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03年非典時期,鍾南山有句擲地有聲的話:

"患者的生命重如泰山,醫院就是戰場,醫生就是一名戰士。戰士不上前線,誰上?"

鼠年春節,武漢爆發疫情,形勢危急,人們重又想起了非典和鍾南山這個抗疫老兵。

可是昨天2003,今天2020,時間一晃,已經過去了17年。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當年那個誓言錚錚的戰疫老兵,如今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還能擔任起這份重任嗎?

鍾南山還是出現了,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他仍然肩負著國家的重託,肩負著人民的期望,來了。

這位84歲的“老兵”再一次冒著病毒的炮火和硝煙,冒著被感染的風險,衝鋒陷陣、奮不顧身,去赴湯蹈火,用悲壯和赤膽忠心譜寫了一曲高亢激昂的戰歌。

看著這位84歲的老兵時而接見記者,向全國人民通報疫情;時而奔波在醫院病房,部署病人安置和治療;時而面對媒體、情真意切呼籲社會各界關注疫情、聲援武漢。

再不喜歡歌功頌德和造神敬神的人,心底對這位八旬老人的敬意也難免油然而生。

曹操有句話叫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戰士常有,暮年的壯士也偶見,卻不是上不了馬,就是拉不開弓,心有餘力不足,迴天無力,徒使人感慨,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可我們的時代就出了一位人到暮年壯心不已、老而彌堅的壯士,他就是鍾南山。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2003年,非典最肆虐的時候,廣州醫學院上空響徹著一句振聾發聵的話:"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裡來!"

說這句話的,是67歲的鐘南山。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爆發,一位老人在記者鏡頭前諄諄告訴觀眾:武漢疫情很嚴峻,大家"儘量別去武漢";一邊義無反顧登上開往武漢的高鐵。

這位老者,就是84歲的鐘南山。

他以院士的博學、戰士的堅強、逆行的悲壯,給迷茫無助的武漢人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2020年1月18日,武漢三鎮新型肺炎引發的局勢開始加劇,全中國人的目光投向了武漢。

疫情就是軍情,武漢就是戰場,鍾南山來了,帶著一路風塵,帶著戰士的滿腔熱忱來了。

當晚11點鐘南山的身影就出現在武漢,他連口水都顧不上喝,馬不停蹄直奔會議室,在那裡聽取了武漢方面的疫情介紹。

次日凌晨他叫醒了疲憊的助手,驅車前往第一線——金銀潭醫院和武漢疾控中心。

那些天,鍾南山從廣州到武漢,再從武漢到北京,又從北京回到武漢。

鍾南山馬不停蹄瞭解疫情、研究隔離和治療方案、出席新聞發佈會、連線媒體直播、向全國人民通報最新情況、預測疫情走向。

連財新社的記者都感慨地說,如果說要選出春節最忙的人,非鍾南山院士莫屬。

是他最早提出“兩個存在”: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人傳人"的風險,存在醫務人員感染的風險。

是他不厭其煩提醒公眾重視武漢疫情,不可掉以輕心,為大家敲起警鐘。

是他最先提出對疑似感染者進行積極隔離,並對所有接觸者進行登記跟蹤觀察。

是他告訴大家,爆發期在什麼時候,拐點將在什麼時候到來。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有人說,他說一句話比別人說一萬句話都管用。

有人說,他的話就是鎮定劑,他是中國人民的定海神針。

中國14億人,也許不缺水平跟鍾南山一樣的專家,缺少的是跟鍾南山這樣有公眾信服力,"一句頂一萬句"的專家。

如果說,以上我們看到的只是他老人家的奔波和呼號,都是全面性的工作,那麼我告訴你,1月29日,鍾南山作為專家組的組長,首席專家,對他坐鎮的廣東省的5例危重症患者進行了會診,會診時間長達4個半小時。也就是說,他老人家沒有放棄他的本行,仍然堅持奮戰在防疫第一線上,這或許也可以解釋為什麼他的論文產出量並不高的“表象”。

