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為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的子女中考加分,你怎麼看?

陌上人709


我們先看看山東對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子女給予哪些優待:

2月1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官網發佈為疫情防控一線醫務人員辦好實事的通知,將加強家庭成員照顧、給予子女教育政策照顧等。

1、 一線人員子女居家學習的,由學校(幼兒園)安排專人進行學習生活指導;

2、需就讀幼兒園的,由當地教育部門就近安排到公辦幼兒園或優質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就讀;

3、需升入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結合學生和家長意願,就近就便安排就讀;

4、參加中考的,參照軍人子女優待辦法給予加分照顧。 如一線人員子女參加中考,報考初中後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並達到當地最低錄取控制線的,按所報志願直接錄取;

5、接受高等教育的,享受國家規定的優惠政策。據悉,該政策有效期至2020年年底,立功受獎人員可延長至2021年年底。

教師老李認為這是必須的,也是必要的,這不僅體現了國家對沖在一線抗擊病毒的工作人員的關懷,更是“戰時”的需要。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為什麼要給疫情防控一線人員子女優待

大家都知道,這次針對新冠肺炎的鬥爭已經從國家層面定性為一場“戰役”,也就是這不是一次普通的醫療事件,也不是一次嚴重的醫療事故,而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或者“戰爭”。

既然是打仗就要有人挺身而出,就要有人給我們擋風遮雨,保護我們,實際上這些衝在一線的義務工作者就是戰爭中的軍人,軍人打仗總會有犧牲,總會遇到想不到的危險,實施情況也確實有不少醫務工作者倒在了抗疫一線再也沒有醒來。

他們也有老人,也有老婆、老公和孩子,請問,他們冒著生命危險,甚至犧牲了,他們的家人怎麼辦?也許有人說,這是他們的職責所在,他們就是幹這份工作的,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明明知道這份工作很危險,人家為什麼還要選擇呢?當兵打仗很危險,難道就沒有人去選擇當兵了嗎?

所以,為了鼓勵,也是為了激勵這樣的有擔當的人去從事這種危險的工作,國家就必須對他們給予不一樣的待遇,這才是最大的公平,不要以為給予疫情防控子女的優待是不公平,有這種想法的人是自私的,是狹隘的,戰時肯定是喜歡逃跑的人,也是沒有責任感的人,更是沒用良心的人。

二、為什麼有些人對社會上各種優待很不滿

說心裡話,社會發展到今天,確實存在一些利用手裡權利為自己謀私利的人,這些人應該受到法律的懲罰,而且這樣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這會讓社會產生一種對一些人擁有某些特殊權利感到不滿,覺得不公平。

比如近些年高考自主招生存在的一些問題,還有各種考試加分問題等等,由於一些人鑽了空子得逞了,這種情況的確屬於不公平現象,也給社會造成惡劣影響,因為這造成了一種事實上的不公平,剝奪了其它人合法合理獲得相同結果的機會。

但是,上面的例子不同於目前山東給予一線抗疫工作人員子女的做法,這些人做出了巨大犧牲,哪怕沒有失去生命,也是時時刻刻在於死神打交道,不給予他們這種待遇才是最大的不公平。

所以,由於各種已經產生的情緒的原因,導致大家往往會對一切所謂的“不平等”現象都認為是不公平的,這種心理可以理解,但是卻是錯誤的。“不平等”不等於不公平,人生來家庭環境是不平等的,有的富裕,有的貧窮,人生來的樣子是不平等的,有的長得好看些,有的不那麼好看,但每個人都有獲得生存的機會,每個人都有靠自己努力考上大學的機會,機會公平才是最大的公平,而不是所謂的“不平等”。

況且,山東這次的做法從針對性方面,實施細則方面,甚至連時間期限都是有限制,這說明這種優待是特殊時期的一種激勵,是一種關懷,是有人情味的,也是對生命的尊重。只有後方穩定,前線打仗的人才會更賣命,更安心,您說是不是呢?


