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因為年終獎,我早走了”

對於成年人來說,一邊想辭職,一邊加班,再正常不過。痛並堅持著,小優覺得,這種狀態像極了忍耐式工作。

一旦有了壓死駱駝的最後的一根稻草,就會徹底放棄;只要還能看到一線希望,都會選擇留下來。

“要不是因為年終獎,我早走了”

年終獎決定去與留

是什麼讓大家年底了還堅守公司,是愛嗎?是責任嗎?不,有可能只是年終獎。當然,年終獎也可能成為心頭的痛,好不容易堅持了一年,卻什麼也沒盼到。

“要不是年終獎, 我早走了。”

年底了,不少職場人都在盼望著假期的到來,以及一年到頭最後的那份年終獎。也開始思索著新的一年,去還是留。

一個公司對於年終獎的態度上,其實藏著前景和格局。

“要不是因為年終獎,我早走了”

智聯招聘發佈的2018年白領年終獎調查相關報告顯示,2018年全國白領年終獎總體均值為7100元,參與調查的白領中有55.17%表示能拿到年終獎。

我們不奢望每個人都有這麼多,但求至少年底雙薪不會被鴿。

哪怕再不濟,收點年底紅包,或者一些小禮物,也還是可以的。

然而對於不少職場人而言,年終獎卻是讓人心寒的一種存在。

有的公司發一次年終獎至少夠吃小兩月,有的公司卻啥都不發,能讓你來年開開心心來上班,都算是謝天謝地了。

因年終獎而引發的一系列風波不在少數,因此而辭職的員工更是不少。有的是及時止損,但又有多少人是因為任性而為?

靠辭職解決問題,並不現實,否則有多少人應該都辭了上萬次了。

“要不是因為年終獎,我早走了”

大多數問題,辭職解決不了

在一家公司待久了,其實多少會出現各種問題。所以有時候你會發現,很多人的辭職還真不是因為錢,可能只是因為不開心。對他們而言,最壞的結果,不過是一封辭職信罷了。

《2019年度求職體驗調研》顯示:70後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離職時間是四年以上,80後是三年半,90後是19個月,最年輕的95後一代,則只有7個月。還有超過半數職場人,在換工作時就選擇了辭職。

“要不是因為年終獎,我早走了”

也許就是客戶改幾次方案,領導潑了幾次冷水,就覺得內心委屈,摔門而出。

就像蔣方舟說過,以前她鼓勵年輕人去試錯,直到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崗位,可如今,她發現社會容錯率已經越來越低。

多次辭職,首先會遭到質疑;積累的經驗也相當有限;這樣的人性格不夠沉穩。一旦面試官考量這些,你基本也就失去了大部分競爭力。

“要不是因為年終獎,我早走了”

那些三年跳八次槽的人,甚至連最終面試都達不到。

而那些努力在一個崗位堅守的人,不是因為他傻,而是他們在積累自己的競爭力。

要麼積累經驗,要麼積累財富,總歸要有所收穫。

看過一個採訪,主持人問肖戰為何工作那麼努力,他說了是為了讓自己有更多選擇的機會,那種被人選擇的感覺,太難受了。

“要不是因為年終獎,我早走了”

包括劉玉玲也在父親那裡學到,人生需要有一筆基金。

這樣,當你不喜歡做某件事情的時候,就可以有底氣地甩手走人,對摺磨你的老闆說,“我走了,姐有錢。”

“要不是因為年終獎,我早走了”

所以哪怕工作中再辛苦,在達到目標之前,他們都不會輕言放棄。

“要不是因為年終獎,我早走了”

什麼時候可以辭職?

在公司上班,也並不是要求每個人都很“長情”。陪公司經歷生死,幫助公司渡過難關,這不是普通員工的責任。對於小優而言,工作就是一種生存之道,辭職的目的不是逃避,而是讓自己變優秀。

當你有了辭職的念頭,一定不能是因為頭腦發熱。

1. 在先要辭職之前你可以先想好這幾個問題:

“要不是因為年終獎,我早走了”

現在的工作有什麼不足之處?

對未來的工作有何要求?

因為辭職而失去的代價我是否能承受?

新工作會遇到哪些難處?

2. 多一些關於目標的思考

比如想辭職,究竟是自身能力原因,還是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目標。

當初papi醬被朋友介紹到一個頂尖級公司去上班,僅僅工作了三小時就辭職了。

“要不是因為年終獎,我早走了”

乾脆果斷、有想法!更重要的是,她太有目標感了,她知道自己以後的路是什麼。

3. 職場沒有規劃,辭職100次也白搭

如今的年輕人,只要一有不開心就跳槽,做的行業和崗位也是五花八門。被問到真正想做什麼,卻無從答起。

“要不是因為年終獎,我早走了”

所以,如果下一次連自己“往哪走、怎麼走、和誰走”都沒有想好,這樣的辭職註定是下一個悲劇的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