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鋪鎮:抗“疫”一線,一名社區書記的苦辣酸甜

大年初一早上,剛剛結束煙花禁放巡查的趙興澤一夜沒睡,拖著疲憊的身體他想著趕緊回去睡一覺,畢竟晚上還要值班,可沒睡多久,就被手機上很多關於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消息吵醒了,作為社區書記平時工作千頭萬緒、責任重大,手機從不敢調靜音,就是害怕耽誤工作。

趙興澤簡單看了看,就覺得這次疫情爆發突然、並不簡單,東嶽社區下轄15個小區,有居民2544戶,8560人,人口密集、有疫情傳播的隱患,出於基層工作的敏銳性,他覺得“社區還有很多工作不到位,疫情猛如虎,我是書記,我得馬上回去!”趙興澤就簡單和家人交代下,趕著回到工作一線。

這一來,就是二十多天沒歇……

“累,很累,非常累,有時跑了一天,下班雙腳都抬不起來了,最想睡個懶覺”趙興澤講,隨著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攻堅時刻,他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1點以後才能回家,每天回家家裡人都休息了,半個月的時間裡,85歲的老母親沒能見上一面,家裡兩個丫頭沒說上一句話,說到這,趙興澤的眼角有些溼潤,“我是社區書記,疫情面前我必須衝在最前面,社區群眾才能放心!”正是像趙興澤這樣一群黨員幹部衝在一線,不辭勞苦,才有了萬千居民的安心居家,他們用沒有覺睡換來了大家睡的懶覺。

抗擊疫情,就靠社區幾名幹部,可謂杯水車薪。這時候,趙興澤想起了招募志願者“一開始,趕緊疫情嚴重,大家可在家待著比較多,對招募多少志願者沒什麼信心”趙興澤說。可沒想到,倡議一在黨員微信群發出來,發信息、打電話報名的就沒停過。“黨員就要衝鋒在前”“都是家門口人,這是家門口事,哪能不管”“我跟我兒子兩個黨員都要上,趙書記你不讓幹,跟你急”……正是著一句句黨員志願者的“辣味”發言,鼓舞著大家齊心協力、同舟共濟,入戶摸排人員信息,發放、張貼宣傳材料,走街串巷播放疫情防控宣傳廣播……他們匯聚成最堅實可靠的力量,共同奮戰在抗擊疫情的每一個環節。

為落實社區“四級網格化”管理,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做好信息摸排工作,2544戶居民就是2544次敲門聲“有的群眾有牴觸情緒,覺得你到處跑,就可能是傳染源,門不開不說,話還講的難聽”趙興澤說,“這都可以理解,大災大疫面前,群眾有惶恐的情緒,但面對群眾的不理解、不配合,甚至謾罵指責時,我們作為黨員、社區幹部,聽從黨委政府統一安排,盡全力做好防控,讓群眾少一分擔憂,多一分安全,自己受點委屈沒什麼大不了的”正是在趙興澤這種精神的感染下,東嶽社區黨員、幹部、志願者用信仰、信念、信心抵擋委屈和酸楚,兩天時間完成所有住戶的摸排,讓鮮紅的黨旗高高飄揚在人民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奏響了時代最強音。

在防控疫情這場嚴峻鬥爭中,社區黨員、幹部衝在前、幹在前,群眾看在眼裡、記在心頭。社區黨員劉仁山從市區趕來擔當志願者,幹了十幾天沒有回家;社區居民趙龍送來200個口罩和消毒用品;松林苑小區的勸導臺,居民給志願者送來泡麵、柚子等,主動幫忙燒開水……“家住三元河小區包訓所是家裡親戚,本來正月兒子辦喜酒,我正煩惱怎麼入戶做工作,他就主動要求延期了,表示全力配合社區工作”趙興澤說道,“把人民裝在心裡,人民就會把你高高的舉過頭頂”這是他在部隊時候,指導員最喜歡跟他說的話,這麼多年他始終銘記在心,東嶽社區也始終踐行群眾路線,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黨組織時刻挺在前,才在工作中獲得群眾的廣泛支持和認可。

社區是抗擊疫情的第一線,全面落實聯防聯控措施,構築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必須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調動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發揮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要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黨支部書記就是這一份力量的領頭雁、主心骨。“只要我們心都往一處想、勁都往一處使,就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居民群眾平平安安的,我才能放心!”說話間,趙興澤的身影再次消失在了人群中,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 周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