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崇
學習心理學是否能夠讓自己心理保持健康?
這個問題不是用“是”與“否”就能夠解答清楚。
對於身心健康的我們來說,細菌、病毒會導致身體生病,精神壓力、錯誤思想也會導致心理生病。然而,社會帶來的精神壓力以及環境產生的錯誤思想不是“擁有心理學知識”就能夠消除的。而且很多樸素的人,他們不懂心理學,但心理健健康康,一生幸福。
因此,從這一角度上看,心理學知識即不是心理健康的充分條件,也不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條件。
那麼學習心理學是不是就沒用了?
這樣的想法就極端了。
學醫雖然不能防止疾病的入侵,但醫學知識可以讓人學會預防疾病的發生,讓人懂得如何注意衛生、講究生活坐息飲食,從而讓人身體更加健康。學習心理學也是如此,它雖然無法保證人心理一定健康,但我們有了它可以學會如何保持自身心理健康。
為什麼很多學醫的人都有潔癖,是因為他們知道了身邊有著太多致病的細菌。為什麼懂得心理學和哲學的人可以更好地保持內心平靜,是因為他們知道如何調節自身心理的狀態。
因此,從這一角度上看,學習心理學對維持心理健康是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心理不健康(心理問題)不等於心理疾病。
實際上,人們出現心理異常的情況是不多的。因為,“心理問題”並不是一種“心理異常和疾病”。“心理異常和疾病”應當是嚴格意義上的醫學問題。
通常,我們說一個人心理不健康往往是指他心理出了問題。而這個“不健康”和“問題”大部分只是一種思想理念上的誤區,而非實質上的疾病。所以,大部分心理問題都是可以通過調整心態和思想理念進行克服。這也是我們學習心理學的意義所在。
因此,學心理學不僅可以讓人保持心靈的健康,它還可以我們的心靈更加健康。
心理學的起源。
1879年,德國著名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馮特在德國的萊比錫大學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被公認為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誌。在早期,心理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直到1879年後心理學才獨立成為一門學科。可想而知,心理學獨立的時間實際上是非常短的。
因此,在解決生活問題方面,心理學是基礎,哲學才是核心。
對於以哲學為主的我來說,我更傾向於給你提供哲學層面上的心理學學習建議。
第一,明白“我是誰”。
這是哲學的入門問題,但它的解答是在生物學的基礎上做出。
正可謂:知已知彼,百戰不殆。我們必須要先了解自己,才能戰勝“心魔”。
對於“我是誰”問題的解答,你需要明白世界的起源、身體的生理結構,生命的運作原理等等。其中對心理學最重要的是大腦的原理,因為腦產生意識和心理,腦影響情緒和行為,可以說腦科學是心理學的根本。
當然,如果你不想深入生活的哲學,你完全不需要解答“我是誰”。而作為普通人,只需要對大腦的基本知識有所瞭解即可。
第二,通用的心理學知識。
1、情緒心理學。讓你學會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
一個人的負面情緒長期無法宣洩會導致心理長期受壓而出現不健康的狀況,比如抑鬱。
2、行為心理學。讓你明白人言行舉止背後的心理原因。
它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瞭解自身的行為模式,讓你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3、社交、情感心理學。提升自身社交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它可以提升你的情商,克服你的社交焦慮,提升你情感、婚姻的幸福度。
第三,因人而異的選擇。
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選擇性進行學習。比如從事教育,可以學習教育心理學;從事法律工作,可以學習犯罪心理學;有了子女,可以學習兒童、青少年心理學,有了家庭,可以學習婚姻、兩性心理學。
而這些心理學的知識往往不直接作用於自身健康,它們的主要目的是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工作與日常。當我們能夠順利應對各種事物後,我們生活的滿足度自然會提升,從而間接地給自身帶來快樂,提升自身心靈健康水平。
以上只是簡單的幾個心理學領域。而具體情況還是需要結合你自身,比如你想要了解自身的慾望,你就可以學習慾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比如你想要讓心靈更加平靜,你可以學習冥想、瑜伽類的心理學。
總結
不要刻意認為沒有心理學知識就一定會心理不健康。心理上的不健康與身體上的亞健康類似,它是隻比正常的情況差了一點,根本算不上是病。
而心理學上的知識就可以幫助我們擺脫這樣的亞健康狀態。
心如止水哲學人生
才無忌大夫答題:
這個問題很實用,也很寬泛,隨意識流來回答下。
普通人需要哪些心理學知識來維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呢?
