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曾受到過外來蝗災的侵襲嗎?城裡的小老百姓如何預防?

大尾巴蜋


您好,我很高興能來解決這個問題。以下是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

我查看了中國的歷史,中國曾經並沒有受到過外來蝗災的侵襲。

蝗蟲對農作物有影響,會危害到農作物的生長。主要以植物的葉子為食,如水稻、高粱、白菜等。

現在外面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所引發的肺炎,農民不能出門去種稻谷。可能會沒有糧食。現在蝗蟲已經到了印度,建議城裡的小老百姓趁現在趕緊儲備一些糧食在家裡。

希望大家對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滿意。謝謝!


鼠祥雲彩


據《中國救荒史》統計:秦漢蝗災平均8.8年一次,兩宋為3.5年,元代為1.6年,明、清兩代均為2.8年,受災範圍、受災程度堪稱世界之最。朋友們,中國擺脫嚴重蝗災才二十幾年,就有年輕的小朋友們完全不承認蝗災的恐懼了。

蝗災肆虐除自然、地理等因素之外,關鍵的原因是我國古代缺乏有效的防治蝗蟲的技術手段,包括天人感應思想的廣泛傳播。古人認為災害都是因統治者無能而降下的天罰,因此各地紛紛建立蝗神廟祭祀跪拜,以黃河下游的冀、豫、魯三地最多,可以推斷此地災害最為嚴重。

首先,蝗災的產生和旱災緊密相關。蝗災往往隨著旱災而來,危害巨大。蝗災爆發之時,鋪天蓋地,所到之處,莊稼被吃得一乾二淨、顆粒無收,百姓餓殍遍野。甚至沒有那麼多燃料將蝗蟲做熟,而生吃有各種寄生蟲、病菌的蝗蟲,無疑是自殺之舉。

第二,蝗蟲過境寸草不生,蝗災為什麼可怕,就是因為食物的短缺導致蝗蟲群的密度極大,(一個常規的沙漠蝗群個體數量高達五百億,日均消耗糧食十萬噸,一個村子一年的口糧都沒了)而且蝗蟲移動極快,你還沒抓幾斤蝗蟲呢,蟲群已經把莊稼到野草全部吃乾淨了,飛到下一個目的地了,請問接下來一年你怎麼辦?靠你抓的一大兜蝗蟲活?

迴歸正題“我國蝗災如何解決”:

我國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使用對生態負面影響極為嚴重的化學農藥之後,蝗災終於在60年代有所緩解。

1986年,中國從美國引進了蝗蟲微孢子,這種真核病原微生物對蝗蟲是致死的同時還能極大地削減蝗蟲繁殖能力,大大降低了蝗蟲數量和集群能力。同時我國高價引進蝗蟲病毒、病原線蟲,以及通過轉基因技術產生的毒性更強的真菌亦可以起到類似的效果。而種植防護林,改善作物抗蟲害則是預防。

城裡小老百姓如何預防?

多屯糧



路遙的馬駒


老百姓要自己瞭解蝗蟲情況的分析及方案的制定 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也可以認為是生態治理,主要方法可以歸結為三種:

減少蝗蟲的食物源。很多種蝗蟲都吃玉米、小麥、高粱、水稻、穀子等,而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因此在蝗蟲發生地儘量多種植大豆、苜蓿、果樹和其它林木,則可以防治蝗蟲;

2)減少蝗蟲的生存地。有些蝗蟲發生地地勢較低,我們可以把這樣的地塊改造成池塘,養魚、養蝦,這樣可以使蝗蟲的生存地大大減少,也會較好地防治蝗蟲;   3)減少蝗蟲的產卵地。

生物防治 

  目前採用的主要有三種:(一)保護和利用當地蝗蟲的天敵控制蝗蟲;(二)採用生物農藥防治蝗蟲;(三)牧雞和牧鴨防治蝗蟲。

化學防治方法

很多化學農藥都可以用於防治蝗蟲,目前用於防治蝗蟲主要有機磷類農藥的馬拉硫磷、敵敵畏;菊酯類農藥,溴氰菊酯、綠氰菊酯等;昆蟲生長調節劑,卡死克等。還有很多混配的農藥,如快殺靈等等。銳勁特是由國外農藥公司新開發的一種殺蝗蟲的特效農藥


一方集市


首先蝗災主要危害農村地區,對於城市的危害也是危害農村的衍生災害!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蝗災,大致防治方法總結為以下三種:

1、環境保護:

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汙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所以,要從根本上防治蝗災,應該十分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

