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孩子在家不學習老是玩手機到底該不該把手機給他?

揚大大


無論哪類人,哪個年齡段,興趣才是最重要的。首先我們講一講學習。孩子這個年齡段愛學習的少,貪玩的年紀,加上平時功課繁多,枯燥無味,那麼平時總想著釋放壓力來緩解一下。包括家長,也會適當娛樂一下減緩一下壓力。

其次是娛樂。手機作為當前最流行的工具,不僅可以學習,溝通,利益交換等等,統統可以實現。所以,它不區分於年齡限制,每人一部手機,也逐漸成為了消遣娛樂的必需品。有利就有弊,負能量也會隨之而來。

到底該不該還給孩子?最後我建議週一至週五必須嚴控,主抓學習任務。週末可以讓孩子適當放鬆一下,亦不可過於放縱,可限制使用時長。當然,做為家長要時刻監督孩子,避免形成網絡控。


逸寒課堂


我弟正好今年高考,由於最近疫情只能在家學習,他每天吃完飯就進房間關門學習,手機也帶進去了。我媽也因為這個問題說過他幾次,讓他不要帶手機進去,但是這個年紀的孩子正處於叛逆期,你越想管他他越跟你反著來。

我認為這個問題的處理不能過激,家長不能以一個長者的姿態去要求他帶不帶手機,更多的是去觀察溝通,瞭解他帶手機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查單詞搜題還是聊天玩遊戲?他能不能控制好玩手機的時間?

家長與孩子之間應建立平等的關係,瞭解孩子的需求。高三的孩子學習壓力很大,如果孩子自制力很強,在學習之餘玩手機放鬆一下無可厚非,此時如果硬生生剝奪他使用手機的權利,孩子會覺得你不理解他,從而激化你們之間的矛盾;如果孩子想用手機來搜題、查單詞,但是又控制不好玩手機的時間,可以推薦孩子使用一些手機軟件來監督自己,比如“我要當學霸”“forest”"番茄to do"等這類效率軟件,在學習時打開這類軟件計時,如果你打開其他軟件將會強制退出,對於想用手機但自制力不夠的孩子能起到很好的監督作用;如果孩子不學習總是玩手機,此時如果生硬的拿走他的手機讓他學習,他也不一定能學得進去,反而會激發他的牴觸情緒。

高三的孩子已經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高三壓力大,家長要及時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處理問題不能偏激。


一串小糖葫蘆


該給他還是要給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壓力大,脾氣也特別大,而且叛逆心特別嚴重。

如果給他來硬的,他是一點不會害怕的,也是不會聽的。

那可能有人會說,硬的不行來軟的,這麼說吧。這個階段軟硬都不會吃。

怎麼辦?那就是不要管,不要問。你越是管他,他越想玩。當你對他不管不問,甚至不要搭理他,他慢慢自己就想明白了。



向江南折過花


高三的孩子還沒有學習的緊迫感,那就麻煩了。再過幾個月就要上考場了。說真的,怎麼去面對人生觀哦?


幽若姐姐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80208fa4842644ddac23dd5937a84f04\

阿Pu先生


不給。如果給要限時,沒有多少個孩子能做到自律,如果他很自律很自覺,就不會很擔心。但是很多孩子玩起遊戲一點都控制不住自己,玩一天甚至通宵,都高三了,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千萬要督促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就是操心,讀書的時候操心他的學業,出了社會擔心他的工作,又擔心他的婚姻大事,一輩子操不完的心。父母都是偉大的。[祈禱][祈禱]


曾小盧


我是一個過來人,當初全靠自覺。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3bf0002fa99e21498e0\

蛋蛋愛vlog


不是不能玩手機,而是規定每天的學習任務結束後玩多長時間。這說明你的孩子自制力低,自制力強,所以學習效率也高;這也需要家長明確規定什麼時候該玩什麼時候不該玩

高考是一場持久戰,只有自律高效,玩學結合,樂在其中,才不至於過早崩潰,才能贏得最終的勝利。

如何提高自制力?

首先請明白兩點。

第一,自制力,是指人們能夠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既善於激勵自己勇敢地去執行採取的決定,又善於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的的願望、動機、行為和情緒。自制的反面是任性,提高自制力就是提高我們處理事情的理性。

人一天控制行為和情緒的次數少於2次,所以,如果缺乏好法子,單靠自制力努力,你常常會被自己的“3分鐘”熱度弄得焦頭爛額。所以,正確認識自制力第一條:“別給自己找虐”,面對失控小事件,先放輕鬆才能找到辦法解決。

第二,微博上有一段很流行的話,“你可以追劇追一晚,只要你可以按時交上論文。你可以有豐富的夜生活,只要第二天你還能精神飽滿地做好本職工作。放縱究竟是不是錯,取決於你能不能為你的放縱負責。還是那句話,沒有自制力的人不足以談人生。”所以,無論做到做不到,都不要輕易忽視自制力的重要性。


老驢頭淺談


曾經有一個說法:“給孩子玩手機,就是毀孩子的一生。”

30年前,人們覺得流行音樂會毀掉下一代;

20年前,人們覺得電視節目會毀掉下一代;

10年前,人們覺得互聯網會毀掉下一代;

現在,人們又覺得電子產品會毀掉下一代;

但是人類發展證明,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毀掉下一代,除了上一代。

電子產品,對於孩子來說是一把雙刃劍,沉迷其中帶來的危害並不是因為電子產品本身,而是來自於親子關係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不瞭解、關係差、缺引導、壞示範。一味地去阻止孩子看電視、接觸一切電子產品,阻斷了孩子與外界交流的信息源。

很多情況下,父母對孩子的錯誤管教加重了親子間的隔閡。管教,管了沒教,是最大的禁忌。有家長跟我說,他們也嘗試著定製規定,事先約法三章,說好可以每天玩多長時間的遊戲、作業完成了才可以開始等等,但通常沒法根據規定執行,孩子哭著吵著要玩,家長對此通常要麼打罵要麼讓步,在造成親子矛盾的同時,也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家長權威。

修復好親子關係,我們首先要改變自己。從前我也是個囉哩吧嗦嘮叨的媽媽,但這樣的管教方式沒辦法起作用的,控制孩子的慾望和擔心孩子的情緒都需要改一改,給予孩子有原則的接納、愛和信任,孩子自然會變得更好。


河北毛哥


強制不讓玩手機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坐下來和孩子好好聊聊,讓孩子從心底認同高考對於人生的重大意義以及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確定方向為之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