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住,中國人

堅持住,中國人

春江水寒。

昨天一個朋友告訴我,她開了多年的小型服裝廠要倒閉了,因為訂單無法完成,成本難以承受。

對許多中小微企業而言,現在的確是一個生死關頭。早一日復工,就意味著多一批企業能夠活下來。

與一部分企業的關閉相對應,一些人會失業,從而社會關係、生活環境都會發生劇烈轉換。目前還在家中“閉關”的人們,心頭的忐忑甚至焦慮,除了指向現實的收入、生活來源問題,可能還關乎與社會的脫離與重新嵌入的問題,有點茫然無措。

我們一定會遭受損失,但也不必過度悲觀。失業將是摩擦性的,疫情警報一旦解除,補償性的需求會拉動經濟快速反彈,人們會迅速回到舊的位置,或者進入新的角色。

堅持住,中國人

2月10日開始,已經有部分企業實現了部分復工,不過比例還很小,主要集中於與人的基本生活需求相聯繫的那些生產性企業,以及能夠直接對疫情控制提供後勤支援的產業。

完全復工依然艱難。

一方面,現在的產業鏈是不完整的,多數環節都還處於休眠狀態,即便一家企業急於復工,也無法獲得上下游的配套支持,交通、物流也是一個硬性限制;另一方面,防控物資難以齊備,即便齊備每天也要支付非常高的額外成本,同時聚集性的感染風險也無法做到絕對可控。所以,對於一般企業而言,這時即便能夠開始生產,也只有一種安慰劑的功能。

真正的完全復工,取決於抗疫戰場上的徹底勝利。鏖戰還在繼續,現在仍然需要耐心。這是14億人對抗病毒的最關鍵時刻,熬過去,就是勝利。

積極信號

從1月23日武漢封城開始,我們一直被壓抑和恐懼的氛圍所籠罩,但這段時間,積極信號不斷釋出,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離社會經濟生活恢復正常的那天已經不遠。

2月13日,湖北省(主要是武漢市)的確診人數暴增。湖北省增加了特殊的“臨床診斷”類別,僅憑CT影像就可以作為收治標準,盡力做到“應收盡收”。一些閒置場所如學校,也被闢為隔離觀察場所,確保被感染者和未感染者之間的距離。這些措施都有利於削弱程序蹉跎、病情延宕帶來的疫情擴大風險。

同樣在這一天,湖北、武漢“換帥”,有著豐富的緊急事態處置經驗的官員走馬上任,春節前的麻痺狀態帶來的不信任疑雲,一掃而空。

也就在2月13日前後,十堰的張灣區,孝感的大悟縣、雲夢縣陸續宣佈進入“戰時管制”狀態,體現出了特事特辦、果斷決策、不拘泥於字面程序的擔當精神。這一點非常可貴,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展的幕後動力之一,或曰久違,依然親切。

堅持住,中國人

“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是豫劇《七品芝麻官》的臺詞,也早已成為政治治理領域的普遍警示。日前,武昌區一些工作不力的基層官員、工作人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處分,武昌區政府還對重症病人逐一道歉。我們很難評判道歉的真誠程度,它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組織壓力的結果,但它至少清晰地傳達了這個國家的基本價值——人民群眾是執政基礎,是不可敷衍的,這一點堅定不變。

“逐一”的意義,在於清楚地昭示,人民不是抽象的,它由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組成,那些需要救助的人,每一個都是人民。這一道理,有時會被一些握有權力的人忘記,但事實反覆證明,忘記從來不會有好結果,因此足以為後來者鑑。

武漢雖封,但不是孤城。

每一次災難降臨,人民解放軍的身影,都是國人信心的來源和堅強的依靠。雷神山醫院、火神山醫院,都是參照解放軍野戰醫院的模式建立的,多個方艙醫院也同樣帶著鮮明的部隊印記。從除夕夜至今,解放軍多次動用運20、伊爾76和運9運送物資與人員空降武漢,運輸機隊規模不斷增大。

全國217支醫療隊、超過2.5萬名醫護人員已經抵達湖北,紛紛就位,大部分力量投入在武漢。他們的到來,可以最大程度上讓每一個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都能獲得及時的醫療救助。經驗證明,中國的醫護人員一旦來到危急關頭,也會變成一支具有鋼鐵意志的軍隊。

堅持住,中國人

他們是英雄——當我們致敬的時候不要忘記,他們也是血肉之軀,迄今已經有6名醫護人員犧牲在抗疫戰場,1700多名醫護人員感染。

不管我們心懷何種希冀,抱持何種立場,這個國家,危難之際始終有人在擔當,有不平凡的鐘南山,有平凡的李文亮,有醫護,有部隊,有千千萬萬迎難而上、遇險不退的人們,這是最積極的信號。

問責會有的,有負人民者,從來不可能逃脫罪責。同時也要清醒,抱怨從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武漢保衛戰

經濟就是生活,企業就是飯碗。這些散落在疫情發展時間軸裡的積極信號,決定著我們平凡的小日子何時恢復正常。

截至2月15日,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病例數已經12天連續下降,從每日八九百例下降到每日200例以下。也就是說,我們基本上已經把新冠肺炎牢牢鎖死在湖北尤其是武漢,圍城打援,“敵軍”外部增援勢力已經被有效阻擊,現在進行的,是一場口袋裡的殲滅戰。

儘管形勢積極,但武漢未靖,湖北不安,就無法真正踏實,因此目前最為緊迫的責任依然是支援武漢,支援湖北。

這樣看問題,我們就能夠更好地理解2月14日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所說的那句話:“湖北、武漢是全國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決勝之地,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

我們在此前的報道中多次表示,武漢人、湖北人不是敵人,病毒才是。儘管疫病起自武漢,但食用野生動物的陋習並非僅在武漢、湖北存在,新冠肺炎在武漢爆發,是一種在自然規律下隨機“抽籤”的結果。封城之舉,是迫於無奈,把後果集中起來,以一城、一省的犧牲來把病毒圍困起來,可以說是壯士斷臂。

從這個意義上說,現在的武漢,是在為全國人民的全身而退承擔殿後任務。因為病患集中、前期措施滯後,後期資源不足,武漢,乃至湖北,病死率遠遠高於全國水平,這就是殿後的代價。武漢不是孤立無援,而是舉國援鄂。中國現在在做的,就是以最小的犧牲,換取全面的勝利。

堅持住,中國人

我們需要信心,武漢承載我們的信心,但我們也不能為了獲取信心而脫離理性軌道。現在,有的人開始過分誇張地讚美武漢,一個重要方式就是訴諸歷史,關羽、岳飛、辛亥革命……這些都是事實,但它和今天並不直接關聯,歷史本身不會對抗擊疫情起絲毫積極作用。

今天起作用的,是它的醫療基礎設施——所以需要努力擴張;是它的組織能力——所以要問責、督促;是全國性的援助——所以要動員、引導;是科研的進展——所以要投入資源支持科學家;是人文主義、人道主義精神——所以要正視每一個人的苦難。

每一個人都想早日復工,想要讓正常的生活得以繼續,前提是,必須一起保衛武漢,保衛湖北。華中無恙,方能舉國無恙。

堅持住,中國人。“親愛的,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

作者 | 南風窗常務副主編 李少威

排版 | 湊湊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