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孩子會不會讓他驕傲,然後會退步?

小潔


誇孩子要實事求是,不要胡說八道。本來孩子寫的作業亂七八糟,你誇孩子寫的作業很快,你這樣不僅對孩子沒有好處,還容易讓他養成不良的習慣。對孩子要實事求是,獎罰分明才能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蔡軍東


誇孩子會不會讓他驕傲,然後會退步?我覺得這個問題得辯證的看待。以自己為例。

我家是農村的,記得上小學時,語文老師每天都會讓我們放學後寫一篇寫生詞生字,3然後第二天交給他。如果你的字寫的好,老師會在你的作業本上評上“優”或者“好”,如果字跡一般,你的作業本上就只有一個日期。

整整三年,從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從來沒有得過一次“優”或者“好”。有一次自己在作業本上寫了一個“優”,結果第二次交作業的時候被老師發現了,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數落了我一頓,還被罰了一天站。我的內心是絕望的。

後來轉學了,老師也隨之換了一個。同樣是寫生詞生字,我的第一次作業新語文老師給了我一個“好”,那一天中午學校食堂我多吃了三碗飯,放學回家的路上花兒是那樣的紅,太陽是那樣的耀眼。

我沒有告訴任何人。

後來自己買了一本字帖,每天都會練習一篇,等我字帖練習完了,作業本上也全是“優”了。當然沒有繼續深造的打算,全是“優”之後自己好像也就無所謂了,失去了目標,失去了動力。

有時自己會問自己,如果“優”以上還有“特優”,自己應該還會努把力吧。

當然上面這個故事和直接誇孩子無關,但在我看來,那一個個“優”就是在間接的誇我,同時也成了我當時寫好字的動力。

誇孩子會不會讓他驕傲,然後退步?

我覺得應該是過度的誇孩子會讓他驕傲,然後退步,而對於一個從來沒有受到過表揚或者稱讚的孩子來說,你的一句鼓勵可能會成為他長久的動力。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精神食糧的滋潤,但是氾濫的雞湯會麻木我們的心靈。所以請不要吝嗇你的褒獎,也不要氾濫你的褒獎。合適的場合,合適的地點,合適的時間,請給孩子一句誇獎,這便足夠了。


肖銳ZZZ


個人觀點:

適當誇孩子反而不會讓他驕傲,而且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如果一味地只顧教導訓斥孩子,會適得其反,讓孩子變得自卑。所以適當的鼓勵和教導相結合才是最正確的。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爸媽的鼓勵、老師的鼓舞,這就極大的增加孩子做事情的勁頭,這樣他做任何事就會有自信。

我所說的自信不等同於自傲,過分的自信就會變得驕傲。

“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這是毛主席所說的。意思是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就能夠有所收穫,有所進步,父母記得也要多教育孩子記得謙虛;驕傲自滿,自以為是,就會學習不到別人的先進知識,豐富經驗,被別人落在後面,過分的誇孩子,會讓孩子變得驕傲,在孩子驕傲時,要記得提醒孩子學會反省,因為謙虛的人,有時也會驕傲,所以在適度的謙虛和驕傲表露才是好的表現,所以適當的鼓勵和教導相結合才是最正確的。



適當的鼓勵和教導相結合才是最正確的做法。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如有不到之處請多多指正。


小先生o


孩子是要誇的,這毫無疑問,但我們要注意方式方法,誇有好多種,不是整天你真棒👍,你牛🐮,你厲害👍等等這種。孩子和大人一樣需要肯定,他做出的有意義的,正面的事,我們要予以肯定,孩子能感覺到你的態度。有時一個眼神,輕輕撫摸,拍拍肩膀都是肯定,他自己能感覺到認可,被鼓勵,被認同,他怎麼能退步呢!翻過來,他沒做好什麼事,或者犯錯,也要給予懲罰,一聲無奈,一個擁抱,輕微冷處理,不理睬等等,讓他知道正面被接受認可,反面不認可,不被允許,家長的底線是什麼。當然孩子從小家長的陪伴和監督是很重要的,教育孩子是一個綜合工程,如果光靠誇,有點單一了,也絕對了。


羅斯老師


要學會誇孩子。

01

誇孩子要適時

(1)事前誇:孩子對自己未來的行為把握不好,辦事要麼不能自主,要麼缺乏自信。此時,需要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激勵,幫助他調整心態,學會處理問題。如有的孩子膽小,不夠自信,我們可以在事前對孩子說些鼓勵的話,肯定他的進步,誇他已取得的成績,給孩子打氣,使他充滿自信,高興地去參與各類活動,並爭取成功。

(2)事中誇:孩子興趣廣泛,但普遍缺乏耐心,做事常常虎頭蛇尾。因此,給孩子交任務的時候,不能一交了事,要在完成任務的整個過程中,用賞識的態度欣賞他們做出的每一點成績,幫助他們克服各種困難,不斷地去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直到最後的成功。

