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記濰坊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團隊

  厚重的防護服、雙層手套、N95口罩和防護面罩,每天都有這麼一群人全副武裝的走進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他們用擔當,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他們用嚴謹,保證著每一份樣本檢測結果的準確;他們用敬業,守護著全市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他們,就是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團隊。

  “現在實驗室實行24小時工作制,12名檢測人員分為三個小組,每組4人輪流上崗,病例隨時送來,隨時檢測。”市疾控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負責人、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科長劉德輝向記者介紹。目前,該實驗室承擔著全市所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疑似患者病例樣本的檢測,是一家安全級別很高的P2實驗室。“所有空氣進去後不經過處理是不會放出來的。”劉德輝說。

  1月22日晚上9點,劉德輝接到了一個電話,說有一例疑似病例樣本,正在送來的路上。接到通知後,他們最初的5個人火速趕到了實驗室。“誰上?”“我上!”幾乎是異口同聲的回答。從當晚10點多接到樣本進入實驗室,到第二天凌晨3點,他們在三級防護裝備之下,早已熱得從頭溼到腳,悶得喘不過氣來,但就在出結果的那一刻,他們被驚出了一身冷汗。“S”型曲線,這是陽性的標誌。根據當時的規定,首例陽性樣本要送省級複核。當天凌晨,他們帶著樣本奔赴省城。1月23日下午3點,實驗室又接到了第2例疑似病例樣本。疫情就是險情。大家得知這個消息以後,陸續有9名檢驗人員主動請戰。

  疫情就是命令。為了完成好檢測任務,市疾控中心成立了應急檢測組。這支由劉德輝擔任調度,博士聶清任指導,共14個人、平均年齡34歲的年輕隊伍,硬是在一線檢測崗位上通宵達旦連軸轉。

  實驗室是外來人員的“禁區”。“進入實驗室後,需要進行三級個人保護。實驗室裡保持著25℃的恆溫,穿上三層隔離服後,裡面的溫度可想而知。由於密不透氣,身體的熱量散發不出去,進入實驗室十幾分鍾後,他們很快就會感到悶熱。”劉德輝介紹。

  核酸提取是整個檢測過程中最關鍵、最危險的環節。在這個過程中,檢測人員與病毒靠得最近,而且次數最多。在打開樣本時會震盪,形成氣溶膠。如果樣本包含病毒,這些氣溶膠可能包含病毒顆粒,直接通過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人,或附著在衣物、皮膚上,最終進入呼吸道。如果防控措施不到位,檢測中可能會擴大汙染範圍。操作不規範的話,氣溶膠也可能汙染別的樣本甚至實驗室,導致假陽性結果的產生。這樣在特殊環境裡,連續四五個小時的工作,對檢測人員的體力有著很大考驗。檢測人員連軸轉,難免會疲勞,抵抗力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檢測人員沒有一個人抱怨。檢測樣本中,時刻有危險,他們會認真再認真、仔細再仔細,容不得有一丁點馬虎。

  為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他們每一個人都在堅守著,默默奉獻著。1月23日,聶清原本在老家照顧患病的父親,得知疫情後,連夜趕回濰坊,和同事們迅速展開工作。在此後時間裡,她只回過濰坊的家兩次,而且時間非常短。大部分隊員的孩子還小,但隨叫隨到。大家累了就在辦公室睡一會兒。

  “連續幾天沒回家了。昨天和孩子通電話的那一刻,沒忍住掉了幾滴眼淚,然後我匆匆掛了電話。”孩子僅有2歲的檢測員田濛濛告訴記者,這個時候,檢測人員不適合有情緒波動。因為他們在檢測過程中的一舉一動,不僅時刻與危險相伴,稍有不慎還會影響檢測結果,這容不得一點馬虎。

  “疫情面前,我們就是戰士,疫情就是命令!”90後檢測員康凱是這支檢測隊伍裡年齡最小的成員,他告訴記者,如今,他每天最舒服的一刻,就是“脫下防護服、走出實驗室,深深呼吸一口新鮮空氣。”

  ……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疫情面前,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檢驗科團隊的每一個人,用實際行動扛起“為人民群眾築起疫情防控安全線”的使命擔當。(記者劉曉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