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糾偏“過頭”政策提升企業復工率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越來越嚴重的影響,在2月10日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始復工和湖北省外疫情逐漸被控制之際,讓企業有序復產復工恢復經濟正常運行,日益成為防疫之外另一施政重心。

早在2月9日,國務院應對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就印發通知指出,要按照科學、合理、適度、管用的原則制定針對性措施,及時協調解決復工復產中的困難和問題,儘早恢復正常生產。

不過從過去一週的情況看,企業復工率似乎不高。有統計顯示,全國平均線下復工率指數約42%,且疫情相對嚴重、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中東部地區,復工率更低。有針對深圳某大型工業區的調查顯示,截至上週末12000名員工到崗僅2500名左右,復工率約20%,該工業區有大疆、雷曼光電、樂普醫療等大中型企業。另一重要數據是,據國家信息中心,截至2月12日,全國人員返崗率為26.06%。

針對這一不甚理想的數據,近日從中央到地方紛紛出臺政策支持企業復工。諸如經國務院同意,從2月17日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所有依法通行收費公路的車輛免收全國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海關總署則在16日出臺10條措施,支持外貿企業抓緊復工生產,包括加快驗放進口生產設備和原材料、促進農產品食品擴大進口、簡化進口特殊醫療物品檢疫審批等;銀保監會15日要求加大對受困小微民營企業扶持力度,支持復工復產。

地方政府同樣認識到企業復工恢復生產的重要性。近日江西省防控疫情指揮部發文要求,15日全面取消國道、省道、高速公路出入口的疫情檢測點,儘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企業復工復產和群眾生活的影響。而在此前,像江西這樣疫情較為嚴重的湖北鄰省,到處都是封路、封村這樣的過激手段。浙江杭州、溫州、嘉興、舟山等地則開設專列接回返程人員,並鼓勵企業包車接回外省員工。不過在不久前的9日,杭州有29814家企業提出了復工申請,但最後只核准了162家。

可以看出,為提升企業復工率,各地正在不斷糾偏此前防疫“過頭”的政策。不過就目前來看,糾偏工作仍有空間。如江蘇多地對無房產證且非本地戶籍人員一律勸返,包括北京、深圳在內的全國性城市,則出現了不讓租戶進小區或施壓房東對租戶負責的現象。上述深圳園區復工率不高,一定程度上緣於很多外地員工在深租住的是城中村出租屋,房東擔心疫情影響自身而要求租戶推遲入住。

很明顯,這些行為既於法無據,也與近年從中央到地方大力推行的購租並舉、租售同權等政策相違背。更重要的是,阻礙人員返程對於企業復工復產無疑是非常負面的。此外,部分地方政府和相關管理部門對企業復工要求相當苛刻,除了應具備必要的防控物資外,還要求上交鉅額保證金,如果復工後出現疫情則嚴懲負責人,這也令部分企業望而卻步。

對此, 12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提出,要按照科學防治、精準施策原則,以縣域為單元,確定不同縣域風險等級,分區分級制定差異化防控策略。對偏頗和極端做法要及時糾正,不搞簡單化一關了之、一停了之,儘可能減少疫情防控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

事實上,當前湖北省外地區疫情控制效果良好,確診人數已連續下降至不足200例,遠低於治癒出院人數。此時,急待糾偏阻礙企業復工復產的不合理政策,提升企業復工率,即在科學防控疫情的同時,恢復生產也應重視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