音比較清脆而且出現在髖關節外側,那有可能是髂脛束滑過大轉子的摩擦的聲音。

什麼時候比較會聽到這種聲音呢?髖關節屈曲伸直的同時,伴有內收(大腿併攏、夾緊)的力量時特別容易發生,常見動作像是跑步、上下樓梯、穿褲子時抬腳、單腿做踮腳動作然後落地彎膝蓋時。有些人若有負重然後同時髖關節進行屈曲伸直的動作時,聲音也會特別明顯。

有些瑜伽者會誤以為是股骨頭跑出髖臼,但這其實跟髖前側發出聲音有類似原因,大多是肌肉緊繃或過度使用。

三.音頻較高較細的霹聲(Theclick)

這種聲音大多發生在髖關節較深層的位置,可能預示關節內的問題,例如關節盂唇撕裂、碎骨或其他遊離體、關節的不穩定或半脫位等。

這種成因就比較複雜,建議最好找醫生診察。
種種成因之中,關節盂唇撕裂聽起來很嚇人,而盂唇撕裂確實是件麻煩事,因為它不易診斷,且有可能被誤診為其他髖關節的問題。但直接開刀處理可能不見得是最佳選擇,有許多開刀個案後續追蹤狀況顯示,不必要的手術不僅無法保證可以恢復正常,還可能有殘痛感而影響後續訓練、肌力和活動度的恢復,而進一步造成關節軟骨的損傷。
關節盂唇撕裂的人應先考慮透過物理治療手段來處理造成撕裂的根本原因,研究如何重新聚焦在骨盆正位的訓練,強化髖關節的旋轉肌、核心和體位控制上。

何時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前兩類都是比較淺層的聲音,也是一般所說的“彈響髖”。初期無痛狀況下大多跟肌肉緊繃有關,所以透過放鬆肌肉與伸展,通常能有所改善。但是如果覺得聲音聽起來越來越糟,開始伴隨局部痠痛感或是更明顯的疼痛,或者感覺到關節不穩定或者發現活動角度開始受限,最好尋求醫療專業人員協助。因為那通常表示肌肉肌腱或者滑液囊有可能因為重複刺激摩擦,已經發炎或發展出慢性損傷,這時候不要自己認為伸展放鬆可以減緩,那反而可能在重複刺激傷處,讓狀況變得更糟。

如何緩解?

【髖屈肌伸展】

下圖為髖屈肌群

新月式

  1. 從下犬式開始。呼氣時,將右腳向前移至右手拇指附近。將右膝蓋疊放在右腳踝上。將左膝蓋降低到地板上。
  2. 吸氣以達到手臂上方,胸部和頭部向上。將您的手掌彼此面對,並使其肩膀柔軟。
  3. 將尾骨下拉,拉長腰部並吸引核心肌肉。呆在這裡或抬起胸膛凝視。將手放在墊子上,然後再下沉。在另一側重複。

鴿子式

<strong><strong>

  1. 從下犬式開始,將右腳放在右手腕上,然後將膝蓋放在脛骨墊上。
  2. 將你的左腿向後拉直,雙腿將類似於數字7的形狀。
  3. 將右膝蓋與右臀部對齊
  4. 彎曲右腳向前走,將額頭放到墊子上臀部朝墊子擺正放鬆,向後走動並伸直雙臂。退回下犬式並換側。

注意事項:

  1. <strong>對於大多數瑜伽者,將脛骨與墊子的前緣平行對齊是沒有必要的!相反,應根據柔韌性水平,使腳後跟與腹股溝保持舒適的距離。
  2. 也可以再臀部底下墊上墊子用於支撐。

【臀肌伸展】

下圖為臀肌

瑜伽針眼式

<strong><strong>

  1. 吸氣,開始仰臥,膝蓋彎曲,雙腳平放在地板上。
  2. 呼氣,將右腿越過另一隻腿,將腳踝放在膝蓋上方。吸氣,使意識延伸到右臀部。呼氣(如果拉伸很強),則保持住,如果沒有,則將右手放在右膝蓋上以施加拉伸壓力,或者穿過開口並繞過左腿,將左膝蓋拉近胸部,或者將右小腿託在手臂上並將其放在胸部或放置頭後的右腳踝。
  3. 吸氣,保持5到7次呼吸,或者在放鬆右髖關節的同時保持舒適。呼氣,在另一側重複。

注意事項:

臀部,膝蓋,腳踝或下背部問題的瑜伽者應謹慎練習。

根據我的經驗,無論是什麼根本原因,提高臀部肌肉(臀部)肌肉的力量通常都會有助於減少髖彈響聲。

<strong>從長遠來看,嘗試以下三個步驟來增強臀部力量:

大腿提升

<strong><strong>

膝蓋彎曲,躺在2個枕頭上。將大腿抬離地面幾釐米,而不用彎曲背部。保持10秒鐘,然後降低。重複5次。

側腿抬高靠牆

<strong><strong>

躺在你的身邊,雙腿彎曲在下面。將大腿伸直與身體保持一致。抬起你的腿向上,然後返回。抬起腿時,請勿將其向前移動,否則腿必須與身體保持一致。如果不確定,可以嘗試靠牆。重複8 – 10次。

