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很可能因為瘟疫而失敗

赤壁之戰的古戰場究竟在什麼地方,自南北朝以來就眾說紛紜,形成了湖北漢川、漢陽、武昌、黃岡、嘉魚、蒲圻(

赤壁市)的著名六赤壁說。不過,經過學術界長期的爭論,前三種說法已經基本被排除,而後三種說法,至今仍然爭論不休。認為嘉魚縣東北赤壁是真正的赤壁古戰場的說法,主要源於《水經注》的記載。水經注的作者酈道元生活於北魏年間,距離三國不遠,並且治學一向嚴謹,這一記載應該比較可信。但是這種說法認為,赤壁、烏林想去兩百里與史實記載懸殊甚大,自產生起就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很可能因為瘟疫而失敗

今天學者分析認為:這種說法雖把赤壁定位於長江南岸,但與《三國志》記載的曹軍與孫、劉聯軍相遇於赤壁,初戰不利。曹操引軍駐於江北烏林,周瑜、劉備住南岸赤壁,兩軍形成南北對峙之勢不符。因為赤壁大戰後,兩軍馬上就形成了隔江對峙之勢,不可能再沿江跑到兩百里外擺開對峙。其次,當時偵察、通訊工具都不發達,如果兩軍相距兩百里,周瑜、劉備又怎麼可能及時瞭解曹軍的情況,抓住戰機呢?黃蓋又怎能用火突襲曹軍?正如有的學者指出的那樣,如果相距兩百餘里,當時的木船要行使幾天,才能有武昌的赤壁到達烏林。在這種情況下,孫劉聯軍全軍在江上行駛數天豈不暴露目標?黃蓋詐降豈能成功,在這種情況下要等待風勢發動火攻,豈不貽誤戰機?由此可見,嘉魚縣東北赤壁很難說就是赤壁大戰的古戰場。

認為黃崗赤壁是真正的赤壁古戰場的觀點是基於以下幾點考慮的:首先,北宋徐端夫在《齊安拾遺》中最早記述這裡為赤壁大戰之赤壁。隨後,大文學家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時,曾兩次夜遊黃岡赤壁礬下,更把這裡視為赤壁古戰場,而借古抒懷,寫出了著名的前後《赤壁賦》以及《赤壁懷古詞》。蘇軾的二賦一詞空前絕後,影響深遠。加之蘇軾博覽群書,知識淵博,想來不會有錯。正是由此這種說法廣為流傳,大行於天下。其次,三國演義中波瀾壯闊,扣人心絃的赤壁大戰也是將地點定在黃州的。有人據此認為,羅貫中不可能憑空捏造赤壁的所在地,這正是他尊重歷史。忠於陳壽原意之故,不過這種觀點受到了普遍質疑。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很可能因為瘟疫而失敗

首先,說蘇軾在二賦一詞中,說黃州赤鼻磯為三國周郎赤壁是不成立的,因為在赤壁懷古詞裡,蘇軾寫的很明確。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就是說,這個故壘西邊的黃岡赤鼻磯,聽當地人傳說是三國周郎赤壁,而不是自己考證後確定的。

其次。三國志所有紀、傳及裴注都沒有曹操曾攻佔夏口或越過夏口的記載,亦沒有坐鎮下口的江夏太守劉琦敗走之勢。曹軍既沒有到過夏口,赤壁之戰的地點不可能在黃岡赤鼻磯一帶。特別是《三國志》中明確記載,赤壁在長江南岸,黃州赤壁卻在長江北岸也證明了赤鼻磯不是赤壁大戰之赤壁。

再者,假設赤壁烏林大戰的地點在今黃州赤壁的團風鎮,那麼曹軍既敗也應向北逃回許都或向西北退保襄陽,何必要跑到西南的華容道呢?最後,三國演義作為小說並非信史,虛構的地方,與《三國志》比較,好多地方都沒有尊重歷史,有失實的嫌疑,他的許多難以自圓其說的漏洞,正好反證了,赤壁之戰的地點不在黃崗赤鼻山。由此可見,黃州赤壁被稱為文赤壁,當之無愧。但是把它說成是一戰定乾坤的武赤壁戰場卻頗有爭議。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很可能因為瘟疫而失敗

近代以來,蒲圻赤壁一說,更加受到史學界的普遍認可,其主要依據是《三國志》中記載,當年曹操南下的進軍路線是新野、襄陽、當陽、姜玲、赤壁。曹軍在長江南岸的赤壁初戰失利,退屯江北的烏林,後在烏林遭火攻而大敗。由華容道逃奔江陵,今天的蒲圻赤壁,洪湖烏林和華容古道與《三國志》記載的赤壁大戰中,曹軍退兵江陵的路線、地形、方位基本一致,所以有人堅信蒲圻縣西北赤壁說是正確的。另外,宋代以來,在蒲圻赤壁、洪湖烏林的巖縫、地下發現了大量赤壁大戰時的折戟、斷槍、箭鏃等。迄今為止,在這一帶出土文物中屬於赤壁之戰的戈、矛、劍、戟、刀等鐵製兵器已達千餘件。從宋代迄今不斷出土的實物資料來看,蒲圻西北最有可能是真正的古赤壁戰場。這也是蒲圻如今被命名為赤壁市的原因。這一觀點也並非最後定論,對此仍有不少學者持否定態度,赤壁大戰的地點之爭也仍在繼續。