教師老李


我不支持,是強烈反對,是的,醫療工作人員衝鋒一線,確實有功有勞,可以物質精神上給予豐厚獎勵和社會榮譽,但惠及子女就不必了吧,是推恩還是蔭庇?國家如今醫療沒搞好,這樣下去教育也搞不好了。教育是社會階層逐漸固化過程中最後的公平陣地。加分有現在的開先例就有以後循例。醫護子女要加分,那警察呢?其他公務員呢?城管保潔消防員呢?萬事不可開惡例。


深夜徘徊一夜買醉


不公平 可以再職務和福利上傾斜 孩子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建設火神山醫院的民工能享受這個待遇嗎 抗疫前線不光有醫護人員 會不會打擊其他人員的積極性


海闊天空揚揚


我不贊成!想法是好的,動機與目的也是好的,情感上能夠理解,事理上尚可接受。但做法上不盡公平。獎勵鼓勵和加分不是一回事。中國人有句話說,一碼歸一碼。就是針對這種在情感,事理,合法之間發生糾結狀況時處理問題的一種辦法。畢竟學分的根據是實際的學習成績。將成績之外的因素當做加分根據,就是對相同成績的其他人不公平。所以,以善良的動機做損害他人的事,這叫好心不一定做成好事。其實,我們大可不必用這種方式去做獎勵,鼓勵的事。能不能在公平基礎上採用其他方法來實現我們善良的動機呢?這是學校,教育部門可以考慮的問題。


簡直簡直


這算是給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的一種福利,我們可以理解,只是——

說實話這樣有失公平,我國每年有多少留守兒童,學生,父母常年在外務工的,他們的子女同樣沒辦法得到父母的照顧。前線醫護人員很偉大,那麼還有那些普普通通的在一線的環衛工人,執勤民警,司機師傅,等他們也在冒著風險在堅持,他們也都是有父母子女的,這樣做對這些人公平嗎?

而且首先來講,這個政策有點不妥,父母的功勞不應該讓孩子直接不勞而獲,直接獎賞功勞者。孩子中考高考還是應該憑真本事的,畢竟到了社會也是靠真本事的,再者,孩子以後會不會被別人指著脊樑骨說他是被加分進來的,還是應該獎賞給功勞本人,重獎!

說句實話,抗疫是醫護人員的職責,他們是英雄,但是也應該對個人可以嘉獎。對其子女可以適當關照,但不能過分討好!教育本來就是公平之地,你不公平何為普教天下,醫療和教育是國家之本,不能產生人為階級,動搖國本。


黑椒牛柳


加分是必須的。頂著犧兩個字救人生命,加多少分都是應該的。從山東省內來考慮,我覺得力度還不夠!

應該是凡是參與救援醫護人員子女,高考過本科線就應該被省內一流學科高校錄取。中考,直接推薦上重點高中。

話又說回來,真正符合要求的孩子,又有多少人?不會太多的,所以必須照顧!


裴老師說高考


為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的子女中考加分,引發熱議。三水三心觀點:看似合情,實則不妥

一場疫情,奏出了我們這個看似安寧祥和的時代最強的音符:

多少醫護人員,拋妻(夫)棄子,冒著生命危險,有的逆行而上,親赴武漢重疫區,治病救人;有的主動請纓,堅守自己的崗位。

就以我大四川而言,廣元一位丈夫送妻子赴武漢疫區,一句“你平安回來,老子包一年家務”,讓人淚奔。

而為了節約防護服,不少的醫護人員,穿上紙尿褲,只是為了少上廁所!

還有年輕醫護人員,為了工作方便,剪去了一頭青絲,光頭,定格成了最美清楚的註腳!

看著那一張張被口罩帶子勒出的繭巴,誰不動容?