對沒有經歷過非典或那時年齡尚幼缺乏印象的90後和00後來說,鍾南山之前可能是個陌生的名字,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誰成就了鍾南山,這位無雙的國士是怎樣煉成的?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讓我們循著老兵的軌跡去了解一下他的成長之路吧。

鍾南山,福建廈門人,1936年10月出生在南京一個書香門第。

大家一定知道南京有個鐘山,因為他出生的醫院在鐘山的南邊,父親鍾世藩就給他取了個大氣的名字"南山"。

有趣的是,配合上他的姓氏,鍾南山與陝西秦嶺中段的終南山發音相同,終南山可不僅僅是中國地理氣候的分界線,在古代的時候,它是一處寄託華夏先民精神的神聖所在。它是一座道教名山,是道教全真派發祥聖地,老子當年騎青牛西遊入秦從此經過,留下《道德經》五千言,老子的墓就在這座山上。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藥王孫思邈曾經隱居於此,苦修醫術,山中的上善池水,在元朝時期曾經治好了附近人民的疫情。

終南山,與鍾南山,兩者這種隱秘聯繫可能是冥冥之中的天意。

許多人都知道鍾南山是個醫學專家,不知道他父親鍾世藩也是醫學界的權威,著名的兒科專家。

而且父親是個德"醫"雙馨的人,對他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

70高齡的父親在體弱多病、視力非常模糊的情況下,堅持編寫了《兒科疾病鑑別診斷》這部凝聚著自己畢生心血的兒科著作。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儘管自己眼睛近乎失明,但他依舊對自己的書稿字斟句酌,苛刻到每一個標點符號,而且堅持自己一個人獨立完成,他說讓別人完成就是翫忽職守,對病人的不負責,是對生命的漠視。

父親對醫學事業的執著,對醫技的敬業和認真,給鍾南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到關鍵時刻,父親的身影就會在腦海裡浮現,讓他充滿信心和力量。

1955年,19歲的鐘南山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醫學院醫療系,實現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從醫理想。

鍾南山珍惜這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如飢似渴學習,大腦裡知識倒是豐富了,體重卻下降了16斤,第一學期結束一進門,母親怔住了,許久沒有認出自己的兒子。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畢業後,成績優異的鐘南山在別人羨慕的目光中留在了學校,他不敢鬆一口氣,更加刻苦在知識海洋裡徜徉。

後來體重倒是沒有再下降,頭髮卻掉了許多,同學在背後偷偷叫他老鐘頭。這一年,他才24歲。

事實上鍾南山就是聽見這個外號也毫不介意,他一邊教學,一邊給自己"充電",他對知識永遠如飢似渴。

可是就在鍾南山快馬加鞭、貪婪地在知識寶庫"盜寶"的時候,一場暴風雨來臨了,鍾南山的求學步伐戛然而止。

在那段特殊的年代裡,鍾南山不得不忍痛去上山下鄉,下車間當學徒工。但鍾南山從來沒有氣餒,他見縫插針偷偷學習,儘管讀到的書很少,獲取知識的途徑有限。

1971年,鍾南山的人生迎來轉機,就在這年秋天,他離開北京南下廣州,終於穿上夢想已久的白大褂,成為廣州第四人民醫院急診科一名醫生。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但從醫的道路不是平坦的,缺乏資歷和實踐經驗的他,在這裡的工作感到渾身有勁兒無處使,滿腔熱忱的鐘南山就像迎頭澆了一盆冷水。

鍾南山假期回家,父親也似乎明白了兒子心事,看穿了他心頭的迷茫。

在吃飯的時候,父親似乎漫不經心地問他:"南山,今年多大了。"

他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父親怎麼會不知道自己年齡?但他還是認真回答道:"36了。"

父親淡淡地說了一句:"唉,你都36歲了呀……”

其實父親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出口,但鍾南山知道:“我32歲那年就成科室主任了。"

父親看似無心的一句話,卻像一記重錘砸在鍾南山的心頭。

鍾南山從父親的話中感覺到了一種殷切的期待,也點燃了他心頭的火花。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他後來感慨道:“我的醫學事業,其實是開始在36歲那一年。”

這一次,鍾南山體重又下降了10公斤,但也換來了豐碩的果實,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他寫下了六本厚厚的醫療工作筆記。