2、藥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藥,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燻殺。施藥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週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藥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溼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藥液中,浸沒8小時,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藥,該法殺蟲率高、滅殺範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3、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4、案例:

山東省有關部門曾在東營搞過培育蝗蟲天敵——中華雛蜂虻的實驗,取得了一定效果。

新疆等地採取牧鴨、牧雞等方式消滅蝗蟲,效果也比較明顯。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區做過一項試驗,將大量鴨子引入農田捕食水稻蝗蟲,結果僅需2000只鴨子就能把4000畝土地裡的蝗蟲吃得乾乾淨淨。此外,掛網田間的園蛛及狼蛛、貓蛛等遊走蛛,也能在田裡迅速找到小蝗蟲並將其吞食。

廣大農民應儘量保護農田蜘蛛以防止蝗害發生。具體做法是:收割後不要把稻草隨便燒掉,而將其放在田裡,為蜘蛛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另一種做法是:在收割前後將發現的蜘蛛卵囊集中到安全地方並加以保護。



果園和隔壁老王


我國的蝗災可以說是伴隨著農業的發展一直存在的,據章義和的記載,先秦時期就有關於蝗災的記錄。

書籍中關於蝗災的記錄比比皆是,比如:

"(唐)貞元元年(785年),夏蝗,東自海,西盡河隴,蔽天,旬日不息。所至草木及畜毛靡有孑遺,餓殍枕道。秋,關輔大蝗,田稼食盡,百姓飢,捕蝗為食。"

"(宋)淳化三年(992年),六月甲申,飛蝗自東北來,蔽天,經西南而去。是夕大雨,蝗盡死。秋七月,許、汝、袞、單、滄、蔡、齊、貝八州蝗。""有蝗起東北,趨至西南,蔽空如雲翳日……"

"(元)至正十九年(1353年),五月,山東、河東、河南、關中等處,蝗飛蔽天,人馬不能行,所落溝塹盡平。""(蝗)食禾稼草木俱盡。所至蔽日,礙人馬不能行。填坑塹皆盈。饑民捕蝗以為食,或曝幹而積之……"

"(明)成化二十一年,大旱,飛蝗兼至,人皆相食。流亡者大半,時饑民嘯聚山林。太平縣蝗蟲飛,飛蔽天,禾穗樹葉食之殆盡,民悉轉壑。是年垣曲民流亡大半,聚嘯山林。三月,平陽蝗。四月,河南蝗。七月順天蝗。"

"(清)咸豐七年(1857年),春,昌平、唐山、望都、樂亭、平鄉蝗,平谷蝻生,春無麥。青縣蝻子生,撫寧、曲陽、元氏、清苑、無極大旱,蝗……武昌飛蝗蔽天。房縣、枝江、松滋旱蝗,宜都有蝗長三寸餘。秋,黃安、蘄水、黃岡、隨州蝗;應山蝗,落地厚尺許,鍾祥飛蝗蔽天,亙數十里……"

蝗災最主要的威脅還是農業。

近代比較嚴重的蝗災是1943年河南的蝗災。

1943年大旱已經結束,很多人都認為悲慘的日子馬上就要過去,一個嶄新的未來即將來臨,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大量的蝗蟲破土而出。來到河南以後遮天蔽日,所到之處都是寸草不生。剛剛種出來的莊稼,又一次面臨著慘重的損失。這一年農民顆粒無收。

至於外來蝗災,從現有的記載來看,還沒有發生,可能是沒有發生過,也可能是以前的認識範圍有限,即使是外開的蝗災,也無法識別。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不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行業,危害不是很直接,可能蝗災會導致糧食減產,價格波動加大。


DR老李說


蝗蟲,很多地方人們都稱之為螞蚱。蝗蟲是一種專門採食植物的害蟲,而且它們還非常的善於飛行,具有很強的遷穢性。蝗蟲最為喜歡吃的作物有水稻、小麥、玉米、大豆、高粱、蔬菜等。當氣候反常,特別是出現乾旱的時候,蝗蟲就會大量的聚集並形成蝗群。當大量的蝗蟲匯聚在一起形成蝗群的時候,它們的破壞力是非常的大的,能夠對一個地方的農作物形成極具毀滅性的損毀,這就形成了蝗災。

據瞭解,我國曆史上出現過800多次大大小小的蝗災。而自從新中國成立後,人們對蝗災特別的重視,也採取了很多的防治措施來防治。

記得在2009年的時候西藏出現了蝗災,當時的損失也是比較大的。為了解決這個蝗災,當時好像還從沿海地區運了幾千只鴨子過去專門吃蝗蟲。鴨子過去後,確實是吃了很多的蝗蟲,之後蝗災也逐漸的給降了下來。