鑑於此,各地先後出臺了政策,為疫情防控一線人員特別是醫護人員解決後顧之憂。四川最先出臺政策,優先安排防疫一線醫務人員子女入園入學(見下圖)。

而山東省出臺的政策,力度更大,概括起來,共有12條措施:建立關心關愛小組、開展職工關愛行動、建立家屬就醫綠色通道、加強家庭成員愛心照顧、落實休息休假休養待遇、先納入人才工程和科技項目支持、給予職務晉升政策傾斜、落實福利保障政策待遇規定、落實工傷保險待遇、提供商業保險保障、加大表彰獎勵激勵力度、給予子女教育政策照顧(見下圖)。

同樣的政策,在江蘇,也是以文件的形式下發:

個人認為,這些優待措施,都是基於特殊時期的特殊考慮,是一種人性化的關懷措施,整體上來說,值得點贊。相信其他各地,也會陸續有類似的政策出臺。

山東這12條措施,總體上來說,都非常好,在職務晉升中,關於職稱評聘這一點,我已經在另外一篇文章中做了分析,這裡不再贅言。

單獨來看“參加中考的,參照軍人子女優待辦法給予加分照顧”這一點,三水三心以為,看似合情,實則不妥。

為什麼這樣說呢?

我們先來看其合情性。由於疫情,各地都採取了延遲開學的規避疫情風險的方式,而迄今為止,具體的開學時間,還未公佈。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很多一線人員特別是醫務工作者,又特別是遠離家庭親赴武漢的醫務工作者,一去就是幾個月——在其他家長能夠陪伴孩子學習的時候,這些為人父母的,卻在一線抗疫!

不能陪伴,不能輔導,不能教育,為他們的子女,加一點分,不是合情的嗎?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種優待,是有其合理性的。現在的疫情防控,已經相當於正式宣戰,很多地方還實行的是戰時的管制。這個時候,我們的一線防控人員特別是醫務工作者,不就是戰士嗎?

戰士的子女加分,不是有政策依據的嗎?

但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種加分優待,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有一些不妥的地方。

一,從政策的角度而言,高考中考加分政策收緊,是國家整體戰略

近些年,中考高考的加分政策,引發了大量的質疑,國家也採取了收緊加分的教育戰略。原有的加分項目,都逐步取消。小圖為天津市2019年升學照顧審核表,我們可以看出,加分和降分,都是很少的。

我想,收緊加分(優待)的原因,是基於教育公平——這也必將是未來的教育改革方向。在不久的將來,加分將徹底消失!

二,從教育的角度而言,每個人都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人生的目標

其實,加分本身是一種照顧,而照顧就一定會產生不平等,不平等背後,就是優越感。在教育上,我們是非常反對這種優越感的。個人認為,人一出生開始,就是用自己的腳步在丈量人生,任何人不能代替。

而一旦可以通過父母的某些身份,獲得特殊的照顧,是否會讓孩子產生“不勞而獲”的心理?

想想歷史上,多少在父母的廕庇下長大的孩子,成了不學無術的紈絝子弟啊!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難道還少嗎?

三水三心作為家長,就絕不會把孩子送到自己的學校,核心也就在這裡。

三,從執行的角度而言,中考加分政策隱患不少,有調整的空間

再好(不好)的政策,都需要在最終落地的時候去檢驗,所謂“實踐出真知”。按照目前的政策,具體執行的時候,隱患不少。

一是“一線醫務人員”的認定。哪些人屬於一線醫務人員?專門指的是直接從事新冠肺炎檢查治療和護理的醫生和護士,是否包括後勤保障人員?在武漢(或其他重疫區)支援的和在本地留守,是否一視同仁?

二是政策執行的時間。按照該政策,“有效期至2020年年底,立功受獎人員可延長至2021年年底”,也就是說,中考加分、子女入學,是近兩年的優待,過期不候。

我們想想,一線醫務人員中,總體來說,醫生的年齡會大一些,子女入學的可能性要大一些,而護士總體年齡偏小,有的還是未婚——毫無疑問,他們將不能享受這種優待,這是否合適呢?