(3)事後誇:在孩子把事情做完後,我們不但應該誇他做的好事和取得的成績,還應該利用他的好勝心,幫助他在做錯事時,一分為二地評價自己,充分肯定好的一面,並幫助其總結教訓,使他們重新恢復自信,繼續努力,把事情辦好。

02

誇孩子要適度

(1)語言適度:誇孩子要真誠,對待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孩子要注意用不同的語言、語氣進行表揚。對低幼的和有自卑感的孩子,語言可以誇張些,以增強激勵性;對有自滿情緒的孩子表揚,既要充分肯定,又不要過於誇張,這樣,既尊重了孩子,又可幫助其抑制驕傲情緒的發展。真誠的交流,可以與孩子相處得更融洽。

(2)語態適度:誇孩子要表現出熱情,特別是低幼年齡的孩子,在口頭表揚的同時,可配合使用舉舉大拇指、摸摸頭、拍拍肩、鼓鼓掌、抱一抱等身體語言強化誇的效果。誇孩子的熱情態度,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而不斷進步。

03

誇孩子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

誇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仔細觀察他們的表現,耐心傾聽他們的講述,並理解他們的思想活動,然後,再對應該肯定的言行進行充分的表揚。

有的家長因為白天忙工作,下班忙家務,在繁忙勞累的狀況下,與孩子交流時表現出不耐煩的情緒,會隨便回應孩子幾句愛聽的話,以便擺脫孩子的糾纏,這樣,容易將錯誤的言行進行肯定,造成誤導;也可能對應該充分肯定的好行為表現冷漠,影響了孩子的積極性。

04

誇與獎相結合

獎勵,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需要,一種滿足,甚至是一種可以轉化積極向上的力量。所以,將表揚和獎勵結合起來,是很有必要的。當然,獎勵應以精神獎勵為主,但適當的物質獎勵也必不可少。

05

“自誇”與“他誇”相結合

現在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常常只能讓別人說自己好,聽不得說人家好,也很少去看別人的優點。如果家長們把“自誇”與“他誇”結合起來,讓孩子誇誇自己的長處,又誇誇別人的優點,就可以增強其自信並克服其妒忌心理,養成善於虛心向別人學習的良好品格。


慌夢


我是張旭語文,很願意與您一起探討問題的實質!

我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育兒文章,觀點是不能用“你真捧”來誇讚小孩子,說這樣誇讚孩子,會誤導孩子的行為。我對育兒沒有什麼經驗,但我對學生教育還是有些經驗。

在學校教育中,表揚是最有效果的教育方式之一。在我的教師生涯中,我始終把表揚孩子放在第一位,因為我認為表揚會最大限度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行為約束。

當然老師和家長在誇讚孩子上是有所不同的。老師秉持的是客觀理性,圖謀的是樹立榜樣,以點帶面。所以,老師誇讚學生時目的明確,絕不會隨隨便便,而且誇讚的內容學生有目共睹,具有典型性和群體性。

家長在家庭中誇讚孩子,只面對孩子一個人,而且誇讚的事情隨意性很大,又有私心,所以誇讚會出現盲目性,結果會出現雙刃劍的效應

從這個角度說,家長誇讚孩子一定要講求方式方法。如果方式方法得當,一定不會導致孩子驕傲而影響學習。

那麼,家長怎樣誇讚孩子,才不會讓孩子產生驕傲行為,進而影響學習呢?

第一,誇讚要有原則。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聽話懂事,因此,很多家長就想用誇讚來達到這樣的目的。這毫無疑問是教育孩子的好途徑。

但是,在孩子的學習上,誇讚一定要講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取得較大進步時要誇讚孩子,學習變的主動了要誇讚孩子。不能隨意和無目的地誇讚孩子。

家長堅持這樣的原則去誇讚孩子,孩子是不可能出視驕傲行為,從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的情形的。

有些家長把誇讚掛在嘴巴上,天天誇讚,事事誇讚,寫對一個字也誇讚,背了一首詩更是讚不絕口。結果會怎麼樣呢?要麼孩子把誇讚當成家常便飯,己經麻木子;要麼只要有一點小成績,就等待家長的誇讚,不誇讚,就會不高興;要麼把孩子誇讚的尾巴翹到天上去了,變得高傲無比。

這實際上就是個度的問題,過度了,當然容易引發孩子的驕傲行為。一旦驕傲,必定影響學習。

第二,誇讚要運用好語言。

誇讚語言的客觀性和簡明性,是防止孩子產生驕傲行為的主要方式之一。所以家長在誇讚孩子時,一定要運用好自己的語言。

當然,要運用好誇讚語言,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做到的。但是,我們可以學習,現在網絡很方便,打開網,搜一搜,一切皆有可能。

