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他在重症監護室裡與“疫魔”賽跑

楊星野 郝鼕鼕 ZAKER 哈爾濱記者尹明

手機視頻裡,兒子唱起了 "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 的歌詞,看著他,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重症監護室主任張翰文醫生眼眶溼潤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主攻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的他作為第一批進駐隔離病房的醫護工作者,始終堅守在搶救一線,和 " 疫魔 " 賽跑挽回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医者仁心,他在重症监护室里与“疫魔”赛跑

最美的聲音,就是聽見你呼吸

《聽見你呼吸》是一首抗疫歌曲:最美的聲音,就是聽見你呼吸,幸福的聲音,就是聽見你呼吸 ……

歌詞完美的表達了重症監護醫生的心情,每天每夜,護目鏡、N95 口罩、隔離服," 全副武裝 " 後,張瀚文踏進隔離病房,也是一腳踏進了雷區,他只能衝鋒只想贏。隔離病房中的醫護人員,都過著沒白天沒黑夜的日子,只要患者需要,他們第一時間接診、救治。連軸轉的工作狀態,讓每個人身上、臉上被各種防護設備勒得全是紅印,皮都磨破了,全副武裝的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呼吸不是那麼暢快,那種感覺好像剛爬完山,渾身都是汗水和疼痛。

医者仁心,他在重症监护室里与“疫魔”赛跑

張瀚文粗略算過,在進入隔離病房的半個多月時間裡,他平均每天只睡不到 3 個小時。病情就是警報,只要一有情況發生,他立刻就位,他最希望的就是看到患者能好好呼吸,不再被病痛折磨。為緩解患者病情,常常需要近距離接觸患者進行醫學處置," 脫下白大褂,我們也是普通人,也害怕被病毒傳染,但在抗擊疫情和責任擔當面前,我們責無旁貸,義無反顧!" 張瀚文說。

医者仁心,他在重症监护室里与“疫魔”赛跑

最堅實的依靠,臨時黨支部書記

正月初一那天,張瀚文兩次身穿隔離服進入隔離病房,總時長超過 11 個小時," 如果我能在隔離病房堅持一定的時間,那麼這個時間就能給同事做一些參考。"

十幾個小時的疲勞只是小兒科,與傳染病患者幾乎是零距離接觸有多危險,從事傳染醫學專業的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張瀚文總是細心再細心,凡事衝在前。" 我要發現問題,梳理患者病情和護理要點,出來後第一時間和同事分享,制定方案。我是這個病區的總協調人,還有專業加持,能夠較準確地發現情況。事情總是要有人去做的,我去做了,別的同事就會稍微歇歇。"

医者仁心,他在重症监护室里与“疫魔”赛跑

現在的張瀚文,不僅是新冠肺炎一病區的總協調員,還是新冠肺炎一病區第一臨時黨支部的書記,已有 18 年黨齡的他,真正把新冠一病區打造成了一個堅強的基層堡壘,這也是這支團隊越戰越勇的秘訣之一。

最深沉的牽掛,是不能團圓的家人

提起家人,張瀚文總有愧疚之情,他們這支小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是如此。今年春節,他們不能陪伴家人一起看春晚、吃餃子。張瀚文的話是他們最好的心聲:" 守衛家園,義不容辭。"

医者仁心,他在重症监护室里与“疫魔”赛跑

身在隔離病房的張瀚文,這幾天特別喜歡看一張照片,畫面上是兩個背對鏡頭的身影正在認真洗手。" 這個小背影只有 6 歲,他和舅舅都是疑似病例。入院時需要隔離,家人擔心孩子太小,對分開隔離有一些抗拒。我也是一個父親,我用了半個小時和小患者溝通,和他一起做防護措施,教他勇敢和信任醫護人員,最後他自己勇敢地走進了隔離病房,現在他們一家都解除隔離安全出院了。" 張瀚文說,他把對家人對孩子的牽掛,寄於每一個患者,醫者大愛,溫暖著這一方白色世界裡所有人的心,也堅定著所有人的心。

截至 2 月 6 日,張瀚文接診疑似病例 11 例,已全部解除隔離出院;接診確診病例 16 例,其中出院 2 例,參與救治確診危重病例 1 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