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嵐山:破解 2 億公斤海虹銷售困局

 2月12日,記者在嵐山中心漁港碼頭看見,海虹清洗機器不停運轉,務工人員在緊張分包。


  “今天嵐山海虹在各大網絡銷售平臺的下單量超過15萬公斤,按照這一數據測算,在海虹70天的採摘期內,僅憑電商渠道就能銷售1050萬公斤。”嵐山區海虹養殖大戶宋友金向記者算了一筆賬。
  得益於得天獨厚的海域條件,近幾年嵐山海鮮的名氣越來越響。有數據統計,嵐山海虹年產2億公斤,一度佔到全國總養殖量的半壁江山,這也給養殖戶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然而,一場疫情打破了其原有的銷售軌跡,收割期短、產業鏈短,且需要密集勞動力,臨近收割的海虹該如何解困?
  2月7日召開的嵐山區委常委擴大會議就疫情期間的海虹銷售進行了專題研究,確定了引進“電商”、拓寬“線上”銷售渠道的方案。緊接著,該區商務局出臺《關於做好商務領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區海洋發展局印發嵐山區水產養殖企業與海洋牧場養殖企業復工復產八項意見;嵐山頭街道發佈“尋找代銷戶、加工戶的公告。
  2月9日,“2億公斤嵐山海虹滯銷愁壞養殖戶”的消息一經網絡傳播,立即引起網民的高度關注,一場“戰疫情 我有情”線上購買海虹活動悄然火了起來。隨即,天貓來了、拼多多來了、順豐來了、利群來了,青島、德州等地的網友紛紛助力……當天,嵐山區電商運營中心便與順豐速運搭建起線上購買渠道。

  事實上,作為貽貝主產鄉鎮,該區嵐山頭街道針對貽貝生產用工、用車情況進行細化部署,就貽貝加工、處理全過程進行嚴格要求,統籌協調人員管理、運輸等環節,務必做到防控到位,實現效益最大化。
  “疫情防控以來,街道專門成立貽貝產銷防控專班,設立了5個疫情防控檢查站,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抓好車輛及人員登記管控,體溫檢測消毒等各個環節,落實24小時值班值守,保證疫情防控期間貽貝生產順利進行。”該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徐雷慶介紹。
  來自嵐山區商務局的數據顯示,目前有十幾家電商平臺公司在幫助嵐山區銷售海虹。“受冷鏈物流和保鮮期等因素影響,電商還不能完全解困嵐山的海虹銷售壓力。電商之外,還需加快本地實體深加工企業的復工速度,加大新項目的招引力度。”區商務局局長田文見坦言。
  至記者發稿前,從區商務局傳來好消息:不少投資商從滯銷的海虹中看到商機,主動上門尋求合作。其中,山東惠發食品和利群集團均有意到嵐山投資開發海虹即食產品加工以及入駐商超等。
  “相信隨著電商銷售的持續發力、實體經濟的陸續復甦以及產業鏈條的進一步延伸,嵐山海虹滯銷現象將逐步解困。”田文見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