當你明白了誇讚語言的重要性時,你就不會擔心誇讚可能會讓孩子產生驕傲行為,而你家的孩子就離成功越來越近了。

比如,你誇讚孩子時說:你這次考試,成績提高的比較多,是值得肯定的。點到即止,不囉嗦,不過分,怎麼會讓孩子產生驕傲行為呢?話語中給予孩子的只能是激勵,孩子會更加努力學習的。

如果你誇讚孩子時說:你太了不起了,你是我們家的驕傲,你這次考試,成績超過某位學生多了去了,看他(她)以後在你面前,還不得把頭低下。這樣的誇讚,是戴高帽子,你想不讓孩子驕傲都不行。

第三,誇讚要把握時機。

做任何事都要講究時機,誇讚孩子的學習也不例外。什麼時候才是好時機呢?

孩子學習進步明顯時是好時機;老師表揚了孩子時是好時機;孩子懂得了自主學習時是好時機;在學校學科知識競賽中取得好名次時是好時機……

善於把握時機誇讚孩子的家長,是聰明的。他(她)知道什麼時候誇讚孩子,會給孩子打足氣,讓他(她)把學習視為榮耀。

只要家長把握好時機去誇讚孩子,一定會讓孩子更加珍惜誇讚,會給孩子無窮的學習動力的。

總之,家長要誇讚自己的孩子,要讓孩子在誇讚中成長,在誇讚中努力學習!


張旭語文


能否有效讚揚孩子,關鍵在於讚揚中所傳達給孩子的信息。第一,讓孩子覺得是自己選擇了自己的行為,而不是外部獎勵;第二,讚揚孩子在困難任務中的努力方式,而不過分關注孩子能力或者過分讚揚純粹的努力;第三,不過多地與同齡人攀比。

讚揚孩子是一門學問。現實中,家長一般採取物質獎勵。比如說:孩子考了滿分,就送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這是一種基本的心理學原理,在行為每次發生後給予一定的獎勵,能增加行為發生的頻率。毫無疑問,給孩子一定的獎勵,無疑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激勵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對於本來就熱愛學習、內在動力比較高的孩子,這樣的獎勵有可能削弱了他們對學習的內在興趣。

根據自我知覺理論,當我們的態度和感受處於不確定或模稜兩可的狀態時,我們會通過觀察自己的行為和該行為發生時的情況,來推論自己的態度和感受。

比如朋友問你有多喜歡游泳,你猶豫了一會,因為你成長過程中幾乎很少游泳,但是你發現自己最近經常去體育館游泳。於是你說:“我也不清楚,但我想有一點點喜歡。”簡單來說,就是我們通過觀察自己的行為方式,推測自己的感受,並向自己對此作出解釋。在這個例子中,只有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游泳,才會從自己的行為來推論自己的感受。如果去游泳是自己選擇的,而不是有別人逼迫你或者替你選擇的,你更可能會得出自己喜歡游泳的結論。

像“做家務就給錢”的獎勵機制,它的危險在於孩子會覺得做家務就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幫助父母分擔家庭事務。當外在的獎勵不那麼吸引或者結束的時候,孩子們實際上可能會比以前做更少的家務。根據自我知覺理論,孩子會判斷學習和做家務是為了賺錢,而不是因為自己喜歡或者其他內在動機。當孩子認為他們的行為是由外部原因(獎勵)所引起時,就會低估了內在原因引發該行為的可能性。所以我們要努力保證孩子喜歡某項活動或者覺得該活動有趣而從事該活動,而不是因為外在的獎賞或壓力。


超級科學奶爸


孩子有優點當然得誇了。

但我們要思考,我們今天誇的一個方向是什麼?

比如你誇孩子長的漂亮,孩子以後就會注意自己,隨身帶個小鏡子,就怕不漂亮,這樣誇的就把孩子的方向搞錯了。

今天孩子高興,又是端飯,又是洗碗,這時候我們就該誇孩子懂事,懂得心疼媽媽了 ,趁機不忘說:有兒子/女兒真好。這樣還自己就會更喜歡幹活。

所以我們誇孩子,要注意孩子的發展方向。

這是我的一點經驗,希望幫到您!


我願做一支蠟燭


誇孩子是賞識教育的一種方式,正確運用,對孩子來說會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運用的好孩子不會驕傲的,反而是前進的動力,取得成績以後,一定要誇獎,同時還要給孩子提出更高的奮鬥目標。但是要注意誇獎的方式,要運用好,我不贊成物質獎勵。


健康體育人


誇孩子沒錯,但要講究方法!

我從來不說你真棒!你最好之類的話。我都會說這次做的不錯,但還要做得更好。不然下次別人就追上來了。

如果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那麼驕傲就是退步之母。

給予孩子肯定,激發他的上進心,而不是驕傲或者其他負面的東西。

家長可以看看顏氏家訓,曾國藩家訓。以及論語的一些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