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Hello!“樹”先生》主角形象及現實生活中的“多餘人”


電影《Hello!“樹”先生》主角形象及現實生活中的“多餘人”

時間似乎過得很混沌,春節假期一再延長,無聊至極又把電影《Hello! 樹先生》看了一遍,其實這部電影是2011年11月4日上映的一部喜劇電影,由博納影業集團、上海電影集團、西河星匯影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其實我第一次知道這部電影,還是電影上映了7年之後,有一天無意看到一篇文章,才知道《Hello! 樹先生》這部電影的存在,真正讓我觀看的動力,是這部電影曾經獲得了上海國際電影節和海參崴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


電影《Hello! 樹先生》在國際上“聲名鵲起”,國內票房卻遇冷

網上檢索電影《Hello! 樹先生》的相關情況,得知這部電影獲獎後聲名鵲起,開始在國內院線與觀眾見面,然而這部電影的票房真的不高,只有200多萬元!其實電影的火爆,也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經典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當年票房也是非常的慘淡,但10多年之後卻神奇的爆紅。同樣2019年春季上映的電影《地久天長》票房只有幾千萬元,但是影片的主演王景春、詠梅卻包攬第69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銀熊獎和最佳女演員銀熊獎,2019年12月,該片被“衛報”評為 “2019年度十佳影片”。

是的,電影《Hello! 樹先生》畢竟不是好萊塢大片,更不是商業電影,導演也不是很出名,只是一部小成本電影。不過電影后來獲得了良好的口碑,更有觀眾盛讚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國產影片,電影以一種超越類型的姿態被人們津津樂道。特別是王寶強主演的“樹”先生抽菸的銷魂姿勢,感覺唯我獨尊,讓人經久難忘,也成為了影片的經典得以流傳。


影片平緩的敘事方式,給觀眾展示了“樹”先生悲慘的人生際遇

這部電影其實也只有80多分鐘,情節相對比較平緩。電影以超現實主義的表現手法講述了一個遊離於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符號化人物—“樹”,“樹”其貌不揚、不愛說話,又是一個熱情、“人緣”挺好的人,在村子裡的汽修鋪工作,整天遊手好閒,路人甲一枚。他常去村口的酒館和“小夥伴”們一起喝酒、吹牛。殊不知長大後他的父親殺死了他的哥哥,“樹”受到了刺激最後變成了一個精神病患者。不過“樹”還有一種超人的本領,他能夠通靈,村子裡發生的很多事情都驗證了他的預言,“樹”最後卻成了瘋癲的“半仙”。

電影《Hello!“樹”先生》主角形象及現實生活中的“多餘人”

不過印象最深的是暴發戶“二豬”,他依靠自己的姐夫是村主任,穿金戴銀,稱霸一方,欺凌弱者,但是表面上還經常和“樹”在一起喝酒,在這種場合下,除了被嘲笑和挖苦的時候“樹”是全場的“焦點”外,其他任何時候“樹”如同空氣一樣存在。特別是在高鵬的婚禮上,“樹”因為無意中踩了“二豬”的皮鞋,而遭到推搡和辱罵,喝醉酒的“樹”先生口無遮攔說:“二豬,你不就仗著自己的姐夫是村主任,才這麼裝逼嘛。”氣急敗壞的“二豬”不顧眾人的勸阻,耍著酒瘋,一定要輩分高於自己的“樹”先生下跪道歉,最後“樹”先生跑到婚房撲通一聲跪了下去,還說“剛剛在外面,人多,哥不對,哥給你跪下”,看完著實讓人心酸!