所以,在政策既定的前提下,也不可能朝令夕改,但可以更加完善一些。

一是對一線醫務人員認定更明確,將留守本地和赴武漢的優待政策,有所區分。

二是修改政策執行年限,可以規定每人可享受一次優待,這對於那些未婚的、未育的醫務人員,才顯得公平。

總之,這只是個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見,絲毫不影響我對所有一線醫務工作者特別是逆行而上,親赴武漢的醫務工作者的敬意。

歡迎大家理性分析,與我互動討論。


三水三心


不應該加分,對其他地區考生太不公平了。醫護人員的付出我們都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對醫護人員的獎勵是必須的。國家應該在經濟上和職務提升上給予獎勵。


松原夢迴唐朝


為眾人抱薪者,不使其扼斃於風雪。

這句前些天刷屏的古文警句,是為了致敬一位普通的眼科醫生,一位疫難來臨之前的“吹哨人”。

在全國各地的醫療資源對湖北支援之後,各地政府也紛紛啟動了對於支援人員的獎勵制度。比如說工資補貼,比如說職稱晉升,比如說子女的考學加分等等。這些醫護人員是和平年代的英雄,這些政策是醫療英雄們應得的尊重和禮遇。對於這一點,我們每個人都表示支持,而且,還希望對他們的獎勵力度,其實可以更大一些。


山東省對醫護人員的獎勵

我們可以看一看,山東省為了鼓勵支援湖北和當地一線的醫療隊,剛剛下發的獎勵條例。在2020年2月1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出通知:一線人員子女參加中考,報考初中後五年制高等職業教育並達到當地最低錄取控制線的,按所報志願直接錄取;接受高等教育的,享受國家規定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有效期至2020年年底,立功受獎人員可延長至2021年年底。

高考政策的迴避

通過其中的細節描述,我們可以看到這樣的措施,其實很得人心,也引來了網友們的移動好評。但是,細心的我們,也可以發現,這些獎勵條例裡面,很巧妙的規避了一點,那就是全國性的統考。不清楚,是為了怕引起反彈,怕引起不公,所以這些獎勵措施,對於醫護子女的加分,侷限於當地的中考,還有3+2的大專而高考被巧妙的過濾掉了!


疫情之下,醫護人員成為了真正的英雄

疫情之下,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在一線。我們目前所處在的農村,依然在封村封路,所處在的城市小區,依然是處於隔離狀態,出入要用出門證,上班要用入園證。這樣的一種情況,是我們生平僅見。即使是在17年前的非典期間,我們也很少經歷過這種場面。

在這種場景之下,最辛苦的莫過於那些重災區的醫護人員,他們正在冒著生命危險,搶救一個個被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人,各地為此所出臺的獎勵政策,也是在鼓勵和表揚這些真正的英雄們。


結束語:一個民族和國家,不會忘記自己的英雄和功臣,在和平年代,我們沒有想到當病毒的災難突然到來的時候,那些穿著白大褂的醫生和護士們,竟然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撐起了醫療的防線長城。就像《權力的遊戲》裡面,所鑄造的那樣絕境長城,一樣正在抵禦著新型病毒的攻擊。我們雖然損失慘重,但我們有信心打贏這場防疫大戰。正是在這些英雄們的前赴後繼的犧牲和奉獻下,我們的疫情正在逐漸得到控制。確診人數雖然在增多,但速度在下降,光明就在不遠的前方。


教育練真堂


我舉雙手贊成,必須加分。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是他們不辭辛勞,不分晝夜奔波在前線。

是他們不顧自已被感染的危險,為了病人日夜守護在第一線。

是他們築起一道城牆,不再讓病毒蔓延。


是他們為了我們的生活,奔走在大街小巷。

他們才是我們的英雄,才是最可愛的人,才應是我們最該崇拜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