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父母天天打麻將,孩子還學習特別優秀,除了天賦,有沒有其他理由?

行知教育踐行者


這個問題,需要從以下幾點分析:

一、父母打不打麻將和孩子學習是否優秀,似乎並不能劃上等號。

有些父母打麻將,就跟很多家長喜愛打球、跑步、健身、跳廣場舞一樣,只是一個愛好。就像成都就有它自己的麻將文化。

父母打麻將,不意味著他們就對孩子疏於教育。我們僅僅看到的是表象。不打麻將的父母,也不見得就會負責任地養育孩子。

二、天賦和學習成績優秀的關係。

任何一件事都沒有僅憑天賦,沒有努力就可以做得好的。天賦的說法更適合音樂、美術、體育等方面。少了天賦,很難努力成功。

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沒有不努力的,很多都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你看起來的輕輕鬆鬆,可能是別人的數年的勤學苦讀。

三、我們怎樣看待成績優秀。

在一所學校、一個班級,成績優秀的孩子只是少數的那一部分。有第一,就一定有最後一名。作為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的成績。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資源,孩子一定要成績優秀是很難做到的。發現孩子的特長、肯定孩子的努力,讓孩子有自信,自我價值感高更重要。

最後一點,如果真的有在父母無所事事,整天打麻將的情況下,孩子還成績優秀。不排除孩子自己的努力上進。


海琴心理


這個現象可能不象大家看到的那樣簡單,父母天天打牌,孩子卻依然學習優秀。我認識的一位家長就是這樣的,男人忙事業成天不著家,女人除了上班就是每天空閒時間泡牌桌。但她的孩子成績一路過關斬將,上到了本省最好的高中裡。整個高中階段也沒有人陪他,孩子參加奧林匹克競賽項目拿獎,別人說起來都滿臉喜悅,可是他們家卻悄無聲息。別人都說她是命好,攤上了這麼好學的孩子。其實,當孩子保送北京大學後,她才跟人說起,你別看我整天打牌不想事,實際上我該管的事在家裡已經管過了,該交待的也交待給孩子了。我只是不象你們一樣做在表面上。孩子在家讀書的十二年中小學時間,我操的心並不見得比別人少。唯一不同的就是,我的孩子是聽話的。不象有的孩子沒有家長陪就不自覺、不學習,缺乏自我激勵精神。家長天天泡牌桌的人真是那樣嗎?這些幕後的事情大家看不到是一點;其二也是因人而異的結果,有些孩子就是大家說的天生喜歡學習的孩子,你給他一本書他可以坐上一天,有些孩子見了書就頭痛,當然即使天天有人陪也不見得有好的結果。所以,那些說現象沒有看到本質不同的人其實看到的就是一種假象。更有甚者,把這個拿來當自己不負責任的口實,那就是太天真了。


Xiuxing369


記得以前我一朋友天天打麻將,還經常叫人到自己家打到24點過,他有一個女兒,在上小學5年級,說了真不敢相信,不管我們在他家有多少人,打到多少點,他女兒都在自己桌子前寫作業,寫完作業自己去睡覺,一直如此,後來考上北京大學,現在美國留學。很難想的通。


用戶9690309515189


除了天賦,還真有其它原因。

我在新聞單位工作,單位有兩個家庭的孩子出色表現讓其他全身心撲在孩子身上的家長都懷疑人生。先說說照排車間的一個電工。夫妻倆也就是高中文化程度,下班就找人回家打麻將,一打都是到凌晨,根本不問孩子學習,更不要說報什麼輔導班了。孩子完全靠自己努力學習,成績一直穩定。我經常晚上採訪回來看孩子在路燈下看書,問她為啥不在家裡,她說家裡太吵了。上高中的孩子也懂事了,有時我也和她聊聊,問她以後有啥打算。孩子回答也讓人傷心。她說,你看我家就這狀況,我也不指望爸媽能幫我什麼,爸媽對我要求也不高,能讀完高中隨便找個工作就行了。我想上大學,也只有靠自己了。後來這孩子考上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後在北京考上國家機關公務員,一路發展順利。因為她早早知道沒有山可靠,沒有老可啃,一切都要靠自己。還有一個孩子也是女孩,他父親是復旦大學新聞系畢業的記者,不怎麼打麻將,但非常迷象棋。下起棋來能幾天幾夜不回家,我們經常能在公園或路邊攤看到他在對弈,就是個棋痴。愛人經常為孩子學習和他吵架,甚至搞到要離婚。孩子勸媽媽不要管他爸了,隨他去下吧,以後我帶你過。這孩子也是自己十分努力勤奮,高考時以我們這個三線城市第三名成績考到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專業,以後又赴美留學定居,把媽媽接走了(爸媽後來還是離婚了),連結婚都沒喊他爸去。這也許就是置於死地而後生吧。我們這些在孩子身上下了很大功夫,孩子也就讀了普通大學的家長對這倆孩子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q海天w


