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合成機油,國產的好還是進口的好?我說的都是3類基礎油,為什麼差價那麼大啊?

用戶3519204407


機油分為普通礦物油、半合成機油、全合成機油。

礦物油是用物理方法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基礎油,合成機油是一種人工製造的機油,在製造過程中,選用了各種天然物質進行化學分解,然後又和其他各自物質進行合成,加入了各種添加劑,最後才生產出合成機油。

普通機油製造成本低,售價也低。合成機油製造複雜,成本高,售價就高。

因此,使用全合成機油是需要補差價的。

也不是說國產的機油不好,外國的機油好,這個因個人喜好而論,有一些人就以為是國產的好,但是很多車主還是喜歡外國的比如:嘉實多,德國福斯,美孚……。


一見車體


今天給大家普及一下潤滑油的基礎知識

一、潤滑油的組成:

潤滑油是由兩個部分組成,1、基礎油 2、添加劑,一款潤滑油品質好壞取決於用的什麼基礎油和添加劑配方。打個很簡單的比方,基礎油比作做菜主要材料,添加劑比作調味料。我們做菜的口味好壞也取決於用的什麼原材料,新鮮、原始、野生、非養殖的原材料無需太多調味料做出來的菜也是美味,人工種植或者養殖只要是通過化肥與飼料培養出來的原材料不管加再多調味料味道也只有一般般。潤滑油原理是一樣的用好的原材料那麼品質自然不低,差的原材料品質不管怎麼加添加劑品質也高不起來。

二、潤滑油基礎油知識:

I類基礎油、是主要用物理方法提煉生產的,含有石蠟成分,也就是說在生產過程中並不會改變原材料的分子化學結構,一切性能都基於原材料,原材料性能好這類基礎油性能就好點。反之亦然。所以這類基礎油在性能上受到限制。

II類基礎油、是使用了化學方式生產的,採用組合工藝(溶劑工藝和加氫工藝結合)生產所得,性能不受原料性能的限制,能改變原來的化學分子結構。所以II類基礎油的雜質相對來說要少很多(芳烴的含量要小於10%),含有石蠟成分,飽和烴的含量更高一些,熱安定性和抗氧性都比較好,低溫和煙炱分散性能都要優於I類基礎油。

III類基礎油、是用全加氫工藝製得,與II類基礎油相比,屬高黏度指數的加氫基礎油,又稱作非常規基礎油(UCBO)。III類基礎油在性能上遠遠超過I類基礎油和II類基礎油,尤其是具有很高的黏度指數和很低的揮發性。某些III類油的性能可與聚α-烯烴(PAO)相媲美,其價格卻比合成油便宜得多。

I類基礎油至III類基礎油統稱為礦物油,數字越大加工越精細,但無論如何加工基礎油中的石蠟成分不能去掉,石蠟在經過高溫或剪切後形成大量積碳油泥,油泥積碳多則阻礙發動機運行的順暢性。總體性能偏低。不建議長期使用。

IV類基礎油、指的是聚α-烯烴(PAO)全合成油。常用的生產方法有石蠟分解法和乙烯聚合法。PAO依聚合度不同可分為低聚合度、中聚合度、高聚合度,分別用來調製不同的油品。這類基礎油與礦物油相比,無S、P和金屬,由於不含蠟,所以傾點極低,通常在-40℃以下,黏度指數一般超過140。但PAO邊界潤滑性差。另外,由於它本身的極性小,對溶解極性添加劑的能力差,且對橡膠密封有一定的收縮性容易使橡膠件硬化。

V類基礎油、又稱酯類基礎油,除I-IV類油以外主要由合成烴類、酯類、硅油等、植物油、再生基礎油等組成。酯類基礎油具有很強的綜合性能遠超IV類基礎油,價格是IV類基礎油三倍以上。添加劑融合性能很強,可以自然分解降低汙染。缺點是使用壽命比較短,容易酸化變質,使橡膠件軟化膨脹。

威一合成基礎油是由IV類基礎油+V類基礎油進行科學配比而成的復配配方。相互彌補優缺點。復配配方讓使用公里數遠超普通潤滑油,均能達到10000-15000公里使用壽命。兩者都不含石蠟成分所以不會產生油泥積碳。相反對發動機內原有的積碳油泥清洗分散功能非常強。高強度油膜無懼冷啟動。對於燒機油車型能有效減少蒸發損失以及剪切損耗。

需要酯類全合成關注我,私聊諮詢


專業發動機養護


我喜歡進口美孚潤滑油


德福石頭


國產你用吧,我賣進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