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互聯網新零售真的會爆炸式發展嗎?實體店該如何應對?

黔之韻味


這次疫情不僅僅對於剛剛興起不久的新零售是一次考驗,對更多的線下業務更是嚴重的打擊,對社會分工、商業結構以及勞動關係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就初步顯現出來的威力,對新零售來說肯定是積極的影響比較大,是否會呈爆發式增長需要根據國家宏觀調控的節奏。中國是一個大國,人口大國、經濟大國,任何經濟制度都需要考慮其社會影響力,最終達到平衡的、和諧的發展。

同時,我們需要認清什麼是新零售,才能正確評估疫情對新零售發展的影響。百度百科介紹:新零售,英文是New Retailing,即個人、企業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手段並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進而重塑業態結構與生態圈,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而這次疫情對我國社會帶來的最大影響就是整個春節,全民在家待了一個月,這一個月催生了網絡信息的溝通,互聯網信息交換達到了人類歷史以來的最高峰值!各種在線教育、在線課堂,在線直播、在線遊戲都得到了大大的強化!

對照新零售的百科定義,疫情同樣大大促進了在線購物,也就是新零售通過藉助互聯網的變現形式,因此,疫情對新零售帶來了巨大的促進和刺激作用,但是否是爆發式的呢?答案則是:未必!why?因為新零售的核心是生產、流通、銷售的重塑,而疫情則只是在銷售方面出現了爆發式的重塑,但在生產和流通環節,則產生了大大的阻礙!因為企業遲遲不能復工,生產不能照常進行,物流大部分資源要支援疫區物資供給,同時疫情也限制了物流的正常進行,所以新零售並沒有在疫情期間出現爆發式增長,但在疫情過後,大家都恢復了行動自由,甚至體驗了被“禁足”的痛苦之後,相當一部分人會更加以線下交易為樂!所以大可不必太擔心線下業務就模式終結了。

傳統的實體門店在疫情之後,有兩類門店一定會報復性反彈,一是美容美髮類的服務門店,一個多月在家,大家頭髮該長長了,膘也養得差不多了,因此該剪的剪,該瘦的瘦;另一類是以餐飲為主的服務類門店,想想一個月的全民下廚,連快餐都沒有的日子!有朝一日可以自由選擇,三五好友扎堆了,豈有不小撮一頓的道理。

但是,除了以服務和體驗為主的線下實體門店,在疫情過後,恐怕就必須要嚴肅的考慮轉型問題了,這次轉型主要是兩個方面:

1、一定要收縮線下業務,只保留核心價值的業務,砍掉一切不為核心業務服務,佔據成本和資源的業務;

2、一定要通過信息化工具實現管理和業務經營的信息化,主動擁抱變化總比被簡化淘汰要好。以視頻為代表的新媒體推廣,已逐步成為主流,傳統的團購、分銷等方式需要“進化”;

疫情給全人類都帶了了不幸和災難,但也伴隨著帶來了巨大的時代機會,抓住它,你就是時代的弄潮兒!


畢承峙


我個人覺得互聯網是一個趨勢,但實體還是最主要的,實體的東西摸的見,看的找,相信實體的東西絕對有保障。國家需要發展,社會需要進步,沒實體是絕對不行的,還要大力支持實體,

實體也要進一步加入互聯網,同時發展,增加宣傳度,這樣也銷售也容易!只是我個人的看法?

大家怎麼想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