一,如何面對焦慮與恐懼的心理知識
1,
一般的焦慮與恐懼,是每個人都可能存在的,它們不影響生活,本身也不是個事。
但過於強烈與持久的焦慮與恐怖,就需要心理干預,甚至藥物治療。比如,創傷後應激障礙,急性應激障礙,廣泛性焦慮障礙、社交恐懼症、驚恐發作等等。
舉個例子:
荀子在《解蔽》篇中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見其影,以為鬼也;仰視其發,以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氣而死。”因為愚而善畏,導致涓蜀梁恐懼而亡。
這像一個寓言故事,和“刻舟求劍、削足適履、買櫝還珠、濫竽充數......"一樣。
寓言換個馬甲在現實中持續存在。
有些嚴重的焦慮與恐懼者或多或少存在認知缺陷!
2,
聯繫當下的疫情,有不少杯弓蛇影的焦慮者產生,才無忌大夫在發熱門診就遇上不少。
針對這些人,可以使用正念療法。
簡單地說,個人可以允許焦慮與恐懼存在,但一定要把焦慮與恐懼去中心視覺化(放到一個邊緣的小房間),建立心理緩衝空間,別反反覆覆去想它,減少相關信息攝入,該幹嘛幹嘛。
要認識到懷疑不是事實,確診不意味著死亡。
一切困難必然過去,凡事自有定數,結果與個人的命分有關。
3,
強化痛苦忍受技能。
分散注意力,自我安撫,改進當下思考(認知重建),能忍受痛苦才顯示出生而為人的堅韌性。
二,關於人生認知的心理知識
才無忌大夫把人生排個序:生活、工作、健康、愛、學習。
當然,每個人有興趣也可以自己排序。
1,生活
無論風光與慘淡,每個人的根都在生活的平平常常之中。
生活中,講人性。
弗洛伊德用本我、自我、超我來說人性。
本我,
就是人性中最靠近動物的東西,一樣搖著你看不見的尾巴。從榮格的集體無意識來看,稍高於黑猩猩一點,也就是欲,包括獵食、交配、征服欲(領導欲,比如打內戰)。
表現為:極度自私、迫不及待、赤裸裸、血腥、快樂原則。
自我,
就是被現實環境、思維、規範、法律等所約束的人性的那一部分。
人性中大部分是自我,人群中90%都是普通人,在現實中行走。是襲常,不走極端,不特殊化、不裝神弄鬼,就是通常概念的人。自我的生活,以“公平交換原則”最實用。公平交換原則:比如,2公斤豬肉換100個雞蛋。
超我,
就是追求個人的優質人生,以道德為原則,追求奉獻、愛己及人,眾生平等,參禪悟道,近乎聖人與神仙。
本我、自我、超我的不調和造成了人的內心衝突。可為抑鬱、為躁狂、為焦慮、為恐懼、為幻覺、為妄想、為紛爭......
