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得風水地,他死前說“埋我於此,後世都做大官”結果出個皇帝!

說起蘇武,人們都知道他是西漢人,曾持節入匈奴,結果被扣押十九年,但自始至終他都忠貞不渝,寧死不降匈奴。

蘇武之後,還有蘇武嗎?有!

洪皓在歷史上並不是多出名,他是南宋人,曾為了救活百姓而劫皇糧。事後,別人問他為何如此,他說“願以一身換得十萬人命”,被百姓譽為“洪佛子”。宋高宗甚是賞識他,派他出使金國。

騙得風水地,他死前說“埋我於此,後世都做大官”結果出個皇帝!


完顏宗翰各種威逼利誘洪皓,洪皓都寧死不降,完顏宗翰一怒之下把他發配到冷山,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異常寒冷。洪皓持節前往,步行兩月才到。到了之後,洪皓髮現,冷山簡直就是原始社會,當地僅有百戶,人們穴地而居。洪皓挖野菜充飢,砍柴撿糞取暖煮飯,呆了十五年才得以回國。

洪皓歸國後,贈太師魏國公,死後諡“忠宣”。

騙得風水地,他死前說“埋我於此,後世都做大官”結果出個皇帝!


實際上,洪皓前幾代刃人和後面多代人,都是高官,而且大多是一品,最次也是個三品。這是為何?從風水角度來說,這歸功於他曾祖洪士良。

洪士良本是北宋時期一位普通的農民,也做生意。做生意的路上,他發現鄱陽所在的饒州府交通便利,四通八達,山西、江西、安徽等各地商家均在此設立會館,對商人來說極為方便。隨著生意越做越大,他開始想遷居鄱陽。

騙得風水地,他死前說“埋我於此,後世都做大官”結果出個皇帝!


但遷居花費巨大,於是他轉而考慮滃港村。

滃港村距離鄱陽很近,最重要的是,洪士良看中了這裡的風水寶地。不過,滃港村是雷氏祖居之地,他們不肯輕易賣地。於是,洪士良只得使用心思。一方面他經常來此歇息,向雷氏家族有頭有臉的人物大獻殷勤,送魚米穀肉等;一方面,他說需要小地方建個倉庫放貨物。時間久了,雷氏知其為人,便不覺有詐。

騙得風水地,他死前說“埋我於此,後世都做大官”結果出個皇帝!


得知雷氏一位頗有話語權的老人怕老婆後,洪士良就送給了她夫人一些禮物,夫人跟老人說了後,老人就送了洪士良一片地。

洪士良把家搬到滃港村後,從此家族不斷壯大,生意越做越好。臨終前,洪士良告誡家人:必葬我於滃港倉下,後世青紫當不絕。青紫是指官服,隋朝開始,官府顏色代表品級,比如唐朝,三品以上著紫衣。

這話等於說,只要把他葬在此地,後代就能一直做高官。事實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洪士良的後人。

洪士良兒子洪炳,官至中大夫但因為早逝,贈太子太保、右僕射暨右丞相、紀國公。洪士良孫子洪彥升高中進士,官至太中大夫贈少師、光祿大夫、秦國公。次孫洪彥暹官至右通直郎贈太師、秦國公,享壽八十有六,死後與夫人合葬滃潭小龍舌嘴。洪彥暹兒子就是洪皓,官至太師魏國公,比正一品官還高。

騙得風水地,他死前說“埋我於此,後世都做大官”結果出個皇帝!


洪皓生八子,其中洪适、洪遵、洪邁聞名天下,合稱“三洪”,與北宋蘇洵、蘇軾、蘇轍父子“三蘇”齊名。洪适中榜眼,官至右丞相,太師、魏國公;洪遵是狀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少師、信國公,贈太師,;洪邁曾任翰林大學士,端明殿學士,副丞相,魏郡開國公。由於三人都做過丞相,皆為正一品,所以世傳“一門三丞相四學士”之美譽。

即使到了明清時期,洪氏家族仍然發光發熱,大名鼎鼎的洪承疇就是洪士良後人,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正一品官。其餘如洪鐘、洪雲蒸、洪瞻祖等,最低都是從二品官。而洪秀全,更是建立太平天國,做了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