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疾控提示】回家後鞋子必須用酒精消毒?專家告訴你!

日常防護是每天必不可少的,為了全方位做好自身防護,大家用酒精給鞋子消毒,這種方法是否可取?居家消毒還要注意些什麼?接下來請龐主任為大家答疑解惑!

從傳染疾病的角度看,我們穿過的鞋子<strong>放在門廳就可以,如果觸碰了,洗手即可,無需過度消毒。

隨著返程高峰到來和企業復工,不少小區、企業、辦公場所、街面、甚至住宅小區等存在<strong>過度消毒的現象。比如,對所有進入小區、企業、辦公場所的人員噴霧消毒。再如,對小區內的道路、綠化、空氣,街面道路等進行大面積消毒。

前幾天網傳,帳篷冒著霧氣,每位進入小區的人員都經過噴淋消毒,據說這是從養殖業得到的靈感;還有專業人員手持大管的噴霧消毒槍,對著樓棟、路面、綠化帶全方位無死角“掃射”……這樣的舉措,很多人說“看著很放心”。

但從科學及健康角度講,安全嗎?合理嗎?

No.1消毒原則

大家知道,新型冠狀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為經<strong>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

據此,我們應該掌握的原則是:

如果新型冠狀病毒汙染小區、企業、辦公場所和街面,<strong>大概率是在病人的飛沫能夠到達的或者手經常接觸的,並且有利於病毒留存的部位或地點。如:<strong>門把手、門鈴按鈕、電梯按鈕、電梯內壁、樓梯扶手,病人停留過的室內環境等。對這些部位、地點,可根據需要進行消毒。當面臨傳染病威脅或者人群密集性活動時才有必要進行消毒,並且要精準消毒、科學消毒。

而對於沒有出現病人的場所,通常<strong>以清潔衛生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

No.2消毒要求

以下三點需記牢

1、出現病人的場所要儘早<strong>按規定進行消毒,密接人員、居家隔離人員,按照市疾控中心的相關指引規範開展消毒。

2、人員密集的場所,如<strong>公共交通工具、電梯間、辦公場所、會議室場所、賓館、超市、飯店等

,沒有出現病人或隱性感染者時,主要以<strong>加強清潔為主,對<strong>手經常接觸的重點部位每天重點開展消毒。

3、特殊人群,如快遞小哥、警察、出租司機、家政人員,我們提倡以<strong>戴口罩、勤洗手,做好個人防護,避免交叉感染為主。

No.3消毒誤區

這些誤區要避免

外環境大範圍消毒

比如室外環境、空氣、地面、綠植等,因空氣流通、紫外線等因素,<strong>存在病毒的可能性極低,且地面、綠植手也不會去觸碰,感染病毒的風險很低,<strong>在沒有明確受到嘔吐物、分泌物、排洩物汙染時,不需要消毒。

更<strong>不建議在小區、企業、辦公場所等入口<strong>設立消毒通道,禁止街面進行大面積消毒!<strong>殘留消毒劑對環境造成汙染。

社區、單位對進入的人員、車輛等進行人體、車體消毒

<strong>消毒劑對物品有腐蝕作用,特別是對金屬腐蝕性很強,<strong>對人體黏膜、皮膚都有很強的刺激,會對人造成傷害。

普通民眾日常外出,全身被病毒汙染的可能性較低,<strong>完全沒有必要全身消毒。衣服、車輛攜帶病毒的幾率很低,<strong>接觸病人或有明確汙染時,才需進行消毒,疫情期間可適當增加清潔頻次即可。

總之,除了導致人體刺激和疾病、汙染環境、在當前醫療物資、消毒劑緊缺情況下,也是很浪費人力、物力及財力。因此,消毒要科學、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