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白手起家不缺糧,崇禎富有天下,為何總為軍糧的事犯愁?

溫永徵


雖然朱元璋白手起家,但是根本不用為糧食發愁,而富有天下的崇禎,總是糧草發愁,這主要是由於以下幾點:


一是代表的階級不同,朱元璋代表是廣大的農民階級,當朱元璋的出現,讓農民看到了希望,終於有能力或者有機會擺脫元朝的殘暴統治,所以朱元璋能夠得到廣大勞動人民的支持。很多農民自發的加入起義軍隊伍,除此之外,還送糧食。



崇禎,儘管是一國之君,有偌大天下,但他所代表的階級已經成為官僚階級。明末腐敗橫行,民不聊生,已經失去了民心,崇禎看似為一國之君,說話已經失去了權威。

第二明朝的制度、體系崩壞,已經無力應對於龐大的開支。明朝末年的時候,儘管崇禎還是皇帝,但是體系已經崩壞,崇禎已經沒有足夠的權利來指揮龐大的官僚體系。並且崇禎生活在皇宮之中,很多消息都是來源於大臣,但是大臣總是弄虛作假,結果導致錯殺一個又一個忠臣。至死不明白,問題究竟出現在哪裡。



第三,士大族心灰意冷。




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對於讀書之人並不是尊敬,反而有侮辱的心態,建國之初,殘殺了大量的寵臣之人,這讓朱家從一開始就已經失去了民心。直到崇禎這一代時候,失去民心已經大勢所趨。沒有人會在意崇禎會怎樣,儘管崇禎勤奮,,可是對於百姓來說,又有什麼用呢,並不能解決百姓的生活問題,所以,崇禎的日子是越來越難。


束竹醉


這事很簡單,幾乎每個開國皇帝都很少為糧食煩過心,同樣的,幾乎每個亡國皇帝都在為軍糧感到困惑。

按理說,開國皇帝一窮二白,他們才是應該為軍糧擔憂的人,而亡國皇帝富有天下,軍糧恰恰不應該成為他們的首要目標。可是事實就是如此,這又是為何呢?


從朱元璋開國和崇禎亡國來看看軍糧這個奇怪的事情

大凡開國皇帝,他們的原始資產無一不是靠搶奪積累來的,搶錢、搶糧、搶地盤,等到朱元璋稱王稱帝后,這下子就不能搶了,以前搶的都是別人家的,不心疼,現在帝國已經姓朱,那就得好好地保護起來了。

朱元璋不能搶,但軍糧又是一支軍隊的命脈所在,尤其是明初國家還不穩定,來自四面八方的威脅依舊,在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選擇了繼續沿用前面朝代都實行過的屯田制,並別出心裁地將其分為軍屯和商屯兩種。其中軍屯就是用來解決軍糧問題的,主要說一下。

明朝建立後不久,朱元璋就下令在全國衛所建立軍屯(衛所是明朝的邊防特點,相當於邊境軍區),按照“要緊地區和諸王地方五屯五守,其他地區四屯六守”的規矩屯田,到洪武二十五年,大將軍藍玉大破元軍於捕魚兒海,元朝勢力被趕回蒙古後,屯田數量改為七屯三守,至此成為定製。

軍屯實行後,軍糧的問題得以解決,各地自給自足,而不需要國家再花費資源從各地運糧去前線,到永樂初年,軍屯糧稅收入已達國家總糧稅收入近一半比率。朱元璋曾得意洋洋地說:“養兵百萬,不花費百姓一分錢”,這話聽起來囂張,但卻是事實。

朱元璋的軍屯制度,一直到永樂皇帝時期還是見效顯著,朱棣能五徵蒙古、南征越南、威加海內,這軍屯制度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可到了永樂的孫子、宣德帝朱瞻基的時候,大明遇到每個朝代都逃不過的一個魔咒——土地兼併。


這玩意說起來也就是貴族地主們飽暖思淫慾,在那個土地就代表財富的時代,即使明朝已經開始步入商品社會,土地依舊是豪強大族們用來彰顯身份的秘密武器,而在周圍的土地都侵佔得差不多的時候,地主們就開始把手伸向了屯田,畢竟國家已經安定,要這些人和軍糧也沒什麼用了。

對此,明宣宗朱瞻基採取了縱容的手法,對豪強地主侵佔屯田一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據宣德五年的報道,洪武年間留下來的近百萬畝屯田已被侵佔了三成多,屯田兵無田可種又得負擔賦稅,有些膽大的就當了逃兵,其他不敢逃的只好賣身為奴,為地主豪強打工,這也是土木堡之變時,曾經北逐蒙古,南定越南的明軍,卻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內就只能像韭菜一樣被人收割了。

到了嘉靖、萬曆年間,倭寇橫行、遼東侵邊、內部農民四起,更是把大明的家底給打空了,雖然萬曆年間有武功強盛的“萬曆三大徵”,可那也是依靠張居正十年改革所積累下來的資本,“三大徵”後,大明就再也無力應對各種天災人禍。崇禎年間,除了遼東地區的軍餉可以足額髮放外,其餘地區都欠著,當兵的沒軍餉只能造反,農民沒福利還得負擔沉重的國家稅收就只能起義。