本我追求大快朵頤,比如,吃果子狸、穿山甲等野味,他決不皺眉頭,而超我總在耳邊一直說:罪過、罪過。自我在兩處斡旋,最終產生出一個折中的結果來。
一個人有感性思維、理性思維、智慧思維。
感性思維傾向本我;理性思維傾向超我;智慧思維是兩者的合理比例,是自我,是現實的智慧,所以說,悟道在瑣細的生活中。
才無忌大夫認為,智慧是執其三,也就是中庸與“半仙”。陰陽無隔就是道。生活中,有交往。
用以培養人際效能技能,保持與他人關係、獲得自尊,平衡個人慾望與義務。
交往是追求相互愉悅,是人生快樂的一部分。
交往的最高境界是雙贏,如果你能自動使用雙贏的策略,人生的境界就登上了頂峰。
有人說,不是什麼狀況下都能有雙贏的結果的,此時,“克己復禮”或是“上兵伐謀、全軍為上”可以為用。
2,工作
工作為社會創造財富,也藉此滿足自己生活的物質與精神需要。我們可以說放棄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但不能說不需要工作。你家有礦,可以例外。
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哈伊創立心流概念。
心流是一種對當下活動的入迷狀態。
他強調每個人對工作要全身心投入。
3,健康
身體與心理健康,同樣重要。
心理學認為:身體疾病會引起心理問題,心理問題也引起身體問題。
變態心理學告訴我們各式各樣心理有問題的人。
健康需要養護。
4,愛
一顆愛心,包括愛自己,是心理健康的最好保證。
愛自己
基礎是接受自己,接受現實的自己,包括自己的形體、行為、思維、情緒、感受等。
無論個人喜歡不喜歡,無條件接受。
克爾凱郭爾說:當我們不再否定真實的自我,絕望就消失了。再進一步,愛自己就要找到歸屬感,愛自己就要儘可能扛起個人的社會責任,要扮演好自己的各種社會角色。
當然,個人無力時,也可以回退到上述的起點。
心理學告訴我們,理想自我和現實自我永遠有距離的!世界上沒有人能達到!
愛別人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心理學上說”同理心、共情“意思差不多。以同理心去理解別人,以共情去愉悅別人,就是大愛。
5,學習
要有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習慣。這個社會,一刻不學習都不行。
從心理學上講,學習的過程,就是通過重複,在大腦形成新的神經突觸聯結或在肌肉上形成動作記憶的過程,其中包括聯想、想象、比較、分析、綜合等因素。
精通一門東西,可能需要3年,所以醫學規培選三年,也就是10000小時定律。
三,關於情緒的心理學知識
1,情緒是自然存在的,我們要允許情緒以稍顯無害的方式發洩出來。
2,認知情緒的本質。
情緒是對外在環境及內心衝突的一種反應。
心理學家對比了全世界大多數人種的面目表情,發現在憤怒、喜悅等時都一樣,
而且和人類近親大猩猩、狒狒的表情也一樣。
3,情緒的作用是預警與釋放。
4,情緒調節技能:
<strong>
心理學家艾克曼認為:
情緒常在我們大腦意識到它之前發生,隨著情緒失控是行為失控;
