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醫有心電圖,中醫為啥不能有脈診圖?科學家應該和老中醫合作?

鄉村達人2019


人通過感官認識世界,工具是感官的延伸,使用工具是人進化的分水嶺。算盤、稱秤、老花鏡,老中醫用得,現代中醫又為什麼用不得聽診器、計算機、心電圖和cT?不斷適應新的生產力,中醫藥會成為現代醫學的一支生力軍。


春天192960151


心電圖等是輔助工具,就是說醫生作出了診斷,然後用儀器確認自己診斷。

我一個長輩,胃疼了大半輩子,胃鏡做出來是正常的,現在七十多歲了,還年年胃疼,年年做胃鏡,還是什麼也沒診出來。

所以不要迷信儀器,我還有個親戚住院,一天護士說血壓低,要叫醫生搶救,還好邊上有家屬陪著,讓護士用手動的量,結果一量正常的。她們護士長來打招呼,說她們這就二臺儀器,一臺壞了拿去修了,她們沒想到這臺也壞了。所以一些病人多跑,幾家醫院診斷是正確的。

中醫脈診是望聞問切 一種,不能單獨拿出來診斷。中醫界有句話:病看三代。就是這家三代都是中醫,你上他那去看。中醫需要很豐富經驗 ,脈診是很難的。我當年在醫學院,我們老師給全班同學搭下脈,結果她只是很大路,說了每個人情況,後面臉都紅了,自己都不好意思了。

所以把脈診定形成圖,是毫無意義的。


西行降魔


診脈的傳感器沒有達到中醫手指的診脈的分辨率,這是主要原因,雖然早在七十年代,天津中醫學院就搞了出來脈象儀,也是這個原因,很多脈象還測定的不精確,也就滿足不了中醫診脈的要求。當然,比較簡單的脈象能夠檢測 但實際應用意義不大。這是一個基礎科技的問題,不光要求觸覺傳感器的靈密度要達到或超過人手指,還要求密度也達到,分辨率也達到。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會克服這些困難的。中醫的醫療設備也會大量研發初來,造福人類的健康。另有🕐我們也應該注意 ,不要誤解現代科技只能為西醫服務,現代科技只屬於西醫,不是那回事,他也完全可以用於中醫 ,西醫的放射療法,是利用了核科學技術、化療是利用了化學科學,製藥大部分也是利用化學科學、核磁共振成像等是利用物理科學,這些都不是西醫醫學本身。是不是中醫,主要看他的治病主導思想是什麼,而不是具體手段。比如,現在的電刮痧儀,電拔罐儀,紅外加熱藥敷儀,等等。另外說一點,我就是研究脈電圖的工作人員之一,我為什麼沒出產品,也是基於傳感器的問題。但現在思想有點改變,也就是他雖然滿足不了科學診脈,但他還是可以作為其他中醫醫術的一些創新應勇,疫情過去,我就將開始這個工作的啟動。


家人健康系統


答:永遠不可能!為什麼?因為中醫是玄學。

按照現在的科學技術,搞個精密的脈診圖儀器是極其容易的事。難的是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中醫門派林立,各師各法,各敬各菩薩。就是同一師門下,學生也是憑自己的感覺走,眾口難調。

比喻中醫脈學有廿八脈。分為浮洪實短芤遲散沉微伏弱虛牢革緩澀數疾弦滑促濡。

浮脈又分為浮緊,緩,滑,數,遲,虛,洪。口訣為:輕尋有,按無有,浮脈漂然肉上游。

三指按下,如何定奪輕尋有,按無有?如何分為浮緊,浮緩,浮滑,浮數,浮遲,浮虛,浮洪?有人把浮緊診為浮洪,有人把浮脈診為虛脈,弱脈,遲脈,散脈,沉脈,微脈,緩脈。你說你正確,我說我正確,你是國醫大師,我是民間高手,各各稱孤道寡,高天七尺。也就是說,一百個中醫脈診有一百種診斷,幾乎沒有一個是相同的。這就是中醫現狀。

現代醫學一日千里,有心電圖,有ct,有胃鏡,有抽血化驗。。。。而中醫還在原地踏步,靠猜,靠蒙,靠感覺,跟著感覺走。噓!螢火與皓月,雲泥之別。

沉舟側畔幹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哈!外面的世界真精彩!


老花眼睇世界


因為脈診本身沒有那麼強大的診斷效果,電影裡看到的老中醫三指一搭一言不發就能說出來哪兒疼哪兒癢哪兒不舒服之類的情景都是扯淡!

如果醫生在病例上寫“病人急情面容,自訴心煩,腹中疼痛”這樣的字句,不會有人追問面容有多急,心煩多少,疼痛幾級… 同樣做為脈診,也只做到能表述出與常人不同的情況就夠了,比如脈緩,脈沉,脈弦。

具體的診斷還要看別的情況,不可能完全靠脈象判斷病症的。不要被電影誤導了。


iZaZad


現在中醫看病還摸脈嗎?我在省級中醫學院住院好幾次,也沒有醫生給我診脈,一次都沒有,反而把CT、B超、核磁問候個遍。顆粒的中藥可沒少吃!


與非或非gy


脈診是中醫生憑手觸脈動,感覺到人體血液流動變化的特徵(稱脈象)來確定病症。醫生的“手”就是現代意義的傳感器。眾所周知,傳感器是半導體行業中一大門類,也是我國工業的短板。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微型數字血壓計,其核心部件就是傳感器。數日本德國產最優,關鍵在“傳感器”。這可不是說說就辦的到的。起碼既懂中醫又懂傳感器的人才都沒有,在中國找不到一所大學有這類學科專業。


用戶6909244029891


你號脈再牛的,能有胃鏡,腸鏡,核磁共振看得清楚?有先進儀器做診斷,誰還相信號脈


青苔鼠qts


請不要生硬的用西醫模式化中醫技術!中醫診脈根本不可以轉換成心電圖模式。中醫診脈,三指下,包函中醫學,五行辮證,病因,病機。且同病,不同個體,處方千差萬別!不同於西醫一種藥針對一種病,之被動醫學。中醫學,100種草藥,可機動靈活組成幾十個有效方劑,治療幾十種不同病證。所以不要用西醫知識解讀博大精深的中醫中藥,技術,,,,


牧人2173326307635


右手診脈,左手畫圖,學中醫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