負負得正嘛😊,不成器的父母肯定有個優秀的孩子,優秀的父母不一定有優秀的孩子。這雖然是玩笑,但是真的特別神奇,我周圍的人幾乎都是這情況。鄰居倆口子,文化沒有,爹媽都是打工,玩耍,倆娃娃一個比一個優秀。父母常年不在家,倆姐妹平時互相照顧,倆雙雙都是重點大學的學生,家長會初中高中都缺席,這是孩子自己說的。我家的親戚,媽不在身邊,在身邊的也是文化不高,娃娃屬於放養,也是幾乎都考的一本生,公務員。我自己嘛,也是因為生活不得不出來打工,但是我家的孩子也是特別聽話好學。老師每次家長會都是說“人家父母不在身邊,比父母在身邊的還自覺”。教育一部分,我覺得還是要孩子理解父母老師的良苦用心,要他們自己本身願意去學習,養成自覺,獨立的好習慣。我從不管我孩子學習的事,我們只是週末比較自然的談談大人的工作,她談談學校的事。她說她不做作業會心跳加速,會不自在。看見書本心會平靜。所以我覺得,父母自己放輕鬆,不要讓娃娃隨時壓力太大,自然他們就更願意去學。


心舞飛揚JL


愛不愛讀書,可能是天生的,根本不是父母教的或者薰陶的。我51歲了,我父母是公務員,我小時家裡沒什麼書,似乎只有一本《新華字典》和幾本《毛澤東選集》。但是我與我哥從小就喜歡看書,我在小學3年級時就讀小說了,小說名叫《風雲島》,這書好像是借來的。到了初中和高中,我與我哥到處想法弄書看,有圖書館淘汰不要的書(我記得有本《儒法鬥爭》,還有《三探紅魚洞》等)。也去書店買了一些書,比如四大名著和《三個火槍手》等。那時看得如醉如痴的,放假在家時,坐在炕上讀能三個小時不抬頭。我父母是不看書的,呵呵。後來結婚後,我自己買了很多書,文史方面的,有2000多本吧,我家裡一面牆全是書。我也沒有別的愛好,我不吸菸不喝酒,不喜歡旅遊,也不喜歡玩,平時閒著就看看書,我學過好幾種外語,自認為自己的英語水平還行。這個環境是不是對我孩子有良好的薰陶呀?哈哈哈,很遺憾,我的孩子並不愛看書,也不算愛學習,其英語水平也不太行(有問題也不問我,我完全可以給與指導的)。大家看明白了嗎?愛不愛看書,其實與家長真的沒有關係。


zm139682913


有時候可能真的要認命!我兒子,可以說我真的比很多媽媽付出都要多!他爸爸在麻將館打牌可以一個月半個月的不回家,我一個人既當爹又當媽,賺錢養家,帶他教育他!現在我早上六點半起床給他做好早飯,七點送他去學校,晚上九點半接他放學!給他做宵夜,就是希望他健康,努力學習!他呢,就為了玩遊戲要手機,可以做到不去上學,曠課!跟我賭氣!我以前跟他說過:在學校努力學習,做好作業可以適當的聽聽歌,看看視頻,偶爾玩一下游戲都可以!但是,他基本是沒有心思搞學習,一天到晚就惦記著玩遊戲!想當年,我們那個年代讀書都是在農活忙完,家務事做完才有時間搞學習,高考我還考了地區的第一名!現在看看他,如果殺人不犯法,我應該殺了他千百回!我有的同學一天到晚在外面玩,唱歌打牌,玩得不亦樂乎,孩子成績卻好得很!真的搞不明白箇中緣由!


Mrs華華


我們單位就有一對夫妻……兩個人天天打麻將……所有衣服穿完了!然後再有洗衣機、小孩子不管不問!奇怪😳人家從小學三年級小孩子自己回來自己做飯吃了自己學習!自覺自願啊!納悶!考大學沒有問題!川北醫學院!第一名成績考到縣人民醫院!收入當然可以!給父母買這個買那個!一句話!別人家的小孩!真人真事!可能真的來報恩的!


手機用戶11658476763


你只看到了人家父母打麻將的時候,沒見過前期的付出。我就屬於小學在兒子身上下了很多功夫,主要是培養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意志品質,兒子一上初中我就萬事大吉了,才學會了打麻將,我在與不在,對他來說絲毫不受任何影響。初中保持年級前五,高中保持年級前十。06年高考發揮超好如願考上北大。


湖濱663


小時候三歲的時候,規矩立得好。父母帶大,沒有長輩溺愛。我一朋友的孩子就是這樣,上學從不勞神,媽媽愛打牌,反而是孩子做好飯送到牌桌上。十二三歲,煎燜炒活溜炸,什麼到會,我每次看到這孩子,每次都刷新我對他能力認可的限度,再看看我那豬一樣的兒子……唉,恨不得把他塞回他媽媽肚子裡去。那孩子輕輕鬆鬆地考了南大,聽說在學校繼續優秀的一踏糊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