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援武漢,中國企業的硬核方式

突如其來的疫情席捲整個全社會,或成為2020年最受關注的公共事件。醫院、政府、企業、公益組織和媒體紛紛在線,極力推動事情向好的方向發展。作為企業成長的觀察者,對於很多企業在這場“戰鬥”中硬核的表現,不由得想點個贊。

根據中國社科院的統計,截至1月29日,770家企業已累計捐贈117.7億元。我們讚賞那些拿出大把真金白銀的企業家們,畢竟在爬坡過坎的經濟環境中,賬面上的現金流直接決定企業能存活多久,這很可能是續命錢。但我們更想說說那些以落地行動來支援的企業,因為此時,有效率有效果地捐贈對於武漢前線,於中國經濟更為可貴。1月25號,阿里宣佈設立10億元專項基金,用於採購海內外醫療物資。一方面阿里和東航展開全面合作,在印尼、韓國等14個國家,形成醫療物資全球採購與全球運輸的無縫對接,同時菜鳥與國內外物流企業的合作,打通捐贈武漢綠色通道。目前一批批救命的醫療物資正通過菜鳥物流系統從全球直接送到前線醫院。1月28日開始,萬達為代表的房地產企業宣佈對旗下的購物中心減免租金及物業費,一起幫助中小企熬過寒冬。這些舉動足夠硬核,也足夠暖心。

從1月20號晚上鍾南山院士明確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存在人傳人和醫務人員感染的情況,到現在不過就是10天的時間,但卻是最為難熬。很多企業企業反應迅速,動作溫暖。1月21日飛豬就宣佈免費退訂、免費取消“酒店、門票、用車”的訂單,其他旅遊平臺紛紛跟進。為了全力保障醫療人員吃上熱飯,盒馬免費為醫護人員提供一日三餐,並承接外地支援團隊的餐飲供應,餓了麼全面保障在武漢地區外賣供應。同時阿里旗下企業高德宣佈,武漢市內所有醫護人員均可通過高德打車,24小時免費呼叫專屬且全方位安全防護的“醫護專車”。在疫情重災區,這樣的“人肉”傳送更顯可貴。

從醫療物資應援到民生保障,從物流運輸到科技助力,從疫情防控到善後保障方方面面,從旅遊服務、商超外賣、保險服務到醫藥生產、基建狂魔等全行業,中國企業都在有力度地抗擊疫情。阿里雲宣佈,疫情期間,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一切AI算力,以加速本次新型肺炎新藥和疫苗研發。百度聯合平安好醫生、微醫等相繼開通了互聯網醫生免費義診服務。泰康人壽對醫護人員、病毒檢驗人員等贈送了特定保險計劃。TCL除了捐贈籌建新院所需的電器產品,還集結了安裝突擊隊來支持醫院儘早交付使用。如果你在地圖中輸入“發熱門診”,就可以發現覆蓋全國300多個城市的近6000個發熱門診。開工臨近,上千萬企業可以免費使用全套的“在家辦公”系統,這種新的工作方式帶著滿滿的科技感提前向我們走來。

在這樣全球性的公共事件中,中國企業的“硬核”表現可圈可點,呈現的是中國企業全球化實力的強大、科技能力的提高,以及對務實高效的一貫堅守。4000萬網友在線監工“兩山”醫院,是關切也是期許,更是中國建築業的底氣和國有企業的擔當。5天時間,一架架飛機搭載阿里巴巴在全球採購的大量醫療物資陸續抵達中國,這背後是阿里全球化供應鏈能力和數據搜尋能力的支撐。而所有的這些嘗試、努力都可以沉澱出一種能力,對於未來的應對更加從容。

新冠病毒肆虐橫行,在人們的熱切關注中,有關方面應對不足,甚至錯誤頻出,暴露無遺。另一側,很多企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慷慨的善意和專業的力量也極大豐富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實踐,以阿里為代表的務實高效的科技平臺們也積極嘗試消除“梗阻”的有效方式。在這樣的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中,市場、政府和公益組織如何更好地協作去解決那些棘手的、被詬病的難題將是一個有意義的命題。

(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研究員 高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