其實我們難以控制情緒;
情緒有超強的力量,我們難以抓回爆發的情緒,如同難以拉回出軌的列車。
強大到難以控制的情緒會碾壓弗洛伊德眼裡的力比多,擊敗我們所有的基本生理慾望。
為什麼遇上同樣的事,個人的情緒表現不一樣的?比如,面對當今的新冠肺炎疫情。
古希臘哲學家愛皮克提圖(epictetus)說:
"困擾我們的不是事件,而是我們內心對這些事件的看法。”
雖然情緒難以完全控制,為了降低情緒爆發傷人害己、危害公共安全,我們必須降低情緒爆發的烈度,延遲情緒爆發的時間,選擇適宜的情緒爆發點。
避免情緒爆發的方法,首先是沉默,避開開罵、開打的模式;其次,轉移,離開場景;最後,宣洩情緒,寫下自己的情緒,或使用其他無害的方式。
心理學家認為,一些負性情緒來源於錯誤認知、錯誤信念,且與錯誤行為構成一個惡性閉環。認知來源於實踐,改變一個人的源頭,在實踐中!如,交往與讀書。
才無忌大夫認為:情緒是最大的心理問題,必須管控好。
四,及早發現心理問題
一般的心理問題就像感冒一樣,人們間斷會遇上,比如心情抑鬱、普通性焦慮等,散散心就會好的。
但有嚴重心理問題的人也不少。這個需要特別注意。
對於心理問題也需要早發現、早干預。
心理疾病也有潛伏期的。
當一個人較長時間內有坐立不安、失眠、注意力不能集中、大腦空白、思維不連貫、脾氣暴躁、易激惹、腰痠背痛肌肉緊張、心悸等情況,要注意到心理問題。
內心衝突與不滿,最先顯露在夢裡。
那些做舒適的夢,或一覺到天明的人,心理往往沒有什麼問題。
而夢多,惡夢不斷的人,就要警惕了。
精神分析的心理大師都強調夢的重要性和先知性。
春江水暖鴨先知,心理衝突夢先知。
夢以一種圖片視覺表象,非邏輯方式告訴你自己的事,你的慾望與不滿。
搞心理的喜歡隨時記下自己的夢,或者重構夢。
五,正念等心理學知識
1,
mindfulness,可以翻譯成正念、靜觀、留神。
強調關注當下,不活在自己的大腦裡(關注過去與未來);可以觀察外在的一花一草,也可以觀察自己一舉一動;不做評價!觀察而不評判,描述而不詮釋,念念生、念念滅!心如明鏡時時空時時見,是一種心理的“體育運動”。
通過這樣的心理訓練,把負性心理去中心化視角,從C位趕到邊緣,創造間隔空間,把積極心理放在中心位。認識到概念化自我,不等同於真實自我,不等同於現實,去認知融合,使心理更有彈性。
2,
第三代認知心理學強調接受與改變,對心理問題先是接受,承認痛苦,同情痛苦,離開傳統的“社會反應與無效環境“,然後,通過認知重構、技能學習等恢復心理健康。
3,
社會心理學
從眾心理告訴我們保持個性的重要性。烏合之眾是一種低智商與簡單狂熱;正常、善良的人也會幹瘋狂的事情來,環境決定行為!勒納告訴我們:公平、自由是有限的!
勒納:“公平社會”就像海市蜃樓!4,
積極心理學
塞利格曼的習得性無助的理論。
所謂習得性無助,通俗地說,是一種比較消極悲觀的行為模式。當一個生物反覆受到令它痛苦的刺激,卻始終無法擺脫和避免這種刺激時,它就會在再次遭遇相同處境的時候選擇不再掙扎。
塞利格曼後來創立了積極心理學,他強調幸福的人生是:
在生活中創造最美好的事物,並修繕那些最破敗的部分。
好的社會關係像食物和溫度調節器一樣,對人們的情緒至關重要!