赤壁大戰中,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曹操怎麼就被孫劉聯軍徹底擊潰於烏林的呢?對此,許多歷史學家大為不解,紛紛就曹操敗北的真正原因進行了多方考證。《三國演義》中,周瑜在戰前預見性地指出了曹軍敗北的不利條件:(1)曹操佔有的北土既未平安,加以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曹後患;(2)曹軍,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原所長;(3)彼時正值盛寒,馬無草料,會成群餓斃;(4)北方士兵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傳染疾病。傳統學術界一般認為是孫劉聯軍採用火攻的策略,最終導致了曹操的大敗。《三國演義》中更是將黃蓋詐降,龐統獻連環計以及諸葛亮借東風等細節描寫得扣人心絃。最後,自然論證出曹操主要是兵敗於火攻之上。現在人認為,曹操下令把戰船連接在一起,最後導致聯軍火攻至其水軍葬身火海的主要原因,因而可以肯定,火攻是曹操水師戰敗的主要原因。但是水師的戰敗是否等同於全軍的戰敗,能因此而斷定整場戰爭的最後失敗也是由於火攻嗎?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很可能因為瘟疫而失敗

正是基於對傳統火攻論的質疑,近些年來,有的學者提出了一種全新的觀點,認為曹操的敗北,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軍隊遭遇了空前的疾病瘟疫,導致戰鬥力喪失。具體來說是由於血吸蟲病導致了曹操的慘敗。首先,從史料記載看,三國志中並未提到赤壁之戰中,孫劉採用火攻之事,只是說曹公到了赤壁與劉軍大戰不佔上風,後來發生瘟疫,士兵大部分都死了,不得已帶領部隊回去了。《吳書吳主傳》中也有瑜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飢疫死者大半的記載。就是說對手也承認曹操自己曾有燒燬戰船之舉。曹兵因飢餓而死者有大半之多,可見意外的烈性傳染病是曹操失敗的客觀原因和主要原因。

其次,1981年,《中華醫史雜誌》和《文匯報》均曾載文,認為是血吸蟲病導致了曹操的失利。從史料記載看,我國很早就存在血吸蟲病,並且從資料上看,展開赤壁之戰的地區,尤其是湖南,湖北一帶,正是血吸蟲病發區。從時間上來說,血吸蟲病的流行季節正好是曹軍遷徙訓練水軍的秋季。身居北方,以陸軍為主的曹軍猛地轉入南方,轉而為水軍,染上此病也是不足為怪的。現代醫學說,血吸蟲的潛伏期僅為一個月,一個月後就會使感染的病人出現急性症狀。曹軍就是在訓練時期染上此病,在決戰時期進入急性期的,所以曹軍才會變得不堪一擊遭此重創。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很可能因為瘟疫而失敗

可是,出於同樣的條件,孫劉聯軍為什麼沒染上血吸蟲病呢?道理很簡單,因為免疫力不同,孫劉聯軍本身就長期居於南方,體內對血吸蟲病已經產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即便染病也是慢性的。這種觀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同時也引起了史學界新的爭論。有人認為曹軍敗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至於疫病如何更是有待考察。曹操訓練水軍的地點據載,並不在血吸蟲病流行的地區,而是在黃河以北的鄴(今河南安陽縣境內),那裡沒有血吸蟲病時間又是春正月,氣候寒冷,不可能感染血吸蟲病。為了追趕劉備,曹操途經江陵,可能會在那裡停留較久,可是就因為這一點,說曹軍染上了血吸蟲病,恐怕就沒有道理了。首先江陵不是水軍基地。其次,曹操駐留江陵是晚秋時節,這種時候感染血吸蟲病的機會是較少的。據史料記載,曹操水軍除自己在鄴所培訓外,大部分收編自劉表於部。這些士兵大多是湖北,湖南人,是居於血吸蟲病流行區與孫劉聯軍的免疫力沒有什麼差別。另外,劉璋補充給曹操的兵卒多為四川人,同樣來自血吸蟲病疫區,也有一定的免疫力。由此認為,曹操和孫劉聯軍的免疫力強弱不同,患病輕重不同是不值得商榷的。血吸蟲病潛伏期一般在一個月左右,極少數在兩個月以上,潛伏期越長,發病的症狀也就越輕。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很可能因為瘟疫而失敗

所以即使曹軍在秋季患上了血吸蟲病,12月發病的幾率應該很小。至於說因此而引發許多官兵同時發病,導致軍事上全線敗退,就更難想象。因此曹操赤壁敗北的主要原因至今仍是難解的歷史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