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常年外出打工,定期給留守在家照顧你孩子的父母寄生活費嗎?

老左心理工作室


這個事情嘛,我想只要自己還有一口吃的,一定要把孩子帶到自己身邊,自己這麼辛辛苦苦,為了什麼?但凡不是特自私的人,應該都是為了孩子吧,父母或者別人照顧,終歸沒有自己照顧好,這是前提,萬一做不到的話,要給自己父母照看,肯定要給自己父母生活費,哪怕自己父母有經濟能力,不需要你給,但你也要給。其一,你給的在某個層次上面,並不一定就是生活費而已,這是你對孩子的責任和愛。你是對自己父母的孝順,不論多少,給就對了。


一盞清茶


父母年齡大了,幫自己照料孩子寄生活費是應該的。

父母怎麼著也得五六十以上了吧,年齡也不算太小了,在農村裡沒什麼太多收入,再不給他們錢怎麼生活啊?

也有不給錢的,也見過就是老人自己撫養孩子的。

我就說有些孩子的父母也是心狠,自己掙錢只光顧自己吃喝玩樂,老家的父母幫看的孩子也不管。

老家鄰居就有一位父母60多了,看著兩個孩子上學照顧生活,還要種地。

兒子在外打工一個月寄給父母1000塊錢,說實話太少了根本就不夠哇。

為什麼呢?就怕遇到孩子生病交書本費。農村孩子的花銷也不少,一天也得個十塊20塊的。

在外打工不管掙錢多少啊,怎麼也得一個月給個2000左右吧,你給1000不夠花啊。

現在別說給父母養老了,養兩個孩子就費勁。

先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多賺錢,有能力的時候多給家裡打點錢,沒能力少打點。

保底數怎麼著也要1000。大家覺得呢?








濟漂老崔的日常


這個問題主要取決於農民工的歲數。

目前看35歲以上的基本都會給老家寄錢。如果家裡還有老人的話。35歲以下的就不好說了。

年輕的農民工不啃老就算不錯了。最多過年回家的時候給父母孩子買點東西。不是說年輕的農民工不孝順,主要是兜裡沒錢。有錢誰不想多給父母兩個錢。年輕的農民工多半在老家縣城有房子,需要每月按時還房貸,一般農村家庭還都要買車。雖然外出打工,一年開不了幾次,但車還是要必須買的。當然也有年輕的農民工開車帶著老婆去外地打工的。平時車就停在租住地,上下班也不常開,只有過年回去的時候開。通常買車都是貸款的,還有平時的車險,保養,加上房貸。錢就所剩無幾了。

35歲以下的農民工,父母通常年紀都不大,也就是55歲左右,個別可能更年輕。這個年紀的父母尤其是父親肯定也在外面打工。農村75歲都不算老。也能找個保安保潔的活幹。即使回村裡也閒不住也要種田。否則吃啥。通常老家只有母親一個人在縣城的家裡帶娃。當然也有全家都在打工地租房的。甚至過年都不回來的。

35歲以下的農民工大多數壓根就沒種過田。對農村也不像上一代農民工那麼有感情。他們歲數是農民工二代或三代。小時候就是留守兒童。深知留守兒童的苦,歲數打工時會帶著娃。

再說35歲以上的農民工,這類人比較苦逼。年輕時在家種田,中年時期才開始外出打工,這類人對老家感情很重。當然這類人的父母年紀也更大了,根本不可能外出打工。只能在村裡養老,需要給生活費。

提問者可能是個上35歲以上的人。或者整天在辦公室根本不瞭解農民工。他的觀念還停留在本世紀初那會。自己在外打工,老人留守在家帶娃。現在都是年輕的二代,三代農民工家庭很少有把老人留在村裡帶孩子的了,至少是在老家縣城裡帶孩子。更多的是全家一起租房打工。


江南市場調研


如果是常年外出打工,肯定是要給留守在家裡的老家人寄生活費的,我們在外地努力打工的目的就是想給家人更好的生活,沒能在身邊照顧他們已經是愧對他們了,只能提高他們的物質生活來彌補他們的照顧



二寶媽的日常生活



青蛇37606774


要寄,不管父母自己有沒有錢,但你的錢能保證孩子生活質量更好一點。


安妮453385558



天空284773957


那是肯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