出現蝗災的時候,直接受損失的當地的農民。因為蝗蟲吃的東西都主要是以農作物為主。當蝗蟲將農作物的葉子、嫩莖杆都給吃掉的時候,作物輕則減產嚴重,重則直接死亡造成絕產。所以,出現蝗災,農民的損失是最大的。

而作為在城市裡面生活的人來說,蝗災對城市裡面的人影響是比較小的。首先蝗蟲都是往農作物多的地方飛,也就是蝗群都是在農村間躥行的,城市裡面基本上是不會去。所以,城市裡面影響不大。


洞庭清水塘


你好,中國也曾經受到很多次蝗災,不只是蝗災,像美國白娥等都影響過。

蝗災主要是對農作物影響比較大,所過之處樹葉、農作物等都被吃的光禿禿的,造成農作物減產或絕產,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所以對城市而言,影響就沒那麼大了,主要對生活環境造成一定影響,其他問題都不大。


百分之一的長征


2020年初

3600億隻蝗蟲襲擊非洲東部

每平方公里的蝗蟲

達1.5億隻

一天要吃掉

3.5萬人的糧食

半年後

全球至少2000萬人

將受到嚴重飢餓威脅

19年12月

蝗蟲出現在肯尼亞

摧毀了數萬公頃農田

肯尼亞農業部官員說

“一個蝗蟲群”

“就能達到長60公里”

“寬40公里”

“蝗蟲對環境的影響是毀滅性的”

“只要6到8小時”

“它們就能吃光一個農場”

對於中國

帕米爾高原、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

這三片高山

將成為阻斷蝗災蔓延的屏障

親愛的讀者

你覺得

蝗蟲會停留在印度?

還是會飛越喜馬拉雅山脈

到達中國?


琨琨的自媒體生涯


由於蝗災發生的自然環境條件,古今基本上差不多,所以我國的蝗災並沒有因農業現代化發展而消失,反之,只要是條件合適,蝗災便會捲土重來。如2002年入夏以來,我國河北、河南、山東、天津、新疆等13個省區市100多個縣不同程度地發生了蝗蟲。農牧區發生蝗蟲面積達9000萬畝。

防治蝗蟲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農業防治(生態防 治)、生物防治、化學防治和物理防治等,這些防治要達 到的目標都是消滅蝗蟲,避免蝗蟲對莊稼的危害。在防治蝗蟲時要以預防為主,應因地因時採取簡便、 經濟有效的方法。所謂的預防為主,就是要儘量在蝗災大 發生之前或在蝗蟲發生程度較低、蝗蟲還沒有給莊稼造成 損失時,及時採取行動,將蝗蟲殺死。

否則,在蝗蟲發生 程度嚴重時採取行動,不但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財力,而 且也會給莊稼造成嚴重的損失。有時農民朋友在田間一發 現蝗蟲就著急了,為了儘快殺死蝗蟲,往往首先選用噴灑 化學農藥的方法殺死蝗蟲。這樣做雖然可以很快殺死蝗 蟲,但是同時也殺傷了大量蝗蟲的天敵,並且給環境和莊 稼造成了嚴重的農藥汙染。

有時由於農藥使用不當或施用 技術掌握不好,還會引起農藥中毒。因此過分強調使用化 學農藥防治蝗蟲,會給農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很多不利的 影響。因此在防治蝗蟲時不應首先使用化學農藥防治,而要採用那些對環境和莊稼無汙染、對人和家畜、家禽安全 的方法,如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等。

在蝗蟲發生極為嚴重 時,科學地使用化學農藥防治也是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 達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幸福外賣小哥


大家好,我是頭條飛哥帶你看三農。

很高興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我認為,蝗蟲侵入也不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是絕對的。它現在在的地方是印度,印度離我們很近,如果說侵入,當然可能。但是,人家國家也不可能說不管不問吧,它在別國吃喝拉撒,那些國家的人不可能坐視不管的。他們一樣會想盡一切辦法消滅它們的,即便消滅不掉也不可能剩下很多啦。

其次,再說我們國家。就算來到咱們國家,依中國人的胃口,估計來的少啦還真的不夠吃的呢。並且印度與中國接壤處在新疆和西蔵,那裡天氣寒冷,估計來啦也給凍死餓死啦。

再者退一步說就算能來到咱們內地,城裡的老百姓也犯不著恐慌呀,那些東西基本上都是在農田裡吃東西,根本不會進城玩的啦。就算來田裡,咱們人多力量大,一樣消滅完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