蚌式開合

仰臥,膝蓋彎曲大約90度,雙腳向後仰。保持腳踝併攏,將上膝抬高到空中,然後慢慢放低腳背並重復。只能抬高膝蓋,而不能使骨盆向後滾動。重複8 – 10次。

橋式

<strong><strong>

膝蓋彎曲,雙腳臀部寬度分開並靠近底部。壓低腳跟,將腳底向上抬高。保持5秒鐘,然後再次降低。重複8 – 10次。

  

瑜伽徒


彈響髖,實際上這是一個概稱,表明的是一種現象,叫髖關節彈響,由於發生的位置不同,可以分關節內彈響和關節外彈響,關節內彈響基本不造成症狀,關節外彈響較多,少部分人會出現臀部和腿痛,也不是因為彈響,是因為肌肉問題誘發的。

女性多於男性

女性由於骨盆較男性寬,因此,發生彈響髖的概率更高,彈響髖重的人,走路就會有聲音,不重的人,多數是在屈髖和伸髖過程中出現,關節內彈響沒什麼好辦法處理,關節外彈響倒是可以,尤其有症狀可以繼續看下去!

為什麼會響?

之所以響,還是基本結構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可以想象一下,骨盆原來不增寬的時候,闊筋膜張肌和髂脛束都是乖乖的在正常軌道上,一旦增寬,這些肌肉可能機會過緊,過緊之後就會和高出來的位置出現摩擦,誘發聲音的出現。

怎麼處理?

1.按摩

按摩鬆解粘連,可以在臀部外側的闊筋膜張肌和髂脛束做一下按摩,每天做一次,尤其圍繞粘連部位,可能會有條索狀很明顯的結節,這個地方要重點處理要3分鐘左右,其他部位加起來5~7分鐘即可。

2.調理骨盆

我不讓你去美容院收骨盆,其實,沒必要交那麼高的智商稅,放鬆肌肉之後,可以側身,扶住腿去按壓股骨粗隆這個位置,姿勢比較難描述,有時間我錄製一個視頻,供大家學習一下,今天錄製,近期剪輯後發,有這個困擾可以關注一下我!


喬棟談健康


彈響髖是指髖關節在某種運動中所出現的聲音,常發生於關節外,有時亦發生在關節內。

髖關節周圍彈響的原因是什麼?

<strong>

這些原因可分為髖內側、外側和關節內3種。

<strong>

<strong>

(一)外側結構紊亂,往往需要手術治療<strong>

一般是由於股骨大粗隆及覆蓋其上的軟組織造成的:覆蓋於股骨大粗隆其上的髂脛束後緣增厚、或臀大肌前緣近止點處增厚,導致屈伸髖關節時髖關節周圍的彈響,有部分人能清楚的說到:我大胯這有東西在動,並且自己也可以摸的著。

這種彈響一般是由於臀部肌肉內藥物注射,導致臀大肌後部肌肉纖維化增厚,引起的彈響,一般叫臀肌攣縮,這種往往需要手術治療。

<strong>

(二)內側結構紊亂,一般都不需要手術治療<strong>

彈響髖可由髂腰肌腱或其下滑囊的結構紊亂引起。

髖屈曲時髂腰肌腱移向股骨頭中心的外側,而伸髖時該肌腱越過股骨頭滑向內側,髂腰肌腱在股骨頭上的這種來回移動可產生彈響。

有時候髂腰肌在髂恥隆起或小粗隆外生骨贅上滑動也會發生彈響。該肌腱越過肌腱與髖關節前部之間隆起的髂腰肌滑囊時,也會產生彈響症狀。

這種除特殊情況外,一般都不需要手術等治療。

<strong>

(三)關節內結構紊亂,需要專業醫生明確鑑別後確定治療方法<strong>

關節內疾病也可產生彈響,如骨軟骨瘤病、其他遊離體、繼發於髖臼後緣異常或髖部肌肉癱瘓引起的髖關節半脫位、兒童和青年的習慣性髖脫位或半脫位、髖關節活動時關節腔內壓力變化等引起的彈響。這種彈響一般需要專業醫生明確鑑別後製定治療方案。


李博士醫學科普


什麼是彈響髖?

彈響髖,也叫髖關節彈響,是指髖關節在主動進行伸屈活動和行走時,出現聽得見或感覺得到的響聲。

彈響髖產生的原因是:

臀大肌肌腱部的前緣和闊筋膜張肌的後緣剛好覆蓋在股骨大轉子,臀大肌與闊筋膜張肌相連形成髂脛束。

若臀大肌前緣增厚或闊筋膜張肌緊張,當髖關節做屈曲、內收、內旋動作的時候,這些組織就會從後方滑到股骨大轉子的前方,感覺就好像在彈吉他「撥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