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自知難敵建文帝的百萬雄師,為何仍鋌而走險?

向敬之

《明史·成祖本紀一》開篇有云:“洪武三年,封燕王。十三年,之籓北平。王貌奇偉,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誠任人。二十三年,同晉王討乃兒不花。晉王怯不敢進,王倍道趨迤都山,獲其全部而還,太祖大喜,是後屢帥諸將出徵,並令王節制沿邊士馬,王威名大振。”

燕王朱棣防守與打擊北元反攻勢力有功,儼然成為了替朱元璋拱衛北疆的人氣長城,但是,燕“王節制沿邊士馬”,只是戰時,封皇命行指揮大權。

平時,朱棣作為藩王,手下真正接受他的調遣的,只有皇帝賜予的護衛團隊。頂多加上在戰時,因為血拼戰場,而暗結的國家武裝部隊的部分大將們,暗通款曲。


朱棣自知難敵建文帝的百萬雄師,為何仍鋌而走險?

《山河月明》馮紹峰飾朱棣

駐紮在北平的軍隊,隸屬於大明王朝的中央政權。沒有皇帝的敕令,他們是獨立的,與燕王保持著響應的距離。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新君建文帝害怕諸藩王利用進京弔孝的機會,互相聯絡。於是,建文帝拿出了一道太祖遺詔:“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明史·太祖本紀三》),將聞訊前往金陵奔喪的諸王阻隔在京師之外。

已然成了皇家輩分最高的長輩,皇四叔朱棣,也只能在北平另設靈堂,對著朱元璋的遺像痛哭一番。

畢竟死的,是他的親爹。

更何況,朱元璋對他疼愛特殊。

按太祖遺詔:“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明史·太祖本紀三》)高皇后去世時,被太祖要求天下臣民持服二十七日的規矩,被朱元璋生前大打折扣。建文帝還是“詔行三年喪”(《明史·孝閔帝本紀》),但是年輕的他,有仁孝之懷,卻無政治之能,在即位不久,就將兵部侍郎齊泰升為本部尚書,進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為太常卿,命二人參預軍國大事。


朱棣自知難敵建文帝的百萬雄師,為何仍鋌而走險?

建文帝朱允炆

齊泰與黃子澄,都是太祖舊臣,也是忠於故太子朱標的儒臣。他們極力維護新君的皇帝權威,急不可耐地改革吏治,密謀削藩。

朱棣的胞弟、周王朱橚,成為了建文帝的第一道削藩令的打擊對象:議罪革爵,降為庶人,流放雲南。

繼而,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湘王朱柏、齊王朱榑被降將革爵削藩,貶為庶人。朱柏更是畏罪自焚,在諸王中引發了震動。

雖然建文帝的削藩令,並未直指朱棣。但是,他在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命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責成他們嚴密監控朱棣。與此同時,建文帝還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衛軍士,加強對朱棣防範措施。

此舉,不但在軍政上將朱棣陷入重圍,同時在北平外圍駐紮了大批阻擊部隊。

雖然朱棣爭取了不少舊將帶著所屬野戰軍加入,但相較於兵力,他無疑不是建文帝龐大的中央軍的對手。建文帝初命太祖舊將耿炳文為大將,統帥三十萬大軍,後又給二任大將李景隆五十萬兵馬,而朱棣最初不過是王府護衛指揮張玉、朱能等的率眾拼殺。朱棣為了激勵士氣,不惜帶著兒子朱高煦到前線衝鋒陷陣,幾次陷入重圍。


朱棣自知難敵建文帝的百萬雄師,為何仍鋌而走險?

電視劇《大航海》唐國強飾演朱棣

朱棣自知實力不濟,所以在起兵之初,為自己謀逆造了一面堂皇的大旗:靖難!

他四處宣揚,他援引皇明祖訓,清君側,誅奸臣。

但還是隻有數千人馬,不敵朝廷的百萬雄師。於是,他想到了設計圈套,甚至承諾平分天下,將寧王及其能征慣戰的朵顏三衛精銳,綁上了造反的戰場。

建文帝與齊泰、黃子澄,就是想逼朱棣造反,然後迅速將其消滅在做大之時。

他們只想到了讓朱棣投鼠忌器,卻沒料到朱棣身邊有一個催促他鋌而走險的政治和尚——道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