他提出幸福五要素:
愉悅感、成就感、做喜歡並擅長的事、溫暖而持久的親密關係、幫助他人。
<strong>
六,說在最後
心理學知識很多,流派也不少。
本身就從哲學分出來,是智慧的結晶!也很容易淪為抽象與說教,但我以為是有益的。
心理學在國學、俗語、日常生活中,都可悟見。對於心理學,是每個人都懂得一些的,不以此為生不需要太深入進去。
心理學知識不能確保心理健康,但一定對你的心理健康有幫助。
才無忌大夫
多讀聖賢書吧。
儒、釋、道、兵、墨、法等包涵著有效而可操作的心理學。
①包容錯的,錯的減少——就是仁者愛人。
②讚美對的,對的放大——就是因勢利導。
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可以建設良好的人際關係,完善人的社會屬性。
④臨事而懼,好謀以成——接納恐懼,為所當為。是應對煩惱的最佳手段,又可以療愈神經症。
⑤遇喜則喜,遇憂則憂——情緒由自主神經主動,不能被主觀意志所控制;言行可以控制,積極的言行可以創造快樂的情緒。
⑥艱難困頓是鍛造英雄的一副爐錘——減壓是偽命題
——認為壓力不好的人,極力擺脫而不能,卻會帶來失望和絕望,心境惡劣,免疫力下降,損害生活質量、工作績效、壽命。
——認為壓力好的人,不去抵抗和逃避壓力,就可以全力以赴地把力量投入到建設性的生活,就可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就可以創造無限的成就、快樂、幸福,構建最佳的心境,免疫力好而長壽。
⑦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帥帥垂範——可以解決教育的困境。
⑧以利己之心為動機,以利他之行為手段,實現合作雙贏——這是德育的機樞。
⑨欲速不達——儘量少的信息,又要有趣,是激發內動機的條件。
⑽勞其筋,骨苦其心志——意志在肌肉中,充分開發身體,智力才能為己所用。
張鐵軍158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在調查中發現:一個人掌握很多心理健康知識,不代表心理健康水平就好;反倒是心理健康的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也就是說,為了能維持自己的心理健康,我們不僅要掌握心理健康知識,更要學以致用,掌握心理健康的技能。題主需要明白上述。
為此,我建議非心理學專業的普通人:
01學習心理治療之類的有關知識。掌握心理健康、治療心理疾病的技能 ➱推薦書籍《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
02學習心理學基本原理的基礎知識。因為要好的掌握心理健康技能,就得先掌握心理學的基礎知識 ➱推薦書籍《心理學與生活》《普通心理學》
03學習異常心理學甚至醫學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從中掌握患有心理疾病的異常心理活動與病態行為,避免自己出現異常心理行為時的知識文盲,幫助自己獲得心理健康 ➱推薦書籍《異常心理學》《變態心理學》
時間充足,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話,建議學習應用心理學考研的所有學科知識。時間有限,感到心理學枯燥乏味時,建議看《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心理學與生活》《異常心理學》3本書,《普通心理學》可作為字典查詢使用。
敬請關注@聰想人生,為你解答更多心理與教育的問題。
聰想人生
從來沒見過哪個知識能保持心理健康的。
我見過太多學心理的,學了幾年到十幾年的,心理學知識絕對不少了吧。
該出問題還得出,和醫生一樣,當醫生就不生病了麼?一樣生病。
說幾個心理學知識技巧讓你心理健康,這都是騙人。到那一刻你心理能否保持健康和你學了多少技巧沒關係,還得靠自我修養。沉不沉得住 穩不穩得起。
一次出差在高鐵上遇到一個心理學研究生一家人。妻子因為一些小事說了他一句,於是高傲自尊心就受不了了。
在車上大聲斥責怒吼自己妻子,妻子手上三歲的孩子被驚著了,趴在媽媽懷裡不停的哭。
學富五車了吧,但是自己情緒都控制不住,不傷害最親近的人都做不到。
你讓他給你講控制情緒的方法可能給你說的頭頭是道,能給你理出方案一,方案二,還可以為你量身定做最佳的方案max2.0。
想心理健康正向去看待這個世界,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提升自己智慧才是根本解決辦法。
想速成?
也行的。解決一個“信”的問題。佛家講究信願行,淨土以此為宗。
樹立一個積極信念,相信他真實存在。
發出願望不墜前行。
不斷踐行,去做善事。
然後不要想雜七雜八的東西,清心寡慾你就能心理健康了。
博雅思學教育趙小明心
心理健康,人人都需要!
