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得到》、《樊登讀書會》上學習了一段時間,兩個讀書工具的利弊你們怎麼看待?

視界言行


樊登讀書會:把他當做發現好書的平臺,然後自己買書來認真去讀,這樣你的定位就算準了。不然註定失望!

得到:有少數非常棒的老師和課程,根據自己需要買來認真學學。聽書那一塊嘛,對普通書可以聽聽擴展一下就行了,重量級的書還是需要自己慢慢啃。

總歸這些平臺只是很好的引路人,但學習終究是要自己投入時間和精力的,別想著走捷徑,話說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捷徑啊!!


八塊腹肌小黑金


得到和樊登讀書會之所以被成為讀書工具是因為兩個平臺都有講書的欄目,都號稱要把一本書的精華用很短的時間用語音的方式講給你聽,樊登讀書會相當於得到的上的聽書的欄目。

首先我們可以看下兩個平臺的定位和目標是什麼?

得到:做最好的知識服務商

樊登讀書會:幫助那些沒有時間讀書,不知道讀那些書和讀書效率低的人群每年吸收50本書籍的精華內容。


其次我們來看下兩個平臺聽書上的不同點

得到:因為定位是知識服務,所以知識門類比較齊全,裡面的聽書內容已經有一萬多本了,以快,新,深為自己的特色。

樊登讀書會:內容更加的純粹,以經典和暢銷書為主,內容沒有得到多,但是對很多的書的解讀會比得到更加的深入。

兩個平臺的"利"

1.兩個平臺都可以作為自己快速瞭解一本書的很好方式,如果你想快速瞭解一本書的精華內容,看這本書是否值得讀,兩個平臺都是很好的方式。可以把兩個平臺都當成一個好用的搜索引擎。

2.兩個平臺可以作為自己讀書方法的鏡子,當讀完一本書之後可以看下第三方的解讀,看下這本書當中有那些的點自己沒有關注到,或者理解有所錯誤,甚至是一些難度的書,先聽一遍再讀的話會讓我們輕鬆許多

兩個平臺的"弊"

最大的“弊端”是聽書不代表讀書,知識會縮減,體驗會丟失。

兩個平臺都是對書本內容的縮減,只要縮減都會有內容的損失。很多很多時候我們讀書要的並不是一個具體的結論,而是跟隨作者去一步一步推演那個結論,或者是跟隨作者體會文字的美妙。但兩個平臺能做的就像一個導遊一樣,把自己眼中的世界描繪給你聽,但他們都代替不了你用自己的眼睛去自己看。


天天速讀


產品定位

得到:知識服務商,純商業產品;

樊登讀書會:同好會帶商業屬性;

「得到」像一個梳著背頭,西裝革履,態度和藹的精明商人,他深知你心,讓你覺得實惠有用,焦慮而來滿意而歸;

「樊登讀書會」像一個剛下海的教師,靠教書賺錢,但又不太好意思上街攬客,租了個房子搞補習班。

知識內容

得到:前沿資訊,新媒體觀點、創業動態、經典書籍+小眾書籍

樊登讀書會:經典書籍+暢銷新作

「得到」的內容以“新”和“深”為特色,給你足夠多的談資,讓你B格滿滿,聽起來很牛(實際上也可能很牛);「樊登讀書會」以”寬“和”用“為特色,可以讓會員提升人文修養,個人德行,生活幸福感。

主講人風格

得到:嚴父型,給你答案

樊登讀書會:慈母型,給你選擇

你若沒有知識鑑別能力,很有可能被羅胖收編,你若是一個意見太強的人,又有可能瞧不上羅胖那股“全知全能”的勁兒。聽羅胖的音頻,會慢慢形成與他一致的價值觀,世界觀,商業觀,比如他對互聯網的崇拜,比如他對商業的預判,所以愛他者極深,恨他者亦極深。聽樊登的音頻,你會看到多元的思維,甚至矛盾的觀點,琳琅滿目,你選自己喜歡的就好,他有建議,但不會太多幹預,也沒有準確答案。


喜歡哪種風格,看你嘍~

產品體驗與價格

得到:產品體驗較好,免費資源較多

樊登讀書會:產品體驗不錯,免費資源很少(7天免費體驗)

「得到」是按量銷售,「樊登讀書會」是按時銷售。你想慢慢決策,理性消費就聽「得到」;你鍾愛讀書,目標明確,嚮往知識海洋,就聽「樊登讀書會」。

對會員的價值

得到:開拓思維,秒學專業知識;

讀書會:省閱讀時間,擴展知識面,提高修養;

「得到」讓你獲得一把雷神之錘,讓思想變得有力量;「樊登讀書會」給你一把灑水壺,讓你用水澆灌花園,獲得萬紫千紅。

適合人群

得到:學習意願強,愛思考,有較強的知識鑑別能力;

讀書會:學習意願一般,喜歡輕鬆,年齡包容度較大;

「得到」適合事業心極強的商業人士;「樊登讀書會」適合愛生活愛拉芳,愛向上的大眾人士。

寫在最後

做這兩個產品的對比不易, 二者各有千秋,而且很多區別只可意會。

總而言之,兩款產品,都很美好。


MGC師鳴鶴


真讀書者,思想獨立,絕不會受人影響。羅振宇和樊登都是生意人,騙那些不讀書人的。


唐果爸爸成長記


一直在用【得到】,整體感覺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