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路上卻滿是他們忙碌的身影

內事不決問百度,香事不決,上『百料匯』!


除夕這天下午,上海陰雨綿綿。蜂鳥騎手朱會惠接到一個特殊的“幫送”訂單——匆匆從黃浦區趕往寶山區,幫用戶送菜給同城的子女。

朱會惠趕至用戶家裡才得知,因年關在即且疫情嚴重,眼前這對年過七旬的老夫妻惦記著子女“工作忙,一定沒時間給家裡備菜”,在除夕這天起了個大早,趕到菜市和藥房,為12公里外的子女備了近十斤的新鮮食材和幾盒口罩。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路上卻滿是他們忙碌的身影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路上卻滿是他們忙碌的身影

位處西南一隅的重慶,騎手盛智力也正往返於傳統商超之間,替擔心父母出門的子女傳達心意,送菜上門。

同時,在距離上海800多公里外的濟南,因為社區生鮮與外賣平臺的合作,有效解決了“最後一百米”的難題,也讓線上買菜成為居民的最優選。

疫情突如其來,如何“買菜”考驗著全國每座城市,成了全國百萬家庭的頭等大事。為防萬一,很多人開始從線下轉戰線上APP買菜,通過手機下單配送菜品到家,由此有了“雲買菜”的突然爆發。

上述發生在上海、重慶、濟南的“雲買菜”故事,只是其中三個的小特寫故事——若從上空俯瞰,全國各地騎手們,正宛若移動的點,連接成線,如同密佈全身的毛細血管,緊密地將生鮮商戶、商超與社區居民相連,本地生活行業的智能服務網絡也於焉成形……

上海:外賣騎手成“專業採購員”

朱會惠是江蘇徐州人,三年前開始在上海做蜂鳥騎手,春節時選擇留守崗位。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路上卻滿是他們忙碌的身影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路上卻滿是他們忙碌的身影

這天,幫老夫妻將訂單送至子女家後,朱會惠本打算小休片刻,新的訂單提醒卻又響起。她沒有遲疑,匆忙上路。

這是一個購買蔬菜的訂單,密密麻麻列出了數十項菜品,目的地在附近一家大型菜市。

一個無法忽視的背景是:由於交通限制和疫情期避免人群聚集的要求,線上買菜的形式彌補了居民買菜的缺口,成了買菜最優選。

作為連接器,連接用戶、商家的配送騎手,也就格外重要。

“疫情期間,一位騎手送一天外賣,相當於減少了25位市民的出行。”阿里巴巴集團合夥人、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裁王磊說。在他看來,蜂鳥騎手不僅是“最後一公里”的生活保障,也是防疫抗疫的“編外力量”。

在上海,買菜和送菜由此成了蜂鳥騎手們的工作常態。朱會惠也是同樣如此,她已經在疫情之下奔波了近半月——每天從早上8點到凌晨12點,往返於上海市的各大社區與商超、菜市之間。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路上卻滿是他們忙碌的身影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路上卻滿是他們忙碌的身影

朱會惠每日往返多點為用戶備貨

除夕這天傍晚,當朱會惠趕至菜市,部分菜品已經斷貨。她看了看時間,便載上已經買好的菜品,駛出菜市,掉轉方向,拐進一條小巷,停在一家社區超市前。

十分鐘後,朱會惠走出超市,手裡拎著的,正是菜市斷貨的那幾種菜。

她說,越是時期特殊,越不忍讓用戶失望,遇上斷貨,就耐著性子,輾轉幾家,儘量買齊菜品。

也是從這天開始,朱會惠察覺到,下單購買蔬菜和食品的訂單增多了,其次是日用品與藥品,“每天早上8點到10點,下午3點以後,都是買菜高峰期”。

“我們現在算得上是社區專業採購員了。”作為團隊裡少見的女騎手,朱會惠深諳持家之道,能輕易辨別蔬菜良莠,在幫用戶挑選菜品時,總是“儘量幫著挑些新鮮的”。而讓她欣慰的則是,大部分用戶都明白時期特殊,常常備註“缺貨時你看著買就行”。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路上卻滿是他們忙碌的身影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路上卻滿是他們忙碌的身影

現在,朱會惠每天大約能跑20多單,華聯超市顧戴路店是她近日多次往返的一家社區超市。“一天得跑好多次華聯、好又多之類的超市,收銀員都能記住我了”。

“最近確實是訂單最多的時候。”2月7日,華聯超市顧戴路店店長盧進宇確認稱。

訂單激增時,運力顯得至關重要。“雖然我們有時也會派員工送貨,但傳統超市配送隊伍畢竟比不過專業配送團隊,所以主要還是依靠和外賣平臺的合作,基本能保證及時送貨。”盧進宇說。

在上海市松江區泗涇鎮泗鳳路,一家好又多超市則依靠外賣騎手,使其作為傳統實體超市,得以覆蓋方圓6公里左右的社區需求。

“訂單最多時,一天大概近80單,因為我們不賣蔬菜生鮮類,疫情期間主要的訂單為酒水飲料和食品,包括一些零食。”上述好又多超市負責人許先生說。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路上卻滿是他們忙碌的身影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路上卻滿是他們忙碌的身影

阿里本地生活商超負責人七峰則表示,目前阿里本地生活平臺在全國各地,與各個商超品牌合作,保證生鮮、生活日用供應的時間和品類供給,穩定提供消費者的生活基本保障物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