追求心理健康,是許多人的需要,
研究維護心理健康的方法,是心理學家重要的研究課題,其實,人人有心理學家的潛質,普通人也在不知不覺地運用心理學的方法,維護個人的心理健康。
小編整理了以下日常生活的心理學知識和方法,供朋友借鑑學習。
一 壓抑作用。生活事件1聽到有許多人感染了病毒,她焦急擔憂,丈夫說,這事甭管,明天再說,這就在用“壓抑作用”。
生活事件2她為瑣事突然想發火,但想起別人教的延遲滿足的方法,就是從1數到20,,結果氣慢慢的消了。這就是“壓抑作用”。
壓抑作用,就是將令人痛苦戓困擾的問題暫時壓制下去,以維持心理平衡。
二 轉移作用。生活事件1男子在外受了氣,回家又被妻子奚落一陣子,他氣沒處撒,就對著揺頭擺尾的寵物狗,狠狠踢了一腳,一會兒他的心情又歸於平靜了,這就是轉移作用。
生活事件2他因宅在家多日而苦悶焦慮,於是寫文章抒情感表觀點,因此心情好多了,這就是“轉移作用”。
轉移作用,就是將不好的情緒或態度,遷移到另一個替代者的身上,進而達到心平氣和。
三 合理化。如一個人不小心掉了錢,懊惱不己,回家聽說後,“破財免災啊,”
這就是“合理化”。
合理化,將不好的事件,故意作看似“合理”的解釋
四 抵消作用。生活事件1除夕,小明因興奮不慎摔碎了一隻碗,很尷尬,奶奶說,好,這叫歲歲平安!這就是'以諧音抵消不吉利的事情,以緩解內心的不安全。
五 補償作用。1有個人身有殘疾,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可是他的才智出眾,心靈手巧,這就是“補償作用”。
2有個女孩,學習不認真,成績平平,被稱為學渣,但她好動,體育比賽表現很優秀,這就是補“補償作用”
六幽默作用,有個窮秀才,因風雪天無處安身,最後鑽進馬糞裡取暖,如此處境下,他仍然吟詩一首,“身坡馬糞頭頂瓢,老天不住鵝毛/雖然我有安身處,還有窮人夜難熬”,這就是“幽默作用”。
幽默作用,就這用幽默化解困難,或解除尷尬的心理方法。
文心一
認知過程保質期很短,適時更新認知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待今天的新鎖,如果還用昨天的鑰匙,肯定是開不開的。
正如昨天的船票上不了今天的客船一樣,我們所面臨的事物每天都在變化,其中有微小我們覺察不出來的,也有急劇改變發生的。
對待正在每天變化了的客觀存在,我們的認知要與時俱進。對客觀存在進行不間斷地認知,以使自己的思維符合客觀規律的要求。否則,墨守成規,拿著昨天那把舊鎖的鑰匙,硬是開今天的新鎖、拿著過期的船票硬要登上今天客船的心態,一定不會如願,結果產生負面情緒,心理也就不健康了。
情緒情感過程多彩多變,大多來源於自私,注意剋制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情緒情感過程,是認知的苗苗,在大腦的土壤裡,接受外界誘因事件的陽光,成長綻放的花朵,其觀花有佳色,也免不了霜倒半池蓮。好好的花,遭遇了冰霜也難維持原來的姣美容顏。
情緒情感又是認知的凝結,溫度降到了一定程度會結出了冰冷的窗花。但太陽出來,溫暖來臨,冰冷的窗花也就化成水流下了。
情緒情感是花也罷,是窗花也罷,都是我們自私這個工廠加工出來的產品。因為這個產品的源材料是自私,其產品對我們來說“不如意十之八九”,很少是有益的。所以,情緒情感大多是人性的誤區,剩下的很少部分是好的,但亦不能長久。
當然,取締自私這個源材料是不可能的,因為那是人的本能,解決的辦法只有自省剋制。
意志過程很給力,但常常讓人一根筋使反勁,“悠著點兒”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俗話說,“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看來,不管什麼樣的人都有志向,這符合心理學的理論說法。
因為有了志向,所以形成了意志。儘管我們給意志強加了很多的褒義詞,什麼砥礪前行、鍥而不捨等等,這些都是理論上的。