我們還是要引用那句老話,功夫不負有心人——鍾南山的通過艱苦的努力,從而確立了他在醫院裡的地位,兩年後,他被任命為醫院呼吸科主任。

1979年,鍾南山再一次迎來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鍾南山考取了醫院僅有的一名公派留學名額,遠渡重洋到英國愛丁堡大學深造。

當時中國的改革開放才剛剛起步,國外對中國醫生的印象還停留在那個時期,他們不但根本就不承認中國醫生的資歷,更對中國醫生的能力產生懷疑,根本就不敢讓他們給病人看病,人家不放心,能全怪洋人嗎?

當時鍾南山的導師叫弗蘭裡,這位老教授甚至憂心忡忡對他說:"你們大陸來的醫生,能完成學業嗎?"

那天晚上,鍾南山失眠了,輾轉反側。

他在日記中寫到:中國人真的不行嗎?然後在這句話後面打了三個紅叉。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弗蘭裡教授還跟鍾南山說:“我估計你在這裡也就是能待8個月”,言談中還是對這位中國醫生並不信任和看好,為了向英國教授證實自己的能力,鍾南山決定“鋌而走險”,幫助弗蘭裡教授完成他的一個演算公式,進行“一氧化碳對人體影響”的研究。

為了拿到第一手數據,鍾南山決定還是把自己當成小白鼠做親身試驗:一邊讓人幫他抽血,一邊自己吸入煤氣,在這個過程中一步步把煤氣濃度提高……流失800多CC的血後,鍾南山得意的拿到了最後的研究曲線。


這個實驗幫到了弗蘭裡教授的大忙,發現了他推導的不完整性。

弗蘭裡教授對鍾南山的評價從此改觀:“忘掉8個月吧,你愛幹到什麼時候都可以!“

在英國學習了兩年,鍾南山讓導師接連大跌眼鏡,這位中國醫生簡直就是批命三郎,完成了7項重要成果,奉獻了8篇學術論文,其中有4篇在海外權威醫學刊物上發表。

畢業那天,弗蘭裡破例請鍾南山吃飯,幽默地對他豎起了大拇指,對他讚歎: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

在晚宴中,弗蘭裡教授誠懇地挽留他留下,並且說這裡有三個醫院,一家研究機構可以供他選擇。

弗蘭裡對他說,我理解你報效祖國的心意,但在這裡你可以造福更多的人,專業會更加精進,等你的祖國條件變好了,你仍然可以回國服務。

但鍾南山沒有猶豫,他向老師深深鞠了一躬,堅定地說:"因為祖國條件還不好,才更需要我!"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回國之後,厚積薄發的鍾南山一鳴驚人,大放異彩。

1980年,被授予首批國家級有突破貢獻專家稱號。

1995年,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1996年,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3年,在抗擊非典中作出傑出貢獻,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時被廣東省榮記特等功,被廣州市授予"抗非英雄"稱號。

2005年4月13日,當選中華醫學會第23屆會長。

2007年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鍾南山從醫幾十年,始終不忘初心,戰鬥在抗擊疫情治病救人第一線。

"非典"過後,鍾南山不驕不躁,不敢懈怠,在呼吸系統疾病領域埋頭苦幹。

同時鍾南山還在霧霾治理、室內空氣汙染、甲型流感防控等公共衛生問題上獻計獻策,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並且在H5N1、H1N1、H7N9、H5N6、MERS流感等突發疫情爆發後從容應對,建立起一套科學有效的防控制度,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貢獻。

84歲,正是安享晚年的年齡,而這個七年前就因為心肌梗塞在心臟裡安裝了支架的老兵,還在戰疫前線衝鋒陷陣。

老兵不死,也拒絕凋零!鍾南山:一生所慮,唯病人而已

對於鍾南山,我們不需要給他戴太多的桂冠,不需要送給他太多的溢美之詞,雖然再多讚美也不過分,再多的敬意也不夠表達,我們只能默默地為鍾南山送上祝福,願他長命二百歲,好人一生平安!

歷史的榮耀榜上終將鐫刻這位“逆行者”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