與政府積貧積弱的對比,卻是官員、地主、豪強個個腦滿腸肥,尤其是江南一帶的商人和官員,更是夜夜笙歌,“商女不知亡國恨”了。比如早已退休的東林黨黨魁李三才,家中存銀470萬,足以應付大明一年多的軍費開支,可崇禎重用東林黨人,而東林黨人又是江南富戶的保護神,崇禎無法對富得流油的江南下手,只好繼續壓榨其餘地區的百姓,其結果就是官逼民反。

大明最後亡於農民起義的李自成,江山則被關外女真的清朝奪去,靠搶起家的大明最後也淪為被搶的對象,歷史的車輪依舊前進,之後,統治了中華大地兩百多年的大清又再次重複這一輪迴。

作者/一貳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後亂編,喜歡點贊!


一貳一橙


朱元璋與崇禎皇帝本質是不同的。

朱元璋是開國皇帝,可能在剛開始他回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朱元璋諸事不順,特別坎坷,但是到後期當朱元璋的閃光點發出來後,就會有很多人選擇押寶似的,給朱元璋送去他所需要的物資。比如後期的明朝首富沈萬三,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但崇禎皇帝就不同了,他屬於帝國沒落的最後一代君王。他所處的時代跟他的祖宗朱元璋是不同的。雖然他名義上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但是當時朝局動盪,朝廷內部黨爭不斷,朝廷外部還有後金虎視眈眈,和各地的叛亂不斷,使得當時,各地方豪強大族,只顧個人,使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局面造成。這讓他空有皇帝的名頭,但卻使得他的話沒有任何作用,沒有任何人相信他,在他身上押寶,所以才造成他缺錢少糧。

總結來看,因為朱元璋他是開國之君,所以在他打仗時會有很多豪強自發的擁護他,好使自己能有從龍之功。所以他並不缺錢少糧。但崇禎不同,他是亡國之君,在那種局面之下各地豪強黨人只顧個身利益。根本不會有人肯為他湊錢湊糧。所以造成了他雖名義上富有四海,但實質上確缺錢少糧的局面。

我是昊濤說史,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那?可以在下方評論告訴我。讓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來看看歷史的本來面目。


昊濤說史


因為朱元璋很好解決與富人和糧戶的關係,他給百姓土地,同時他還像富戶糧戶們徵集糧食,並不是搶劫,同時給他們承諾,以豐厚的回報。

但是崇禎皇帝不一樣,他只是要求那些大臣們捐錢捐糧,卻並沒有給這些人好處。只是“江山社稷為重”為藉口,來讓他們捐錢捐糧,又沒有對於那些不出錢出糧的人又什麼懲罰措施,這對於貪婪腐朽的官員們來說,只能是一句廢話,也沒有什麼用處,所以崇禎雖富有天下,總是在為軍糧事的犯愁。而當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後,在一個多月裡,共從明朝官員的手中掠奪了近七千萬兩白銀,其他珍寶無數。這與崇禎的要錢沒錢,要糧沒糧形成了很大的對比。


嶽劍


朱元璋也缺糧,但是他總能找到解決糧食的方法,建立明朝之前,他的基本做法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滿足軍糧需求;建立明朝之後,朱元璋的做法就是建立屯佃制度,軍隊戰時打仗,閒時種田,滿足自給自足需求。

崇禎時期則不同,雖然富有天下,但是天下主要掌握在權貴手中,他能夠調動的資源不多,而且軍隊的屯佃制度已經名存實亡,軍糧主要靠朝廷撥款,所以總是缺錢。


文史並蒂


首先,朱元璋領導的農民軍得到了廣大農民的支持,能夠不斷的打勝仗,在打勝仗的過程中就會有不斷的戰利品,能夠及時的補充並壯大自己,同時他還得到了當時廣大地主、士大夫階層的支將,比如明初首富沈萬三。而祟禎皇帝由於賦稅年年加重,自然災害層出不窮遭受到不斷的農民起義,最後連給吳三桂勤王的軍費都湊不起來。號召王公大臣們捐餉,都沒有人響應。這也註定他結局的悲哀!

其次,明朝末年的財政體系已經崩潰,無力應對全國各地的軍隊的正常開支,直接導致軍隊戰鬥力下降,無法同時應對長城外正在崛起的後金和關內風氣雲湧的農民起義,也導致其籌集錢糧更加的艱難。

第三,祟禎的困難也是從明萬曆十一年,萬曆皇帝獨立執掌權力以後,從清算張居正開始逐步走向衰敗的漫長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累積的一種表現。

綜上所述,祟禎的困難僅是失去民心的一種表現,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為歷代統治者所警醒!


歷史點亮現實


朱元章的後代秉承其父“殘毒士類“之意,士類不再憂天下而作為於朝廷,更加幾百年來王候將相已兼併完了土地,朝廷危機四伏,內亂飆起,外敵壓逼,江山在崇禎帝手上毀滅了!這叫回天乏術,迴天乏力!!再有三個袁崇煥,也徒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