事實上,一個人有了登峰造極的慾望,就有了前行的動力和堅持。可是,很多人沒看看自己的腳下究竟有沒有通向巔峰的道路,很多人不想一想你的體力能不能支持你達到理想的高度,拉硬就會受傷,繼續拉硬可能夭折,很多人也覺得沒什麼,我腳下有路,我自己能行,可走著走著就拐彎兒了,堅持不下來。
意志過程是在情緒情感過程基礎上產生的,它大多也是建立在自私、慾望基礎之上的心理現象,需要同樣引起我們的注意。
凡此種種,都是意志過程的問題。人和人之所以不能比,就是基礎不同。同樣的志向,同樣的意志,你對自己的基礎考慮過嗎?考慮不周,有可能在實際中自取其辱,心理不健康了。
總之,維持自己心理健康,最為有力的心理學知識武器有三件:認知過程與時俱進、情感過程自省自律、意志過程適可而止。如此,你一定能夠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遇事雖然有一些負面情緒,自己會很快解決。至此,工作上會順很多,生活會甜很多,朋友會好很多,事業當然會上得很多。
2019東子
一是歸因理論,我們對某個行為的看法很大程度是取決於我們怎麼去解釋他。譬如如果我們某個大學同學抱怨我們不安靜影響了他的學習,如果我們把他的這個行為歸結為他就是這樣的人,吹毛求疵,不好相處,那麼很顯然同學之間的關係會很緊張;而如果我們把他歸結為快要考試了,學習壓力比較大,那我們就會體諒他。再比如我們駕校考試沒通過,如果我們把他歸結會自己太笨,那可能傷了自信心;如果我們把他看做是因為駕校給的練習時間太少導致的,那我們還會有積極的自我評價。實際上我們很多事情都是外部環境以及內因共同導致的。二是行為可以改變態度的理論,我們的觀點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或者說我們的行為並不是完全在觀點的指導下進行的。譬如我們如果很不高興,很沮喪,哪怕是我們把嘴咧開,做出笑得動作,我們沮喪的心情都會得到緩解,更不用說我們通過做成一件事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使得我們走勇氣去嘗試更大的事業。
幽俠兒
所謂的心理不健康只是世界觀太小而已,我們整日都圍繞著“我”在打轉,我要吃飯,我要打扮,我要賺錢,終日向外貪求,如此往復,只能把我們的心禁錮住。此時我們的世界越來越小,慾望卻越來越大,煩惱越來越多。不開心累積多了我們就定義為心理不健康,殊不知心理不健康都是想出來的毛病,何不換個想法,做一些讓自己開心快樂的事情,例如切切實實地為他人做一些事情,從他人的角度出發,去理解他人,因為做好事真的可以讓一個人發自內心的開心起來。
清心58491
今天是情人節,我把自己在心理領域的探索經驗,透過這個回答,當作是送給你和所有瀏覽我回答的朋友們一個特別禮物吧!
1、心理學的知識有很多,各種優秀的平臺和導師網上都能搜的到,需要你針對自己的現狀選擇適合你的入手,但前提是要通過以下這些步驟和學習的階段,才有可能達到你想要的維持心理健康的目的。
2、你需要保持愛的流動狀態。無論是否在情人節,如果你都能在愛的流動狀態裡,你就具備了一個健康的發動機,當然,光有發動機是不夠的,還需要保持平穩地運轉和能量的補給。
3、要先學會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別人。學習心理學知識,是幫助你在探索與發現自己的旅程中,不斷地愛上自己,愛上自己的真實,在接納自己中擴展內在的空間,進而提升、優化、創造未來的可能性。
4、心理學的知識需要你通過實際的運用,用經驗去驗證對你的有效性,並在一定時間內訓練自己的行為,那些你期待的改變才會發生,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成為你真正的能力。
5、當你具備了這些能力,你會發現你維護心理健康的能力也在增強,那麼你還需要通過對周圍人愛的付出、互動、回應中感受愛的流動和美好!這樣的你會在點燃和照亮他人中,感受心理能量的不斷提升,從而變得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