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醫院等地回收現鈔直接銷燬:不用都銷燬但須消毒

據媒體報道,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下稱“央行廣州分行”)2月15日宣佈,疫情期間,其轄內商業銀行將對從醫院、農貿市場和公交行業回收的現鈔進行全額清分、消毒,做好特殊標識和消毒記錄後上交廣州分行,廣州分行將按照相關規定直接銷燬、不再投放市場。

消息甫一發布即引發網絡熱議。贊同者認為,這樣做是為徹底斷絕“毒源”,也不會對貨幣流通產生什麼實質影響;反對者則認為,採用合適的消毒法,或者放置足夠長的時間,即使現鈔沾上新冠病毒,病毒自己就死了,沒必要直接銷燬。

那麼,對有可能沾上新冠病毒的的現鈔到底該不該銷燬?新京報記者為此採訪了多位病毒學、銀行從業人員和貨幣研究學者,以答疑解惑。

觀點一,消毒有必要,但銷燬不宜“一刀切”

“消毒肯定是有必要的”。中國微生物學會病毒學專委會青年委員、教授張其威告訴新京報記者,疫情期間,醫院、農貿市場和公交行業均屬於病毒傳播高危區,在這些高危區流通的現鈔因此很容易沾上新冠病毒。因此對人民幣現鈔進行消毒是有必要的。

廣州當下的氣溫在10 -20攝氏度間,張其威表示,這是比較適合新冠病毒生存的。沾上新冠病毒的現鈔,如果不進行消毒而讓其繼續流通就很容易成為傳播病毒的載體。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祁敬宇認為,如果正好是殘缺、汙損的人民幣,加上又懷疑沾染上了新冠病毒,採取銷燬現鈔方式來阻斷病毒的傳播,這是應該採取的措施。因為這兩種貨幣在正常年份也要按計劃銷燬。而結合消毒成本和現實需求考慮,對於新幣則不必銷燬。因此,是否銷燬來自疫情高危區的現鈔不宜“一刀切”。

研究病毒學的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趙衛說,從病毒的存活週期來說,即使不對現鈔消毒,只要過了存活週期,病毒的活性也就沒了。因此,如果僅僅因為擔心粘上新冠病毒就銷燬現鈔是沒必要的,“若不影響正常流通的情況下,可將人民幣先放置一段時間再行使用”。

觀點二,從疫情防控的需要來說,銷燬現鈔是有必要的

某商業銀行一位支行行長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從疫情防控的需要來說,為公民提供乾淨衛生的現鈔,促進社會交易流通,也是有必要的。銷燬現鈔對社會商品市場也不會有任何影響,也不會影響貨幣的發行。

一位不願具名的商業銀行總行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在當前這種特殊情況下,可以認為這些現鈔已經被嚴重汙染(即軟損壞),損壞的現鈔即是殘鈔。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二十條、《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殘鈔可以依法消毀。“被消毀的現鈔可以由造幣廠製造等額等面值的新現鈔來補充”。

央行總行:現金必須經消毒處理後才能投放給客戶

2月15日下午,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各地央行要做好流通中現金的消毒,對重點單位的回籠現金,要求暫存庫房等。同時,暫停跨省調撥和部分疫情嚴重地區的省內調撥,減少病毒傳染。要求各商業銀行嚴格落實收支兩條線,收到的現金,必須經消毒處理後才能投放給客戶。

範一飛強調,對疫情防控重點地區回籠的現金,將採取紫外線或者高溫等消毒,存放14天以上再投放市場。對於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現金消毒以後,要求存放7天以上再投放市場。範一飛介紹,人民銀行要求商業銀行對外付出現金儘可能以新鈔為主。2020年1月17日前,人民銀行已向全國安排調撥6000億元新鈔,特別是春節前緊急向武漢投放了40億元現鈔。

新京報記者 肖隆平 編輯 胡杰 校對 翟永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