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教訓」 法考實戰心得:怎樣考出好成績


「經驗教訓」 法考實戰心得:怎樣考出好成績

因備戰主觀題考試,曾一個多月沒有健身,加之休息不好,身體狀態一度很差,經過兩個多月的“補課”,現已基本恢復如前。很多事情就是這樣,有得必有失,要順利通過法考,必然要有所捨棄,比如陪伴家人的時間會有所減少,不能經常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等等。可是,這些在通過法考之後都是可以彌補的,但若考試未過,浪費的可不僅僅是一次機會,還有一整年的時間,乃至國家政策的大好形勢
言歸正傳,今天來說說法考實戰的一些心得。
一、客觀題
無論複習了多久,準備的多麼充分,考試時都一定會遇到不會答甚至沒見過考點的題,所以,我把所有題大致劃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知道考點也知道答案的,換句話說就是爛熟於心一看就會的題,這類題是必得分題,不用多說,根據自己掌握的選就行了,別花太多時間,功夫在平時,一般每題不超過一分鐘。
第二類是知道考點但是不知道答案的題,也就是有印象但拿不準的題。這類題,是考試中要重點爭取的,要多花點時間,多回憶,多琢磨,每道題大約兩分鐘,如果仍然拿不準,就做上標記,所有題答完後,剩下的時間重點檢查這些題。

個人覺得,能不能取得好成績,除去平時複習的因素,主要就取決於這類題答的如何
第三類是沒見過甚至看不懂的題,壓根就不知道考的是什麼。這類題,不要花太多時間,性價比不高,每題別超過一分鐘,直接蒙就行了,能得多少分,就看運氣和技巧了。說說“蒙”的方法:“排除法”與“辯優法”相結合,選項中如果有過於絕對的詞(如“只能”、“均指”、“均屬於”等等),大概率是錯的。另外,一定要看清“應當”還是“可以”,這是最常見的“挖坑”的地方。還有,不定項選擇題當中,拿不準的選項就不要選,大概率也是錯的(印象中去年的不定項選擇很多題都只有一個正確選項)。
二、主觀題
(一)注意審題,合理分配時間。
開考以後,花幾分鐘時間概覽一下全卷,看看一共幾道題,有什麼答題要求等等。18、19年均是一共6道大題,其中第5題行政法和第6題商法二選一。去年就有人把“第5、6題選一題作答”理解成了“第5、6問選一問作答”,如此丟分就太不應該了。時間分配上,建議每道題別超過40分鐘,題量較大分值較高的題可適當多分配些時間,比如18年的“奪命十三問”,19年的刑法那道題等,但儘量別超過60分鐘。(這一點在平時的模擬考試中就應該訓練好,否則真正考試時很可能把握不好節奏。)

(二)結合自身情況,科學安排答題順序。
個人建議把刑法和法治理論題放在後面做,因為刑法比較難,容易錯,性價比不高,而且比較燒腦,先做刑法會影響後面的發揮(去年就差點被那個罄竹難書的“洪某”搞死,好在是後答的刑法,所以影響不大)。而法治理論,只要符合答題要求,並踩上考點,都會有一定的得分,而就算寫的再好也不會給滿分,所以這道題是拉不開差距的。除此之外,就是學得好的部門法先答,比較弱的部門法後答。我去年的答題順序是:刑訴題-民商綜合題-商法題-刑法題-法治理論題。
(三)要不要寫法條序號?
當然能寫上更好,寫不上也沒關係,不知道法條序號的話,就寫“根據《XX法》的相關規定…”,如果連什麼法也拿不準,就寫“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先把所有題答完,最後有時間的話,再翻翻法條書,翻到哪條就把序號加上。
最後補充一點,說說考試前的準備。

一是要休息好。
客觀題考試上下午各3小時,主觀題4小時,時間都比較長,休息不好的話,是很影響發揮的。除了休息以外,建議進考場前喝點功能性飲料,或者吃點巧克力什麼的,有助於考試中集中精力。
二是要保護好腸胃。
考前別吃生冷辛辣的東西,容易腹瀉。還有就是少喝水,雖然考試過程中可以上廁所,但是容易打亂思路和節奏,也浪費時間。
三是儘量早點到考場。
一般考前45分鐘就可以進考場了,早點去,先熟悉熟悉環境,登錄賬號檢查有沒有問題,以免臨時發現導致慌亂。另外,主觀題考試時,如果打算翻法條,在考前可以把重點法條所在頁折起來,便於考試中查找。不過,筆者建議不要過度依賴法條書,除非你答題非常快,都答完後剩餘時間來翻一翻。
暫時就這麼多了,記得剛考完時挺多感觸的,時間太久有些忘了。由於只參加過一次考試,而且是低分通過,所以文中所述不一定具有普遍性,也不一定實用,僅供大家參考!祝大家一考而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