電影《Hello!“樹”先生》主角形象及現實生活中的“多餘人”

影片中“樹”是寂寞的,日常沉默寡言,遇到所謂的“好朋友”才會說話,如果沒有人理他,他就如同一個樹樁!片中“樹”說過一句“活著沒意思”的話,流露出他心靈深處的痛苦。不過偶然的機會,“樹”先生遇見了愛情,這個人就是小梅,儘管小梅只是個聾啞人,還有可能曾經從事過見不得人的行當。一開始“樹”先生有點猶豫,小梅也是很不待見“樹”先生的。但是後來二人進行通過一段時間交流,產生了感情!“樹”從不屬於他的大城市中,將小梅帶回到自己的家鄉,開始張羅婚事,過二人世界。

電影《Hello!“樹”先生》主角形象及現實生活中的“多餘人”

看完電影《Hello! 樹先生》,感覺男主角“樹”先生就是我們身邊那些可有可無的“多餘人”,生活的地方有他不多,沒他不少,如同村子裡的光棍漢、孬子,誰也不會在乎他們的存在,他們只能夠成為我們日常茶餘飯後的談資或者笑料。是的,影片中的“樹”先生就是一個一事無成的農村青年,周圍的人雖然把他稱呼為“樹哥”,但是卻帶著那麼一點諷刺。因為聽到這種稱呼,“樹”先生的心裡面是虛榮的,哪怕別人這樣稱呼他,只是為了諷刺他。但並沒有一個人真正拿正眼看他,就連“樹”先生在街頭教育打架的小學生,都被小學生質問“你算老幾?”這種生存的困境也直接導致了“樹”先生存在感的缺失,他開始變得更加迷茫,開始懷疑活著的價值。

電影中塑造的主角形象,其實就是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多餘人”

談到“多餘人”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18世紀。當時的法國作家赫爾岑在《往事與隨想》中描述了一種“古怪的人”:他們在本國是外國人,在別國也是外國人,他們是懶散的旁觀者,在俄國人看來他們是讓西方的偏見敗壞了,在西方人看來,他們又是讓俄國的習慣毀了,他們是一種聰明的“多餘人”。還有俄國偉大詩人普希金在其長篇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塑造了“多餘人”的典型。普希金對“多餘人”的定義為“對於傳統和現實不滿,對未來感到迷茫,徒有聰明才智,卻找不到自己在社會中的位置和未來人生的方向。"

電影《Hello!“樹”先生》主角形象及現實生活中的“多餘人”

那些外國文學名著上的“多餘人”大多是高貴的。其實我認為中國現代社會的“多餘人”,主要還是指一些“小人物”,他們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在人群中無足輕重,可有可無!比如在我國近現代文學史上,也曾經頻繁出現了很多這樣的人物形象。例如魯迅筆下的阿Q,老舍筆下的祥子,餘華筆下的徐福貴,等等。這些人的一個共同點就是處在社會底層,他們一方面對傳統和現實不滿,一方面又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未來感到迷茫,除了體力便身無一技之長!

電影《Hello!“樹”先生》主角形象及現實生活中的“多餘人”

後來再加以思考後,發現其實現代社會的“多餘人”不僅僅包括處於社會底層的人士,也包括一些城市所謂的“精英”。這些人在大千世界找不到自己人生座標,嚴格的來說是我們的社會沒有給他們應有的位置。也有很多人在遭受到生活的困境後逐漸迷失於自己的構建的“理想國”裡,在他幻想出來的這個“理想國”中,他所有的願望都得以滿足,這樣一個略顯荒誕的幻想,所呈現出的正是電影《Hello! 樹先生》中“樹”先生所遭受的“境遇”。

電影《Hello!“樹”先生》主角形象及現實生活中的“多餘人”

“多餘人”出現的實質是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矛盾體現,這種矛盾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永遠存在而不可消亡。“多餘人”在當前的社會結構中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又不甘於命運,平時又要穿上西服、打上領帶、拎著公文包穿梭在人群中,裝作一副成功人士的樣子,最終只能在痛苦的徘徊中發現自身地位的尷尬。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與這些人毫無相干,“同流合汙”卻又無法與人共同進步,於是成了一事無成的“多餘人”,如大千世界百無聊賴的我們。

(本文內容系原創,禁止任何形式的抄襲,轉載請註明出處,紙媒請與本人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